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荣氏财团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荣氏家族的创业史,一幅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图。本书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中国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资本工业集团——荣氏家族的卓越贡献给以历史的、肯定的评价。着重描写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奋斗不息的品格,裕国利民的热忱,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他们曲折坎坷有着传奇色彩的经历。着重描写他们和封建势力、官僚资本、国民党政府、帝国主义及外国资本的矛盾和斗争,并根据史料对荣氏企业内部的矛盾与分歧作了适当描写。题材重大,内容丰富,情节曲折,高潮迭起,波澜壮阔有如史诗。

内容推荐

从一个石磨起步,创立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工业财团。从当学徒开始,最终成为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这部书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荣氏家族发展民族工业的卓越贡献给以历史的、肯定的评价。着重描写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奋斗不息的品格,裕国利民的热忱,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他们曲折坎坷有着传奇色彩的经历。着重描写他们和封建势力、官僚资本、国民党政府、帝国主义及外国资本的矛盾和斗争,并根据史料对荣氏企业内部的矛盾与分歧作了适当描写。时间跨度从清末到全国解放。题材重大,内容丰富,情节曲折,高潮迭起,波澜壮阔有如史诗。通过荣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鲜明地勾勒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轮廓,揭示出某些内在的规律性,使作品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巨大的认识价值,同时又有一般历史与经济类著作难以具备的美学欣赏价值。

目录

引子:少负大志/1

第一章 发轫之始/7

第二章 裕国利民/19

第三章 经营方略/35

第四章 比翼齐飞/55

第五章 勇夺双桂/75

第六章 改革维艰/95

第七章 艰难时世/113

第八章 全盛时期/135

第九章 申新搁浅/157

第十章 申七事件/177

第十一章 厂毁人亡/197

第十二章 内迁再造/215

第十三章 虎口图存/237

第十四章 鼎分三足/257

第十五章 复兴无望/275

第十六章 横遭绑票/289

第十七章 天元之梦/303

第十八章 涉嫌被捕/315

第十九章 梅香永存/333

后记/349

参考材料/353

试读章节

毒烟肆虐,血雨腥风,几名强悍的泰西汉子向一位贫弱的东方女人施暴,生下了一个怪胎。

十九世纪末叶,作为五处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正处于蓬勃的畸形发展之中。旧城区北门外,昔日河道交错、阡陌相间的平畴旷野,早已被强行开辟为英、法、美等国的租界。这些西方列强,清末称它们为“泰西各国”。租界不断扩大,继之越界筑路,使得洋人在上海控制的范围大大膨胀了起来,成为地地道道的城中之城,国中之国。犹如妇人腹中的怪胎,它拼命地、肆无忌惮地、随心所欲地吮吸着母体内的营养,几十年工夫租界竟发育成了热闹繁华的街市。“洋楼耸立,高入云霄,八面窗棂,玻璃五色,铁栏铅瓦,玉扇铜环,其中街衢弄巷纵横交叉,久于其地者亦易迷所向。”商业尤为繁荣:“泰西十七国货物麇集鳞聚,惊心眩目,应接不暇。”从黄浦滩至跑马场有一条进出通道,俗称大马路,属于英租界。以外滩和大马路为中心,十里洋场的雏形开始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了……

就在这历史的嬗变中间,1889年秋季里的一天,有两个身着布衣布鞋的少年来到了上海外滩。他们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那个做哥哥的叫荣宗敬,约莫有十六岁的年纪,长着一张长方形的脸孔,额阔鼻挺,眼神深邃,下巴颏长并稍稍有些凸起,显得十分精明能干的样子。挨在他身旁的弟弟荣德生十四岁了,国字形脸,唇厚眉浓,憨厚祥和。兄弟俩从个头上看,弟弟反而要比哥哥高一些也壮实一些,这是因为宗敬得过一次严重的伤寒症,影响了身体发育的缘故。

外滩——外国人称之为Bund——划入租界以后,沿黄浦江修建了多处码头,供外国商船和兵舰使用。一条宽阔的滨江大道纵贯南北。大道的西侧,面向黄浦江陆续建造起来的西洋楼房鳞次栉比,延伸为一条带状的建筑群,“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式”、“巴罗克式”应有尽有。吴淞江摆渡口修建了一座桥梁,俗称“外摆渡桥”。桥南一片泥滩上,填土垒石,种花栽木,建成了一座占地三十余亩的花园,四季里飘着或浓或淡的香味。

两位少年沿滨江大道兴冲冲地走着,一边观赏着都市的风景。黄浦江里穿梭来往、挂着各国旗号的轮船,外滩一带一幢比一幢高的洋楼,显然使这一对从无锡乡下来的少年惊羡不已。荣宗敬已在上海做过两年学徒,知道了不少上海的掌故和习俗,所以他像个向导似的指指点点,眉飞色舞。初到上海的荣德生只是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东张西望,嘴里却寡言少语。——看得出来,这个少年属于外讷而慧中的类型。

前面到了外滩花园了。时值秋令,从花园里飘溢出来的桂花的浓郁香气扑鼻而来。荣宗敬像做深呼吸一样,惬意地嗅了一嗅,笑道:“八月里来桂花香。”

弟弟说:“进里厢看看。”

宗敬摇了摇头:“这个花园是专门供洋人游玩的,过去门口竖着一块牌子,规定‘狗与华人不得入内’。前些年在国人抗议下,工部局虽然同意对华人开放,但又规定华人穿西装者和服饰整洁者方可入内。你我兄弟布衣布鞋,人家一看就知道是阿土生,花园里厢勿让进去。”

荣德生颇有些气愤,说:“洋人欺我太甚了!”

“还不仅此一端呢,侬再看看那座桥——”

往北走就是外摆渡桥。过往的车辆与行人十分拥挤,嘈杂声不绝于耳。桥下一湾黄水,密密地停泊着满载的船只。盘着辫子的苦力们从小船上装卸货物,嘴里“哼唷、哼唷”地喊着,很是吃力不堪重负的样子,看了叫人难受。

哥哥又介绍道:“苏州河上原来没有桥。有一个叫威尔斯的外国人在摆渡口修了一座木桥,叫‘威尔斯桥’。以后木桥拆去,洋人又在东边架起了一座外摆渡桥。从威尔斯起始,我车马行人过桥都要向洋人交纳银钱,就连朝廷大员洋人也要照例索取。这实在太有损体面了,上海道台乃奏明圣上,拨款将此桥买回,改名‘外白渡桥’,意思是从此白渡不要钱了……”

“哈哈哈!”弟弟这次听得很开心。P2-3

后记

这是一部荣氏家族的创业史。

这是一幅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图。

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漫长曲折艰难的历程。其间许多实业家跋涉奋斗,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他们和其他阶层的志士仁人一样堪称“中国的脊梁”。

荣氏家族是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资本工业集团。开创者荣宗敬和荣德生,从当学徒开始,历经艰苦,在二十年代末就博得了“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称号。经营的企业达几十个之多,面粉生产能力占旧中国面粉生产的三分之一,棉纱生产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毛主席曾说过:“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邓小平1986年6月接见荣氏亲属时也说:“荣家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对发展民族工业作了贡献,是有功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

这部书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荣氏家族发展民族工业的卓越贡献给以历史的、肯定的评价。着重描写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奋斗不息的品格,裕国利民的热忱,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他们曲折坎坷有着传奇色彩的经历。着重描写他们和封建势力、官僚资本、国民党政府、帝国主义及外国资本的矛盾和斗争,并根据史料对荣氏企业内部的矛盾与分歧作了适当描写。时间跨度从清末到全国解放。题材重大,内容丰富,情节曲折,高潮迭起,波澜壮阔有如史诗。通过荣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鲜明地勾勒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轮廓,揭示出某些内在的规律性(如民族经济与国家独立、政治形势、社会制度、市场变化等等的关系),使作品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巨大的认识价值,同时又有一般历史与经济类著作难以具备的美学欣赏价值。

众所周知,茅盾的《子夜》着重描写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封建势力,又反对工人阶级,企图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则着重描写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两面性,既有接受改造的一面,也有坚持剥削、反对限制与改造的一面。总而言之,他们都是在两面性上作文章。本书一改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与写作模式,用新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观念和视角,着重描写实业家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振兴民族工业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像荣宗敬、荣德生、李国伟这样的资本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愧是创造资本的专门家,同时他们的个性特征也十分鲜明。这样描写,相信能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

作 者

2005年11月28改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荣氏财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桑逢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29090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9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