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静观热潮(透过20世纪末中国美学及相关艺术现象的窗口)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回顾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发生的“美学热”现象,由此追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试图透过20世纪末中国美学及相关艺术现象的窗口,探讨中国美学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历史和社会政治原因,以期为当代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发展提供思考的线索。

序言

  关于“美学热”的画顾与反思

              王 镛

20世纪中国出现过三次“美学热”。二三十年代第一次“美学热”以引进西方美学为主。五六十年代第二次“美学热”围绕着美的本质展开了美学大讨论。七八十年代第三次“美学热”再次引进西方美学,中国美学研究的广良和深度都超过前两次热潮。而今,第三次“美学热”早已降温退潮,但关于“美学热”的回顾与反思至今仍然是我们需要深人研究的课题之一。因为这不仅关涉到中国借鉴西方美学、建构自己的美学体系的历史经验,而且关涉到当代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发展问题。

霍绪德先生的新著《静观热潮——透过20世纪末中国美学及相关艺术现象的窗口》,在21世纪初,以还原历史的静观态度,重点回顾与反思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发生的空前热度的“美学热”现象,并由此追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以及:二.二十年代西方美学初传中国的热潮,试图探讨“美学热”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特别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政治对当时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影响,以期为当代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发展提供思考的线索。

本书作者关于“美学热”的回顾与反思,侧重于文化学与社会学的分析,把“美学热”作为一种义化现象和让会现象,放在当时中国现实社会的特定文化思想氛围中来考奈,认为“美学热”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当下延续,又是当时精神解放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美学热”促进了人的个性解放的进程,人的个性解放又反过来促进了美学研究自身的蚀立。怍者在回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历史时,既重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又强调道家、墨家思想的辅助功能,在通常所谓的儒道互补之外.特别强调墨家思想对中国现实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潜存影响,提出了“新墨学文化”的概念。这种“新墨学文化”是“一股以农民小生产者为现实基础的民粹主义思潮的暗流”(李泽厚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文化的发展,压抑了人的个性解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绝对化、简单化理解,在文化大革命中“新墨学文化”走向极端和末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学热”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兴起的,带有精神启蒙的性质。尽管最初的“美学热”还纠缠于全民性狂热的政治情结,但在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冷静的理性思考,走向个性的解放和美学的自觉。此后,对“形象思维”、“音乐的形象性”、“绘画的形式美”等美学问题的讨论,对西方现代美学各个流派的理论的译介,拓宽了中国学者和艺术家的审美视野,也深化了对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史的再认识,同时开展了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相应地在艺术创作领域,以“85美术新潮”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实践着表现个性的新的美学砚念,改变着人们对于美学与艺术旧有的认识。这一切使中国美学研究逐渐从“政活阶段”进人“个体地位自觉阶段”,进人全新的境界。

本书系统地汇编和梳理了有关“美学热”的大量文献资料,尽管有 引文过多过长,缺乏必要的剪裁和进一步阐释,但这些资料本身确实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信,可以把我们带回“美学热”时期特定的文化历史情境,唤起我们亲切的记忆和深长的思索。曾记得,我在北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求学期间,恰恰分别赶上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尾声和七八十年代“美学热”的高潮。当时朱光潜、蔡仪、李泽厚三家的争呜,也引起我们同学的议论,我倾向于朱光潜的观点。1981年李泽厚的美学普及读物《美的历程》比他的荚亍卵论专著《批判哲学的批划》更为畅销,一时洛阳纸贵。80年代初,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怍,美学界讨论的热点是马克思的《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萨特的存在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非常浒,我的同学和同事奇滕守尧正在翻译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后来我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美术报》外国美术版编辑,目睹了“85美术热潮”的兴衰。80年代末,我参加了李泽厚、汝信主编的《美学百科全书》的撰写,《全书》后记中说:“在‘美学热’渐趋‘落潮’均时候,我们编纂了这部180余万字的《美学百科全书》。……我们以为,真正的学科建设往往不是在某种突发性的热潮中进行。因此也未必随着热潮的涨落而兴衰。”的确,“美学热”虽然退潮了,真正的美学建设却仍在进行,而且日趋成熟。

本书作者与我是美术界同行。他主要从事美术教学与创作,广泛涉猎美学书籍,一直关注美学和艺术学问题,经过多年积累完成此书,实在难能可贵。至于本书的观点不同的读者也许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我认为作者关于“美学热”的回顾与反思,包括他反复重申的“新墨学文化”的概念,对所有读者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美学不仅是回顾与反思。

美学还指向现在与未来。

                         2005年5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静观热潮(透过20世纪末中国美学及相关艺术现象的窗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霍绪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27164
开本 32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3-09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