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词读写丛话
内容
目录

再说几句/1

上场的几名话/3

家有敝帚 享之千金/1

情意和诗境/9

写作和吟味/19

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30

读诗/39

读词/48

古今音/54

关键字/62

偏爱/73

旧韵新韵/79

奠基/86

近体诗格律/93

变通/103

拗安拗体/112

押韵/119

对偶 一/126

对偶 二/137

古体诗 一/149

古体诗 二/157

古体诗 三/169

诗体馀话/179

词的格律 一/187

词的格律 二/195

词韵/206

试作/216

情意与选体/222

诗语和用典/229

外力/240

登程/249

捉影和绘影/258

凑合/267

辞藻书/278

勤和慎/284

附录 诗韵举要/289

试读章节

  看题目,家之下有敝帚,是想由家当谈起。家当指祖先留下的。祖先,专说大范围且早的,是常说的炎黄子孙的炎黄。炎黄有后,后对更后而言也是祖先。这祖先留下的最值得什么的家当是打破十亿的人口。值得什么呢?不好说,因为时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十年代是人多力量大,八十年代成为大包袱,问是非,究责任,都不容易,或不合时宜。人口以外,祖先留下的家当无限之多,有值得夸耀兼能引来外汇的,如长城、故宫、秦皇兵马俑之类,也有不值得夸耀更不能换外汇的,如历史的,男人作八股、女人缠小脚之类,现时的,穷、许多种机没有外国的好之类。这是一笔复杂而难算的账。只好缩小范围,向本题靠近,专谈语言文字,或者说,汉语的语言文字,这也是祖先留下的珍贵(?因为有人说不如拼音的好)遗产。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交换情意的工具。说绝大多数,因为少数情P1况,或极少数情况,情意也会“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最明显的例是日记,除李越缦、鲁迅等少数人之外,愿意把小本本摊开,请大家欣赏,某日与夫人或丈夫吵架,某日想吃对虾而无钱买,等等,是绝无仅有的。不少诗词之作也是这样,自怡悦是本等,持赠君是可有可无,这留到以后再说。还是回过来,笼而统之说表情达意。记得西方某高明之士说过:“语言是人类创造的最笨的工具。”理由可以请中国的古人出场代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是一面,日求全责备,或恨铁不成钢。还有另一面,是“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妨以两事明之。一是由炎黄或更早一些起,到此时此刻止,以说汉语的人为一群,其中的个体,即各个人,相加,数目之大,总当使人吓一跳吧?其中绝大绝大多数(聋哑、神志不全、孩提夭折之类除外)都曾以之为表情达意的工具,而没有感到不合用;从语言文字方面说,是任务完成得颇不坏。二是由文献方面看,我们的语言文字也真是神通广大,告诉我们那么多旧事,足征的都清清楚楚;其中不少,形中有神,还值得一唱三叹(雅者如形容佳人卖笑之“目挑心招”,见《史记‘货殖列传》,俗者如形容佳人可爱之“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见《牡丹亭.惊梦》,等等)。总而言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祖先留下的诸多遗产中,语言文字必是值得珍视的一种。

值得珍视,是因为它有大用。这所谓大,自然包含“多”的意思。多的一种表现是可以由实而虚,由家常而不家常,由物质而精神。实、家常、物质的一端好说。馋了,到鱼市,见到鲤鱼,问“多少钱一斤”,答“五块”,选好一条稍大的,问“多重”,答“二斤”,给一张票,成交,鱼是实,是物质,买了吃是家常事,都是由语言帮忙如此这般完成的。另一端就不那么好说了。“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类,多到汗牛充栋,不能招呼来鲤鱼,也就不能经过厨房,然后大快朵颐。这是既不物质,又不家常,由实利主义的角度看,说是不必有而可无,似乎并不为过。可是由实利主义也可能引出另一种结论:人,深追其天命之谓性,总是乐于懒散,得凑合就宁愿凑合的P2

序言

这本小书,初版已经十几年了。这回由中华书局这样的“老字号出版社”再版,我很高兴。

要说想对读者再说点儿什么,其实也没什么高论。有人问起现在还有没有读诗的必要?这不好说,从人生角度看,就好比买水果,是买瓜好吃呢,还是买桃好吃?我看没什么分别。只能是各由其好吧。

作诗,主要看心里的情意,什么体裁无所谓。就我自己说,写旧体诗,有格式规矩,照那个格式规矩写就行了。新诗没有规矩,就不成,写不出来。还有,是古诗的味道,用后来的话写,怎么都赶不上。像《古诗十九首》,陶诗,现在人怕是怎么写,也写不出那个味儿来。这里说我的一个偏见,是旧体诗还有一个大用,就是还可以用它来骗骗自己的“心上人”。应付现代佳人,哼几句古典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那多有味道!你要老是捧着一束蓝玫瑰,翻来覆去地说“我爱你”,怕就差点儿事儿吧。

学写旧体诗词,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关键还是要多念。念多了,熟了,懂得了它的格式,就能跟着哼哼了。古人像杜甫、玉溪生,都是走的这条路。我当年下放回乡下老家,闲得没事,用瞎哼哼打发时光,也是这么写起来的。

念、写,苦不苦呢?可能觉得苦。可是佳人一点头,苦心就得到了回报,苦也就变成甜了。这是最大的获得。

有人说我这本书是“金针度人”,我不敢当,恐怕连根“银针”也没有。所以,要觉得看了我的书就能写诗,肯定会大失所望,只能说比不看强吧。

还是那四个字:多读,多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词读写丛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中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6052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6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4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28
15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