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称他为“党内第一支笔”。朱镕基说:你跟他说话,就使你感到,你所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你看不到边。

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学贯中西,是大学者、辞章家。他有诗人本色、学者气质。可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领导人,其一言一行又是那么容易掀起波澜。

他就是胡乔木。《胡乔木传》编写组编写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从不同侧面记录了胡乔木从20世纪30年代初投身革命以来60年间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反映了他高尚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

内容推荐

胡乔木(1912—1992)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被誉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收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胡乔木共事多年的战友,在他指导下的各部门负责人,与他交往甚密的作家、学者、记者和同学、朋友,还有胡乔木夫人谷羽及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回忆和缅怀胡乔木生平、业绩的各类文章105篇。从不同侧面记录了胡乔木从20世纪30年代初投身革命以来60年间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反映了他高尚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记述了他对思想文化领域各个方面的真知灼见、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赞扬了他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和社会科学等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我所知道的胡乔木》由《胡乔木传》编写组编写。

目录

杨尚昆: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朱镕基:胡乔木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刘英:一个博学而又谦虚的人

邓力群:向胡乔木同志学习

邓力群:乔木的一生同党的事业融成了一体

胡绳:纪念胡乔木同志

吴冷西:忆乔木同志

林默涵:忆念乔木同志

叶子龙:我党不可多得的“秀才”

逄先知:永远怀念胡乔木同志

阎明复:我所知道的两次莫斯科会议和胡乔木

胡绳:胡乔木和党史工作

胡绳:一本论述毛泽东的信史——读《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金冲及:胡乔木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沙健孙:胡乔木同志谈党史工作

刘大年:历史要分析——谈《胡乔木文集》第二卷阐述的历史方法论

李琦、逄先知、金冲及、潘荣庭:党的文献工作的奠基人——深切怀念胡乔木同志

龚育之、郑惠、石仲泉:三件事和三点思路

王忍之:一颗圣洁的赤子之心

郑必坚:乔木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王梦奎:回忆胡乔木

苏星:记胡乔木的两份写作提纲

卢之超:回忆乔木

马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奠基人

任继愈:怀念乔木同志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功绩

温济泽:良师·益友·同志——缅怀胡乔木同志

朱佳木:谈谈胡乔木同志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贡献

单天伦:胡乔木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石:娴雅举止下心底的热焰——回忆胡乔木纪事

冯志正:忆完成胡乔木同志交办的两件事

何祚庥:胡乔木同志与自然科学研究

朱穆之:深深怀念乔木同志

穆青:新闻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怀念乔木同志

梅益:“要学会自己走路”

蔚建民:胡乔木与新华社

袁鹰:胡乔木同志和副刊

崔奇:向乔木同志学习写评论

宋木文:胡乔木对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历史性贡献——纪念胡乔木诞辰一百周年

王益:乔木同志对出版工作的关怀终生难忘

陈原:胡乔木同志与商务印书馆

薛德震:需要大大提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水平——回忆胡乔木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志荣:胡乔木与《中国大百科全书》

章学新:乔木同志三谈《白求恩》的编辑工作

张承先:回忆胡乔木同志对教育性质认识问题的评述

何东昌:忆乔木同志几件事

丁景唐:忆念胡乔木同志的三件事

贾芝:忆胡乔木同志与民间文学

邓绍基:记胡乔木同志对三卷本《中国文学史》的意见

叶籁士:胡乔木与语言文字工作

周有光:胡乔木同志和文字改革

陈章太:乔木同志的一封长信和四篇手稿

王均:不居其名,但求其实——记乔木同志二三事

王明哲:乔木同志和档案工作

茆贵鸣:胡乔木与地方志

舒乙:胡乔木和中国现代文学馆

刘建业:胡乔木同志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贺文迅:胡乔木同志关心西柏坡纪念馆

刘白羽:我与胡乔木同志

魏巍:纪念乔木同志

韦君宜:胡乔木零忆

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

萧乾:想当初,胡乔木

卞之琳:突围小记胡乔木

从维熙:重读胡乔木

董边:深切怀念胡乔木同志

王德芬:萧军与胡乔木的交往

常念斯:忆乔木

傅庚辰:希望在召唤——忆胡乔木同志

程中原:胡乔木与张闻天的几本书

陈祖芬:真的就是胡乔木

倪墨炎:永远记着乔木同志对我的指点

李燕杰:难忘乔木同志的厚爱

郭豫适:胡乔木同志访晤施蛰存先生记

张贞忠:一首校歌的诞生——怀念胡乔木同志

李慎之:记胡乔木请钱钟书改诗种种

李丹:难忘乔木那次教诲

张铭清:小稿数改方心安——乔木同志审稿追记

郑宗汉:我为胡乔木代笔

成鞘伯:难忘的三次会见——纪念胡乔木同志逝世十周年

柳怀祖:乔公四五事

谷羽:五十余年共风雨——怀念乔木

方铭:回忆30年代乔木同志在上海的日子

胡木英:难忘的两个月——回忆随父亲在湖南农村的日子

胡贻志:胡乔木和毛主席一起工作的片段

张汝谋:深切怀念敬爱的舅舅——胡乔木同志

黎虹: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忆乔木同志

东生: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奉献——回忆和怀念敬爱的乔木同志

李问汉:深切怀念姑父姑妈

胡公石:回忆我小学时代的同学胡乔木

乐怡然:回忆青年时代的朋友胡乔木

乐怡然:再忆乔木几件往事

季羡林:怀念乔木

葛庭燧:深切怀念胡乔木同学

陶瀛孙:清华同学胡乔木

王作民:怀念乔木:零星纪事

吴子静:胡乔木老师在上海培明女中

商恺:胡乔木热心关注新闻界

朱佳木:胡乔木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纪念乔木同志而作

张德成:我所知道的胡乔木同志

邱德新:忆乔木同志

邱敦红:他写了一部成功的历史

徐永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乔木同志的晚年岁月

李海潮:在胡老身边的片断回忆

李今中:在乔木同志身边工作的三百三十天——《胡乔本文集》编辑经过

龚育之、郑惠、石仲泉:弦急琴摧志亦酬——乔木同志的最后岁月和《回忆毛泽东》的写作

附录:胡乔木同志生平

初版编后记

再版编后记

试读章节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杨尚昆

胡乔木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比我小五岁。我和他在延安相识,长期共事,断断续续,前后有五十多年。他的丰富知识和写作才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认识乔木是在1941年的秋天。我从华北根据地回到延安,参加整风,列席毛主席主持召开的九月政治局会议。乔木是那年春天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他和王首道同志担任会议记录。他不到三十岁,一介书生,清秀文雅;在会上埋头做记录,并不说话。大家叫他乔木,前面加上“胡”的本姓,是1945年到重庆谈判以后的事。

政治局会议从9月10日开起,开到10月下旬才完。主要是总结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着重解决遵义会议没有解决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问题,在党内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从根本上清算王明的第三次“左”倾路线。九月会议前后,印发了《六大以来》。先是散页,一篇一篇发下来看,后来装订成很厚的本本。

当时我就听说,乔木同志是主席编辑《六大以来》的主要助手。乔木对这一段历史没有多少切身体验。但是,他能够把搜集来的一大堆文件,整理,挑选,很快理出头绪,编辑成书,使人读了,对党的历史的来龙去脉看得清楚,对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一目了然。这的确要有点本事。这件事办得好,主席喜欢他,大家也看重他。

有了编《六大以来》的经验,接着编辑《六大以前》,选编《两条路线》,就是轻车熟路了。乔木博闻强记,外文好,古文也好,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基础,到毛主席身边后,接触许多重要的政治事务,并不断受到主席的指点教育,他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对马列主义的了解,他的文字能力,自然就高人一头。因此,在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起草过程中,他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那时乔木在党内不过是一个年轻后辈。据我所知,在弼时同志起草的决议稿的基础上,乔木改写过一个稿子;最后毛主席在闻天同志改写过的稿子上亲自修改,乔木又从旁帮忙,把主席的不少重要思想用恰当的文辞表达出来。1945年4月历史决议正式通过,在中央委员会里,就都知道我们党内有乔木这样一个人才了。到1951年党成立三十周年时,为中央写一篇讲述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文章,这任务自然就落到乔木的头上。这篇长文他只花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写成了。乔木对党的三十年的历史早已成竹在胸,当然可以一挥而就。主席看了十分满意,说不要作为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稿了,就以“胡乔木”署名发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用个人名义发表,并不是胡乔木自己要逞英雄,完全是毛主席决定的。时在建国初期,效果极好。共产党有胡乔木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大笔杆子,连反对我们的人都不得不佩服。

抗战胜利后,乔木随毛主席到重庆谈判。以后留在重庆做了一段文化工作。从重庆回来,他奉命到陇东参加土改。记得他曾因病到后甘泉休养,我恰好去看望林老、谢老、吴老,在那里见过一面。不久他就到前方,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我在后委,协助叶剑英同志工作。分别一年多,到1948年5月,我们又在西柏坡重逢。这时毛主席委以重任,要他主持新华社工作。他文思敏捷,下笔快,写了许多社论、评论和新闻,用笔杆子有力地配合了枪杆子。毛主席夸奖说:靠乔木,有饭吃。

进城后,毛主席要乔木当新闻总署署长,倚重他管新华社、人民日报,掌握好舆论工具。他当中宣部副部长,主要管的也是新闻。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抗美援朝,经济恢复和民主改革,内政外交,头绪纷繁。乔木把新闻工作管得很好,用活生生的现实材料,把亿万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1956年毛主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后,又要乔木出马,领导《人民日报》改版。在乔木主持下,《人民日报》换了一副面孔,摆脱了苏联《真理报》的教条习气,办得生动活泼,把坚持党性原则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结合得比较好。乔木笔很勤,重要社论亲自动手,还带头写杂文,副刊办得很耐读。对那一段的报纸,我听毛主席说过,他是很满意的。

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同乔木都在主席左右。他的最重要的贡献还不仅在新闻,而在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在这些重要工作中,乔木同志是主要执笔者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通过的“共同纲领”,是毛主席主持下,同各民主党派反复协商制定的。乔木是这个临时宪法的主要起草人。1954年起草我国第一部宪法,乔木带领田家英等人,同毛主席一起住在杭州刘庄,在主席主持下,搞了几个月。在这之前,还有一个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内团结的决议,也是乔木写的。那时少奇、恩来、小平同志在北京,先搞了一个初稿,由我送到杭州。主席看后讲了很多重要意见,让乔木动手改,许多地方都作了重大修改。那一段时间我在北京、杭州之间传递信息,差不多每星期来回一趟。到宪法草案写出来以后,政治局常委都到杭州来讨论定稿。对写出这样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大家精神都很振奋。

195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年初,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总理在会上作报告,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号召“向科学进军”。这个报告是乔木同志写的,当然是根据中央和总理的意见。年中,准备召开八大,开始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乔木同志协助主席和少奇同志起草八大政治报告等文件,费尽了心血。乔木在八大当选中央委员,当了书记处候补书记,成为领导集体中新的一员。年底,针对苏共二十大以后出现的反共浪潮和思想混乱,乔木同志根据中央政治局讨论的意见,执笔写成《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的文章。

乔木直接参与的、对中苏关系和国际共运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是1957年的《莫斯科宣言》。1957年11月初,毛主席亲自率领中国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随后出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接着召开的六十四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我和乔木都是代表团成员。在我们赴莫斯科前大约一个星期,苏共中央发来一个《莫斯科宣言》的稿子,准备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讨论通过。乔木看了这个稿子,觉得问题不小,立即向主席汇报,说非改不可。主席把小平同志找来问,小平也认为一定要改。于是就叫乔木动手。时问已经十分紧迫。乔木真是快手,只不过两天工夫,我就收到他送过来的改稿。他对前面三部分作了很大调整,第四部分几乎重新写过。他把原稿剪成二十来块,按照我们的逻辑重新组合。同时作了很多实质性的修改,整段整段增加的有十多处。我印象深的,有关于正确处理同社会党的关系,关于和平过渡等问题。乔木修改过的稿子,经主席看过,由我交翻译组阎明复、赵仲元、李越然等同志连夜赶译成俄文,交给苏方。到莫斯科后双方讨论,苏联方面说不出什么意见。乔木执笔作的重要修改,后来大多被正式发表的宣言所采用。苏斯洛夫还提出,这个宣言草案可以作为苏中两党共同向会议提出的草案。小平同志说,不用了,宣言草案还是由苏共向会议提出比较好。后来又经过协商,宣言草案还是由中苏两党共同提出。那时,苏共处境困难,对我们比较尊重;我们从社会主义阵营和共产主义运动。团结的大局出发,强调“以苏联为首”。1960年11月,乔木和我随少奇同志、小平同志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再次到莫斯科,出席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时中苏分歧已经公开化了,乔木参加会谈,就同苏共激烈地争论开了。

在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中,乔木的敏锐和坚定,我是很佩服的。他的文思的敏捷,文辞的犀利洗炼,更是许多搞文字工作的人所难以企及。他有独立见解,并敢于向毛主席提不同意见,甚至同主席争论,这也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的。而快慰和苦恼也常常由此而来。

1959年庐山会议,乔木赞成“成绩讲够,问题讲透,前途光明”的指导思想,对印发彭德怀同志的信,把会议的方向根本改变是有意见的。后期要他起草决议,他不赞成把彭德怀等同志的问题说成是反党集团。他晚上来找我谈过,说无论如何不能写成反党集团啊。但没有办法,只能服从。1961年他两度到湖南调查,深入到了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如实地向毛主席反映了农村人民公社存在的严重问题。主席采纳他和其他同志的意见,在《农业六十条》中,把办公共食堂这一条实际上取消了。在他那个位置上,有许多事情确实也很难办。庐山会议后期,少奇同志同他有个谈话,意思是还要写一个反对“左”的文件。他在当时的空气下,不敢去跟主席说。武昌会议要公布粮食生产数字。

P1-3

后记

2012年6月1日,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此,我们增订再版《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表示纪念。

1997年胡乔木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时,我们在1994年编辑出版的《回忆胡乔木》一书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收录了回忆和纪念文章八十一篇。此后十五年间,报刊上又陆续发表了不少回忆、纪念胡乔木同志的文章;在胡乔木同志百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他的一些朋友和亲属怀着深切的缅怀之情,写下了回忆和纪念他的文章。我们将金)中及、宋木文、王梦奎、贾芝、陈章太、丁景唐、王作民和张汝谋、胡贻志等人的文章共二十四篇增补到《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中去,再版以飨读者。全书一百零五篇文章,仍按初版的四辑编排。凡公开发表过的在篇末注明。

《胡乔木传》编写组

2012年4月2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乔木传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1393
开本 16开
页数 5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5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3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0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