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译的人生十论即是从《论文集》中摘选,集中地凸现了爱默生对自我、对人与自然的看法。在爱默生看来,人的精神法则就是相信自己的心灵,“除了人自己心灵的完善外,没有什么神圣之物。”所以在人和人的友谊中,“我们必须是我们自己的,然后才能成为别人的。”有人评价爱默生有着“哲学家的深邃、宗教家的虔敬、演说家的激情以及诗人的睿智和美”。在人们逐渐忘却心灵、抛却自然的今天,希望您能够从爱默生的文字和思想中找到一丝平静。
图书 | 爱默生人生十论/哲学枕边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所选译的人生十论即是从《论文集》中摘选,集中地凸现了爱默生对自我、对人与自然的看法。在爱默生看来,人的精神法则就是相信自己的心灵,“除了人自己心灵的完善外,没有什么神圣之物。”所以在人和人的友谊中,“我们必须是我们自己的,然后才能成为别人的。”有人评价爱默生有着“哲学家的深邃、宗教家的虔敬、演说家的激情以及诗人的睿智和美”。在人们逐渐忘却心灵、抛却自然的今天,希望您能够从爱默生的文字和思想中找到一丝平静。 内容推荐 本书所选译的人生十论即是从《论文集》中摘选,集中地凸现了爱默生对自我、对人与自然的看法。在爱默生看来,人的精神法则就是相信自己的心灵,“除了人自己心灵的完善外,没有什么神圣之物。”所以在人和人的友谊中,“我们必须是我们自己的,然后才能成为别人的。”而爱,则来自心灵,最终也要回归心灵,“我们不必害怕因为灵魂的进步而失去爱,灵魂永远值得信赖。象爱这样美丽、诱人的东西,只会被更加美丽的东西所接替,所取代。”而人的智能,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去思考,去体会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教条。 目录 第一章 论自助 第二章 论精神法则 第三章 论友谊 第四章 论智能 第五章 论谨慎 第六章 论爱 第七章 论圆 第八章 论艺术 第九章 论财富 第十章 论力量 试读章节 第六章 论爱 灵魂的每一项承诺,都有无数的履行手段,它的每一种欢乐都成长为一种新的需求。无法抑制的、随意流动的、永远向前看的天星,在最初的善意里已经表现出在普遍的光照中必将失去特殊关注的仁慈。这种幸福,存在于人与人的隐秘而温柔的关系中。这种关系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它像一种神圣的狂热,在某个时期突然把人抓住,在其身心掀起一场革命;把他和他的同类聚结在一起,使他维护家庭和社会,满怀的新的同情心,使他靠近自然,增强体魄,开拓想象,给他的性格增添英勇、神圣的品质,缔结婚姻,使人类社会绵延不绝。 缱绻的柔情与旺盛的欲火的自然结合,似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只有一个不太老的人,才能绚丽地描绘出这种结合,忠实于每个少男少女心目中荡气回肠的经历。青春的美妙遐想容不得半点老气横秋的哲学,因为它用苍老和迂腐冻结他们嫣红的鲜花。因此,我深知自己会招来非议,“爱的法庭和议会”里的成员会说我过于冷酷、淡漠,不必多此一举。但是,我要避开这些令人生畏的吹毛求疵的人,向那些比我年老的尊长求助。应该说,我们所论述的这种激情,始于少年。但并不止于老年,或者说,这种激情绝不会让忠于他的仆人老态龙钟,而是让老年人也来分享妙龄少女的情怀,只不过方式有所不同,境界也更加高远。因为它是一种火,刚刚点燃埋藏在一个胸怀中的余烬,又被另一个心坎进发的游离火星烧着,于是烈焰熊熊,愈烧愈旺,而后它用自己的火焰温暖、照亮了千千万万男女,温暖、照亮了全人类的心灵,也因此照亮了全世界和整个大自然。所以,无论我们描述的是20岁、30岁、抑或80岁的激情,都无关紧要。只说初期会落下后期,只说晚期会错过早期的特色。因此,我的惟一希望就是,通过耐心和缪斯的帮助,我们可以洞悉规律,集中描绘一种青春常在、韶华永驻的真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一目了然。 首要的条件是,我们不能过分拘泥于事实,必须研究希望出现的而非历史中的感情。因为每个人看见自己的生活都是面目全非,形容破败,而人生在每个人的想象中并非如此。人们在自己的经历中看见了某种瑕疵,而别人的瑕疵也显得美丽绝伦。融洽的关系使人生变得更美好,给人最诚挚的启迪。现在如果让人重温那样的关系,他一定会退缩、哀叹。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进入不惑之年后,对人生无限的悔恨戕害了青春快乐的回忆,湮没了每一个可爱的名字。如果从理智的角度看,如果被当作真理,每一种事物都是美丽的;如果只看作经历,则都是苦涩。细节总是郁郁寡欢,计划则是壮丽宏伟的。在现实世界——时间和地点交织的痛苦王国里,忧患重重,满目疮痍,恐惧无穷。 P93-94 序言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是美国哲学家、诗人、散文家,被林肯称为“美国的孔子”。他的精神活动支配了整个十九世纪美国的精神气质。正如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中所言,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顺从内心的召唤,你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天才。”爱默生深受欧洲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推崇自然哲学,肯定个人人性的尊严。1832年,由于自己提出的改革教堂圣餐仪式的要求遭到了拒绝。爱默生断然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一职,在欧洲周游了一圈,带着从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欧洲浪漫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那儿获得的有关自然哲学的启示,次年返回离波士顿不远的小镇康科德老家定居下来,从此以演讲为生。 在著名的瓦尔登湖畔,爱默生经常和他的朋友梭罗、霍桑、阿尔柯、玛格利特等人举行小型聚会,探讨神学、哲学和社会学问题。这种聚会当时被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爱默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超验主义的领袖。 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强调个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1840年爱默生任《日晷》的主编,进一步宣扬超验主义思想。后来他把自己的演讲汇编成书,这就是著名的《论文集》。三年后,《论文集》第二集也出版了。这部著作为爱默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 本书所选译的人生十论即是从《论文集》中摘选,集中地凸现了爱默生对自我、对人与自然的看法。在爱默生看来,人的精神法则就是相信自己的心灵,“除了人自己心灵的完善外,没有什么神圣之物。”所以在人和人的友谊中,“我们必须是我们自己的,然后才能成为别人的。”而爱,则来自心灵,最终也要回归心灵,“我们不必害怕因为灵魂的进步而失去爱,灵魂永远值得信赖。象爱这样美丽、诱人的东西,只会被更加美丽的东西所接替,所取代。”而人的智能,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去思考,去体会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教条。 在确定了人性的尊严的心灵的独立同时,爱默生强调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和遵从。因为,精神存在于自然当中。比如艺术,是对大自然单纯、真实、简单、纯朴的理解和再现。比如财富,扎根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之中,“真正成功的人,是和大自然达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而所谓力量,“一切力量都源自天地万物。遵守自然法则的心灵,就能顺应天下大势,就能靠着它们的力量强壮起来。”所以,在自然法则面前,人们要遵循谨慎的原则,再伟大的人物,在自然面前也是渺小的,因此,“真诚、坦率、勇气、爱、谦恭和所有的德性都可归入谨慎,都是一种保护当前幸福的艺术。”而圆,可以看作自我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自然的进化,是一种不停的流动和扩展。任何思想的事实,都是以这种圆形波浪的形式无边际的扩张,边际的所在,取决于灵魂的力量。所以,“圆”就是人类的力量和宇宙的无边相生相成,不断扩展认识的边界,也不断推动历史的进程。 有人评价爱默生有着“哲学家的深邃、宗教家的虔敬、演说家的激情以及诗人的睿智和美”。在人们逐渐忘却心灵、抛却自然的今天,希望您能够从爱默生的文字和思想中找到一丝平静。 译者 2005年8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爱默生人生十论/哲学枕边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爱默生 |
译者 | 亦非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410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6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9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