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丛飞就这样感动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歌手丛飞常年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2006年4月,丛飞因患胃癌不幸去世。

丛飞,一个用行动感动了中国,用生命震撼了社会的歌者,他用37年短暂而闪光的人生,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动人乐章。他的逝去震动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本书以大量鲜活的事实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丛飞。

内容推荐

大爱无言。为了一种爱,他就像一个爱子心切的慈父,拼命工作,倾其所有,供养了家境贫寒的178个学生。

为了心中好份博大高远又深沉执著的爱,他倾家荡产,甚到不惜向生命借贷……

丛飞,一个用行动感动了中国,用生命震撼了社会的歌者,他用37年短暂而闪光的人生,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动人乐章。他以撼人心魄的人间朋爱,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他以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了他高尚的荣辱观与价值观。他的逝去震动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

本书以大量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和首次公之于众的新闻事实,给你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丛飞。

目录

丛飞遗书:我的嘱托

第一章 丛飞,就这样走进我们的视线

1 采访丛飞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升华的过程

相关链接:我的报道感性,但我的确倾注了感避孕药

第二章 发现挖掘丛飞

1 “有点伤心,但不后悔!”

2 “不能让好人伤心”

3 咫尺天涯,为何情难相通?

相关链接:一次心灵的洗涤

4 “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丛飞资 助的贫困生深情牵挂病中恩人

5 “他需要放宽心养病”——著名歌唱家郭颂谈爱徒丛飞

第三章 面对生命的重创

1 癌魔突袭

2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致信丛飞:盼你早日“重飞”

3 病榻上,他依然想着别人

4 领导的关怀

相关链接:深圳市长许宗衡看望丛飞

第四章 从飞事迹撼人心魄

1 赤子情怀

2 丛飞和他的17万元债务

3 丛飞资助的湖南残疾人来深看恩人

相关链接:丛飞感动深圳人

第五章 从飞的情与爱

1 相爱已不易 相知最动人——丛飞与妻子邢凡的爱情故事

2 丛飞父母深情谈儿子

3 丛飞岳父母细说丛飞、邢凡

4 爱心,互相滋润——丛飞母亲谈丛飞

5 丛飞的殷殷慈父情

第六章 感动中国

1 丛习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章奖”

2 《人民日报》等相断的道丛飞事迹

3 著名主持人朱军病房访丛飞

4 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热捧丛飞

5 丛飞成京城热门人物

第七章 最后的日子

1 用微笑面对每一天

2 病榻笑接文明市民奖杯

3 “他与病魔抗争的毅力令人敬佩”

4 丛飞一家喜迁新居

5 洪战辉来深看望丛飞

6 丛飞精神是深圳的宝贵财富

7 爱心大使丛飞走完37年的闪光人生

8 丛飞眼角膜为6人带来光明

相关链接:接受丛飞眼角膜受益人

第八章 送剐丛飞

1 送丛飞

2 邢丹,了不起的女性

3 “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深圳市民”

4 丛飞病逝举国悲伤

5 不留遗憾在人间

6 追记病中丛飞

7 山区的孩子是他永远的牵挂

8 刘家增:就这样见证丛飞

9 举城送别丛飞

10 当代雷锋之歌——献给深圳爱心大使丛飞

11 邢丹接过丛飞义工号

12 丛飞精神永生——各界群众畅谈学习丛飞

相关链接:社会各界沉痛悼念丛飞

附录一: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 好人丛飞

附录二:人民网嘉宾访谈丛飞为什么让我们感动(实录)

附录三:纪录片《大爱无疆·歌者丛飞》

附录四: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 丛飞:永远的飞翔

附录五:丛飞生平大事记(1969.10—2006.4)

后记

试读章节

从2005年4月5日首次采访丛飞到2006年4月20日送别丛飞,这中间经历了380多个日子。可以说,我每天都被一种感动包围着。采访他的过程,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灵魂升华的过程。我敬爱他,痛惜他,难忘他,既为能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他而骄傲自豪,也为没能再早一些发现他、救治他而遗憾、自责——如果再早一年甚至是半年发现报道丛飞,他的胃癌就不会发展到晚期,他很可能不会这样早地告别人生。

报料,发现

2005年4月5日中午12点50分,《深圳特区报》“徐华工作室”的报料电话响了,记者刘娜赶紧接起。双方聊了一会儿,刘娜走过来对我说:“有一位姓韦的读者说要找你报料,我说你正在休息,让他对我说,可他不肯,说一定要亲自对你讲。”

“我找了你一上午,终于找到你了!”我刚接过电话,他就急切地这样对我说,“有一个叫丛飞的歌手,资助了100多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如今他病了,胃出血,连治病的钱都拿不出来了,他资助的几位大学生已经走向社会并有了不错的收入,但对他都比较冷漠。他现在病得很可怜,你能不能报道一下他的情况?”

仅在那天上午,我就接到两个读者打来的类似电话,希望我能采访一下家中患有重病而又无钱医治的患者。接到这个电话后,我立即意识到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求助电话。一个无私资助了100多个贫困学生读书的歌手,为什么会陷入没钱治病的困境?

“好人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忘恩负义者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新闻记者的正义感驱使我立即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投入到对丛飞及其周围人的调查和采访中。为了不让病中的丛飞过于劳累,也为了使我的采访更具客观性,我决定绕开丛飞,先打“外围”——我先通过丛飞家人、朋友及义工们了解丛飞及他所资助的100多名贫困学生。

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

一连几天,我先后接触了十几位曾与丛飞一起去贵州捐资助学的团市委工作人员、与丛飞一起为社会奉献的深圳义工联义工以及他照顾多年的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的残疾人,还通过电话采访了湖南、贵州等地接受丛飞资助的贫困生及学校领导。随着采访的深入,丛飞坚持10年为社会无私奉献的感人形象渐渐鲜活起来:他不但资助着100多名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还供养着60多名孤儿、残疾人。为了帮助这些弱势群体,他省吃俭用、拼命工作,挣来的演出收入绝大部分都捐献了出去。他被人称为“爱心大使”真是当之无愧!由于把全部积蓄都资助了孩子们读书,他此时身患重病却无钱医治,只能用些廉价药维持着。

我先后采访的20多名采访对象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谈起丛飞时都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无一例外地几度泪流满面,为他倾其所有的奉献精神,更为他贫病交加的艰难处境。看着了解丛飞者的动情泪水,听着他们一件件动人故事的描述,再听听丛飞对幸福和快乐的理解,我的心禁不住激动起来:“如果社会对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不能伸出援助之手,不能对忘恩负义者进行谴责抨击,还谈什么弃恶扬善,还谈什么弘扬社会正气?绝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

至此,丛飞事迹的真实性和人物分量已经在我的心中有了准确的新闻定位。我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一次又一次地告诫自己:“不要急于发稿,一定要挖深挖透再强势推出!”于是,我再次安下心来详细采访丛飞及其妻子、母亲及恩师郭颂,抓住一些颇能反映丛飞精神境界的细节。

初次拜访

第一次去丛飞家,令我十分惊讶:那是怎样清贫的一个家呀158平方米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当,5个房门有3个是坏的,就连防盗门都破出了半尺多长的大洞。丛飞告诉我,这个劣质防盗门的价格是正常防盗门的一半,因此质量很糟。不但门板破出了窟窿,门锁也早已失灵,关上难打开,打开又难关上。简陋的厨房里只有一个煤气炉灶和几个盆碗,连个碗橱都没有。最令人难忘的是他一家人的衣柜,里边装的都是些几十元的廉价衣物,有的甚至还缝补多次……一个有着“广东省优秀歌唱家”荣誉的知名歌手,每场演出的出场费高达上万元的演员,10年来资助给贫困学生及残疾人的钱超过300万元的慈善人物,’过的竟是如此俭朴的生活!我眼里禁不住涌上了泪花。丛飞却这样安慰我说:“我的生活虽然俭朴了些,但比起我所资助的那些孩子家,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我把多余的钱用在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上,是一件比吃得好住得好更有意义的事情。”

令我感动的还有丛飞家里的那个保险柜,那里边没有一样值钱的物品,也没有任何现金或是存折,装的竟是他所资助的100多个孩子写给他这个“爸爸”的来信及孩子们的照片。他说:“看着孩子们一年年成长起来,我觉得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就是这种特别的成就感激励着他在那条布满艰辛的爱心路上乐此不疲。

丛飞事迹撼人心魄

采访丛飞时,他已经大口吐血。因为3个月不能演出而没有收入,没有医疗保险的他陷入了无钱治病的困境。医生提示他如此下去会有生命危险,建议他尽快住院治疗。然而,在医院里,他只住了3天就出院了,因为他已经没钱交医疗费了。

“你把那么多钱都捐给了别人,而自己陷入了这样一种困境,后悔吗?”听了我的问话,他苍白得没有血色的脸上浮现出一种特别的坚定:“不后悔!做这些事情都是我心甘情愿的,我永远都不会后悔。只是,个别孩子的自私与冷漠让我感到有点伤心,没有想到自己省吃俭用供出来的大学生会没有感恩之心。”

怀着一种令人难以平静的感动,怀着一种对丛飞这位无私奉献者和忘恩负义者美与丑的两种强烈震撼,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气写成了4000字的长篇通讯《有点伤心,但不后悔》,发表在2005年4月12日的《深圳特区报》鹏城今版上。报道见报当天,《深圳特区报》的热线电话立即火爆起来,读者们情绪激动地向记者表达着他们的强烈感受以及对丛飞奉献精神的无比敬佩,要求向丛飞提供爱心捐款的市民很多。次日,我又以《不能让好人伤心》为题,报道了读者对丛飞的无限关爱之情。在接下来的10天里,我连续发表了8篇长篇通讯,从不同侧面反映丛飞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德:《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丛飞资助的孩子深情说“爸爸”》、《我为他骄傲——丛飞妻子谈丛飞》、《丛飞现象折射社会问题——社会学专家谈丛飞》等。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化,读者对丛飞的敬佩之情越来越浓,纷纷要求给他捐款治病。然而,一直资助别人的丛飞却说什么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被人捐助的角色转换,宁肯不治病也不要市民的捐款。P1-P4

序言

你真的就这样与我永别了?

从来就没有想到和你分离的日子会这么快的来临,尽管你已经在病榻上与病魔抗争了一年,尽管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是,直到现在,我依然不肯相信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你的笑脸总是会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么鲜活那么真切。在我和孩子心中,你一刻也不曾离去。

于我而言,你不仅仅是丈夫、爱人,你更是我生活的老师,是你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不能仅仅为自己活着而活着,应该为使更多的人快乐地活着而活着。

你用赤诚无私的爱温暖了社会,而社会也同样用炽热的爱温暖了我们。从你住进医院的那一天起,来自深圳市、广东省以至于全国的爱就一直包围着你。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一直关心着你的病情,并多次派人专程从北京赶来看望,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等省里的领导、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等市里的领导们更是一直对你关怀备至,不仅对你的治疗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尽最大的努力来挽救你的生命,还免除了我们家人的诸多后顾之忧,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时,来自全国各地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们,也给了我们巨大的关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表示浓浓的爱意。这一切都令病中的你十分感动。你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如果有来生,我还要走这样一条人生之路;如果有来生,我还会再做一名深圳市民!”

有一个人,不能不在这里特别地提出来,我想你也是如我一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徐华姐姐。2005年三四月份,是你人生旅程中最艰难最困苦的日子。当时,由于你将全部的积蓄都捐给了山区的贫困学生和残疾人,你身患重病无法登台演出也无钱去医院医治,只能悄悄地在家里苦熬。就是在这个时候,徐华姐姐发现了你,她以一个新闻记者的正义与敏锐,连续写出了四十多篇介绍你事迹的报道,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你那些外人很少知晓的事迹引起了各级领导及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

徐华姐姐一边采写大量的报道,一边亲自到医院联系你的治疗事宜,并在我们拿不出足够住院费的情况下使医院破例收你住院。从你住进医院的第一天开始,她几乎天天来医院看望,一边鼓励你勇敢面对病魔,一边通过她与医院方面良好的关系为你的治疗大开绿灯。她像我们的亲人一样跑前跑后,与我们同喜同悲,陪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痛苦而难忘的日子。你住院一年,徐华姐姐在医院、报社和家之间奔波了一年,其辛苦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写信对我说,看了徐华记者关于丛飞的报道,他们才了解了丛飞,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那么无私那么伟大的爱。我说,如果没有徐华姐姐那支充满爱心、充满正义与良知的笔,情况会与现在有所不同。

如今,徐华姐姐这本充满真情实感的关于你的书要出版了,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些关爱着我们的人和我们关爱的人,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和快乐时光,都如此鲜活地展现出来……

我把这些写给你的话当作徐华姐姐这部关于你的作品的序,我想,你在九泉之下也会高兴的。

邢凡

2006年5月10生

后记

自2005年4月5日采访丛飞到2006年4月20日丛飞病逝,我与丛飞近距离接触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从起初的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变成了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他对我有问必答、无所保留,使我得以在第一时间写出了大量的独家报道,从更深的侧面挖掘丛飞。

这一年的时间,是我新闻记者生涯最激情澎湃的日子,也是我有生以来流泪最多的日子。采访中,我一次次地被他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以完全忘我的奉献情怀触动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其实,接触过他的人都有我这样的感受。面对那样一颗纯粹高尚的灵魂,面对那样一种令人震撼的奉献精神,你不可能不泪流满面。

在这本书将要出版之际,我要感谢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同志,没有他一直以来对丛飞报道给予的大力支持与鞭策,丛飞报道就不会取得如此的成功;我要感谢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深圳特区报》总编辑王田良同志,他对丛飞报道的诸多指导与策划,使丛飞报道以更深的内涵和更具人情味的切入视角赢得了各方好评。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深圳特区报》诸多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感谢他们为此所付出的智慧与心血。

(本书文章大部分曾在《深圳特区报》第一时间刊出,收入本书后有修改。)

徐华

2006年5月7日于深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丛飞就这样感动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7556
开本 32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