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珠泪
内容
编辑推荐

最温柔的文字,最动人的甜蜜与悲伤,最纯净的爱情,最深情的纪念。超感作家蔡若菁再度以文字传达让人温暖爱恋的沸腾感动——爱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因为所有的人都活在爱与被爱的边缘。眼下,惟一可以战胜光阴的就只剩下回忆。作者的细微记录,带给我们那份曾经以为失去却依然美丽的……爱,不是生活的全部。可是,爱,却影响着生活的全部。

内容推荐

我请求你给我们的爱情一段时间,让它在黑暗中打个盹,我期望会有奇迹出现,因为我们有缘。真爱大抵是这样一种状态:只要你曾经深爱过这个人,无论这个人是谁,无论你们是什么关系,无论最终分离聚散,今生今世,你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她远离伤害!

目录

引子/1

青葱岁月/3

漫漫未来/37

爱与温馨/109

遥远相思/167

后记/237

试读章节

倪若希走在北京的街头,看着街上的车来车往,刚刚怀孕的她迎着有些刺骨的寒风,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还未凸起的肚子微笑了。正如她自己希望的一样,自己就像枚冬日里的坚果,无论如何都要开心地咧着嘴,要不畏疾苦地明媚,要有勇气,要更加勇敢。

妈妈曾说,女性生命的动力有时缘于内心的悲伤,这情绪是女人最不愿拥有的,但却是最有力量牵引女人向上的希望。

记得看凤凰卫视中文台,李敖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女人为情忙到死。倪若希当时不禁很有同感,就问自己,倪若希你痛苦吗?心里略一沉定,暗自回答:当然不痛苦,因为爱从未远离她。而在生命的下一个十字路口,会有新的生命陪伴着她。(1-2)

序言

我与若菁原本素不相识,只是在去年的一次全国文学评奖活动中,作为评委会主任,我曾为她颁过奖,依稀记得她是位清丽眼神里有些忧郁的年轻人。后来,当得知我们是多年同住一幢楼都从未谋过面的邻居时,不禁哑然失笑,这颇有点小说的味道。过了不久,她送来几部小说,想听听我的意见。谁知放了两个多月也未曾阅读,但非我有意轻慢了若菁。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供职半生,深知业余作家时不时会写出让人瞠目的好作品,对他们我是从不敢马虎大意的。其时,我正应新华出版社之邀,主编一套三百多万字的名作家散文丛书,共十五部,作者皆是相交多年的好友,如李国文、刘心武、梁晓声、张抗抗、铁凝、毕淑敏等,友谊笃深,不敢懈怠,难以分神。

终于有闲暇阅读若菁的小说了,清茶一杯,悠悠地读,都不料一口气读完,且掩卷闭目,心里竟泛起几多感动,这真是我始料不及的。开始读时,我有些担心,怕久在那些作家充满心灵的火焰与历史的回声的散文中浸漫,沉醉在他们对文化形态的诗性感悟之中,难以走进一位在文学中跋涉不久的年轻人的作品,并作公允的评价。看来是我多虑了,从若菁笔端涌出的富有新意的现实生活的场景、面孔、灵魂世界和独特的对生命的感悟,深深地打动了我。那夜,我的思绪伴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飞舞……

若菁的小说没有人性与天理的对撞,没有大的哀凉与哲思,没有血与火的浸漫与锤炼,更无敲击骨髓的铿锵与沉郁。她的作品让你发现她的诗性意识与古典情怀,这些已然融化于对苦辣酸甜的人生体验与对青春精神家园的伤感的叙述之中,虽显得稚嫩却透出生命的原色;她的小说是寂寞角落传出的别样声音,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缓缓地、苦涩地飘动着,虽不是洪钟大吕,却让人的心底荡起层层的涟漪。

现代理性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机械和数学,系统有序地生存,使生活的诗意消失殆尽,也让作家远离了浪漫和激情。当下的小说被淹没在流行文化话语的浮沉之中。倒是这位出道不久的若菁,不经意地写出久违的极富个性、灵性和诗性的文字,在流行的轻松与思考的沉重中,写出自己的发现和发现自己;倾吐胸中的愉悦、忧伤和块垒;在非美与非丑,欢乐与痛苦的交织中,显示了年轻人在新生活的冲击下的精神裂变过程和作者青春之恋情结与审美体验。

若菁的小说经常退回到刚刚逝去的那些生活故事之中。拾起往昔经历过的奇妙的充满诗意又苦涩的情感的浮光片影,进行理性的观照与反思,并在时光里轻吟浅唱。这与一位批评家的话不谋而合:“再也没有比经常地回头看看往昔的生活,更能体验人类生存的玄妙,更能发现我们今天所生存的世界所进行的物质的与精神的变迁。”怀旧中,若菁的人生感悟在诗境里自由伸展。

在若菁设置的关于女人生命和爱情故事当中,几乎所有的女主人公的爱情都难得善终,她们的命运呈现某种因果轮回,正如劳伦斯所说都是“从精神开始,从肉体结束”。若菁正是抓住这个蜕变的矛盾,将笔触通向人性的本质,在无望的叩询中,力求寻找一丝审慎的爱意和自我疗救的温暖。其间不乏真诚,不乏惨淡,不乏痛楚,而更多的则是悲悯和困惑。这对不擅思辨的若菁来说真是勉为其难了。当然,有人会觉得若菁的小说没能写出她的笔下人物从肉体到灵魂的脱胎换骨,没有完成人格的分娩。毫无疑问,这正是若菁小说不够深刻之处。换言之,开掘现象背后深沉的思想内涵,是若菁必须面对而且必须要突破的。感觉方式的诗化,会因缺少文化思想内涵而苍白。

若菁的小说多用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是一种偏于生活化、亲历感、感觉性的视角,有种与人物共呼吸同命运的意味。其实很少有作家真正取自个人的经历。有时,作者故意用第一人称,把自己放进小说的情节里,诱使读者掉入所叙述的貌似个人生活写照的陷阱,这不失是一种高明的手法,但窃以为,运用太多就不免有文学手法过于单调之嫌,难写出色彩斑斓的人物和呈现丰富多姿的生活。

在欣喜地读完若菁的小说,尚未将这欣喜告诉她,我又应邀与获终身导演奖的老友吴天明合作一部25集的电视连续剧,飞赴福建去忙了。我是一个一辈子都行色匆匆地行走在文化大地上的过客,注定一生都要忙碌和奔波。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有一种成就感是一件快慰之事,但对选择文墨生涯的我而言,这无论为何是一种悲哀,一种宿命……哦,扯远了,我是在忙于电视剧创作的间歇,写了上面那些文字,离题之论,无知妄说,方家晒之可也,惟望若菁在开遍鲜花也布满荆棘的文学之路踽踽前行,写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蔚蓝天空。

时在乙酉仲春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晋江之畔,是为序。

后记

一直认为,成长是怀念和憧憬的天平,而文字一直都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它见证着我心情的点滴,我,已经习惯地依赖它来生活。

感谢汪兆骞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写序。同时希望能和喜欢我文章的人结识,并成为朋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珠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若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77642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