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学名著(插图珍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现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们时时刻刻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着,铺天盖地的电子和纸质媒介淹盖着人们的身体和灵魂。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权利,一方面又使人们面临着丧失判断力的危险。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信息成了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旨在让那些没有足够时间去涉足一个完整领域的读者,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了解各个门类的知识。

内容推荐

文学名著之所以魅力永恒,不是因为她描写了令人绝望却不得不去面对的命运、摄人心魄而又有缺憾的爱情、琐碎磨人却难以割舍的人生,而是因为它与每一个人内心息息相关的深切感应。因为每一个阅读者,在轮番上演的各类悲喜剧中,看到的其实都是自己的人生。

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喧嚣忙碌,不管欲望之海会将人类逼到什么样的绝壁边缘,人们都不会放弃文学名著的阅读。因为对名著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自我的回归。只有在这样的阅读中,迷失和疲惫的现代人才能重温躺在母亲子宫里的温暖,才能像远走他乡的游子回到故土一样,让自己的心灵“诗意地栖居”。

目录

俄狄浦斯——索福克勒斯/1

源氏物语——紫式部/9

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16

汤姆·琼斯——菲尔丁/25

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51

傲慢与偏见——奥斯汀/58

红与黑——司汤达/46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57

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66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74

红字——霍桑/85

死魂灵——果戈里/94

名利场——萨克雷/102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111

西线无战事——雷马克/125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129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159

白鲸——梅尔维尔/148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158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167

复活——托尔斯泰/176

玩偶之家——易卜生/185

苔丝——哈代/193

羊脂球——莫泊桑/202

青鸟——梅特林克/21O

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218

嘉莉妹妹——德莱塞/226

变形记——卡夫卡/236

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246

老人与海——海明威/255

飘——米切尔/261

苍蝇——萨特/275

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281

等待戈多——贝克特/292

局外人——加缪/299

广岛之恋——杜拉斯/507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515

教父——普佐/322

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528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554

试读章节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年-1832年):对德国作家歌德进行描述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词典中所有优美和崇高的词汇都难以表达他的伟大与睿智。在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里,惟有莎士比亚方可与之相媲美。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律师家庭里。在他出世那年,母亲伊丽莎白刚满十八岁。伊丽莎白曾笑称:“我和我的小约翰都是孩子。”他继承了母亲的热情和丰富的想像力以及父亲的严谨和坚强的意志。歌德虽然是在巨大的政治变革中成长起来的,但他的大部分童年时光都是在幸福中度过的。他在少年时期就曾为一个小木偶剧院创作了他的第一批剧本,表现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超群天分。

十六岁时,歌德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后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在这里,他受到了评论家赫尔德尔的启发,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一流的抒情诗人。二十二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法兰克福做了一名律师,不久就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8世纪70年代,“狂飙突进,,运动席卷了整个德国,这一运动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年《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发表使他在欧洲家喻户晓,并因此而被招到魏玛皇宫帮助处理政务。由于歌德的缘故,魏玛成了德国知识分子向往的中心,许多伟大人物都搬到这座城市居住。歌德的声誉遍及欧洲,传至世界各地。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会见他后也不得不惊叹:“真伟人也!”

歌德最伟大的作品当属两幕剧《浮士德》。该剧第一部的写作开始于1770年,直到他去世前不久才完成第二部。《浮士德》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两百年来,一直没有可与它相提并论的作品问世。

歌德一生经历过多次风流韵事,但直到五十七岁才结婚。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的是一位热情奔放的青年爱上了一个不可能得到的女孩,最后失望之极以至自杀了却一生。这部作品在欧洲引起了巨大轰动,主人公成为了青年崇拜的偶像,许多青年甚至为此而效仿维特自杀身亡。因此这部作品曾把歌德弄得非常尴尬。

1771年,维特离开家人,独自一个人来到一个叫瓦尔海姆的小村庄。他到这儿来,是想忘却一些扰乱人心的记忆,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从他写给好友威廉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很喜欢瓦尔海姆。他说这里是乐园一般的地方,它的岑寂正是医治他整颗心的灵丹妙药;眼前是大好春光,它的温暖已充满了他时常寒栗的心。这里的田野山岗美不胜收,老乡和孩子们也可爱极了。他时不时地到乡村客店喝咖啡,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他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给他讲知心话。生活虽然简朴,但忘却了烦恼,这是件多么美妙的事。他肯求威廉不要寄书给他,他并不愿意被指导,被鼓舞,被激动。他只要求就着乡村美景哼哼荷马的长诗就足够了。

维特到瓦尔海姆一个月时间不到就给威廉去了十封信。但刚进入六月,信就好像掐断的线,直到十六日才来了一封,但很长。信的开头他解释了长时间不去信的原由,那就是他这一段过得好极了,好得简直……然后他干脆告诉好友,他认识了一个人,是她使他心无他顾了。他无法表达自己对她的热爱。

她叫绿蒂,不,是叫天使。她是那么聪敏,却那么单纯、那么坚毅,却那么善良、那么勤谨,却那么娴静;当然还有美丽、活泼、娇艳、生动等等,等等。他认为这些空洞、粗俗的词实在是丝毫也不能反映她的本质。总之,一见面就让他迷上了,尽管他早先就知道她已经订婚了。他的心是如此的快乐,好像忘了以前在城市时曾经烦恼过。

这么哕哕嗦嗦地说了一大通后,他才想起给好友细细地描绘和绿蒂认识时的情形。那是因为一次舞会的缘故,维特和一位姑娘去绿蒂家叫她,那位姑娘是绿蒂的朋友,事先她就用开玩笑的口吻告诉他绿蒂是订了婚的人了,要他别再打她的主意,维特并不以为意。

维特一进门就看到了绿蒂,顿时,她的形象、声音、举止就占据了他整个的心灵,维特的目光再也离不开她了。她每讲一句话,维特都能从她的脸庞上发现新的魅力,新的精神光辉。

舞会尚未开始,维特就已变成了一个梦游者,一个神魂颠倒的醉汉,就连大厅里传来的阵阵乐声也充耳不闻。特别是当他搂着这个可爱无比的人儿翩翩起舞时,和她热烈地交谈各种话题时,周围的一切都在消失,在沉沦……

舞会还在进行,突然,天空电闪雷鸣,紧接着,春雨刷刷地落了下来。舞会中止了,大家又不能回去,为了打发时间,绿蒂组织大家在室内玩数数游戏。大家圈坐在地,轮流报数,报错了就要吃耳光。为此,维特挨了绿蒂两记耳光,他坚信自己挨的比别的游伴挨得重,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啊!

雨停了,游伴三三两两散去了,维特和绿蒂踱到大厅的一扇窗前,绿蒂用胳膊肘支在窗台上伫立着,目光凝视远方,一会儿仰望苍空,一会儿又瞅瞅维特。她眼里噙满泪光,把手放在维特的手上。

“克罗卜斯托克呵!”她叹道。

她仅仅用一个词就打开了维特感情的闸门,他情不自禁地把头俯在她的手上,亲吻她的双手,抬起头时,已是喜泪纵横。

接下来的信中,几乎没有一件事与绿蒂无关,因为绿蒂,他再次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他甚至能静下心来细心观察孩子们,能从细小的事情当中发现他们有朝一日所需要的种种品德和才能的萌芽。

他几乎每天都去拜访她。一次维特陪绿蒂去拜访一位老牧师,当绿蒂和老牧师亲热地攀谈时,他能清楚地感觉到绿蒂无处不在的青春活力给垂暮老人也注入了新的生机。有好几次,维特的手指幸运地碰到了绿蒂的玉指,他的热血马上就沸腾起来,久久难以自已。

要说难以忍受的事,那也是有的。那就是发现绿蒂有时候要去探望病人和老相识,而维特又不能跟去,后来一遇到她去办急事,他就头脑发昏、心跳加速。

烦恼和快乐与日俱增,维特提笔做画时已失去了心中的宁静,无论如何也画不下去。总之,生活改变了,它的主旋律是沉迷,沉迷……

威廉对维特这种情形非常担心便去信谈论了这个问题,建议他要么赶紧向绿蒂求婚,要么合弃这段没有希望的感情。维特这个时候总算还是听得进去建议,决定减少拜访绿蒂的次数。不久,阿尔伯特——绿蒂的未婚夫办完事回来了。他是个性情很好的小伙子,维特很仰慕他,虽然不乏嫉妒。对于他们的婚姻,维特不想从中作梗,也不愿意放弃绿蒂,他深深地陷入了矛盾的旋涡。

无穷的快乐终于变成了无穷的烦恼,维特已很少去看望绿蒂了,但心儿如何放得下。每天晚上,维特都祈祷自己能在梦中拥有绿蒂,但这实在有点儿靠不住。暗淡的心情,绝望的深渊,促使维特不得不下决心离开。他把自己的心事写信告诉了威廉,威廉给他在政府找了个职位——给一位大使当随从。

再过两个小时就要离开了,虽然这段时间维特一直同绿蒂和阿尔伯特一起度过,但是他实在不能忍受向他们道别的痛苦,最后只能选择默默地离去。

新的职位总是能给人带来一点新意的,起初维特就从中得到了一些乐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讨厌上司,烦躁不得不负责的事务。心情也一天比一天郁闷,他甚至不领老朋友的情,责备威廉帮他找了这么个职位。

维特摆脱不了对绿蒂的思念,忍不住给她去了信,但回信的却是阿尔伯特,他们已经结婚了。

维特再也干不下去了。他辞了职想到军界去发展,但未能成功。后来一位年轻王子邀请维特去他的领地度夏,他答应了。那是一个贵族的天地,他们举办了一些活动,但维特并不能从中寻找到他所希望的平静与安宁。他知道这都是因为他不能割舍对绿蒂的感情,维特决心再次回到瓦尔海姆,那儿离绿蒂近啊!

维特和绿蒂又相逢了,这一次他给威廉的信显得有些语无伦次。他说他不明白阿尔伯特得到了绿蒂这样的妻子却不是处于狂热的喜悦,世界上还有点价值的东西不多了,可是人们仍不懂得去爱护和珍惜。

这一次和绿蒂在一起,维特有一种可怕的无比的空虚,他感觉到自己就是有再多的精力也会被对她的热情吞噬掉;自己具有再多的天赋,没有她一切也都将化为乌有。

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维特的一个朋友,是一个长工,他疯狂地爱上了他的女主人,而那个寡妇对他也有意思。可是女主人的兄弟从中作梗,他被辞退了。而后,女主人的兄弟又替她另雇了长工,他们的事完了。

可怕的事发生了,这个长工出于疯狂的热爱和疯狂的嫉妒,杀死了后来的那个长工。维特闻讯后赶到那儿极力向总管说情,但总管根本不把他充满情意的辨护当回事,而是一再告诉他:“不,他没得救了。朋友,对不起,他没得救了。”

这句话给了维特沉重的打击。“你没得救了,不幸的朋友!我明白咱们都没得救了!”这是他在纸条上写下的话,自此他更深地沉浸在痛苦和无为之中。

一个晚上,维特又去找绿蒂,绿蒂热情地邀请他圣诞节到她家来做客,但要他无论如何在此之前不要再来了。并劝他不要自欺,要珍惜自己,还劝他去旅行,到外面的天地里去找自己心爱的姑娘。阿尔伯特回来了,维特只得默默地离开。

阿尔伯特又出去办事了,绿蒂一个人独坐房里。她细细地思量起来:丈夫对自己是忠诚的,自己也打心眼里爱慕他,他的稳重和爱心仿佛天生就是女子获得幸福的基础,他也是自己和弟妹们永远不可缺少的靠山。可维特呢!他是那样的才华横溢,他们又是那样的相投,自己不管有什么有趣的事,都想与他分享。她想在自己的朋友中给他介绍一个,可分析来分析去,发现没有一个与他配得上。这时候,她才深深的感觉到一个事实,自己却又不肯承认的事实,那就是把维特留给自己。与此同时,她又对自己讲,这是不可能的,不允许的。此刻,这个美丽纯洁的姑娘一向轻松、无忧无虑的心也变得忧伤和沉重起来。

她一直这么坐着,思量着,突然,她听见维特又上来了,她心慌意乱地冲他叫了一声:

“你食言了。”

“我没有许任何诺言。”维特回答。

“就算这样,你也应该满足我的要求呀,”她反驳说,“我求过你,让我们两人都安静安静。”

维特不说话了,坐了下来,眼睛只是盯着她。

为了打发掉这种尴尬的局面,她请维特念莪相的诗。

维特微微一笑,走过去取那几首诗,可一当把他们拿到手中,自己却打了个寒颤,低下头,眼里已是噙满泪花,他坐下念起来:

春风啊!你为何将我唤醒?你轻轻抚摩着我的身儿回答:“我要滋润你以天上的甘霖!”可是啊,我的衰时近了,风暴即将袭来,吹打得我枝叶飘零!明天有位旅人将要到来,他见过我的美好青春,他的眼儿将在旷野里四处寻觅却不见我的踪影……

当他读到这里时,这几句诗的魔力,一下子攫住了这个不幸的青年。他完全绝望了,一头扑在绿蒂脚下,抓住她的双手按在自己的脸上。绿蒂呢?她突然预感到什么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神志顿时昏乱起来,抓住他的双手,把他们捺在自己的胸口上,两人灼热的脸颊便偎在了一起,维特狂吻着绿蒂。忽然,她推开了他,叫道:“这是最后一次,维特,你再别想见我了。”说完,向这个可怜的人投了深情的一瞥,便逃到隔壁房中,把门锁上了。

维特在绿蒂门前徘徊良久,请求绿蒂向他说一句告别的话,但什么声音也没有得到。“别了,绿蒂,永别了!”维特转身离去。

维特回到住处,打发仆人写了一个条子给阿尔伯特,以旅游的名义向阿尔伯特借一把枪。阿尔伯特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再次涌上绿蒂心头,但丈夫就在身边,她实在不便说什么。当她把这个不祥之物递给仆人时,浑身禁不住哆嗦起来。

佣人拿着枪走进维特的房间。一听说枪是绿蒂亲手交给他的,维特狂喜地一把夺了过去。

吃完饭后,维特最后一次出去,他久久地徘徊,细细地思量,最后一次深情地眺望了这美丽的田野山岗,还有可爱的天空;最后一次祝福朋友、亲人、绿蒂。

午夜时分,一声枪响,维特倒在了心爱的姑娘亲手给他的枪下……

听到凶讯,绿蒂顿时昏倒在地。

老法官匆匆赶来,他的几个小儿子也接踵而至,一齐跪到在床前放声大哭。

老法官吩咐大伙把维特葬在他自己选定的墓地里。老人领着儿子们走在维特的遗体后面;阿尔伯特没有来,绿蒂的生命让他担忧。几名手工匠人抬着维特,没有任何教士来给他送葬。(P31-37)

序言

对名著的缩写,一直都有反对和赞成两种观点:反对者认为任何形式的缩写都是对原著的背叛,都无法表现原著韵味于万一。赞成者则认为在当今这种社会大环境下,要一个非专业人士安安心心地坐下来将成百上千的世界文学名著细细地读一遍,似乎会因耗费的时间成本过高而不大现实。与此同时,人的精神需求还必须得到一定的满足。名著缩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这种矛盾的缓解,因而高质量的名著缩写对读者还是有帮助的。在这方面,兰姆兄妹成功地证明了对名著的缩写同样能成为名著。正是抱着向兰姆兄妹看齐的态度,我们选编了这本书。

好的名著缩写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选篇和如何缩写。

首先是如何选篇。从浩如烟海的世界文学名著中选出读者需要和喜爱的文学经典决非易事。为此,我们绸缪良久,方始落定。在此我们着重斟酌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时间跨度。从公元前四百多年的《俄狄浦斯》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百年孤独》,其间两干多年的文学经典都纳入了我们的视野。文学,尤其是那些经典文学名著,同样也是历史的见证。文学大师们对于自身所处年代的思考和认识有其深刻和动人之处。比如,在《静静的顿河》里,我们看到了草原上被红军追剿的剽悍的哈萨克勇士悲壮的长啸和顿河两岸人民沉重的悲吟,尤其是女人绝望的泪水,而这一切在所谓的正史中却是无法看到的。我们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千百年人世的沧桑,同时感受历史的激越和沉重。

本书开篇是一个英雄在命运的捉弄下刺瞎双眼,拄着盲杖走向孤独深邃的喀泰戎山。末篇是一个家族历经百年孤独后无声无息地消亡。随着历史的前行,往昔一个小渔村,甚或是一片荒凉的原野,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人潮拥挤,机器轰鸣,可深埋在人们心底的仍然是一片孤独。家族如是,个人如是,英雄如是,凡人如是。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我们人类注定的孤独?“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沉吟着这熟悉的辞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种文学孤寂的美。

二是全面性。爱情是我们人类生存史中最绚丽的乐章,所以以爱情为主题的名著我们选得最多。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广岛之恋》,从古代到现代,从贵族到平民,有悲剧有喜剧,凡十四篇之多。其间有婚姻与爱情、现实与虚妄、忠贞与情欲、暴烈与柔情……几番缠绵悱恻,几番荡气回肠,令人叹息,令人心醉。战争从来就是人类历史的主题,从《西线无战事》到《第二十二条军规》,我们选了四篇,或直接写战争,或以此作为背景。文学家们从来就是站在平民的立场感受那些动荡的年代,所以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伟大的宣言,盛大的凯旋,看不到那些所谓的正义对于邪恶的胜利。只有在战争机器的碾压下普通士兵的悲苦与沉沦,母亲的守望与泪水,战争对邪恶的放纵和对善良的践踏,貌似平静的战线上弥漫的死寂与恐惧。另外,我们还有足够的篇目展现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英雄和凡人,奋斗和命运,宗教和金钱,勇气和欲望,黑道和暴力……

选定篇目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角度把这些名著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对此我们的观点是:多角度就是没角度,得其广就不能就其深。所以我们着重在两个方面向读者诠释这些名著。

一是名著的内容。我们把每篇名著都压缩到六干字左右。对于一个长篇,六千字不多;但对于这个长篇的筋骨,六千字足矣。故事的前因后果、发生发展,巳能全然具备。我们要求每篇都要体现原文的风貌: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苦爱情;用沉郁顿挫的语言讲述静静的顿河;用谐谑风趣的语言讲述倒霉的乞乞科夫;用深刻峭拔的语言讲述被苍蝇包围的阿尔戈斯城……不仅仅如此,我们还要求描写形神俱备、结构浑然一体。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我们看到维特对绿蒂的一见钟情如朗月破云,皎洁清丽,但人物的性格与现实决定了这是一场可望不可即的爱情,维特一步步走向烦恼和沉沦,最后不得不走向死亡。没有旁白和解说,只有情节的自然推进,缓慢而不可阻挡。我们坚信,当午夜的枪声响起,子弹击中的决不仅仅是年轻的主人公,在此之外一定还有读者那一颗颗颤抖的心。

二是用激昂的笔调对名著的作者做了生动的介绍。每一部经典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位经典的人物,都有一个不屈的灵魂。他们的身世和才华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深思。为此,我们为每个作者都写了一篇小传。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勃朗特姐妹的风华绝代和悲苦命运,我们可以听到硬汉子海明威举枪自杀的枪声。作为他们忠实的读者,我们有义务向他们致上我们的关注与问候,赞美与叹息。

我们深信,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为读者呈上的将是一次心心相印的对视,一次期待己久的重逢,一次精彩非凡的同行。

焦向阳

2005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学名著(插图珍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焦向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3537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