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古小品/中华千古诗文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品选自先秦至明清各个时代,篇篇皆是中国文库里优秀遗产。小小的道理,有幽默,也有感慨,每篇小品后面既有作者介绍,又有名家评析。愿这些闲适情调的小品文,在您紧张劳作之余,给您好带来一种惬意的境界!

目录

序言 唐先田/1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1

齐人有一妻一妾者 《孟子》/5

庖丁解牛 《庄子》/8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13

渔父 屈原/17

西门豹治邺 褚少孙/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27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3l

三峡 郦道元35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39

马说 韩愈/43

陋室铭 刘禹锡/47

黔之驴 柳宗元52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56

卖油翁 欧阳修/62

爱莲说 周敦颐/66

伤仲永 王安石/70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75

日喻 苏轼/78

二红饭 苏轼/83

记孙觌事 朱熹/86

焚驴志 王若虚/91

观潮 周密/96

蜀贾 刘基/103

卖柑者言 刘基/107

越巫 方孝孺/lll2

寒花葬志 归有光/116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贽/121

修生 吕坤/126

妄心 江盈科/129

食河豚者 谢肇涮/133

山居斗鸡记 袁宏道/137

好好先生 冯梦龙/142

简米仲诏 王思任/146

再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15l

偶有所得 朱国桢/157

西湖七月半 张岱/16l

湖心亭看雪 张岱/169

柳敬亭说书 张□74

却病 李渔/179

吃野菜说 龚鼎孳/182

小港渡者 周容/187

口技 林嗣环/191

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196

兰 郑燮/200

骡说 刘大□/206

黄生借书说 袁枚/210

弈喻 钱大昕/215

观渔 梅曾亮/220

前尘情忆 蒋坦/223

试读章节

晏子使楚赏析

   

晏子的这个故事传诵千古,十分典型地体现了他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他不辱使命,机智勇敢,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他忠实于祖国的品格与机巧善辩的才能,晏子始终是人们心目中热爱祖国的楷模。

春秋末期,几个较强的诸侯国都想凭借实力称霸,他们斗智斗勇,频繁地进行军事与外交活动,以便争得有利形势夺取霸主的地位。当时齐楚两国处于并峙争雄的局面,但实力上则楚强而齐弱。因此,晏子出使楚国,所面临的必将是一场外交上的艰巨斗争。

本篇记述的故事是晏子第二次出使楚国时发生的。楚国人虽然早领略晏子的聪明和智慧,但又时时想摆霸主的气派.所以一有机会便想压倒齐国人,但他们知道晏子不好对付.所以在总结上次教训的基础上,他们认真做了谋划和商量,于是在以礼接待晏子的酒宴上,楚国君臣按照预谋,诬陷齐人为盗。这种栽赃害人的做法当然是极端卑鄙的。尽管晏子知道这是恶意的诬陷,但在无法弄清事实的情况下,必须立刻做出不辱国家尊严的解释,这对于晏子的外交才能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晏子无法说明眼前的被缚者不是齐国人,他只能在假定这个被缚的所谓盗贼就是齐国人的前提下来进行批驳,他先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并指出这是因为“水土异也”,以此来说明“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乃是因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橘化为枳”的传闻在我国古已有之,姑不论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现代植物学的观点,仅就其转化的条件是因为水土相异这一点来说,晏子用来比喻“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确是十分高明的。这样就在片言之间化被动为主动,占据了辩论中的有利形势。相反,楚王由于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而为盗之理由,只得自我解嘲地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承认了自己的被动和理屈词穷。

本文具有典型的小品文风格。全文写人叙事简洁明了,展开矛盾斗争曲折深入而又合乎情理,尤其是人物的刻画具有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特点。文中的晏子是智慧与机巧相结合的化身地不仅娴于辞令,应变能力极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外交使臣,他时时想到的是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他的爱国之心光耀千古。同时,他的准确与恰到好处的外交辞令、不卑不亢的外交使节风范,自古至今也是弱国外交使臣的风范,所以这篇小品又是外交官员的必读典籍之一。 P3-4

序言

这个选本里的小品文,选自先秦至明清各个时代,其意在于说明,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中,小品文这种独特的文体,虽然时有盛衰,但却源远流长。

一提到小品文,有的学者习惯于与佛教经文中的“小品”二字联系起来。在佛学界,“小品”一词,始见于鸠摩罗什翻译的佛学《般若经》。鸠摩罗什是后秦时代著名的佛教学者,原籍印度,精通汉语。他翻译的《般若经》,其较略的十卷译本称为《小品般若》,“小品”一词由是而来。但小品文与佛教经文中的“小品”是没有什么牵涉的两回事,这个选本里所选的春秋战国时期作家的作品,比佛经《小品般若》的出现早了八九百年,虽然那时不称为小品文,但小品的存在并且很兴盛,已是断然的事实,这也充分说明,无须将小品文与佛经中的“小品”二字联系起来。

小品文,简言之,即篇幅短小的散文,几十个字,几百个字,一般不超过千字;细分起来,又有文史小品、山水小品、科学小品、生活小品、讽刺幽默小品等等,可见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进入小品文,小品文是无所不包的。至于戏剧小品,则是专指剧情和场景极简单、人物极少的短小戏剧,不在小品文的范围之内。如果说篇幅短小是小品文的第一特点,也可以说是形式上的特点,那么第二个特点,或称内容上的特点,则是要有情趣,虽然短小,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味,有意蕴,有嚼头,真情出自内心,切忌矫揉造作,自然而有格调,让人读后觉得如同听了一首好的乐曲,能记住那生动的旋律,余音绕梁,这是很有难度的。第三个特点,便是要有文采,用极少的文字,或记事,或抒情,或说理,精微生动,怡人性情,又要让人有所感悟,还要带来阅读之后的愉快,没有文字的功底,是做不到的。上述三条,是小品文的主要特点。要做到这三条,非常不容易,所以小品文虽然短小,但写作起来,却不大好把握,并不是不假思索、招之即来的那样一种文字,有些人排斥包括小品文在内的短小文章,将短小文章贬称为“豆腐干”,是没有什么道理、缺乏常识的一种说法。已故学者金克木先生说:年轻时担心文章写不长,年纪大了担心文章写不短,这是深谙为文之道的由衷之言。

中国的小品文与中国的散文是同步产生的,先秦时期曾是散文繁荣的时期,也是小品文的繁荣时期,那时思想活跃、争鸣成风,各种观点都可以形诸文字,这是小品文的基础,又加上那时不能造纸,用布帛、竹简书写,成本很高,文字如果太长,保存和传播也不方便,所以文字都极简短,这也是促成小品文繁荣的一个原因。孔子、孟子、庄子等人,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上的极重要的人物,同时又都是小品文的写作圣手,这个选本里所选的《晏子使楚》、《齐人有一妻一妾者》、《庖丁解牛》、《渔父》、《对楚王问》诸篇,以前的小品文选本里没有选过,之所以没有选入这些篇目,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上述诸篇皆为中国文库里优秀遗产的经典,以为小品文这种体裁似乎容不进这些分量太重的经典之作,也惟恐将经典之作看做小品,有贬低之意,其实这也是对小品文认识的一个误解。文不在长,关键在于要有创见,小品文里同样有经典,上述诸文便是小品文里的经典,后世鲁迅的小品文也有不少可称为经典之作。

说到小品文,还使我想起周作人先生在他的《晚明小品集·自序》中引用日本入厨川白村关于小品文的一段话:“如果是冬天,坐在火炉旁边的靠椅上;在夏天,披着浴衣,饮着茶,随便地同好友闲谈,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小品文了。兴会来了,也说些小小的道理,有幽默,也有感慨。既有幽默有感慨,所谈的题目,天下国家大事不用说,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友朋的消息,以及自己过去的追怀,想到什么就谈什么,用即兴之笔写出的东西,便是这一类文章。”厨氏是主张小品文的闲适的,但也不反对小品文“说些小小的道理”和“天下国家大事”,但周作人先生却只是主张闲适,他引用厨氏的这些话,只取厨氏一个方面的意思,只是为了强调闲适,而不愿意在小品文中谈什么“天下国家大事”,于是他在他的小品文里写的大都是“喝茶”、“吃菜”、“喝酒”、“鸣声”等生活趣事,“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并极欣赏“重汤炖热,上浇麻油”之类的干丝茶食(《吃茶》)。闲适是令人惬意的一种境界,闲适并没有错,越是太平盛世,越是紧张的劳作之余,人们越是需要闲适,越是需要充满闲适情调的小品文。然而社会现实常常与主张一味闲适的人们过不去,比如正当周作人先生一味主张闲适的那个时候,日本人的铁蹄在残忍地蹂躏着中华大地,使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陷入无边的灾难之中,在那样一种境况下,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同仇敌忾,奋起抗日,闲适当然必须暂时地搁置起来,小品文也鲜明地有了忧国忧民的锋芒。周先生的文字是优美的,至今人们仍能记住他的那些优美的小品文技巧;然而,优美的文字技巧决非小品文的全部,小品文的精神在于它的深厚意蕴和闪耀着的锋芒。周作人先生在国难当头之时,躲在书斋里写着他的闲适的小品文并不择手段地享受着闲适,显然不合时宜,人们对此无法容忍则理所当然了。鲁迅的小品文之所以成为旗帜,正是因为其精髓是忧国忧民。鲁迅在那篇著名的《小品文的危机》里,明确地反对将小品文作为“小摆设”而“供雅人的摩挲”,旗帜鲜明地倡导:“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鲁迅的这些见解无疑是至今都闪耀着光辉的。我想,进入文学艺术领域的各种文字,无论诗歌、小说、散文、小品文等等诸类式样,之所以能独立生存,为人们所喜爱所需要,摆在第一位的是它们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的意义,当然也有休闲的功能,但没有哪一种文字式样是专供休闲的。

当今社会,正处于和平建设的太平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为亿万人民所期待,小品文的发展亦与日俱增,各类报刊都能见到这种文字,优秀的篇章亦层出不穷,但小品文的品格应当如何,我想在阅读历代这些优美小品的同时,再认真地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意见,是会得出正确的结论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古小品/中华千古诗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先田//孙峻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26147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4
13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