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锦官城遗事/天下成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天下成都丛书》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成都平原的古蜀文明和民间生活,宣传成都历史文化的“城市新名片”。本书是丛书之一,内容侧重成都现代文化,介绍以成都为中心的“大成都”厚重的蜀文化底蕴和内涵,体现成都是一座唯美之城、独特之城、和谐之城,从历史的脉络中梳理出当代成都与历史成都之间的传承关系。

内容推荐

成都是一座气定神闲的城市,今天如此,昨天亦如此。与“少不入川”的俗语相对应,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来成都,留下“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的诗句。闲适,是人生难得的境界,然而,成都却是最能让人体会到个中滋味的一座城市。成都多美食,也多美女,养胃的同时还能养眼。与李商隐同时代的诗人陆龟蒙在诗中明侃:锦里多佳人。成都美女如云的时代实在不是从今天才开始。

文化具有绵延后世的力量。一个豪情满怀,而对历史一无所知的开拓者,在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只能扮演一个破坏者的角色。文化并不只是可见的白纸黑字,它有如空气一般充盈着城市的各个角落。成都的传统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仍然鲜活地存在着。我们纵然可以在教科书中读到成都的编年史,了解成都变迁、发展的脉络,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成都,一个细节的成都仍然要在教科书之外寻找。

目录

第一辑 浮世绘

1.湖广填四川

肖 平/文

2.成都会馆

蒋维明/文

3.成都庙会

郑光路/文

4.成都的早期电影

铁波乐/文

5.清末成都外国领事馆

郑光路/文

6.民国初年的大慈寺

舒桂荣/文

7.成都梨园记闻

肖 平/文

8.沙河旧事

刘西源/文

9.成都“土广东”

肖 平/文

10.成都井

赖 武/文

第二辑 肖像馆

1.成都历代开国君王

郑光路/文

2.大诗僧丈雪

岱 峻/文

3.四川总督丁宗桢

郑光路/文

4.顾复初的成都

蒋维明/文

5.民国成都四大洋博士

雷文景/文

第三辑 老街景

1.春熙路旧事

郑光路/文

2.玉泉街旧事

李临雅/文

3.旧时交通巷

苏铁雁/文

4.宽巷子的似水年华

焦虎三/文

5.旧成都的旗人街

李英/文

6.旧成都的安乐寺

李 英/文

第四辑 风俗画

1.成都剃头逸史

魏道尊/文

2.“吞口”小记

李双/文

3.说说补锅匠

李双/文

4.票证黑市记

李双/文

5.茶铺

李劬人/文

试读章节

康熙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也正为全国的税收和重建问题焦头烂额。他接二连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当然,类似这样的诏书或行政指令在清初还有不少。清廷的意图已然明确,那就是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地方官参加到移民的行列中来。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清廷规定:“无论本省外省文武各官,有能招民三十家人川安插成都各州县者,量与纪录一次;有招募六十家者,量与纪录二次;或至一百家者,不论奉满,即准升转。”把移民的成绩和地方官员的政绩及升迁结合起来,无疑切中了重振四川经济的要害。

政府的号令抵达民间以后,我能想象我的十二世先祖在位于广东梅县的老屋内是怎样的夜不能寐。他望着天幕和闪亮的星星,默默地思索着家族、人生、创业等大问题。当时,有的人主张勇敢地响应政府号令,迁徙到四川,因为故乡广东许多地方人多地瘠,生存景况不是十分良好。有的人反对移往四川,原因是遥远而陌生的异地可能隐藏着许多难以预料的艰辛,故土虽然贫瘠,但喝一口自家庭院中的井水也能甜到心底,为什么要背井离乡?然而我的十二世先祖还是打起了背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起程了。

在清朝初年广阔的南方,一股移民的浪潮在暗暗兴起。湖南、湖北、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移民队伍源源不断地朝四川涌来。回首300年前的华夏大地,我似乎听到了移民们杂乱的脚步声,这些声音既匆忙又坚定。我似乎看见路旁的树木和船上的凉篷为他们遮挡着毒辣的太阳和突如其来的风雨。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风餐露宿而心怀壮志,扶老携幼而团结一心。

随着外省移民陆续入川“插占”落业,一些好的信息被反馈回故乡了。前人的经验和见闻证实了四川确实是一块肥美之地。于是,亲朋邻里间、家族间悄悄酝酿着更大的移民浪潮。但是,此时政府已经意识到进入四川的移民数量趋于饱和状态,就开始向各省发布禁止继续移民的通告。

雍正年间,广东省龙川县的通衢大道上戏剧性地出现了一份告帖。告帖对官府阻止广东人去四川深为不满,号召广大南方的移民团结起来,一定要冲破官府的层层阻挠,从而达到他们移居天府之国的目的。张帖告示的人中,有的是已经在四川安居乐业的人,这次回到广东是为了迎接故乡的父母亲人来川,或是移祖先的骨骸。

P5

序言

九天开出一成都

郝康理

成都是一座唯美之城。杜甫用如椽之笔写下“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张艺谋用恢弘镜头阐释“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成都是一座独特之城。近3000年建城史,从未更名换址。中国古老城市仅此一例。

成都是一座和谐之城。儒释道在此共存共荣发扬光大;金沙遗址等成都出土文物中,竟没有一件兵器无不洋溢着和谐温馨的气息。

秦砖汉瓦,唐宗宋祖。5000年华夏文明有如舂夏秋冬,四季分明。3000年成都文明在春夏秋冬的铸造中,一步步走向辉煌。

中国第一大佛寺大慈寺,“天下第一名相”诸葛亮,中国唯一君臣合庙武侯祠,人类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世间第一张纸币交子……这些“成都之最”所折射出的,正是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

大凡这样的地方,正是孕育思想生发哲理铸造宏图的理想之地。

因为其唯一性和独特性,地处北纬30。线上的“成都”,浑身藏着诸多千古之谜和“十万个为什么”……

成都为何会成为古今文人的坛场,孕育了像司马相如、扬雄、李白、杜甫、陆游、郭沫若、巴金等大文豪?中国最本土的宗教——道教的发源地为何诞生于此?方圆400公里内4个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众星捧月,说明了什么?成都平原四周为何会成为生物活化石大熊猫的天然栖息地?远古时代的“八大遗址”在成都历史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作为古蜀国的都城,李冰和诸葛亮予成都怎样的智谋?

……

缘于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轰动世界,更是给世间留下了无数个难解的“什么”和“为什么”……

老子日:“上善若水。”一部人类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治水的历史。,从李冰算起,中国人对水的深层次认识,比欧洲整整早了1000年。

岷江源头雪山之巅竞流下来的清澈的雪水,径直流到了成都人的茶碗。阳光哺育万物,水滋生万物。有都江堰这碗水垫底,其滋养在水中的独特的成都文化还浅薄吗?

“自古诗人例到蜀”。成都自古是诗人的坛场。成都人物的历史长廊,几乎全都由文人排定。从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才子佳人”成都,到盛唐李杜的诗酒成都,从杜甫草堂到陆游祠、到望江楼、到罨画池、到升庵祠……在这块久远而丰盈的诗歌后花园里,诗歌以其繁盛的生命力顽强地生长着。

成都是本博大精深的书,我们试图努力读懂她站在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往往只能浮光掠影地翻到她的册页。

一年前,我们形成了万余字的论文《成都市文博事业“两中心,六体系”战略构架文化内涵阐释》,文中提出了“两中心,六体系”的历史文化体系构架,对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一番梳理。

抚摸这些沉甸甸的文化遗产,我们心里会不时涌起阵阵感动与激动。我们只能变成一纸书签,嵌入其风骨深处,吮吸其精神乳汁。

呈现在您面前的读物,就是这样的书签。我们还会精心制作类似的书签,因为这样的书签越多,就越能帮助我们解读这座古老而厚重如山的城市。

“乙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那只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从古老成都飞出的“太阳神鸟”,激情澎湃,轻盈飞扬。当她飞越三千年时空隧道,再次惊现于世之时,便给了这座城市一个高远的志向。  成都一旦插上翅膀,就没有理由不选择飞翔。

乙酉年金秋于古蓉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锦官城遗事/天下成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泽明//白郎//席永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51794
开本 16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7.1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3
出版地 四川
240
18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