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电视断案(2002-2004安徽卫视周末断案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风云人物,荧屏际会,十年消费维权路;大悲大情,扑朔迷离,通化串子案,当事人首度亮相;夫妻看黄碟案,隐私深处的反击,状告性骚扰……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安徽卫视晚间周版栏目《周末断案》中,本书仅为精彩选取节目!

目录

序  汤达祥(1)

电视说法的新空间 王学锋(1)

媒体与法律 王源扩(1)

第一编

●热点案例

 l.错位家庭情难了 (2)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陈小川

[记者手记]过失无法弥补 戴本祠(6)

 2.存包失窃诉商家 (7)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陈小川

[记者手记]超市丢包价值几何 吴卓(11)

 3.夫妻看黄碟风波 [13]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胡锦光教授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陈小川

[记者手记]“戒肉”15年 唐友明(16)

 4.隐私深处的反击 [18]

点评嘉宾:北京大学法学院何山教授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曹鹏博士

[记者手记]女人的遭遇 男人的反击 唐友明(21)

 5.小律师状告铁老大 [23]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胡锦光教授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陈小川

[记者手记]九块钱的诉讼历程 刘晓蔚(26)

 6.商品房赔偿1+1 [28]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陈小川

[记者手记]第一个吃螃蟹的案子 虞国芳(32)

 7.家庭暴力酿悲剧 [34]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何家弘教授

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项目专家陈敏

[记者手记]他们甚至不会笑 吴卓(38)

 8.“亲吻权”之争 [39]

点评嘉宾:北京大学法学院何山教授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曹鹏博士

[记者手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徘徊 刘志道(43)

 9.冒名顶替11年 [45]

点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俊海教授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曹鹏博士

[记者手记]11年的生活错位 刘晓蔚(49)

 10.疑罪从无 [51]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何家弘教授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曹鹏博士

[记者手记]一个死里逃生的人 虞国芳(55)

第二编

●消费维权  

 11.3·15您正在参与 [58]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

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12.面对欺诈 [72]

点评嘉宾:北京大学法学院何山教授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消费指导部主任丁世和

 13.我们的尊严 [79]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消费指导部主任丁世和

 14.维权的力量 [86]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消费指导部主任丁世和

 15·呼唤平等 [92]

点评嘉宾:北京大学法学院何山教授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消费指导部主任丁世和

第三编

●对话当事人

 16.钱款失窃成被告 [99]

点评嘉宾: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记者手记]当事人走进《周末断案》现场 戴本祠(104)

 17·赠房归谁? [105]

点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俊海教授

[记者手记]婚前财产公证——情与钱的撞击 刘晓蔚(109)

 18.谁为“网络性骚扰”负责? [110]

点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俊海教授

[记者手记]行走在虚拟世界的边缘 刘志道(114)

 19.该谁处罚我? [115]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胡锦光教授

[记者手记]一个经营户的维权之路 虞国芳(120)

 20.破碎姐妹情 [122]

点评嘉宾: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记者手记]亲姐妹 明“算账” 唐友明(125)

 21.农民工受伤谁赔偿? [127]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范愉教授  

[记者手记]翠娥的官司之路 吴 卓(131)

 22.谁家的牛伤了我? [132]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范愉教授

[记者手记]都是耕牛惹的祸 刘晓蔚(136)

 23.为了1.2亿人的官司 [137]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胡锦光教授

[记者手记]“作秀”的震撼 唐友明(142)

 24.“捡”到的官司 [144]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玉胜教授

[记者手记]做一个正直的人 刘志道(148)

 25·这房子是遗产吗? [149]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范愉教授

[记者手记]难断的债务纠纷 虞国芳(154)

 26.这笔遗产该谁继承? [156]

点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俊海教授

[记者手记]面对天降财富 唐友明(160)

 27.如厕走上不归路 [162]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记者手记]好心人遇上官司 吴 卓(166)

 28.课间玩耍弄瞎眼 [167]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范愉教授

安徽教育学院李群副教授

[记者手记]关注农村的孩子们 戴本祠(170)

 29.野狗断送少年命 [172]

点评嘉宾: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记者手记]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沟通 虞国芳(178)

 30.维权成被告 [179]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范愉教授

[记者手记]维权必须依法! 虞国芳(184)

 31.一笔借款,九年诉讼 [186]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胡锦光教授

[记者手记]一桩不该发生的官司 戴本祠(190)

第四编

●现场交锋

 32.回家路上惹事端 [192]

点评嘉宾: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汪利明法官

 33.小探头,大麻烦 [196]

点评嘉宾: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34.节外生枝的理赔案 [200]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35.谁来抚养这个孩子? [204]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范愉教授

 36.不幸的旅客 [208]

点评嘉宾: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记者手记]第一次请当事人 虞国芳(212)

 37.小偷告失主 [214]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38.跟踪婚外情 [219]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39.都是短信惹的祸 [223]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40.逃脱追杀惹官司 [227]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41.退货起争端 [233]

点评嘉宾: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42.第三者的财产之争 [237]

点评嘉宾: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43.毁约生子谁抚养? [241]

点评嘉宾:安徽师范大学法律系程乃胜教授

 44.未婚同居留下财产之争 [245]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45.捐款十万起争端 [249]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46.高层楼上遭遇不测 [253]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47.患病丈夫遇离婚 [258]

点评嘉宾: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48.丈夫的生育权 [261]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

 49.一封信丧失一条命 [265]

点评嘉宾: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

 50.索赔走向犯罪 [269]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玉胜教授

 51.醉酒摔伤谁赔偿? [273]

点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俊海教授

后记 戴本祠[277]

附录:《周末断案》两周年播出节目表 [281]

试读章节

放眼全国,紧跟热点,以案说法,重拳出击。

2003年10月,安徽卫视一个开播才1年的法制节目显示出了自己的追求与锐气,这就是《周末断案》栏目以及它所推出的周年特别节目"热点案例再关注"。

对于一档省级卫视的法制节目来说,放眼全国、紧跟热点案例是需要勇气的举动。而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真正的挑战还远不止于此。延安夫妻看黄碟案、武汉女教师诉上司"性骚扰"案、吉林通化串子案、家庭暴力引发的杀夫案……一个个案例无不是在撕破着当事人的伤疤,但是又无一不牵动着中国法制进程的脉搏。

然而这就是真实的法律世界,让这些案件的当事人面对荧屏现身说法,其实是为了更多的人远离这样的伤疤。于是,《周末断案》发出了邀请,并很快都得到了回应。这些"敏感"的案件当事人一一来到节目录制现场,而他们也无一不带来了这样的心声:我希望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不再发生。

"夫妻看黄碟"案当事人张林在家中看黄碟,却以"涉黄"的罪名被派出所关押并课以重罚。此事经媒体公开后,关于警察权力与私人权利的讨论影响全国。

刘拴霞,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不堪丈夫长年的家庭暴力,竟毒死亲夫。自己锒铛入狱,留下3个尚未成年、无依无靠的子女。面对法律的制裁,包括公公在内的全村数百乡亲向执法部门求情,请求网开一面……

透过这些案件,观众看到的是遗憾、震动、愤慨、控诉和思考,这其中,也包含着作为新生法制节目《周末断案》对民生问题的强烈关注。P1

序言

《周末断案》是安徽卫视的晚间周版栏目,和同时段的其他栏目一样,通过竞标的方式应运而生。栏目开办两年,节目播出百期,本书选取约半数节目结集出版。

大冢知道,电视栏目主要满足观众"看"和"听"的需求,而书则需要读者去阅读。即便如此,为什么还要把电视节目汇编成集,由视听形式整理转换成可供阅读的文字呢?其中的考虑或可从以下两方面藉以说明。

首先,看它是不是具有阅读的价值。就《周末断案》来说,栏目的特色是在"断"上:从内容上它凸显了法断是非的精神,从形式上体现出大家参与断案的互动样式。《周末断案》的大多数节目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通过现场观众评判、当事人讲述或律师控辩、法学专家解惑释疑等环节的推进,展示了以案说法、由情入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因此节目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尤其是栏目延请的嘉宾在法学研究领域各有建树,他们在节目中的精彩点评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其中的法理和智慧我想不仅为电视观众关心,也会有读者乐于分享,此其一。

其二,它可以成为电视栏目个案研究、批评的一个文本。在电视节目竞争日益加剧的时期,每一个电视栏目都会呈现出兴衰起伏的生命周期,栏目考核的一个重要参照便是来自观众的评判。在节目形态演变、栏目更迭交替的大趋势下,电视人需要具有从节目演进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探求电视内容产品生产传播规律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能自觉听取观众和业内外人士的意见、批评和建议,做到了解观众所想,满足观众所需。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这本书呈现给大家,也是便于大家评头论足,共同推动电视节目的提升。

读者不难看出,本片在播出节目选辑汇编的内容以外,还收录了栏目编辑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周末断案》栏目组是一个年轻的群体,绝大多数采编人员因为栏目创办才开始接触电视法制节目的制作。对栏目组来说,记录、见证当下法制进程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学习和思考去参与的过程。书中的"记者手记"部分,正是展现记者介入这一过程而获取的真切体验和鲜活感受。我想身在采编一线的记者,只要有心作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职业经历,提高自己把握现实生活、打造精品电视节目的能力,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电视断案(2002-2004安徽卫视周末断案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学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25410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4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0.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6
18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