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究竟需要几个国际性大港?区域性港口,个个都需要做大做强吗?考虑港口城市发展时,如何考虑城市本身和腹地的因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吴松弟教授最近进行的“近代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研究,目的就是要研究港口城市和所在区域之间的双向联系、互为作用及其对各区域现代化的影响。理清这种关系,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序言

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办,于2004年6月29日~7月1日召开的“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目的是交流对1842年五口通商以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强力进入,在中国的沿海港口城市及其腹地所产生的巨大的变化。来自我国大陆、港台以及东瀛日本的近四十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各自的学术报告。

无论人们如何叫秦统一以后的中国社会,是叫封建社会、传统社会,或者古代社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社会在秦统一以后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前,尽管有着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也有着经济、文化、科学的不断进步,但中国社会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这一变化一直影响到今天。因此,研究1842年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无疑有着重大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谁都必须承认,西方列强来到东方,不是为了帮助中国走向强大,而是为着自己的利益。而且,它们的所作所为,给中国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割地、赔款、丧权,并充满着血腥气。然而,人们又必须承认,比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具有更加强盛的生命力的西方的政治、经济,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科学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时进入中国,由此导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因此,1840年以后的中国历史,并不仅仅是挨打和反抗的历史,更是中国走向近代化或者现代化的历史,忽略了这一点,就忽略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会忽略了中国今日实现现代化伟大的历史使命,并可能会迷失在国际国内事务上应该努力的方向。在英语中,近代化或现代化都是同一单词(modernization),在意思上并无任何区别。我们提出“近代化”和“现代化”两个概念,只是强调1949年以前和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的区别而已,对于“现代化”本身而言并无根本的区别。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考察,1842年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实际上是首先发端于中国的沿海港口地区,尔后再通过主要的交通道路,往广大的内地扩展的。在这一过程中,进出口贸易及其所引起人员、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是国外市场和先进生产力通过港口城市影响中国广大内地的主要方式之一。按照经济地理学的学术表达,为港口提供出口物资、吸纳进口物资的地区称为港口的腹地,而港口和腹地之间有着双向的互动关系。本次会议之所以叫“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主要就是讨论通过贸易导致的港口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的双向经济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中国近代经济和近代经济地理的影响。

本会议的主办者以及约三分之一的代表来自历史地理学界,而“港口—腹地”这一课题事实上是一个反映空间联系的历史地理的课题,因此,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特色。然而,三分之二的参会者来自近代经济史、现代经济地理学、交通工程学等学科,这就使得本次会议能够反映经济史、经济地理,以及港口研究的专家对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问题的思考。而且,参会者既有研究不同的港口和腹地的学者,也有从全国角度对此予以探讨的学者;既有研究历史的学者,也有研究现实的学者;既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也有来自香港、台湾和日本的学者;可以从各个角度、各种背景,对同一个课题予以探讨,互为补充,加深认识。

本书采用著作而不是论文集的形式,发表各位参会者的论文,目的是要便于读者的阅读,并避免论文集通常存在的各篇联系性不强的缺点,以给读者一个全面、完整的印象。同时,本书又努力保持各篇论文的原始面貌,除第一章仅来自一篇论文外,其余各章都是各篇论文自为一节,且大多数的节的标题采用原论文的标题,一些有所改变的则于此节的最后注明原来的标题名字。在文字上,各节除于开头部分删去按现在的编辑目的显得不必要的语汇,并统一注释符号和某些数字的使用之外,其余均不加任何修改,甚至某些内容相同而在不同的论文中叫法相异的词汇,以及某些概念相同但在不同的论文中表述有异的词汇,同样予以保留。为了完成各章之间的内容的连接,我在各章的开头部分都加了一长段话。这段话,有的也表达了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因此未必代表各节内容的摘要。本书的这种尝试,得到了各位作者的谅解和支持,但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读者诸君的检验。

本次会议可能是国内关于中国近代的港口—腹地问题的第一次专题研讨会。与会者虽然来自不同的学科,并且是第一次讨论这一课题,但大家对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已获得共识。在大会讨论结束以后的座谈会上,与会者表达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第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除了理论层面的研究和中西比较研究之外,选择某一切入点进行实证研究也是重要的途径,港口 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一研究,不仅可以实实在在地透视主要从港口城市到广大内陆腹地的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也可以据此分析中国各区域现代化进程中表现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对当时、今天和未来的影响。

第二,从国内外的贸易入手,分析港口—腹地关系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是进行初步研究时必要的入门途径,但此“港口”应该理解成港口城市,而不只是承担货物运进运出和供旅客进出的交通部门,尽管港口在港口城市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港口—腹地均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贸易、交通这一层面,还应该深入产业、金融、信息、文化、政治等层面。此外,虽然沿边口岸的重要性远不如沿海沿江口岸,但在局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应该有人研究。就腹地而言,目前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先进的东部地区,对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比较薄弱。这种状况也应改变。只有大致完成多层面、多角度,而且遍及各个区域的港口—腹地、口岸一腹地的研究,才能真正揭示中国自沿海、沿江、沿边开始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第三,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的驱动力,固然主要来自国外,但也不可忽视中国内部因素的作用。有的与会者认为,现代化或近代化,包括工业化和市场化两个层面,工业化动力来自国外,而市场化变迁其实在明清时代即已开始。这些看法是否正确还可以讨论,但至少中国各区域的现代化进程必不可免地与传统的经济文化相碰撞,受到传统的制约、影响、融合,却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如果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比东邻日本要艰难得多,显然主要是受到各种传统的制约。中国地域广大,各区域的地理环境、空间位置、经济基础、文化传统不尽相同,现代化的进程也颇有差异,而上述种种因素今后仍将影响各区域的发展。

第四,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弄清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和近代经济地理,也有助于理解今天的东西部经济差异和经济关系的历史成因、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中国港口体系以及各港口的地位。因此,既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真正研究好这一课题,需要进行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学等多学科的合作,既要有扎扎实实的区域研究的成果,又必须做到对全国性研究的宏观把握。

第五,由于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艰巨性.学术界应该有更多的人投入研究。因此,类似的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研讨会,将来还应召开多次,不仅有这次这样全国层面的研讨会,也应有以某一个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为中心内容的研讨会。而且,每一次的研讨会都不能只邀请本学科或同一研究区域的学者参加,还需要邀请以不同学科或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参加。

会议闭幕之后,《社会科学报》、《科学时报》、《中国港口》、《史学月刊》,乃至《新华文摘》,都详细报道了会议内容,交通部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济舟先生亦两次给我们来信,予以鼓励和期望。凡此种种,都表明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们只有继续努力,才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也殷切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投入这项研究。

“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发起人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吴松弟

于农历2005年正月初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15160
开本 16开
页数 3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39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552.9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6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