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太阳篡夺者/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让人“惊讶”的小说,小说一开始便向读者呈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随着故事的推进,现象的本质逐渐暴露,但这并没有平息读者的好奇,因为新的谜题又浮现出来,解谜的过程再次开始——如此反复,环环相扣。值得一提的还有主人公白石亚纪的精神状态。发现水星异常之后,亚纪花费十五年的时间学习、训练,终于成为UNSS法朗克斯号的船员。先有疑惑,然后去解答疑惑,不论答案是什么,都要一直追寻下去,这种对知识的渴望难道不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么?

内容推荐

亚纪从未想过,表明宇宙中存在外星人的确切证据竟是如此宏伟而悲壮。

水星的地表物质突然被有规律地抛射到宇宙空间,在太阳周围形成一个直径数千万公里的圆环,仿佛一枚熠熠生辉的戒指。可是,随着宽度不断增加,圆环竟夺走了本应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使人类文明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是谁建造了圆环?它们是为篡夺太阳而来的吗?

亚纪毅然决定加入调查队,亲自登上圆环,解开谜团。

但亚纪不知道,一场人类与太阳篡夺者之间的战斗已经打响,而她将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甚至更多……

目录

引子

第一部 太阳篡夺者

第二部 直接接触

尾声

解说

试读章节

“长出天线的水星!”“水星里的巨大建筑?”……

诸如此类的耸动性标题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每家天文台的电话都响个不停。平日对水星漠不关心的民众,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天文台整天都在忙于应付,工作严重超负荷。

担任天文部部长的亚纪也被卷入了这场全民天文热潮中。

一直以来,亚纪都不是那种特别出色的学生,虽说成绩也算过得去,但还不到拔尖的地步。班里的同学若是想找人抄作业的话,候选人名单里她要排到第三或第四位去了。

身为目击者,亚纪自然成为老师和同学追问的对象。每当这种时候,亚纪都会据实以告——看见了什么就说什么,从不加入臆测的内容。

“真的是外星人搞的鬼吗?”

“现在还没有结论。”

“你认为是外星人要来征服地球了么?”

“还不能断定那是人工建造的,必须要做进一步观测。”

“就连屋顶上的望远镜都看见了那玩意儿,如果使用更大更好的望远镜的话,是不是就会看得更真切呢?”

亚纪否定了这一推测,并做出了细致的解答。

水星距太阳很近,一天之中,只有日出前和日落后的短暂时间才能进行观测。不过,即便在靠近地平线的地方捕捉到水星的身影,如果大气折射十分严重的话,也无法准确观测。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使用主动光学技术,但即便如此,也只能观测到水星的轮廓而已。白天,水星的高度会升高,虽然此时也有方法观测到,但由于距离太阳实在太近,对比度的状况相当糟糕。

大半的同学听到一半就离开了,但亚纪还是很快就被大家奉为天文专家。她本来内向怕生,但就在向那些陌生的同学一一解说的过程中,她克服了交流障碍。在向老师做说明的时候,她甚至旁敲侧击地游说起来:“如果我们能像别的学校一样配备摄影器材,就能得出更加科学的观测结果。”

短短几天内,亚纪就发现,在为别人解疑答惑的同时,自己也增加了知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她提了很多问题,为了能立即回答这些疑问,她努力收集水星的物理数据,了解轨道共振和潮汐力的原理,甚至还重新学习了地外文明搜索的历史。

在图书馆找到水星照片集时,亚纪心潮澎湃。市面上时常能够看见“旅行者”探测器拍摄的彩色行星照片,但人类迄今为止只对水星进行过一次近距离探测,相关出版物更是凤毛麟角。

执行那次水星探测任务的“水手”十号,在1973年到1974年间,曾三度飞越水星,拍摄了4165张照片。水星的直径大概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外表看上去跟月球差不多,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但类似月海的暗斑不多,只是一颗满布陨石坑的无趣行星。虽说“水手”号的拍摄覆盖面不超过水星总面积的45%,但如果那时水星上已有那座巨大建筑的话,无疑会被发现。

也就是说,至少到1973年,水星上都没有出现异变。上一次水星凌日发生在2003年5月,那时候也没有报告说发现异常。这么一来,就只有一个结论了:那个物体是最近三年半之内出现的。

水星凌日后一个月,NASA终于下定决心,准备使用太空望远镜。

太空望远镜造价高昂,原则上是绝对不能对准太阳附近区域的。但NASA解释说,这次的情况是特例。

拍到的照片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那景象跟黄石公园的喷泉类似,但规模却超出黄石公园喷泉的十万倍。在地表附近,“喷泉”看起来是一根柱子,但不久就分散为无数的颗粒,融入太空之中。

水星的磁场只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火山活动已经终止了。但相同的“喷泉”现象在木卫一上也曾经出现过,所以并不算独特。

不过,令大家惊愕的是水星地貌的变化——它的地表上覆盖着无数的线条。

水星赤道上有一条明显的直线,“喷泉”沿着赤道的切线方向喷人空中。从赤道这条主干开始,延伸出无数条南北走向的线条。这些线条仿佛江河的支流一样,不断分岔,最后形成毛细血管般纵横交错的网络,布满整个星球。

遇到陨石坑和山脉时,这些纹路也不让路,径直延伸开去。它们附近的土壤都变成了明亮的灰白色,看起来就像是琼脂培养基中的菌群。

“喷泉”应该是某种物质投射器。赤道上的粗线条就是线性马达的轨道,宽达五十千米,所经之处,就连陨石坑边缘的峭壁都被尽数削平。

因为水星上没有大气,在轨道上将物资加速后释放,就可以将其投射进太空。在人类未来开拓宇宙的进程中,这是将地面资源送入太空的最有效方法。

质量投射是不间断进行的,多数物质投射器都独立运行,其工程量之庞大令人咋舌。但投射的是什么物资,投射的目的地在哪里,这些都无从得知。物资沿着水星公转轨道的切线方向投射到轨道后方。根据轨道力学推算,物资正在朝太阳方向飞去。不过,它们应该会停留在水星和太阳之间的空间里,而不会落入太阳。

“水星人的露天采掘场?!”

报纸上赫然出现了这样的标题。

太空望远镜的解析力只能精确到千米级,它发回来的照片中并没有发现状如交通工具或生物住所的东西。自称具有通灵能力或者曾被UFO劫持的人趁机兴风作浪,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们与水星人的遭遇,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有识之士并不相信水星土著人的存在,但他们并不否认太阳系外智慧生命降临水星的可能,并对此假设展开了认真的讨论。即便最保守的科学家也认为,虽然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现在事实摆在眼前,也只有这么解释才能勉强说得通。

至于外星人选择水星的理由,显然是看中了那里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太阳能资源。水星靠近太阳系重力井底部,重元素密集,地壳下方很浅的地方便是铁核,太阳辐射将近地球的七倍,是进行那种大工程最理想的场所。

在距离地球仅一亿千米的地方就有智慧生命存在,人类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为了能第一次与地球外生命进行外交沟通,联合国开始着手制定解决方案,但来自各领域的专家面对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挑战,全都束手无策。这时候,有人提起了二十年前的一份文件:PDP。

PDP是国际宇航协会和SETI协会共同起草的,规定了发现地外文明之后的应对之策,其宗旨是:“反复核实之后确认地外文明的存在”、“通报以联合国为首的相关机构和媒体”、“公开观测结果”、“保护能够接收外星信号的区域”、“不随意发送回复”。

回复的内容应该由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共同拟定,然后提交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

可以想象,利用PDP解决眼下的问题是相当困难的。姑且不论宗教方面的异议,当今世界还远没有成熟到对地球外文明达成一致见解的程度。

无奈之下,PDP只好增添了一项附加条款,规定回复内容只限于“彼此承认对方是智慧生命”。

换言之,人类与异星文明的对话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我们是智慧生命,你们也是吧?”为了实现通信,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ETI研究所制作了通信“文字”:开头是一组表示单纯素数数列的电脉冲,正文则用记号表明该信号的发送地是太阳系的第三行星。因为自然界并不存在素数数列,所以这是证明自己是智慧生命的最佳证据。

回复信号由阿雷西波天文台和NASA遍布世界各地的深空网发送。

为了避免信号干扰,世界范围内的电波使用都受到了限制。所有可能的频带都开始向水星发射信号。随着地球的自转,发射信号的地点也会相应改换。

可是,等了好几天都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如此庞大的工程,照理说怎么也应该有点儿工作通信,但地球方面没能监听到这样的信号。

P10-15

后记

就我个人来说,并不关心《太阳篡夺者》这部小说属于何种类型或得到了什么评价,只是单纯地喜欢自己的既有认知被小说一举颠覆的痛快感。简而言之,《太阳篡夺者》是一部让人“惊讶”的小说。

类似的小说还有罗伯特·索耶的《星丛》。人类所处空间中出现了一批被称为“捷径”的通道,通过这种类似虫洞的通道,人类实现了超空间跃迁,但这些通道明显不是天然形成的,它们的建造者是谁?目的何在?小说一步步解谜,并最终阐释了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

《太阳篡夺者》和《星丛》这类科幻小说的共通点是:以奇特的想象开始,以更加奇特的想象结束,明知是虚构,却总觉得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了解真相后,不可思议的事件褪去神秘色彩,读者对现实的旧认知解体崩溃,新认知迅速建立起来。这种观念上的更迭会让读者情不自禁地高呼:“原来如此啊!”——这就是我所说的“惊讶”的感觉。

《太阳篡夺者》一开始便向读者呈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随着故事的推进,现象的本质逐渐暴露,但这并没有平息读者的好奇,因为新的谜题又浮现出来,解谜的过程再次开始——如此反复,环环相扣。

其实,这部小说在杂志连载时,我按捺住高度的期待感,没有忙着去看。等到单行本出版那天,我才骑着自行车,猛蹬到书店买回家一口气读完。这次阅读体验我至今难忘,毫不夸张地说,我精神的一部分已经与这本书交融在一起。

相信读过《太阳篡夺者》的人都会赞同,小说开头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巨大的“WHAT”——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天文异象到底是什么人基于什么目的制造的?

故事发展到接近三分之一时,我已经被小说所描述的宏大构想深深震撼。而得知外星飞船在圆环被破坏的情况下如何(HOW)减速之后,我的震撼升级为恐惧。

我被作者扎实的科学知识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所折服,心甘情愿地跟随故事的脉络走下去。

紧接着我便产生了另一个疑问:为什么(WHY)外星人会不择手段地停留在太阳系?这个问题在故事结尾才给出答案,而在谜底揭晓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时间感和空间感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精神上得到了莫大的振奋和满足。这可以说是本书作为科幻小说最重要的特征与功能。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主人公白石亚纪的精神状态。发现水星异常之后,亚纪花费十五年的时间学习、训练,终于成为UNSS法朗克斯号的船员。我深信,刺激亚纪不懈奋斗的求知欲,恰恰是人类得以进步的动力所在。

先有疑惑,然后去解答疑惑,不论答案是什么,都要一直追寻下去,这种对知识的渴望难道不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么?我不得不对亚纪的执着精神和行动力脱帽致敬。

我嫉妒那些还没有阅读《太阳篡夺者》的人,因为他们可以从未知状态开始欣赏这部高质量的小说,而那将会是一趟令人惊奇的愉悦旅程。

(谷川流,日本轻小说作家,科幻作家,“凉宫春日”系列小说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太阳篡夺者/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野尻抱介
译者 思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470422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2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21-2008-80
版权提供者 Housuke Nojiri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