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银鱼集/黄裳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称黄裳为真正“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因而其散文视域既雄放阔大,又注重历史细节,深情冷眼,文简质腴,构建了一个极具魅力、巍然可观的“散文王国”;著名作家和报人李辉关注和研究黄裳多年,称其为最后一位满腹经纶、才情纵横又漫溢着传统文人隽永韵味的“风流名士”!本书收录了他的经典作品,举凡山川风物、历史人事、清雅书话、珍本题跋等,无不历历如绘、情理交织、文采斐然,反映了作者作为当代华语文坛一流散文大家的丰厚学养、卓著才识和灿然妙笔。值得一阅!

内容推荐

  黄裳,著名散文家、记者、藏书家、学者。撰有大量散文、杂文、剧评、游记、读书随笔等。出版专集数十种,本丛书是他的作品系列。分《榆下说书》、《榆下杂说》、《银鱼集》、《翠墨集》、《河里子集》、《春夜随笔》、《过去的足迹》以及琳琅满目的近作新编《拾落红集》。举凡山川风物、历史人事、清雅书话、珍本题跋等,无不历历如绘、情理交织、文采斐然,反映了作者作为当代华语文坛一流散文大家的丰厚学养、卓著才识和灿然妙笔。

目录

绝代的散文家——张宗子

张岱《琅嫘文集》跋

关于张宗子

关于余淡心

余淡心与金陵

关于吴梅村

《鸳湖曲》笺证

——吴昌时事辑

《(鸳湖曲>笺证》补记

吴梅村《南湖春雨图》

咏怀堂诗

海滨消夏记

不是抬杠

姑苏访书记

西南访书记

西南访书续记

读《一氓题跋》

生小说《红楼》

沈从文和他的新书

 ——读《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关于“提要”

阿英与书

澹生堂二三事

《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后记

《天一阁被劫书目》前记

梅花墅

后记

试读章节

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一下张岱,就将发现,他最突出的特点还是写作上的才能,他的主要成就也正在这里。他的学问并不怎样了不得,就文化素养来说,大约也不过是封建社会中等文士的水平;不过他的兴趣是很广泛的,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食物、蔬果等许多方面,而且有加以欣赏、纪录的兴趣与勇气。这许多,往往正是旧时代的正宗文士所不屑一顾的。说到“识”,恐怕要算最差。只是在生活态度、美学思想等方面多少突破了封建文化的某些习惯势力。至于他的主导思想还不能不是传统的。三百年前发生的那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那一次猛烈的冲击,确曾给像张岱这样的封建知识分子以巨大的震撼,但到底未能给他带来怎样根本性的改变。

张岱出生于一个封建社会的“世家”。看他所写的“家传”,在官僚地主群中,张家还算不得是最阔气的,但他到底是世家子弟,是一位大少爷。他的曾祖张元忭是隆庆辛未科的状元。我曾得到过他所作的《不二斋文选》,不曾细读,只记得前面附有一张小像,是穿了官服的一个精瘦的老头儿。不知怎的,我总想张宗子一定也是这模样。张岱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地承认他“少为纨祷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简直是极精确地勾勒出了醉生梦死地生活在那个封建末世的一切地主阶级大少爷的形象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这批高级寄生虫的一把有用的钥匙。曾经作过如此坦率自白的人,在晚明,我还没有看到过第二个。

他的这些“生活经验”,全部写在他的两部著名的回忆录中了——《(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在五十四年前,《梦忆》就曾由俞平伯先生重印,是为“朴社重刊”本,根据的大约是伍崇曜的丛书本,是据乾隆甲寅仁和王文诰刻本重雕的。这原本我在傅惜华家中曾见到过,好像也流传得非常少了。我后来得到的则是道光二年王文诰重刻巾箱本,却也刻得很精。在二十八年之后,王氏又重刻此书,可以看出他对《梦忆》的赏识与珍重。

《梦忆》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所说的那些内容,是一个地主阶级大少爷的“忏悔录”。它的价值所在,是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晚明社会生活一个侧面的真实而生动的速写、纪录。这无论是《武林旧事》,还是《东京梦华录》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张岱后来写下了《石匮书》,成为有名的历史学家,但他在写《梦忆》时,却没有写历史或地志的“雄心壮志”,因而挣脱了那些传统的束缚。张岱实在是三百年前一位出色的“新闻记者”。他写的那些速写、通讯、报告,都是很短的。少者几十百字,比较长的如《扬州瘦马》,也不过六七百字,却已将明末扬州的人肉市场的形形色色统统写了出来。

P2-3

后记

一年将尽,将积下的旧稿整理了一下,编成了这本集子。和《榆下说书》一样,所收也大抵是同类性质的杂文。除了近两年所作之外,还编进了一些旧文,有的还是三十多年前的陈货。

一九四七年初夏,我工作的报社被封门了。同时得到关心我的朋友通知,说是有人看见过一张黑名单,上面有我的名字,劝我最好还是避一避。避到哪里去呢?先是躲到在大学里工作的一位朋友的宿舍里去住了两夜。朋友比我低两班,这时留校在当助教。这大学是我的母校,但这校舍我却从来不曾进去过。这回算是第一次真正领略了大学校园的气息与风光。晚上在校园里漫步,望着亮着灯火的图书馆的窗子,曾着实产生过一种羡慕的心情。总住下去也不是事,于是商量好,拉了另一位同学一起出门去。远处去不成,于是就选定了嘉兴。到了嘉兴免不了要游南湖,到了烟雨楼上去喝茶。这就是《鸳湖曲笺证》最初的写作契机。

今天想来也不能不惊异于当时的大胆、狂妄,竟自要动手写这样的考证文章。感谢吴晗和郑振铎两位前辈,他们都极力劝我动手。不只是口头上鼓励,还借给了必要的参考书。在郑西谛庙弄灯光昏暗的书斋里,他从四周的“书山”中抽出了明刻的张溥文集和几社文选塞到我的手里,吴晗则从北平寄来了《霜猿集》。

文章写成后在《文艺复兴》上发表。自己很不满意。这是必然的。后来见书渐多,时时碰到过去没有发现的新材料,就觉得更不满意了。曾几次下决心重写,但几次起了个头就住手了。这使我懂得改写旧文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它会破坏尽执笔当时的一切兴会与情怀。也许改作科学论文是不会遇到这种困难的吧,可我写的又并不是科学论文。有入主张写论文要保持纯洁的“科学性”,要像科学家在恒温消毒密封的试验室里工作一样,避免与外界一切接触。不许说“题外”的话,无论“以论带史”或“以论代史”都不行。这是很难很高的标准,可惜我做不到。无论做题目如何正经的文章,总还是不能不时时夹杂了大量世俗感情。这就证明我是不会也不能写“论文”的。《鸳湖曲笺证》也不是正宗的论文,因此也就不好改,只能以原来的模样呈现在读者面前。

把几篇有些关联的旧文安排在新作之后,目的只是想提供多一些材料,并使读者知道自己许多年来考虑这些问题时曾有过哪些想法。

在六十年代初,曾经有过一种野心,想关起门来研究几个有兴趣的历史问题。记得曾开过一张目录,寄给吴晗请教。他又热情地给予鼓励。记得其中就有这样一些题目:清初明遗民的生活与思想,他们与新朝统治者的微妙关系,以及通过像曹寅这样的人物体现出来的清初文化政策……通过毛晋、许自昌这些地主兼“出版家”的活动,反映出来的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消息;通过他们与一些“大知识分子”如钱牧斋、陈眉公之间的关系,看党社集团与山人名士的真相。又如“扬州八怪”、“西泠八家”这些画家诗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掩盖在“高雅”表象底下他们的真实面影,“清词丽句”背后的愤慨牢愁。还有在扬州盐商马氏兄弟、天津水西庄查氏周围聚集着的以厉鹗为首的一大群文士的踪迹。这许多,都是想了解三百年来文化史的人所必需认真弄懂的。研究这许多饶有兴味的重大课题,不是我的知识、素养所能承担的。开始时只不过是读些书、作点笔记,写一点简单的札记。没有好久就来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些计划、设想、材料理所当然地都在“扫荡”之列,无从说起了。但也还剩下了一点零章断简,现在就一并收在这里。

因为买旧书,有机会接触像四明天一阁范氏、山阴澹生堂祁氏、甫里梅花墅许氏这些藏书旧家的藏书。这就引起了对他们的兴趣,因而写下了有关的一组文字。这些都不是正宗的藏书史论文,与《藏书纪事诗》、《书林清话》这样的著作着眼不同,多的是“题外”的话,在版本目录学家看来恐怕是不合规范的。  近几年来,读书的风气确是空前地盛起来了。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以论书为题的作品出版得也很不少。我曾写信给一位喜欢读书的朋友说,能够想出来的嵌进一个“书”字的书名恐怕已为他人用尽了。就像大观园里的诗人做菊花诗,“访菊”、“咏菊”、“问菊”、“簪菊……一直到“菊梦”,许多诗题都被快手的林姑娘拿起笔来一下子勾掉了,简直使后来者无从措手。因此想书名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这里用了一个《银鱼集》的名目,也无非是偷懒讨巧的办法。古时读书人对蛀食书籍的小虫抱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痛恨,但另一面也很羡慕。据说有的虫三次吃掉了书叶里的“神仙”字样,自己也就化为神仙,这就是“脉望”。真是值得羡慕的虫子。明赵清常就把他的书斋名为“脉望馆”。但这名目太冷僻了,要查字典才能知道,对读者很不方便,现在就使之化为“银鱼”。这并非“学名”,想查也查不到。但前人是用过的,记得在什么人的题跋里就看到过“银鱼乱走”的句子。这“乱走”的实况我也常常见到。有时打开一本旧书,会忽地发现一条两三分长的银灰色的细长小虫,一下子就钻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幸而捉住,用手指一捻,就成了粉。书虫有许多种,它们能干出种种花样来。有的能打一个细眼,笔直到底,和钻探队打探井一样;有的能把书叶吃得像蛛网;有的在书口、书根结一个壳,像小孩子捉来喂鸟的“皮虫”……这当中,这“银鱼”恐怕要算是最“可爱”的了。

一九八三年元旦写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银鱼集/黄裳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47513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8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