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不确定的,生活是不确定的,现在是不确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知识是不确定的……本书旨在探索这一不确定的知识的特征,建议我们该做些什么来提升它的价值,并使其和我们个人及集体的需求、感情和希望联系起来。科学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应该参与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了解科学的局限件。
图书 | 知识的不确定性/人文前沿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时间是不确定的,生活是不确定的,现在是不确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知识是不确定的……本书旨在探索这一不确定的知识的特征,建议我们该做些什么来提升它的价值,并使其和我们个人及集体的需求、感情和希望联系起来。科学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应该参与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了解科学的局限件。 内容推荐 今天,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存在着知识结构的危机。各种学科都被一种信念笼罩着:仿佛知识是确定的。但是近三十年的时间表明,知识真正是,并永远是不确定的。本书考察了不确定的知识(尤其是历史的社会科学知识)的存在方式,并提出了如何与这种不确定性相协调的建议。 目录 前言 时间的不确定性 第一部分 知识结构 第一章 主张科学,反对唯科学主义:当代知识生产的两难境地 第二章 21世纪的社会科学 第三章 社会科学确定性之终结 第四章 布罗代尔与交叉学科:在空无一人的教学中布道的人? 第五章 时间和时段:不能排除的中时段,或对布罗代尔和普里高津的评价 第六章 世界一体系分析法发展历程,或为何不能成为一种理论 第二部分 学科的困境 第七章 历史:探求科学性 第八章 撰写历史 第九章 全球文化:拯救、威胁还是神话? 第十章 从社会学到历史社会科学:前景和障碍 第十一章 人类学、社会学和其他有问题的学科 致谢 参考书目 中外专有名词对照 译后记 附录 西方、资本主义与现代化世界体系 试读章节 普里高津认为,牛顿力学描述了稳定的动态体系。但正如布罗代尔认为“只叙述事件的历史”描述了部分一一仅仅是很小一部分的历史现实一样,普里高津认为,稳定的动态体系是自然现实的一部分一一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在不稳定的体系内,初始条件一一这些条件通常都是而且必然是特定的一一稍有不同,就会产生迥然不同的结果。而在牛顿力学中,初始条件的影响根本未被考虑。 正如布罗代尔认为“长时段”在宏观结构而不是微观结构中的影响显著一样,普里高津认为“不可逆性和或然性在宏观物理学中最惹人注意”(1997,45)。最后,正如布罗代尔认为“事件如尘埃”一样,普里高津认为“对短暂的相互作用说来,扩散期无关紧要”(1997,44)。然而布罗代尔在其《长时段》一文中所说的情况恰恰与普里高津所言相反:“简而言之,在长期相互作用中,扩散的要素占主导地位。”(1997,54) 布罗代尔认为,存在多重社会时间,只有对超长时段(布罗代尔认为如果这超长时段存在的话,也只能是圣人的时间)普遍规律才有意义,研究一般规律的社会学科同牛顿力学一样,都认定平衡状态无处不在。这一点遭到普里高津的抨击:“大自然的近似平衡法则是普遍适用的,而当它们远不能平衡时,它们就变成了机械论的附庸。……这时物质需要新的属性。……物质变得更‘活跃’。”(1996,75)普里高津并不因为活跃的自然这一概念而为难,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大自然的一些情况。”(1997,150) 然而,布罗代尔和普里高津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布罗代尔不得不同历史学上忽视“结构”(即“时段”)的观点抗衡,而普里高津则被迫与物理学上忽视“非平衡”状态和忽视由于特定的初始状态而导致的不同后果(即“时间”)作斗争。因此,布罗代尔一直强调“长时段”的重要性,而普里高津则强调“时间流向”的重要性。正如布罗代尔不想跳出事件史这一狼窝再跳进超长时段这一虎穴,而是坚持停留在不能排除的中时段一样;普里高津也不求放弃可逆转时间,而跳进无序和无法解释的火坑。 P47 序言 在我们看来时间似乎是非常之确定的。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表,能够测定不断流逝的时间。然而实际上又没有任何东西比时间更不确定。这不完全是一种社会性的错觉,但是也差不多。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都生活在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了解或者说最了解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至少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然而实际上现在是最为转瞬即逝的,现在在其发生的那一微毫秒的瞬间就结束了。它不可能被重新捕捉。它可能被记录下来,但至多也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人们对它的记忆很差,而对它的记忆和记录又很容易被伪造。很少有两个目击者用同样的方式观察同一事件。至于两个人对同一事件的记忆是一样的,那就更少见了。 然而,我们生活在现在,并且时时刻刻在独自地或者集体地做出决定,对现在施加影响。或许没有任何东西比现在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更为重要的了。为了在现在独自地或集体地做出这些决定,我们必须借鉴过去。但是,什么叫过去?实际上,过去是我们现在所想象的过去。的确有一个真正的过去,但是我们只能在现在随心所欲地了解过去。结果自然是我们各自看到的是不同的过去:我们作为个人看到的是不同的过去;我们作为集体看到的是不同的过去;我们作为学者看到的是不同的过去。 不仅我们各自看到的是不同的过去,而且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极其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对过去的看法强加给所有其他人。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某一时刻出现的过去的典型映象是那一时刻行为的决定因素。再者,我们的过去的典型映象是不稳定的,是不停地变化的,就像现在的变化一样迅速。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行为要求对过去重新进行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政治是始终如一、持久不变的。政府在为过去而争论;社会运动在为过去而争论;学者们在为过去而争论。这些争论也不是心平气和的、态度客观的论战;相反,这些争论是激烈的,常常是愤怒的,有时还会出人命。这些争论永远无法解决。结果大多是暂时建立一一种广泛的一致;而对这种一致永远有人持有异议,它在一个地方如果失去支配地位,它就不复存在了。 那么,未来怎么样呢?面对现在的转瞬即逝性和过去的不断变化性,许多人逃进未来,试图在那里寻求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可以建立在神学、政治或科学的基础上。但是由于未来还没有发生,难以确切地说这些预见事实上是对还是错。事实不断地证明,具体的、短时段的预见站不住脚,或者不能完全站住脚。末世论本身就不能被证实。对未来的信念随着历史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一信念在19世纪和20世纪非常强烈。但是在20世纪末,一股失望的潮流席卷全球,许多人失去了这一信念。然而,总是有一些人仍然对未来的确定性花费精力。 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处境。我们不能知道现在,我们不能知道过去,我们不能知道未来。这将使我们处于何种境地?特别是让专门解释社会现实的社会科学处于何种境地?我认为,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然而,我们并非是束手无策了。如果我们把不确定性作为我们知识系统的基本建筑材料,我们或许还能构建对现实的理解。这种理解虽然本质上是近似的,当然不是决定性的;但仍然有助于启发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现在一一我们大家都生活在现在一一所具有的历史性选择。 本书旨在探索这一不确定的知识的特征,建议我们该做些什么来提升它的价值,并使其和我们个人及集体的需求、感情和希望联系起来。科学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应该参与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了解科学的局限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知识的不确定性/人文前沿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
译者 | 王昺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73055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30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