篆刻现状而言,大致仍没走出刀法与书法的圈子。如徐正濂先生以刀法胜、王镛先生以书法胜。提到葛冰华,搞书法和篆刻的人可能会马上想到圆形的带有葛冰华独有印记的“葛氏公章”。一时间,“葛氏公章”成了书法篆刻界争相评论的焦点。本书收录了葛冰华篆刻的精选,大家来看看葛氏印章是以刀法胜呢或以书法呢,还是两者兼备呢?
图书 | 葛冰华篆刻选/荣宝斋印谱当代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篆刻现状而言,大致仍没走出刀法与书法的圈子。如徐正濂先生以刀法胜、王镛先生以书法胜。提到葛冰华,搞书法和篆刻的人可能会马上想到圆形的带有葛冰华独有印记的“葛氏公章”。一时间,“葛氏公章”成了书法篆刻界争相评论的焦点。本书收录了葛冰华篆刻的精选,大家来看看葛氏印章是以刀法胜呢或以书法呢,还是两者兼备呢? 序言 数年前,以[公章]大行其道的葛冰华,曾在当代印坛搅起几层波澜,有人击掌叫好,有人则嗤之以鼻。叫好者以为胆敢独造,叫骂者指其有辱古风。一时间评判不一,形同冰炭。葛冰华却处之泰然。自云:我刻此印的目的是在探索如何借鉴古代图饰的艺术,来丰富我们的篆刻创作,[只是一种尝试而已]。 见过葛冰华的同道会发现,葛冰华本身就充满了[对比]外相粗犷,而心思却极细密。若把这一对比感通于视觉形式,再取证于他的印作,便得到了极好的验明。表面上放浪形骸,豪放不羁,求其内在却煞费苦心,毫铢必较。这也恰恰切合了传统艺术中,[写意]一字的精奥。 近日,葛冰华忽寄一书,另附其披罗数载的[道家印]其近作。细察之,惊见,[公章]一变而为,[道符]了!在不失豪纵之余,又多出几分诡异。看得出,葛冰华于黄宾老[变则通,不变则淘汰]一语,似乎若有所悟;或者他深知人类[好奇]之痼疾,而向往[奇态不穷,变古象今]之境。据葛冰华说,自己如此探求研习,乐此不疲的原因是[因其更具挑战性]。话虽轻松,却道出了一个艺术家的本性,或者叫作天职。虽然至今仍有人视篆刻为[小技],但小技既为艺术,也同样能涵盖一切艺术的至理。不断求异探奇,不断呈献给世人新的审美范式,当然比不得摹仿那般轻松惬意,这需要胆魄和勇气,需要惮精竭虑。而葛冰华却能乐在其中,这的确是一个艺术探索者最可宝贵的品质。 当然,不能说这本印集中的每一方印都十分完美,但葛冰华肯定理解邵梅臣所说的[奇怪不悖于理法,放浪不失于规矩]这个道理。关键是不同的人,对[理法]与[规矩]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理解。如果在给别人一个评价之前,先给自己提点问题,也许才能互动互补,做到共勉共进。 葛冰华书将付梓,以序见属,故聊缀数语于卷端,以志欣惬。 乙酉仲春王镛识于洗风亭畔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葛冰华篆刻选/荣宝斋印谱当代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葛冰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荣宝斋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308089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1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47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9 |
宽 | 15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