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步青传/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传记的主人公苏步青院士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政治与业务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和理相结合、言与行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且本书材料殷实,文笔通顺,可读性强,在多个方面展现了苏步青院士的光辉业绩和风采,是一本颇具特色的传记作品,尤为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

内容推荐

苏步青院士是我国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专长微分几何;又是一位教育家,对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桃李满天下;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社会活动家,积极参政议政,关心统战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他业余兴趣广泛,酷爱文学,古文功底尤为深厚,创作大量诗作,表达丰富的感情世界。  王增藩先生长期担任苏步青院士的秘书,一直用心收集和积累大量的有关资料和珍贵的历史照片。本书材料殷实,文笔通顺,可读性强,在多个方面展现了苏步青院士的光辉业绩和风采,是一本颇具特色的传记作品,尤为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卧牛山下觅奇踪/1

第二章 数学新星出远东/25

第三章 “东方剑桥”有陈苏/44

第四章 满天星斗过淮河108

第五章 晴翠远芳无断时/174

第六章 毕生事业一教鞭/234

第七章 弦歌声里尽余微/282

第八章 文章道德仰高风/332

后记/388

试读章节

半背上的野孩子

“伯父,孩子7岁了,就让他跟您……”苏宗善吞吞吐吐地说。

老头儿眼睛看着手中的茶盅,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然后拿起茶盅盖在茶盅边轻轻擦摩了两下,又缓缓地送到嘴边,细细地喝了两口。这一切苏宗善都看在眼里,他不由得紧张起来,想找出几句合适的话来,又不知怎么说,说什么。正在他欲言又止的时候,老头儿说话了:“论理呢咱们是亲戚,我是你同房的伯父,不该提学费的事,只是……”他不免也有些尴尬,“我年老体弱,干不了别的活,收几个孩子教教,只为糊口啊。”

“伯父,这个我也想过了。只是我身体一直不好,家里拿不出什么东西,以后我每月给您送两升米、一捆柴来,怎么样?”苏宗善话一出口,坦然多了,盯着老头儿的脸听他回话。

这个识字也不多、为愁生计而百般无奈的私塾老先生终于点点头,收下了苏步青,只是说好小步青从此必须替先生烧饭。7岁的孩子比灶台高不了多少,只好搬张小板凳垫在脚下,才能够得着。

私塾在卧牛山脚下,门前淌着一条小河叫带溪。山明水秀之间东倒西歪的一间小屋,显得越发破陋。苏步青第一眼看到它时,真担心它会突然倒塌。他小心翼翼地跨过小屋的门槛,抬头一看,一个很大的蜘蛛网挂在屋檐上,一阵风吹来,摇摇晃晃。

也许是苏步青东张西望的目光,使老先生不太满意。当苏步青向他深深鞠了一躬时,他端坐不动,接着扔给他两本用旧了的木刻本《三字经》、《百家姓》,说:“去,到座位上念书去。”P5

一条长木板架在砖堆上当书桌,凳子是自带的。七八个孩子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一个个衣衫破旧,面黄肌瘦,这时都停下口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以疑惑的目光看着苏步青坐到座位上去。一个长着大眼睛的小孩一边对苏步青笑了笑,一边抽抽鼻子,在袖口上擦了擦。

从此,苏步青白天上私塾,晚上在油灯下读书。两年时间,尽管私塾常常停学,他还是有了不小的进步。这天,他从村头老叔公那里弄来一本残缺的《三国演义》,边走边看,连猜带想,居然能看懂个大概,正当他心花怒放的时候,一头撞到一棵树上。不过他一点儿不觉得疼,兴冲冲地回到家里。

父亲愁眉不展,把他叫到跟前说:“你们先生因教书糊不了口,另寻出路去了。从明天起,你不用去上学了。”

“那我干什么?”儿子仍然兴冲冲地。

父亲叹了口气,转眼看着挂在墙上的牛鞭子,说:“只好给你一条牛鞭子了。”

“放牛!太好了!”

卧牛山坡,青草茂盛,三两声很清脆的鸟叫声传来,却看不见鸟儿在何处。只见一头牛在悠闲地吃草,细细的尾巴甩来甩去,时而抬起头来看看四周,又不慌不忙地低头在草地上蹭蹭嘴,这里嗅一下,那里舔一下,仿佛要精挑细拣一番。牛吃草的声音很响,那种厚实带质感的咀嚼声和四周不知名的鸟叫声,远处牧童的笛声、口哨声,以及农民砍柴和砍竹子的声音交融,构成了苏步青很喜欢听的“交响乐”。空气多么好,和私塾里真有着天差地别。苏步青躺倒在草地上,从怀里掏出那本心爱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日落西山,农家院里似乎还残存着一点儿来不及跑掉的阳光。“妈,我回来了。”放牛回家的儿子一扔牛鞭,掀开灶台上的碗一看:嘿,白花花的饭团!一伸手抓起一个,狼吞虎咽。母亲心疼地看着儿子,小心地从柜子里捧出一个小罐子,掀开盖子,招呼儿子过来,P6原来是半罐猪油。儿子惊喜而熟练地用一根筷子抹抹油,往饭团里一点点地捅进去,咬一口,好香哪!

一段日子以后,苏步青成了一个老练的放牛娃了,可以放心地让牛在山坡上自由散步,他则一看书就是半天。有时干脆骑到牛背上去,一摇一晃,捧着书翻来覆去地读,越读越入迷,《三国演义》的很多章节都可以整段整段地背下来。猛张飞成了他心目中最崇拜的英雄,他常常折一根长长的树枝当丈八蛇矛,一拍牛屁股,大喝一声:“燕人张翼德来也!”树枝在他手中挥来舞去。有同伴的时候更不得了,难免赤膊上阵,来一个“张飞战马超”,混战以后,身上常常划出一道道血痕。对这些他自己倒不在乎,就是回家不好交代。母亲担心他会从牛背上摔下来,落得残胳膊断腿的,在他每次牵牛出门时都再三叮嘱他别跨上牛背。苏步青满口答应,可一转眼工夫心里又痒痒了,翻身又骑了上去。母亲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有一次,牛背上的苏步青正沉浸在得意之处,禁不住又手舞足蹈起来,一不留神滑下牛背,摔在一片刚砍过的竹林里。竹茬像一枝枝利箭,又尖又硬,真是万幸,他正巧摔在两枝竹茬中间,爬起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回家后还不敢说,可夜里却梦见那一枝枝竹茬像吃人的牙齿,锐利凶恶,撕心裂肺;更可怕的是自己胸前竟长出两枝竹箭,吓得他大哭醒来。在母亲的逼问下,他不得不把白天的惊险遭遇坦白出来。

母亲发愁了,孩子再这样野下去,总有一天连命都保不住啊。她哭着对丈夫说:“孩子才9岁,就这么不听话,以后还不知会怎么样……”是啊,这样下去,儿子最终不得不走自己的老路,苏宗善想。怎么办?还是狠狠心,送他上学去吧。P7

序言

这本传记的主人公是我们敬爱的老师苏步青院士。

苏步青老师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数学。他早年留学日本,博采众长,别开生面,在仿射空间曲面论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国外权威学者称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是当时中国学习现代数学并做出卓越成就的突出代表。可贵的是,他学成归国之后,没有自以为功成名就,从而养尊处优、无所作为,而是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并不断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创建了世人公认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已70多岁高龄,处于接受批斗的逆境,还利用下江南造船厂劳动的机会,结合解决船体数学放样的实际课题,创建并开拓了计算几何的新研究方:向。甚至到他的晚年,仍笔耕不辍,继续发表论文、撰写专著。他坚持不懈搞研究,聚精会神做数学,是一位成就卓著、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数学家,更是中国现代数学的一位主要奠基者,他在中国数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是难以有人能够代替的。

苏步青老师教书育人,严格要求,言传身教,是培育优秀数学人才的一代宗师。苏门弟子遍布域中,并在各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对此,老师自己是很欣慰的。他在诗中写道:“满案簿书双睡眼,毕生事业一教鞭”,不仅反映了他执教之认真与辛劳,而且颇以作为一名诲人不倦的教师而自豪。更值得敬佩的是,老师并不简单地满足于“贤人七十,弟子三干”的境况,而是具有很先进的教学理念,更看重造就人才迅速成长的优良环境。他写道:“漫诤桃李遍天下,更盼光风润大千”,非常确切地表达了他在这方面的迫切心情和愿望。他反对“名师出高徒”的提法,响亮地提出了“严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这一充满哲理的口号。他对年轻人的成长特别关切,多次表示“培养人才,要一代超过一代”,并身体力行,形成了人们常说的“苏步青效应”。我多次在大庭广众中听他说“我人老了,学问也老了”这种别人不肯说出口的话,目的正是鼓励青年人迅速接班、成才。在我们学生的心目中。他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严师,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我们的心是和他连在一起的。

苏步青老师是一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充满挚爱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风雨一生,从一个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迅速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的战士、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决不是偶然的。在平时的接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到,凡是党和国家提倡的事,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他总是衷心拥护,决不三心二意,更不阳奉阴违。他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明确、坚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这样极端艰难的岁月,也没有丝毫的动摇。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能度过那一场浩劫。也正是基于这一坚定的信念,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左”的思潮仍然猖獗,他还没有得到彻底平反,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还心有余悸的时候,他能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在邓小平同志召开的座谈会上,第一个作长篇发言,对教育界的“拨乱反正”坦陈自己的看法,推动了教育战线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这样做,需要很高的觉悟和极大的勇气,但他为了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表现了他的铮铮铁骨和赤胆忠心,真使我们肃然起敬。1978年他在复旦大学“拨乱反正”的关键时期出任校长,更是为学校的振兴竭尽了全力。1998年老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币。我到医院看望他时,问起如何处理这笔奖金,他毫不犹豫地说:“全部上缴,由复旦党委处理。”从这一件小事也足以看到他对党的高度信任和崇敬,他对党的爱戴是发自内心、言行一致的。一个热爱祖国、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著名数学家,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呢?!

苏步青老师一生提倡文理相通、文理结合,他自己就是一个典范。他的诗作甚丰,感情真挚,文采斐然,饱含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满怀对青年、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能一身而二任,既是一位精通逻辑思维的杰出数学家,又是一个擅长形象思维的出色的诗人,这样的学者在中外历史上又能找出几个呢?!

苏步青老师重视体育锻炼,老年仍坚持冷水浴;对园艺也情有独钟,不时种花除草。这使他不仅具有坚强的毅力和意志,而且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健康的体魄。环顾中外数学界,年逾100周岁故世的著名数学家实属凤毛麟角。老师曾经荣获“健康老人”的光荣称号,说他是“高寿的著名数学家”,绝非溢美之辞。他生前曾多次说,他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们都待他很好。能得到学生们一致的衷心爱戴,老师不仅应该长寿,而且可以含笑九泉了。

苏步青老师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政治与业务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和理相结合、言与行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的成就和影响不仅为国人所公认,而且赢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在他逝世后不久的2003年7月,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就正式接受了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的建议,为奖励在数学对经济腾飞和人类发展的应用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专门设立了ICIAM苏步青奖。这是以我国数学家命名的第一个国际性数学大奖,是国际应用数学界对苏步青老师的为人、成就和贡献的高度认可,是苏步青老师的光荣,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为苏步青老师作传,给我们这些了解、熟悉他的人留下一份全面真实的回忆记录,更为那些对他还不太了解、不太熟悉的人,特别是为今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份客观完整而又生动感人的学习材料,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然而,要在一部传记中忠实、准确而又鲜明地反映出苏步青老师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一以贯之的爱国热忱,高潮迭起的学术成就,感人肺腑的人格魅力以及数诗交融的精神境界,恰如其份地凸现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精神风貌和立体形象,又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王增藩先生长期担任苏步青老师的秘书,耳濡目染,受教良多,且一直有心地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有关材料,作为苏步青老师的传记作者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的这本书,虽然不可能对苏步青老师的所有侧面都写得同样丰满、充实和到位,在材料的组织安排方面也难以都尽如人意,但总的来说,本传材料殷实,文笔通顺,可读性强,在多个方面展现了苏步青老师的光辉业绩和风采,是一本颇具特色的传记作品。此书在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印刷出版,格外使人欣慰,特为之序。

李大潜

  2005年3月

后记

苏步青先生家境贫寒,天赋超群,勤奋好学,又留学东瀛数载,有幸得到众多良师的奖掖提携,很快成长为一颗远东数学新星。回国后,苏先生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在微分几何领域迭有开拓,同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数学家,德业双修,不愧一代宗师。中年以后,苏先生走上领导岗位,集科学家、教育家、国家领导人、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应付裕如,建树极多,显现多方面才华。其书法、诗歌习作流播甚广,此为先生余事。

笔者有幸忝任苏先生秘书23年,与他感情深厚。2004年7月,为迎接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校出版社将《苏步青传》列入出版计划,望我力成。笔者当时作为《复旦大学百年纪事》执行主编,正在为《纪事》日夜操劳。对于写传,我深感责任重大,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同志们的一再勉励和支持下,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接下写传的任务,利用暑期突击加紧撰写。

目前呈献给百年校庆的这本《苏步青传》,力求以大量生动之原始素材,记述苏步青院士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故事,并将他在诸方面为国家和复旦作出的贡献展现给读者。深刻难求,唯求实录。

考虑到苏老享年逾百、阅历丰富,每个时期均有出彩的思想和逐步深入的认识,因而本书不受时间先后所限,采用跳跃式的编排风格。文风唯求朴素,也略加修饰,力求反映苏老较为完整、绚丽的人生。

为了较好地体现苏步青院士的感人业绩,笔者选用积累20多年的大量资料和珍贵图片,汲取许多杰出学生回忆录中的精彩片断,行文力求通俗生动以增加可读性。在撰写过程中,笔者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教,关于苏步青院士数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有些转引自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的《(苏步青数学论文选集)献辞》,有些依据著名数学家谷超豪、胡和生院士等撰写的《苏步青教授对我国数学事业的贡献》。本书还收入李大潜院士对苏步青的精彩访谈录。在此对以上几位院士,谨此特致深切的谢忱和崇高的敬意。

李大潜先生曾追随苏步青老师学习、工作几十年,对苏老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在百忙中为本书写序,是笔者的莫大荣幸。著名摄影家徐大刚先生提供了毛泽东同志接见苏步青教授的珍贵历史照片;著名记者、上海市记者协会主席贾树枚曾首次全面报道苏步青院士生平业绩,为本传的写作出版作出很大贡献;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石磊对本书写作给予多方面的重要支持和帮助;本书稿征询了苏老部分子女意见,作了一些修正;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以及编审高若海、顾潜,责任编辑范仁梅副编审,对本书出版高度重视和支持。我的夫人孙淑琴精心照料好家庭和我的身体;两个儿子及儿媳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帮助誊抄、打印部分书稿。所有这些,使笔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还能完成本书的写作任务。对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工作的同志,笔者向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仍存在不少问题,离传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笔者毕竟不是学数学的,对数学世界的奥妙神奇,实在是知之甚少,苏先生的这份名山胜业,只好期待专家奉献新传了。

 王增藩

2005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步青传/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增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44188
开本 16开
页数 3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6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