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到中年好好过--中年人必修的12堂课
内容
编辑推荐

单位的工作、子女的学习、父母的身体……这一切都占据着中年人的头脑,挤满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正逐渐成为社会中最被人忽略的脆弱群体。这是一本为中年人“量身定做”的小书,闲暇时翻一翻,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目录

第一章 别让压力压跨你——减轻中年人的负担

一、别让工作伤了你

 要成功,但不要精疲力竭

 要竞争,但不要心力交瘁

 名利场上该放手时要放手

 小心压力压垮身体

 给自己减压松绑

二、别让金钱困了你

 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莫用健康换金钱

 不要让贪念迷住了心窍

 蹬过家庭财务的“压力坎”

三、别让家事缠了你

 尽不完义务的家长

 从生活上解放自己

 家和万事兴

第二章 心中有泪——调整中年人的心理

一、中年人的心理包袱

 人到中年“心太累”

 职场搏杀压力大

 荣辱毁誉挂心头

二、中年人的心理危机

 “年龄恐慌症”袭击中年人

 “灰色心理”害人不浅

 职业枯竭:中年人的流行病

 抑郁症:像感冒一样普遍

 强迫症成高发病

三、中年人的心理调适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创造快乐心境

 缓解心理压力

 解开自己的“心结”

 保持年轻心态

 中年“空巢”也能精彩

第三章 人到中年莫硬撑——呵护中年人的健康

一、人到中年身体差

 “年富”但“力不强”

 亚健康缠上中年人

 疲劳:中年人最大的感受

 失眠:中年人最多的苦恼

 早衰:中年人最怕的事情

二、人到中年疾病多

 大病小病找上门

 生命早谢在半山腰

 知识分子为何英年早逝?

 疲劳过度:追逐死亡的游戏

 猝死:谁让生命列车中途出轨?

 恶性肿瘤虎视眈眈

 糖尿病从中年开始

三、人到中年要防病

 锻炼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科学生活少疾病

 中年应作大“检修”

 中年人切莫硬熬

 有张有弛远离“过劳死”

 常见疾病重点防治

 平静度过更年期

第四章 夫妻携手路好走——善待中年人的婚姻

一、动荡的婚床

 中年暴发“婚姻危机”

 中年“家变”原因多

 离婚了,不见得就解脱了

二、脆弱的婚姻

 相爱容易相处难

 爱情的玫瑰在生活中枯萎

 婚姻是件易碎品

 婚姻拒绝攀比

 “婚姻疲劳”:人生途中的浅滩

 无性婚姻困扰中年夫妻

 婚外情:中年婚姻的第一大杀手

三、共酿的蜜果

 婚姻需要呵护

 宽容:婚姻的磐石

 共同擦拭爱情“结晶”

 夫妻同心,其力断金

 化解婚姻危机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3.学会自我“减压”

在人的一生中,压力自始至终存在着。人一出生,压力便开始附着在人的周围;长大后,压力越来越大,而到中年时期,压力达到顶峰。这是无法回避的事情。既然人无法摆脱压力,如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无法摆脱地球引力一样,我们就要学着正视它。

当人步人中年后,工作上的压力通常表现为所担负的责任多了也重了,生活上的压力则表现为膝下儿女要操心的事越来越多,家中老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建议,中年人应学会“举重若轻”,自己给自己减压。对上司赋予自己的工作重任应以乐观的心理去对待,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人们常说的“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并非没有道理。实际上,时时刻刻都挂念着工作,并非一种理性的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因为从客观上讲,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光敬业还不行,还应讲究如何在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更好地敬业。此外,中年人对儿女的事情也应多放手,不要总是放不下心,管得太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儿女成人后,你放手得越早,他们和你也就越能早获益。

学会“诉苦”,减轻心中的郁闷。人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是各种各样的,减轻这些压力有一个通用配方,这就是“诉苦”。每当自己感到有压力时,不妨找自己的好朋友倾诉一下。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朋友听自己倾诉,自己对自己倾诉对减轻所遇到的压力也是有帮助的。有不少人认为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处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实际上,倾诉内心的郁闷是一种科学的心理排遣方式,与是否勇敢没有任何联系。

疲劳是会积累的,当你感觉疲劳时,其实你的疲劳已经积累得相当深了,这样很容易造成身体透支。相对被动休息来说,主动休息更具有科学性。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可以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中年人要丰富个人业余生活,发展个人爱好。生活情趣往往让人心情舒畅,绘画、书法、下棋、运动、娱乐等都能给人增添快乐,都可以远离“绷紧的工作弦”。我们要学会从工作中挤出时间参加业余活动,尤其要注重那些平常工作中不会接触的活动。即如果你是从事脑力工作的(如律师、科学家、会计师等等),就做一些园艺、制作小物件或者烹饪活动放松自己。

一个英国人说过一句极简单而形象的格言。他说:“当我脱下外套的时候,我的全部重担也就一起卸下来了。”我们要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善于脱下乏味和疲劳的外套。除了利用休假旅游和娱乐之外,在办公室里自我调节也有不少“脱外套”的方法。你可以望望窗外的景致,也可以体味一下大脑的思维和感受,一切任其自然、不加控制即可。美国一位铁路局长贾洛威先生的办公室里,总有60只瓷或铜制作的小象散乱地摆在一张台子上。他每天伏案工作感到疲劳和乏味的时候,便起身将这些小象排列合成这样或那样的“象兵大阵”,自得其乐。还有一位大公司的总裁经常在工作紧张的空隙把房门紧闭,在办公室内大跳椅子,美其名日“室内跨栏”。爱迪生在枯燥的千百次实验中,常常用两三句诙谐的笑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前仰后合。而林肯更胜一筹,他能在事态严重、大家精神紧张、面临很大压力的时候,用诙谐的语言或幽默的举动将阴云密布的局面冲破,以使大家心理松弛、思想活跃,寻找出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案。

实际上,许多真正懂得成功三味的人都是忙里偷闲的好手,都是心态健康平和的人。他们或者每天至少抽十几分钟空闲进行沉思或神游,或者不时亲近一下大自然,再不然就躲进洗澡间舒舒服服地泡上半个小时,放飞自己的心灵,舒缓工作的压力。P.42-44

序言

据报道,中国有一个怪现象:在一些知识分子集中的研究院、科研所、大中学校等单位,许多早些年退休的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多岁的老知识分子还健在,而在职的中年人却有的已英年早逝、魂断壮年了。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的调查发现,该市居民总死亡率稳定,但是40~49岁组中年人的死亡率10年来却出现明显的增高趋势,男性增长了73%,女性增长了15%。

在人的一生中,中年应当是一个比较辉煌的年代——事业有成,生活安定,子女长成。但恰恰让我们忽视了的是,中年也是工作压力最大、家庭负担最重、婚姻问题最多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个顶梁柱”,就是中年人状况的真实写照。人们公认在单位里,中年人是骨干,承担着最重的任务,在社会、家庭中,中年人也承受着最重的压力。事业有成者,仍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原地踏步者,急欲冲出困局,跃入新境,一展宏图。如是跌入下岗失业低谷的中年人,更是急于重新就业,撑起家计。“上班疲劳战,下班打冲锋”,是现在一代中年人工作、生活的形象描绘。

然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传统观念,只是一味地要求中年人成为社会的中坚,家庭的顶梁柱,却很少注意中年人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我们自古就有敬老爱幼的传统,却从来没有人提过要爱护中年人。世界上有儿童节、老人节、青年节、妇女节……惟独没有中年节!事实上,中年人的家庭负担最重,社会责任最多,心理压力最大,他们需要保持年轻时的活力,需要充沛的精力来支持他们的奋斗拼搏,但是却常常感受到精力不济。儿童有困难可以找父母解决,老人有麻烦可以找儿女商量,惟有中年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麻烦,都只有自己硬拼硬熬硬扛,其结果是健康的损害,生命的透支!

人到中年,表面上看起来仍延续青年人的健壮,实际上体能已经进入了由盛而衰的转折期。加上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使中年人普遍感到身心疲惫。据统计,发生身体症状、身心疾病、过劳死等毛病的颠峰都在中年,更年期并发症的源头也多肇始于中年期的过劳。而一般所谓的“老年病”也大多发生在中年,而非到老才发病,只是早期症状还不明显罢了。

在日常生活中,中年人的身心健康往往被人们忽视。人们总是习惯关心脆弱人群的健康状况,如老人、儿童、孕妇等,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些人群的健康状况没有中年人好,而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仿佛是一个健康的群体。但实际上,中年人的压力大、困难多,健康状况正每况愈下。

我们社会的中坚力不从心,我们家庭的顶梁柱不堪重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关心、爱护中年人,应该提到与尊老爱幼同等的地位。而作为中年人本身来说,也要认真掌握中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对自己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角色上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以更好地适应中年期的工作和生活。善待中年,也就是善待我们的人生!

后记

爬楼梯时感到气喘,看书时出现眼花,鬓角里露出根根白发……似乎是一夜之间,我便跨入了中年。儿时的天真、青年的浪漫,已与我渐行渐远。单位的工作、女儿的学习、父母的身体,占据了我的整个脑海,挤满了我全部的生活。此时,我才意识到,中年,不只是事业有成的阶段,也是压力最大、负担最重的时期。

但是,我们谁也不能跳过中年这个阶段,谁也不能推卸中年的责任。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这一代中年人过得轻松,过得健康,过得快乐呢?为此我进行了反复的思索。现在的书摊上充斥着大量的励志类图书,都是鼓励人们要成功,要奋斗,要出人头地,要致富奔小康,但却很少告诉人们如何健康与快乐的生活。其实,没有了健康,失去了快乐,那些所谓的成功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值得的。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写作了这本书,意在给像我一样正处于中年时期的读者一点启示,一点帮助。

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引用和参考了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材料与学术观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受文体的限制,没有在正文中一一注明,还请各位海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到中年好好过--中年人必修的12堂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建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998591
开本 32开
页数 3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3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4
13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