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蒂(中外名著榜中榜第9辑)/六角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一个儿童文学中不朽的经典形象!主人公海蒂健康,充满生气,是一个真正的山野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周围的一切,将欢乐和纯真带给每一个人,她纯朴清新,像阿尔卑斯山上玫瑰色的朝霞一样给人以希望和温馨……

内容推荐

《海蒂》是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代表作。书中的主人公海蒂深受各国青少年朋友的喜爱,因此,《海蒂》成为一本经典性的青少年读物,跻身于世界范围内畅销书的行列,并多次被改编成漫画和动画系列作品。

本书由著名翻译家邵灵侠根据德文版《海蒂》翻译。

目录

上篇

 [一]登上奥西姆高山牧场

 [二]在爷爷家

 [三]在牧场上

 [四]在老奶奶家

 [五]接二连三的到访,接着发生了更多的事情

 [六]新篇章和新生活

 [七]罗特麦耶小姐不平静的一天

 [八]赛赛曼家乱成一团

 [九]赛赛曼先生在自己的家里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十]一位老奶奶

 [十一]小海蒂有得有失,进步与退步共存

 [十二]赛赛曼家出现了幽灵

 [十三]在夏目的傍晚重新登上高山牧场

 [十四]礼拜天,当钟声敲响的时候

下篇

 [一]旅行的准备

 [二]高山牧场上来了一位客人

 [三]报恩

 [四]端夫里村的冬天

 [五]漫长的冬天

 [六]来自远方朋友的消息

 [七]高山牧场上的延续

 [八]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事

 [九]即将告别,再见吧

试读章节

在一个风景宜人的小山村梅恩费尔德,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它穿过碧绿的原野,一直伸展到山脚下。山路两旁树影婆娑,流水潺潺,远处群山巍峨,似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攀缘而上,居高临下,谷底的景致一览无余。继续登高而上,四周芳草萋萋,山花烂漫,浓郁的花香弥漫在整个旷野,沁人心脾——这就是直接通往奥尔希高山牧场的陡峭山路。

在六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这条狭窄的乡间小路上,一个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村姑,手里牵着一个小姑娘正向上走着,小女孩的脸颊热得通红,棕黑色的皮肤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但是很奇怪,尽管在这六月炎热的骄阳下,这个孩子还是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似乎要抵御那刺骨的寒冷。这个小女孩似乎五岁左右,可是人们无法从其外表看出她的身材,因为她很明显地穿着两件,甚至是三件衣服,一件套一件,脖子上用一条红色的棉质大围巾一圈圈地围着。这样的打扮,再加上她的一双镶着钉子、笨重的登山靴,这个小人儿看起来就像是圆圆的一团。小家伙正冒着酷暑吃力地走在山路上,向山上攀登……

这两个人就这样从山谷向山上走了大约一个来钟头,来到了高山牧场的半山腰,这里坐落着一个叫做“端夫里”的小村庄。

一进村,几乎所有村民都与她们打招呼,有些人在窗口或家门口向她们寒暄问好,也有些人在路上向她们问候,原来这里就是小女孩的家乡。可是这个小女孩却没有在路上做片刻停留,只是一边回答熟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边与人们相互问候,脚下却一步不停地往前走。不一会儿,她们到了村子的尽头,这儿只散落着零星几户人家。这时,从附近的一家房门口传来了招呼声:

“等一会儿,迪蒂,你是要再往上走吧,我也一块去。”

听见了招呼声,迪蒂站住了脚,停了下来。小女孩一下子挣开她的手,一屁股坐在地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你累了吧,海蒂?”迪蒂问道。

“不了我热得要命,嗓子都快冒烟了。”小女孩回答道。

“这儿离山顶不远了,我们马上就要到了,你再坚持一会儿,快点走好吗?再有一个钟头就到了啊,宝贝!”姑娘不断鼓励小女孩说。

这时,一个胖胖的看上去挺慈祥的妇女从刚才的房门里匆匆地走了出来,与她们两个结伴同行。那个小女孩站起身,跟在两个熟悉的大人后面向山上走去。两人一见如故,边走边谈着端夫里村及其周边地区的所有居民的情况。

“说真的,迪蒂,你究竟打算把这孩子带到哪儿去呢?”路上这位新加入的伙伴这样问道,“她是你姐姐留下来的孩子吧,听说成了孤儿?怪可怜的。”

“是呀。”迪蒂回答说,“所以我要把她领到高山牧场上她的爷爷那儿,把她留在那里。”

“什么?你是说要把这孩子送到高山牧场上的奥西姆大叔那儿去?我想你没搞错吧,迪蒂,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到那个大叔那儿一提,肯定会被他撵出来的!”

“他可不能这样做。他可是这孩子的爷爷,应该尽尽这份义务。我一直照看着这个孩子直到现在。芭尔蓓,说白了,其实我这次是找到活干了,我可不想因为这孩子而丢了这份工作。所以,这次该轮到她爷爷尽义务,照顾她了,这非常正常。”

“是啊,但是,如果他像其他人那样,是个普通人,倒也不必担心什么了。”个子矮小而肥胖的芭尔蓓一本正经地说,“但是,你也是知道的呀!他怎么可能懂得照顾小孩子,而且还是这么小的小孩子呢!这孩子在他那儿能受得了吗!还有,你到底是要去哪儿干活呢?”  “去法兰克福。”迪蒂解释道,“我在那儿找到了一份挺好的工作。那儿的主人去年夏天到山下的温泉来时,我负责清理他们的房间,并且照料他们的起居。那时他们就说希望我去他们那边干,可我当时没法去。他们今年又来了,还说希望我过去,这一回我可打算过去了。对此,你肯定可以理解。”

“唉,幸亏我不是这孩子。”芭尔蓓无可奈何地叫嚷着,“根本没有人知道,高山牧场上的那个老人到底怎么样了!多年来,他从不与任何人来往,也从不去教堂,整日闭门不出,一年也就拄着那根粗棍子从山上下来一次。人们都躲避他、害怕他。他眉毛很粗,颜色花白,并且留着吓人的大胡子,外表看起来简直就跟年长的异教徒和印第安人差不多,人见人怕,何况是孩子。人们觉得只要不是在路上单独碰上他,就谢天谢地了。”

“那又怎么样呢,”迪蒂固执起来,顶撞她说,“他毕竟是这个孩子的爷爷嘛,照顾孙女是他的义务。他应该也不会对她太坏,虎毒也不食子呢。不管怎么样,也应该由他来负责照料孩子,而不是我。”

“我也只是想知道,”芭尔蓓用试探的口气问,“到底那个老头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要用这样的目光瞧人,而且总是那么孤零零地一个人住在高山牧场上。一个人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几乎没有人看见他。关于他,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莫衷一是。你肯定从你的姐姐那儿听到过什么,多少也知道点吧。是吗,迪蒂?”

“那还用说。不过,我不想说些什么,这要是传到那老头的耳朵里,我可就麻烦了!”

可是,芭尔蓓很早就想知道,高山牧场上的那位大叔行为举止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他那么厌世,一个人在山上独居,与世膈绝,村里人说起他时都吞吞吐吐,似乎害怕反对他,但是又不愿意奉承他。而且芭尔蓓也根本不清楚,为什么这个老头会被端夫里的所有人称做“奥西姆大叔”,他根本不可能是全村人真正的大叔呀。因为所有的人都这么称呼他,所以芭尔蓓也不例外,即从来都是称呼他为大叔的。“大叔”这个词在当地的方言中发音为“奥西姆”,从此奥西姆大叔这个称呼就流传开来。P3-5

序言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将《中外名著榜中榜》的书目寄给了我。看到这些书目,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那实在是一些再熟悉不过的书名,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

1959年,我读完小学,考上初中。这在争日,实属平常,但在当时,还真算回事儿。家里人认为,中学生就不能再看作小孩子了。身份变了,待遇也随之改变。印象深刻的有三条:一是有了早餐费,可以到街上“自主择食” (上小学时只能在家吃早点);二是可以使用钢笔(上小学时只能使用铅笔);三就是可以读大人们读的书了(上小学时只能看童话和连环画)。这第三条待遇我还提前享受:在开学前的暑假中,我一口气读了许多“大人书”。

这是我和中外名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我的母亲在大学里当资料员,借书有“近水楼台”之便,每天下班,她都会给我带书回来,我也就一通狼吞虎咽,看完再让母亲去借。读些什么,早已记不清了,无非挑那些好玩的读,半懂不懂,囫囵吞枣。现在回忆起来,最喜欢读的外国名著,竟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了。这些书,肯定读了不止一遍,否则不会如此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书决不是我的启蒙读物。我的启蒙读物和许多孩子一样,也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等等。但为什么记忆深刻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带有探索(探案或探险)性质的书呢?我想,这与心智的逐渐成熟有关。初中,是一个人的心智由懵懂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让我们看见外面那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时期,读到什么并不重要,读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是想读,是读个没完。

有了这份好奇心,就有了阅读名著的冲动;而有了这份冲动,就能培养阅读的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了。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我在高中时阅读的,当然还有契诃夫的小说和泰戈尔的诗。至于中国文学名著,则最爱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杂文。我很晚才读《红楼梦》(这与时代有关),但我认为:《红楼梦》是最应该推荐的不朽之作。

说这些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讲讲个人的经历和心得体会;提到的那些书,也未必人人必读,不过举例说明而已。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归根结底,是要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顿,心智得到开启,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壬何人都无法替代或强求。也因此,我不主张什么“青年必读书”。在我看来,书只有“可读”,没有“必读” (做研究除外),所以只能“推荐”,不能“要求”。我作此推荐,因为在我看来,这套丛书所选,大多都值得推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报出版社还做了一件极好的事,就是把这些书的价格定到了最低。这可真是功德无量!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虽然家境尚好,却也买不起许多书。每次逛书店,往往乘兴而去,惆怅而归。我们知道,名著,并不是读读就可以的,它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名著,也不该束之高阁,让人仰望,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就在我们身边。这就需要将名著的出版“平民化”,让“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想,这大约是这套丛书的又一个意义吧!

易中天

2007年6月17日于厦门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蒂(中外名著榜中榜第9辑)/六角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瑞士)斯比丽
译者 邵灵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4362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2.84
丛书名
印张 15.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