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志摩图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徐志摩不仅以诗闻名,亦以散文著称,小说戏剧的贡献也不小。徐志摩不仅是个浪漫主义文人,更是一个有着单纯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对于生活的情趣也是异常的浓厚。他爱都市,也爱乡野;他喜欢物质文明,也喜欢徜徉于山水之间;他常常留连在象牙之塔里,但是对社会政治也有正义的流露;他柔情似水,自由如云,洒脱如风。徐志摩的素养、情怀、思想、为诗歌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为中西文化交融所付出的情感。本书以画册的形式,向您讲述了他的才华,他的情感世界,他和才女林徽因的纠葛……

目录

壹 总是有点异秉      

贰 要做一个汉密尔顿

叁 一个最能适应西方社会的中国文人       

肆 惶惑不宁的情感

伍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侏持我灵魂的自由         

陆 从聚餐会到新月社

柒 一次自愿的充军        

捌 在“晨副”这个阵地上       

玖 不可避免的交锋

拾 在历史的大变局中        

拾壹 新月派的灵魂

拾贰 能沉沦,只有拼搏

拾叁 烈火中的飞升

试读章节

肆 惶惑不宁的情感

在好多书上都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和林徽因有一段恋情。像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干脆以此说事。剧中有这样的情节:徐与林在剑河上一起划着小船游览,在剑桥校园里,徐志摩寄着自行车,林坐在前面的车梁上,和现在我们在街头看到的男女小青年一个路数。

两人的关系究竟怎样,谁也无法复原了。现在唯一可信的办法,是利用现存的文字资料,尽量描绘出一个接近真实或者说大致符合真实的画面。

对此事说的最确凿的是张幼仪。

晚年,张仪幼到了美国。她的八弟张嘉铸(禹九)也在美国。张嘉铸有个孙女叫张邦梅,上大学读的是东方文学,无意中知道她的姑婆是中国大诗人徐志摩的前妻,于是说动姑婆接受她的采访。根据这些第一手资料,再加上她搜集的其他文字资料,写成了学士毕业论文。后来又多次采访,加以扩充,写成了硕士论文,也就成了一本书,译成中文名叫《小脚与西服》。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就是以此书为底本的,可说是站在张幼仪的立场上拍的。也就难怪电视上,林徽因也未见得多么可爱,陆小曼简直就是一个俗不可耐的交际花。只有张幼仪,那样的贤淑可爱,那样的举止得体。

张幼仪到英国与徐志摩团聚,时间在1920年底,先住在伦敦,转年四五月问,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上了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就搬到一个名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这儿距剑桥六英里(约十公里),志摩每天骑着自行车来来去去。就是在这儿,张幼仪很快就发现了志摩行踪诡秘。每天一吃完早饭,就赶着出门理发,而且那么热心地告诉她。“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就猜到他这么早离家,一定和那女朋友有关系”。书中接着说:

几年以后,我才从郭君那儿得知徐志摩之所以每天早上赶忙出去,的确是因为要和住在伦敦的女朋友联络。他们用理发铺对街的杂货铺当他的地址,那时伦敦和沙士顿之间的邮件送得很快,所以徐志摩和他女朋友至少每天都可以鱼雁往返。他们信里写的是英文,目的就在预防我碰巧发现那些信件,不过我从没发现过就是了。

徐志摩存世的照片中,有一推着自行车的,他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自行车,这样一来,到了电视剧中,林徽因当然就可以坐到徐志摩正在骑着的自行车的前梁上了。你不能说徐与林有什么不对,也不能说拍电视的没有依据。

再看徐志摩有什么感情变化。他初到伦敦,是诚心希望张幼仪来的,这不会有什么怀疑。绝不能说因为后来发生了离婚的事,就说他是把张幼仪骗到欧洲离婚的。再怎么说,徐志摩不会这么有心计,就是有心计也不会这么狠毒。与林徽因的关系,他留下的最能让人想像的东西,该是那首《康桥再会吧》。是1922年秋天离开剑桥时写的。全诗很长,其中有这样几句:

康桥,再会吧!

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

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

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

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

狂溢的旧痕,尚留草底桥边,

明年燕子归来……

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

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

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

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

  年来梦境缠绵的销魂踪迹。P49-52

序言

这本《徐志摩图传》,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卢家明先生约我写的。

去年春天就答应了,今年夏天才写出。不是怠慢,实在是这一年来我开始怀疑自己,究竟对徐志摩知道多少。这期间我在编校《徐志摩全集》,又一次系统地读了徐志摩的著作。读得越多,疑心越重。我的《徐志摩传》,大都还说不错,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不错。他是诗人,他是才子,他是情种,我的认知始终没有跳出世俗的看法。顶多不过说了,他的散文同样的好,他对社会也有相当的责任,虽是情种,并非滥情之人。如此而已。

现在我不这么看了。他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得多,也伟岸得多。文名太盛,俗名又太艳,徐志摩实在是新文化运动人物中被误解最多的一个。仅就所受的教育上说,从北京大学预科到剑桥大学研究院,他的学业一直没有逸出社会科学的范畴。在北京大学学的是法学,在美国学的是历史学和政治学,在英国学的是政治经济学。别说那个年代了,就是现在的作家中,有这样全面的社会科学训练的也是不多的。再就是他那和善的性格,过去都认为是天性如此,现在他的《留美日记》出版了,原来也是刻苦自励、着意修炼的结果。正像恋爱只会是他人生的副业一样,写诗也只可说是他人生的副业。他的志向是改造中国社会,革除陋习,以臻文明,要做一个欧洲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上天有眼,他基本上做到了,虽说只活了三十五岁,虽说做事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可以原谅自己的无知,却不能原谅自己的褊狭。我甚至想过,是不是另写一部“非才子”的徐志摩传,以弥补我的《徐志摩传》的不足。

这本书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书中所配图片,除了我自己多年收集的,还要感谢柴草先生、虞坤林先生、吴德健先生、邱权先生的慷慨提供。有几幅当年上海街景的图片,是从唐振常先生主编的《近代上海繁华录》里选取的。唐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已仙逝,为徐志摩的传记配图,他老人家地下有知也会颔首而笑吧。另有两图,一是徐积锴一家在美国,一是徐积锴单人照,是多年前写《徐志摩传》时,积锴先生从美国寄来的。前一幅用过,后一幅这次才用上。这是要特别感谢的。

韩石山

2005年5月24日于潺泼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志摩图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石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61489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6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7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