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新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厚黑之学,万古流传,做得说不得;厚黑教主,千秋寂寥,笑得骂不得。

李宗吾,生在军阀割据时代,心怀悬壶济世之志,上世纪30年代以一本《厚黑学》盛行民间,李宗吾及其厚黑理论从此毁誉参半,其人与厚黑学都被蒙上神秘面纱。本书将民间思想史上第一人——李宗吾放到宏大历史背景下,以时间为经,以李宗吾思想的萌芽、确立以及巩固和发展为纬,结合具体的历史节点,对李宗吾为人处世、做官办学、退隐著述等人生历程做出了梳理和分析。

内容推荐

他与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生于同年,比名重一时的大学者吴稚晖要小14岁,比大名鼎鼎的胡适则要大上10岁。后面这些人,都曾经在近现代思想史上留下浓重的痕迹,虽然在1949年之后他们一度被主流话语遗弃,但是在学术界和思想界中,他们所留下的资源依然占有主流地位,而且在这之前,他们曾经一度是时代思想的弄潮儿,主流意识的创造者。与这些人物不同,本书的主人公虽然也处于那个伟大的时代,但是却从来没有登上过大雅之堂,并且在以后的学术史和思想史中,他的名字依然是名不见经传。他就是李宗吾。但是如果你去问人“李宗吾”这个名字,或进一步询问他的事迹,大概十有八九会一无所获。20世纪众多知识分子,没有人能像李宗吾一样,在民间产生如此广泛而久远的影响;也没有人像他一样,在知识界如此长地被忽略与误解。

他外表自傲,骨子里却有些自卑。他的思想,让某些人成为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但却正是这些人,提起他来常常嗤之以鼻,而他却要凭借这些使他的思想流传,这是他的悲哀所在;那些了解他的人,无论是在他生前身后,他大概都不会视之为“同道”,这是他的寂寞所在。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思想到底怎样?这些,都会陆续展现在这本小书当中。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李宗吾的“厚黑学”,并将李宗吾的一生经历融入其中。该书作者、青年学者陈远表示,广泛流传的“脸厚心黑”是误读,李宗吾《厚黑学》的核心其实是“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这是后来的学术界直到现在还时常挂在嘴边的八个字。

目录

小引

第一部 成长

一 愧对子由

二 启蒙

三 私塾时代培养出来的八股专家

四 思想上的渊源

五 李宗吾的早期交往

六 思想独立:不宗圣人宗自己

第二部 厚黑教主的厚黑思想

七 发表厚黑学 自称厚黑教主

八 《厚黑学》发表的时代背景

九 重新认识厚黑学

一○ 我对圣人之怀疑:现代疑古的先驱

一一 《我对圣人之怀疑》的时代背景

第三部 李宗吾的教育经历及思想

一二 涉身教育,李宗吾思想转变的关键点

一三 涉身教育之吊打校长的奇案

一四 涉身教育之李宗吾挨打

一五 李宗吾的教育思想

一六 大隐于市,广开厚黑庙门

第四部 李宗吾在二十世纪思想史中的位置

一七 《心理与力学》的思想史脉络

 1.科玄论战在民间的延续

 2.不同俗流,批评达尔文主义和克鲁泡特金学说

一八 启蒙和救亡双层变奏之下的李宗吾

 1.《社会制度之商榷》:李宗吾的社会制度设计

 2.厚黑救国,在启蒙和救亡的双层变奏之下

第五部 李宗吾的晚年

一九 张默生其人

二○ 李宗吾的佯狂

二一 嬉笑怒骂的“怕婆经”

二二 厚黑教主征启六十寿文

二三 李宗吾的晚年交往

二四 佯狂的外表,自卑的内心

二五 知己相逢,和而不同

二六 教主归冥府

附录 李宗吾遗作

附录一 廖绪初传

附录二 王俭恒事略

附录三 谢绶青事略

附录四 杨泽溥事略

试读章节

别人做官,一般是越做越大,但是这位厚黑教主,却是官越做越小。在他提倡的考试制遭到抵制之后,为了实行自己的设想,李宗吾舍去四川省视学的职位,转到大军阀刘文辉部下,试图借助军阀的力量推行考试制。但是随着考试制的全面肃清,李宗吾对于官场也越来越失望,整天待在刘文辉的部内无所事事,“没有听他作过什么主张,出过什么计划”。

据当年曾经作过李宗吾学生的王善生记载,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他常常看到李宗吾一个人坐在公园,王善生每次看到必上前攀谈。有一次谈话,后来被王善生记载了下来:

予问:“先生读书渊博,思辨精辟,何不融经铸史、驰骋正轨,而乃骖情孤癖,独遁左道。先生所言厚黑二字,不过玩弄逻辑,混淆训诂。”先生答云:“你说我走的是左道,而不知道这是我的达道。所谓的达道,乃天下一二等英雄才走得通。一等为刘邦,为了要当皇帝,可以目视父母就烹而请分羹一杯。二等英雄如李世民,为了要当皇帝,忍于杀兄杀弟。三等则南奥赵佗,始欲割地自雄,终而俯首就范。第四等则虬髯客,远走高飞,自辟一国。你所称的大学者,融经铸史,不过为一二等英雄耳(按,原文如此,疑“英雄”为“学者”之误),且他们正是为一二等英雄涂脂敷粉。三等学者,或研一子,或作小说,自以为割地矣,其实一如赵佗,如不俯首就范,不跟好一二等英雄之后,终亦不能自存。此三流的学术领域。皆无我插足之地。我不愿为一二等英雄,也不愿俯首一二等英雄,我只好远走高飞,不与人争道。你知道么?厚黑学者,我之‘海外扶桑国也’。”

李宗吾与自己过去学生这番对话,无意中透露自己落寞的心境,想经世济用,无奈看透世事心灰意冷,想跻身学界,却又无奈“皆无我插足之地”。李宗吾这番话并非想当然,在张默生所著的《厚黑教主李宗吾传》中,曾经对李宗吾的境地有过这样的描写:他也曾经与重庆区的大学教授,攀谈过学术问题,但是彼此似乎有些隔膜。此中的原因是:大学教授的学问,多半是从书卷中来的;而他的一套理论,则是凭着想象所及而别有发现的。人家的学问,多半是有师承家法的;而他的学说,可说是本店自造的。因此他仅可称之为思想家,不得称之为学术家或者学者。思想家所见到的,有时为稍后的学者所证实,有时亦为稍后的学者所推翻。思想家和学者,往往不是同时代的人物。勿怪乎他与一般教授攀谈,他尽管言之谆谆,而听者就未必不茫然了。后来李宗吾干脆放弃了进入学界的幻想,在这方面,有一件事情特别能够说明李宗吾的佯狂:

去年吴稚晖在重庆时,新闻记者友人毛畅熙,约我同去会他。我说:“我何必去会他呢?他读尽中外奇书,独莫有读过厚黑学。他自称是大观园中的刘姥姥,此次由重庆,到成都,登峨眉,游嘉定,大观园中的风景和人物,算是看遍了。独于大观园外面,有一个最清白的石狮子,他却未见过。次迎吴先生,我也去了来,他的演说,我也听过,石狮子看见刘姥姥在大观园进进出出,刘姥姥独未看见石狮子!我不去会他,特别与他留点憾事。”

后来吴稚晖看到李宗吾的这番话之后,曾经致函李宗吾,说:“厚黑二字,人人心中有之,只是人人笔下不便写出。今经李先生道破,恐厚黑者,益将无忌惮,而厚黑牺牲品亦必加多矣。虽然,吾快吾意,亦管不了许多也。”“李先生目光锐利,读书奇博,心理与力学实为最惊奇之发明,尤其前半部,真万古不灭之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P117-P119

序言

陈远先生为李宗吾撰作传记,坚嘱作序,掷下原稿,却几乎邮误。昨日终于收到,今日催稿甚亟,遂以半日阅读——也正因作者的文笔流畅,引入入胜,方能在半日读毕这一奇人的平生。

李宗吾一生,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厚黑教主”,以为他提倡做人要“面厚心黑”,却也有人深知《厚黑学》里寓针砭于嘲讽人类社会,不论在哪一文化体系,其实都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圣哲们为我们界定了善恶是非的意义,盼望人间有规范约束。实际的情形,人类还是不脱自私自利的兽性,大多数人不会掩饰,遂以愚陋卑鄙见之于言行,倒也不脱原形。与此等人相处,一见即有戒心,是以此等人,正如路旁的污泥,避之则吉,不成大患;另有一些人,貌忠信而居心险恶,则是道路上的陷坑,防不胜防。李宗吾所谓“厚黑”之人。即是此辈,李宗吾的厚黑学理论,发之于20世纪的前半段。那时的中国,文化已在崩溃之时,本已腐烂,更何况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一百多年来,中国在救亡与寻找新方向的双重压力下,各种价值观纷至沓来,令人迷惘。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局面。不少人混水摸鱼,居然可以腾达得意,他们看上去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其实是借了黑森林掩藏豺狼虎豹的真面目,吞噬攫夺。李宗吾的厚黑学,则是燃犀烛隐,揭了黑森林中的勾当而已。

狂狷之士,自从楚狂接舆以来,何时无之?只是在文化交替时,世间没有了规范约束,更多狂生狷士。李宗吾居狂狷之间,狂不足以挑战,狷不足以自隐,于是嘲世,洁身有所不为。蒋介石禁他的著作,他还居然能老死牖下,也还算是不错的结果。

李宗吾常以三国人物比喻“厚黑”,为此想起击鼓骂曹的弥衡,及不能全身而退的孔融。今日之世,他们也都不能有存活的机会!

李宗吾在《厚黑学》之外,还有学术思考及改革理想,对于荀孟之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社会进化论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种种矛盾之处,李宗吾均有其调和的构想。若从辩证论的角度入手,李宗吾的阐释,仍颇多可以发挥的空间。可惜世人只记得他的厚黑学,却未在这一方面多加注意。于是,李宗吾终于被他同时代的人忽略,也更为后人遗忘了!

                许倬云

                2006年5月27日于南京

后记

终于写完了,但是却没有松一口气。因为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本十万余字的小书,在我自己看来,无疑是粗糙的。现在,我虽然不敢像我一开始写作这本书时那样踌躇满志地说:“这是一次尝试,我希望是成功的。”但是至少,我算是迈出了一步,而且敢保证,以这种视角来研究李宗吾这个人,这本小书是第一次。

李宗吾在思想史上是个一直被忽略的人物,被忽略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因为在过去一党专制的时代里,钳制思想,控制言论,李宗吾的言说,不为当局所容,以致遭封杀、遭通缉。很多历史,就这样慢慢被封存起来,等待后人发现。从我对李宗吾感兴趣一直到写成这本书,中间经历了四五年的时间,其间一点点搜集资料,一点点把李宗吾这个人物拼凑起来。终于,我想把这个人物画出来了。就像胡适说过的一样“我的相很难画”。写这本书,也是在给李宗吾画相,同样很难,胡适的相难画,难在资料太多,不好取舍;李宗吾的相难画,难在资料太少,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最后我决定冒这个险。

按照我最初的想法,这是个庞大的工程,由李宗吾这个人,带出一个时代。不仅画出李宗吾的喜和悲,还要画出一个时代的悲剧和喜剧。但是不久我发现这个工作不是我在一两年中完成的,及时调整,但是思路不变。我把我能够做到的,能够想到的,先在这个小书里表现出来。等将来有时间,我再慢慢地往里面填充。

目标缩小之后,写作一下子顺利起来。英国政治家克伦威尔说过一句话:“画我须是我”,热心于传记文学的胡适也说过:“传记得最重要条件是纪实传真……”这两句话都是我所欣赏的。怎么做到?我给自己定了一点:在这本书里,我尽量少说话,要让李宗吾自己尽量多说话。我所要做的,只是给李宗吾搭起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的唱念做打的功夫,全要靠李宗吾自己来修炼。

不过现在,我可以谈谈我对于李宗吾——这本书的主人公——的认识。在20世纪的思想史中,李宗吾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个人物,但却并非是独特的一个,他的人生,看起来远远没有他的思想那么精彩。但是在20世纪知识界众多迷茫的学者和思想家中,李宗吾是最为清醒的人物之一。之所以能够如此清醒,是因为他没有和当时的时代合拍过,隔着距离看风景,自然要比风景中的人看得真切,不见得李宗吾比别人多么高明。自辛亥以后,李宗吾的心就停留在了那个时代,从此之后的一切思考,都是以那个时代为背景的。他发明的厚黑学,与其说是针砭时弊的孤愤之作,不如说想为在政治上开了新纪元的中国建立一个转换的“范式”。当然,不排除有前者的因素。这个“范式”对于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逐渐给予了巨大的冲击,在作为旧时代的送葬人和新时代的先知这个层次上,李宗吾注定要让新旧两个时代的人对他产生误解,这是李宗吾注定要背上的沉重包袱,在这一点上,李宗吾与胡适有颇多类似。我曾经在很多的场合,把李宗吾和胡适比较,感觉两个人一生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这本书中没有展开,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做这样的一个尝试。

书写完了,要感谢的人太多,感谢我所供职的报社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的宽容和信任,让我在工作之余抽出一些时间来完成这本书,我要特别感谢我过去的领导王小山先生,他是我过去工作上的领导,生活中的大哥,由于他的错爱,让这本小书得以在面世之前就和读者们见面,并让我感受到了读者的鼓励。当然,还有给了我鼓励和帮助的李泽厚先生和笑蜀先生。许倬云先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本书撰写了序言,使本书增色不少。我要感谢的,还有一位叫钟永新的朋友,他在看到我写的一篇写李宗吾的文章之后,把他所搜集到的关于李宗吾的资料全部无偿地转给了我,当时我还没有开始这本书的写作。这些我在写作过程中一直铭记在心。我愿意把众多师友对我的鼓励,作为下一个题目的动力。

书评(媒体评论)

学术界与政治界没什么差异,政治界中先踞有地盘者,后来之人即使学识才能超出其上,也无从取而代之。学术界中古之孔孟程朱诸人更不用说。今天梁启超、章太炎等辈,也取有相当的地位。我一个无名小卒,岂敢与之相抗衡?虽有发明,谁能注意?!

    ——李宗吾

厚黑二字,人人心中有之,只是人人笔下不便写出。经李先生道破,恐厚黑者,益将无忌惮,而厚黑牺牲品亦必加多矣。虽然,吾快吾意,亦管不了许多也。李先生目光锐利,读书奇博,《心理与力学》实为最惊奇之发明,尤其前半部,真万古不灭之论。

    ——吴稚晖

厚黑教主一生的冷笑,每每使人毛骨悚然,恐惧不安,好像听见猫头鹰的叫与笑一样,所以说,他不仅是一致乌鸦,更是一只猫头鹰!

    ——张默生

三代上有圣人,三代下圣人绝了种,怪事也!然则近代之新圣人,其唯发布厚黑学之李宗吾乎!

    ——林语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新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档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67021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