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智慧赚大钱
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赚钱靠的不是力气,靠的是智慧。财富和智慧是唇齿相依的,拥有智慧的人生就会拥有财富。本书追寻商人们的足迹,展现了他们用小智慧赚大钱的历程。前人的历程告诉我们:小智慧可以积累无穷的财富,开采人生的金矿。富豪不是梦,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阅读本书,你会收获颇丰。

目录

前言:智慧是你一生的财富

第一章 寻找商机的智慧

一、自创商机来赚钱/2

二、发现新的行业和机遇/3

三、有市场需求就有生意可做/5

四、激发大家的好奇心/6

五、与人方便轻松赚钱/8

六、留心发现身边的生意/10

七、机会无处不在/11

八、深入考察果断决定/12

九、找准你的客户群/14

十、市场定位要准确/15

十一、抢先一步占领市场/16

十二、赚别人不能赚的钱/18

十三、小灵感成就大商机/19

十四、小书摊做成大生意/21

十五、冰糖葫芦卖出三百万/24

十六、给人捧场财源滚滚/25

十七、做民工的生意也发财/27

十八、帮人寄信也赚钱/29

十九、一条短讯发了横财/32

二十、致富新招数亟待发现/33

第二章 白手起家的智慧

一、赚钱只需一点点智慧/40

二、巧借他人资金/41

三、巧借银行的钱来赚钱/43

四、巧妙融资扩大发展/44

五、用好“点子”赚钱/45

六、泥里淘金挣千万/47

七、利用差价生财/49

八、种植香草致富/50

九、先承包后买断/52

十、小生意走向加盟/53

十一、从看电视开始赚钱/54

十二、三年积累百万资产/58

十三、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61

十四、做小玩意儿的生意/63

十五、小小发明创大富/64

第三章 特色经营的智慧

一、想方设法开拓“钱”景/70

二、牵着财神的鼻子走/7l

三、在衣服上画出的财富/73

四、“引狼入室”之奥秘/76

五、空气和水也能卖钱/77

六、会赔才会赚/79

七、善于经营财源广/80

八、用爱包装情侣饰品店/81

九、“美四季”汤包的来历/83

十、出奇招办保险/84

十一、慎选加盟的行业/86

十二、开“宝宝洗澡堂”也生财/89

十三、价值两亿元的小土豆/91

十四、囤积居奇押大宝/93

十五、福寿螺“炒”出大市场/96

十六、卖胖哥服饰发大财/98

十七、“眼镜影院”赚酷钱/99

十八、小花农养出致富花/101

十九、筷子店赚足“筷”乐钱/104

二十、鲜花茶吧创大业/106

二十一、只有两人的西餐厅/108

二十二、奇特的药膳酒家/109

二十三、火锅店的生意经/110

二十四、“天堂制造”的财富路/112

二十五、淘宝女孩儿的杂货店/113

二十六、五元钱的“的哥”之家/115

二十七、稀饭也能卖出百万/116

二十八、解人之难巧赚钱/119

二十九、另类主题餐馆赚大钱/121

第四章 市场竞争的智慧

一、声东击西暗地发财/128

二、东方饭店的经营高招/129

三、用带不走的“礼物”促销/131

四、让市场带点“饥饿感”/132

五、比别人多工作一点/133

六、一个苹果救活了水果店/134

七、不醉的“美而奇”/135

八、家丑外扬/136

九、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并重/137

十、拒绝假货确保质量/139

十一、收拾残局扭亏为盈/142

十二、避免不正当的竞争/145

十三、诚信换来了大合作/147

十四、一家店两家开/149

十五、送奶工的营销思路/150

十六、卖报大妈的竞争策略/152

十七、只赚一分钱/154

十八、馒头中的金戒指/156

十九、巧用广告夺市场/158

二十、种瓜得瓜也致富/159

二十一、用一分钱打天下/162

二十二、聪明的经营低价≠微利/164

第五章 奇思妙想创富的智慧

一、致富需要想像力/168

二、成功只在一念间/169

三、靠卖星球发了财/170

四、小商标“玩”出惊人财富/173

五、做一回“傻子”打开市场/177

六、“填书架”填出车和房/179

七、一个念头带来成功/180

八、替人看管货物也创富/181

九、从电话机上洗出财富/184

十、用小钱赚大钱/187

第六章 变废为宝的智慧

一、用智慧让粪土变成金/190

二、废石渣变成了“汉白玉”/191

三、“转包”小区垃圾/193

四、人生没有绝境/194

五、做别人做不到的/196

六、废物利用引财路/197

七、烂鱼塘里发财/199

八、一堆垃圾变成百万美金/200

九、从旧报纸中赚大钱/20l

十、靠废液淘金发了财/204

第七章 特长致富的智慧

一、做春卷也能赚大钱/208

二、黄泥里捏出个“昆虫大王”/209

三、兴趣创造财富/211

四、竹编品挂进了联合国/213

五、将野心进行到底/215

六、“人体克隆”走红上海/219

七、用技术打拼出致富路/221

八、祝福中蕴藏商机/223

九、织补毛衣靠手艺赚钱/226

十、一叶千金销四海/229

十一、“复活”宠物来发财/231

十二、老手艺创造新时尚/233

十三、纸上富贵不是梦/236

十四、“商业情报处”成功创业/238

第八章 逆境中生存的智慧

一、反败为胜/241

二、“破财”变“生财”/243

三、赔款赔出了名气和利润/245

四、两害相衡去其轻/246

五、天无绝人之路/248

六、包装菜肴名创富/251

七、烤鸡蛋开创新市场/254

八、一元钱打造一条街/256

九、随机应变捕捉商机/258

十、亏本买卖赚大钱/260

十一、“店中店”救活“动手泥巴”/262

十二、吃亏经营赢在最后/264

试读章节

    十六、卖报大妈的竞争策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怎样不起眼的小生意,也需要经过制定工作目标、市场分析、营销环境论证、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制定公关策略、进行营销策略分析等环节。参与市场竞争,并能够长久发展良好的事业,无一不是成功的典范。

不要认为小生意赚不了大钱,金钱的积累是靠一分一分累起来的;智慧的积累,也是经营中每一个细节的智慧不断地累加的结果;同样,找到发财致富的大机会,也是在一个个小机会里不断拓展的结果。

两年前,大妈在工厂下岗了。下岗工资就那么多,面对生活的压力,大妈便打算卖报挣钱。几经挑选,发现一个公交车总站的人流量大,车次多,于是选定在公交车总站卖报。

但是,大妈经过几天蹲点发现,车站固定的卖报人已经有了两个。其中一个卖了很长的时间了,另一个好像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熟人。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直接进场卖报,一定会被人家赶出来的。于是大妈打算从车站的管理人员下手。开始,大妈每天给几位管理人员每人送份报纸,刚开始人家跟她不熟,不要她的报纸,她就说这是在附近卖报多余的,车站管理员也不是什么大官,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大妈这时就开始大倒苦水,说现在下岗了,在附近卖报销量也不好,一天卖不了几份,而马上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高昂的学费实在是无力负担,女儿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让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人心都是肉做的,车站管理员就热心帮她出主意:那你就到我们车站来卖报嘛。我们这边生意蛮好的,她们每天都能卖几百份呢。

大功告成了!有了车站管理员的许可,大妈光明正大地进场了。当然,大妈不会忘记每天送给管理员每人一份报纸。

可是,这场是进了,一共三个卖报人,卖的都是同样的报纸。大妈冥思苦想一番,有了!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在车站的一左一右。大妈决定,不摆摊,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卖一段时间下来,大妈又总结了一些门道:等车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的喜欢买报纸、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得特别多。

于是,大妈又有了新创意。每天叫卖报纸时,不再叫卖“快报、晨报、金陵晚报,三毛一份,五毛两份”,而是换了叫法,根据新闻来叫。什么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汤山投毒案告破啦;一个女检察长的堕落啦:非典疫情新进展,病毒研究有重大突破啦什么的。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原先许多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几天下来,大妈发现,每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时多了半倍!

同时,大妈还凭借和车站管理员的良好关系,让同样下岗的老伴在车站摆了个小摊——卖豆浆。旁边卖早点的摊点已经有十来个了,带卖豆浆的也有四五家。而大妈不同,大妈只卖豆浆,而且大妈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拿在手上不会洒出去。大妈比人家多花了五百多块钱买了一台封口机,豆浆价格比别人贵一毛钱。坐车吃早点的人通常没法拿饮料,因为怕洒。有了这个封口豆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结果,大妈老伴的豆浆摊生意出奇地好!

这样做了大约半年左右,车站的一家报摊由于生意不太好就不卖了,于是大妈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自己的报摊。但大妈又有不同: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气派又美观。大妈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发展到卖一些畅销杂志,销量更上一层楼了。大妈还会根据什么杂志好卖搞一些优惠,比如说买一本《读者》送一份《快报》什么的,因为杂志赚的比较多。大妈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经常带回来一些优惠券,于是,这又成了大妈促销的独特武器!买报纸杂志一份,赠送肯德基优惠券一份。  由于大妈这个报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销量,很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她们安排业务人员上门,在大妈的报亭里张贴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画,安放了小冰箱,于是,大妈的报亭不仅变得更漂亮更醒目,还能收一些宣传费,并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

就这样一直做了两年,大妈的卖报生意有声有色。每月的收入都不低于4000元。现在,大妈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附近的有线电厂小区。大妈打算在小区出口的小胡同里再开一家新的报亭,利用成型的管理和共享的资源,走连锁经营路线,把女儿将来读研的钱也挣到手!

智慧分享:

卖报卖出这样的经营哲学,这位大妈才是真正的实战派营销人。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做任何生意,都要不断发现和抓住机遇,并不断地创造机会。如果只在那里等待机会的到来,你会丧失很多机会。所以说,对于一个经营者来说,有了机会,要抓住;没有机会,要想办法去创造机会。

            P152-P154

序言

人人都向往财富,人人都在不断地追求财富。为什么财富总是青睐极少数人,而与自己无缘呢?要说聪明才智,穷人不见得缺乏,高智商有才能的人也大有人在,却为何没能使自己富有?一位富甲一方的企业家,经过考察得出了结论。

这位企业家幼年也很贫穷,后来白手起家创建了国际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拥有上亿美元的资产。一次他到西南某省的贫穷地区考察,希望帮助那里的人脱贫致富。然而考察中遇到了发人深省的三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当他目睹当地一户贫困人家吃饭的情景时,禁不住为之落泪。原来,这户人家全家老小吃饭用的碗,竟是几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让他吃惊的是全家连一双筷子也没有,吃饭全是直接用手抓。菩萨心肠的企业家无比同情,便许诺给这家人物质上的帮助。可当他走出这户人家的门后,马上又改变了主意,因为他看到这户人家房前屋后都长着极适合做筷子的竹子。

在这个村子里,企业家又看见一个乞丐端着破碗正挨家讨饭,他要求不高,无论是稀饭还是馒头,只要能吃他都要。企业家看他只有三十几岁,就跟乞丐说,想让他到自己的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并许之若干工钱。岂料此等好事,那乞丐却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企业家摇摇头,继续往前走。这时一个年轻的园艺师傅听说企业家来考察,就过来对企业家说:“先生,我看您的事业做得很大,而我却像树上的蝉,注定一生都坐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您能否教给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呢?”

企业家略感欣慰,十分赞同地点点头说:“行啊!既然你非常擅长园艺工作,这样吧,在我工厂旁有两万平方米空地,我们合作来种树苗吧!树苗1棵多少钱能买到呢?”“40元。”

企业家说:“好!以一平方米种两棵计算,扣除走道,1万平方米大约种1.2万棵,树苗的成本是50万元。3年后,1棵可卖多少钱呢?”“大约3000元。”“那么我投资50万元用于购买树苗与肥料,你负责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这些树就可以收入300多万元的利润。到时候我们每人一半,怎么样?”年轻的园艺师却吓得连连拒绝说:“哇,我怎么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最后,他决定帮企业家栽种树苗,按月领取稍高于过去的工资。

考察结束后,企业家没有给这个贫困的地方投放救济金。陪同人员感到意外,顺便问了一下原因,企业家讲述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穷人家里十分贫困,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一家人衣不遮体。穷人的邻居是一位富人。有一天,富人动了仁慈,想帮助穷人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道路,于是就送穷人一头牛。富人还一再地叮嘱穷人要好好地开荒,来年春天在地里撒上种子,秋天就能够有一些收获。富人说,如此连续辛勤地耕耘几年,土地一定不会辜负他的付出,他一定会逐渐地脱离贫困,摘下那顶穷帽子。

于是,穷人充满信心地开始了摆脱穷困命运的奋斗。然而,不久穷人就发现,自己以前只要混口饭吃就可以了,而现在比以前还累还穷,因为他还要给牛打草吃。因此穷人想,干脆卖掉这头牛,再买几只羊,先杀一只,然后让剩下的羊生小羊,等小羊长大了之后再卖掉,这样也可以赚许多钱。

穷人卖掉那头牛买了几只羊,先吃掉了一只大饱了一次口福。然后穷人就开始等待大羊生小羊。可是,等待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更加艰难,穷人既要自己吃饭,还要为几只羊的生活忙碌。于是没有几天穷人就再也忍不住了,又吃掉了一只羊。不久,穷人喂的羊很快就只剩下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还要受穷的,不如卖掉羊买几只鸡,因为鸡生蛋的速度总是比羊生小羊的速度要快,并且鸡还可以孵小鸡,好日子很快就会降临。

把羊换成了鸡之后,穷人发现日子依然如旧,并没有获得改善。于是他又开始杀鸡吃,这样又过了几天较为舒适的日子。终于在杀得只剩下一只鸡时,穷人感到自己致富的理想已经像那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穷人灰心地想,致富已经没有任何的希望了,还不如干脆一些,卖掉这一只鸡,打一壶酒,买一盘花生米,然后一醉方休,就什么愁都没有了。

穷人喝酒的这一天恰恰是惊蛰,他的邻居富人兴致勃勃地为他送种子来了,却发现穷人的院子里空空的,那只牛早就没有了。富人走进穷人那座已经透风的旧房子,发现穷人正在守着半盘花生、一壶酒喝酒。富人望了望穷人那副醉相,无奈地摇了摇头扭身走了。后来,富人变得越来越富,而穷人依然穷得丁当响。

企业家于是总结出:

1.一个健康的人之所以还会贫困潦倒,是因为不思进取的懒惰。有人是行为的懒惰,有人是思想的懒惰。懒惰的人是不会产生智慧的,更不会去实现梦想。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智慧的匮乏。

2.穷人与富人的区别不是能力,不是机遇,而是思想上的区别。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是因为他们具有发家致富的思想,并且能运用智慧,想方设法地付诸行动,做到了别人想不到或做不到的,因而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的眼光看得很近,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也不能为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尽管他已经很穷,但是他更多的还是安于现状,没有改变自己贫穷的思想和决心。

3.一个人的财富和他的智慧成正比。要成就一个非同寻常的亿万富翁,就要有非同寻常的智慧和胆识。否则,再多再好的机会到来,他也不敢去掌握与尝试。智慧的人不但能够发现机会,还能够创造机会。

有着健全体魄的人就已经拥有了致富的本钱。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是抱怨命运的不公,或者抱怨找不到出路。其实要想曹有,就要用好自己的大脑。能够成功的人都懂得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创造商机。有智慧的人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要忽视每一个小小智慧,拥有了这些小智慧,就会慢慢积累更多的经验和阅历,这些小智慧会给你带来大财富。很多成功的商人,就是由一个小智慧发家致富。在精明能干的商人眼中,智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只有智慧,才是每个人的无价之宝,也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源泉。

在困境中,智慧可以为你开辟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在失败时,智慧可以为你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

本书追寻商人们的足迹,展现了他们用小智慧赚大钱的历程。前人的历程告诉我们:智慧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谁拥有了智慧,谁就会拥有财富。

赚钱的智慧是一种思考,如果缺乏的只是金钱,并不等于一无所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智慧赚大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述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物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559128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49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6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3: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