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父亲梅兰芳(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享有国际盛誉的戏剧大师。他在5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精心塑造了众多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梅派艺术”被视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本书中,梅兰芳大师的次子以平实的笔风记录了一代京剧大师努力勤奋的成长经历、孜孜以求的艺术之路、慷慨拒敌的民族气节以及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

内容推荐

梅兰芳先生是中华文化孕育的二十世纪杰出的戏曲艺术大师,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本书中,梅兰芳大师的次子以平实的笔风记录了一代京剧大师的人生传奇。

目录

上册

——童年的一段遭遇

第一次风险

第一次访问香港

在香港沦陷的日子里

传播京剧艺术的使者

——早期介绍京剧艺术给国际友人的实况 

中印金兰谊 绵延千载久

——忆父亲和泰戈尔的友谊 

赠石订交万里盟

——和瑞典王储五十年前的一次会见 

梅兰芳和日本

附:梅馨远流樱花国

——1924年日本《演剧新潮》杂志社邀请著名戏剧家为梅兰芳

举行座谈会(速记稿)

五十年前京剧艺术风靡美国

梨园影坛两大师

——忆父亲和卓别麟的友谊

深切的怀念

——忆父亲和保罗·罗伯逊的友谊

艺人最重千金诺

——忆父亲和美国先驱影星范朋克夫妇的友谊

梨园泰斗和百老汇主教

——记父亲和大卫·贝拉斯科的会晤

梅兰芳·肖恩夫妇·《霸王别姬》

观梅剧受益甚多的美国单人剧大师露丝·德雷珀

梅兰芳和美国工人“活报剧”

为祖国争光

——忆父亲荣获美国两家高等学府颁发的博士学位

梅兰芳和波摩那学院

胡适的一篇佚文:《梅兰芳和中国戏剧》

访美演出盛况拾遗

访美演出美方赞助人一览

梅兰芳和肖伯纳

沟通文化 促进邦交

——记父亲首次访苏时的题词和通信

一尊列宁塑像

梅兰芳和高尔基

《梅兰芳和高尔基》补遗

梅兰芳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兰芳和爱森斯坦

下册

梅兰芳和布莱希特

梅兰芳与新加坡一段缘

有乡先生能赏音 折节交到忘年深

——记父亲和张謇先生的深厚友谊

京昆艺术两大师

——忆父亲和俞振飞的友谊

《天女散花》和徐悲鸿

梅兰芳与丰子恺

附:访梅兰芳

梅兰芳和黄佐临

傲骨从来耐岁寒

——忆父亲坚决拒为敌伪演出的事迹

附:梅兰芳曾留过胡子

“把中国戏曲在世界艺术场中占一个优胜的位置”

——记父亲创办国剧学会

功夫何止冶花衫

——忆父亲对昆曲的提倡与钻研

奏艺氍毹数十春 音容笑貌五洲存

——忆父亲的艺术生活

坚贞柔婉的虞姬

——忆父亲演出的《霸王别姬》

绚丽多采的手姿

脾气并不随着能耐长

——忆父亲的戏德

万花如锦春莺啭

——忆父亲如何保养嗓子

艺术青春常在的奥秘

——忆父亲为艺术而锻炼身体的二、三事

和王琴生先生的一次谈话

——忆父亲的表演艺术及其他

和王琴生先生的二次谈话

——续谈父亲的表演艺术及其他

泰州寻根记

读父亲三篇旧文有感

附:诚意来应付,虚心来研究

 登台杂感

 我理想中的新中国

“梅学”在国外

附:艺术的强大动力

——1935年苏联艺术家讨论梅兰芳艺术记录为梅兰芳

举行座谈会(速记稿)

附录:梅兰芳的故居

附录: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

附录:梅兰芳

附录:梅兰芳

——西方舞台的诉讼案和理想国

梅兰芳记事(1955年1~5月)

试读章节

十月十七日,父亲前往拜会香港总督司徒拔爵士,感谢照拂。港督对他率领剧团不辞劳苦前来表演极表欢迎,同时表示能有机会欣赏他的艺术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他建议我父亲能在后年英国举办博览会时赴英伦一游,届时他若亦能回国述职,亲自导游则更佳。又说英国人一向喜爱观看中国京剧,最近也有英国演员串演,我父亲若能赴英演出,必受欢迎无疑。港督还风趣地谈到他自己少年时亦好演剧,尤其喜欢扮演女角,因此和我父亲堪称同行。那年春季,英太子曾游历亚洲,路过香港,港督说太子回国后经医生诊断旅途劳累,须加休养,将来我父亲若赴英访问,回国后也当休息多时再作演出。港督想得真是十分周到。后来,他曾亲临剧场观看《天女散花》和《嫦娥奔月》两剧,据说他见到嫦娥在“采花”一折,手持花镰出场时,诙谐地问身旁的朋友:“密斯特梅也会高尔夫球吗?”一时在港传为趣话。

十七日那天晚上,几位友人邀请我父亲到太平戏院观看著名花旦千里驹主演的粤剧,父亲怀着学习粤剧表演艺术的愿望,欣然前往,没有料到竟使当晚观众的视线都移聚到他自己的身上了;另有许多人闻讯赶来,临时购票入场,不观剧而观观剧人梅兰芳。父亲后来谈到他赴剧场看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扰乱了剧场秩序,影响演出,实在对不住台上的同行,所以他享名之后就很难得坐在前台看戏了,必要时宁愿站在后台观摩。他的学生和葆玖弟演出时,他也怕坐在前台会招致他们心情紧张而出差错,往往就在边幕那里观看,有时还临阵加以指点,以示鼓励。我至今记得父亲一九四。年在香港带我们去看电影,也甚至选定夜间九点一刻一场,掐准时间离家,正好赶上场内灯光渐暗时入场,而且把礼帽戴得很低,以免引起观众的注意。父亲一生从不愿意炫耀自己、突出自己,能够避开那种不必要的风头就尽量避开。

P16-17(上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父亲梅兰芳(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梅绍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50288
开本 16开
页数 5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