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式管理的32个手段
内容
编辑推荐

只要有人的地方、有组织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管理问题。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差异化的生存状态,自然就形成差异性的管理思想。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必然需要中国式管理。洞察人性,利义兼顾;耳听八方,兼听则明;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本书详细地阐述了32个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思想的管理手段。只有掌握了中国式管理的32个手段才能在中国开创适合企业的管理之路。

内容推荐

本书致力于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思想的管理手段,它全面结合中国文化的深厚背景和中国人性的现实状况,直面实际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力求让中国的管理者们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

目录

手段一

 赏誉同行:洞察人性,利义兼顾的管理手段/2

手段二

 一手“打”,一手“拉”: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管理手段/8

手段三

 人无压力一身轻:适度施压,激发干劲的管理手段/16

手段四

 推心置腹:动之以情的管理手段/22

手段五

 迂回战术:避实就虚的管理手段/28

手段六

 尚方宝剑:将能君不御的管理手段/34

手段七

 打一棒,揉三揉:诛大赏小,严以立威的管理手段/40

手段八     

 不因人言而废才:用人不疑的管理手段/48

手段九

 耳听八方:兼听则明的管理手段/54

手段十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洞察先机的管理手段/60

手段十一

 不蒸馒头争口气:合理使用激将法的手段/66

手段十二

 打铁先要自身硬:崇功立威的管理手段/74

手段十三

 该唱黑脸就唱黑脸:杀一儆百的管理手段/80

手段十四

 一诺值千金:言出必行的管理手段/86

手段十五 

 剑扫朋党:拆散小圈子的管理手段/92

手段十六

 事烦不能久:善于授权的管理手段/98

手段十七

 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的管理手段/104

手段十八 

 用好权力之剑: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管理手段/110

手段十九

 去恶去好:隐藏个人好恶的管理手段/116

手段二十

 任势而定:权衡利弊,依势择人的管理手段/122

手段二十一    

 优胜劣汰:能者则上,劣者当退的管理手段/128

手段二十二    

 怨废亲,怒废礼:引而不发,点到为止的管理手段/138

手段二十三

 借力打力:变劣势为优势的管理手段/144

手段十四

 抑制之术:利用分权形成内部竞争的管理手段/150

手段二十五

 观以用人:见微知著,察人于细的管理手段/156

手段二十六

 人本理念:换位思考,消除偏差的管理手段/162

手段二十七

 惟才是举:才有参差,任其所长的管理手段/168

手段二十八 

 房谋杜断:合理搭配,用人到位的管理手段/176

手段二十九

 洞烛情弊:防止内耗产生的管理手段/182

手段三十

 内方外圆:兵无常势,法因势变的管理手段/188

手段三十一

 近则庸,疏则威:不即不离,亲疏有度的管理手段/194

手段三十二

 因势造势: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管理手段/202

试读章节

对于义、利,中国古人早有定论。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义以为上”,“义然后取”;孟子强调“义,人之正路也”,提倡“惟义所在”,要“去利,怀仁义以相接”;苟子则认为,“义胜利为治世,利胜义为乱世”,主张“先义后利”,“持义不挠”等等。“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似乎成为了一个不争的结论。从此以后,“耻言利”便成为人们证明自己道德的一个标志,“口不言钱”,而呼之为“阿堵物”的矫揉造作,也成了“人品清高”的佳话。

那么究竟何为义、利?君子果真只能取义舍利,而无法义利兼得吗?显然,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如果说“利”是指人们的现实利益,“义”代表人们应遵守的伦理规范,那么二者何以要彼此冲突呢?

深究义、利根本,其实义、利原本不是对头,而是一家。从历史事实看来,这种说法是比较科学合理,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实践的。司马迁早在《史记》中就已经对“利”作过高度概括,他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天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追逐“利”这一目标。这正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和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天下人民追求利益的权力,决不是不道德的,“利”的存在不容否认。所以,认为君子不应讲利,其实这是对儒家学说的片面理解。如果全面地读懂《论语》,就会发现孔老夫子自己也是很重视求利与求富贵的,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去对待、怎样去取得它。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当强调“义以为上”时,并不等于说只讲道德仁义,可以不要实务功利。“君子”也“爱财”,只是大家都应该“取之有道”而已。看来,从“利”的方面,也就是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方面来讲,结论是清楚的。韩非就指出,君王在行赏罚时要“誉辅其赏,毁随其罚”,以便达到“贤不肖俱尽其力”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决非只讲义不讲利,而主要是强调对利要取之有道,取之以义,要见利思义,而决不能见利忘义。中国历史上各位聪明的帝王心中更是深明此理。他们在用人时就能洞察人性,义利兼顾。

P2-3

序言

什么是中国式管理?凡事求合理,是中国人的特质。应该管的才管,管的方式要合理,即中国式管理。

不论是经营的制胜之道,还是圆融的大智慧,说到底,外在看到的管理只是不同的手段,而其实质则是一个文化过程。因而,中国式的管理手段体现的便是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和思想精髓。从管理的整个运动过程来看,管理的过程是人活动的过程,是文化运作的过程,使得管理学有了新的概念:人文管理——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而进行人的管理,提倡把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兼容并重。中国式管理,说来也就是其中古为今用的一个途径而已。

西方的管理学,诚然有其科学性,紧扣了工业文明的脉搏,把握了当时的时代潮流。然而,“橘生淮北则为枳”,拿一门植根于西方土壤中的学科来指导中国境内企业的管理实践,它能有多大效果呢?这些舶来品的招数,运用到中国这片土地上,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谈到冲突、矛盾和悖论,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思维方式也许较之西方更能够占据优势。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思辨性、微妙性和两可性,而非一种机械性、逻辑性和决定性。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管理学界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管理思想在朝着东方回归。西方的管理学家们也开始认识到,他们的那一套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并且开始从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寻找智慧。他们最开始接触的是《孙子兵法》,此后,《论语》、《道德经》、《易经》等也开始进入西方人的视野。这就使得现代管理中的“中西合璧”逐渐成为主流。

时下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言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未来的管理在中国”,着实令国人振奋。但应该意识到的是,同自然界物种演化的规律一样,管理也应该有其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组织可以选取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手段及模式来发展自己。本书创作的初衷,也并非是要证明中国式的管理手段就一定优于西方,东风就一定能压倒西风。要想使一种管理体系放之四海而皆准,无疑是不现实的,这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也格格不入。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编写了《中国式管理的32个手段》这本书,其目的是致力于在中国本土为国内企业提供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思想的管理手段,结合中国人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以及人文环境,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分析,并针对实际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力求让中国的管理者们可以从中有所教益和启示。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式管理的32个手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东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94277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279.23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