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教学资料和工作之余读书体会的整理和归档。全书分为秦汉经济与文化研究、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魏晋南北朝史拾遗及档案学理论研究这四部分,简要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秦汉与魏晋南北朝史及长江文明、反映了档案学的现行发展状况。全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专著。
图书 | 历史与档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教学资料和工作之余读书体会的整理和归档。全书分为秦汉经济与文化研究、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魏晋南北朝史拾遗及档案学理论研究这四部分,简要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秦汉与魏晋南北朝史及长江文明、反映了档案学的现行发展状况。全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专著。 目录 秦汉经济与文化 青川郝家坪秦墓木牍研究之我见\3 “五甲首而隶五家”浅释\12 秦汉时期的始傅、始役、终役的年龄研究\18 对赵充国屯田业绩的评价不宜过高——与陈直先生商榷\26 论西汉经济之溃决——“汉室基祸之始”不自元帝\34 试论司马迁、桑弘羊的经济思想\6l 司马迁的“与时俯仰”经济观\78 试论西汉货币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关系\89 论西汉中后期货币经济与王莽货币改制 \105 秦方士徐福东渡目的再认识\119 简论秦汉时期的封禅\127 两汉时期的灾荒和荒政\137 建国四十年秦汉赋税制度研究述评\149 建国四十年秦汉土地制度研究述评\158 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 长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167 水——长江文明的开发之源\193 长江流域农业经济面貌的改观\204 源远流长的江南丝绸业与蚕桑文化\213 历史与档案 长江流域的学术思想\240 秦汉时期长江流域的文化艺术成就\260 魏晋南北朝史拾遗 略论谢安\271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鲜的社会风俗\281 档案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上海档案高等教育建设\293 信息时代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建设与档案事业的人才培养\299 关于档案兼职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意见\3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公开性现行文件社会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316 弘扬“档案文化”塑造上海城市精神\325 略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建设\335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构成和“编研”作用\345 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88 清朝档案文献中的满族“莽式”舞蹈\364 我国“文件中心”建设的前景和出路\372 后记\38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历史与档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丁光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2118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