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陶瓷研究鉴赏丛书”中的一本,第一次对唐三彩作了系统又完整的介绍,从唐三彩的发现、出土和流散,唐三彩诞生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唐三彩俑和三彩器皿,唐三彩的工艺和装饰,唐三彩的流行及其分期,唐三彩的产地,唐三彩和社会生活,唐三彩和中外文化交流,三彩工艺的发展,唐三彩赝品和鉴定,而集合国内西安博物馆及日本、欧美精品,更是本书特色。
图书 | 中国唐三彩/陶瓷研究鉴赏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陶瓷研究鉴赏丛书”中的一本,第一次对唐三彩作了系统又完整的介绍,从唐三彩的发现、出土和流散,唐三彩诞生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唐三彩俑和三彩器皿,唐三彩的工艺和装饰,唐三彩的流行及其分期,唐三彩的产地,唐三彩和社会生活,唐三彩和中外文化交流,三彩工艺的发展,唐三彩赝品和鉴定,而集合国内西安博物馆及日本、欧美精品,更是本书特色。 内容推荐 陶瓷与中国的关系深远,甚至“陶瓷”(China)便代表了“中国”。陶瓷的发明与发展对人类的文化进程有重大的影响,而陶瓷的绚丽与多姿更牵动着无数求善,求美的心灵。 坊间介绍陶瓷的出版物多属图繁文简,面对精美的图片,若想进一步研究,便有不知如何下手之虞。原作内容丰富而充实,读后启发良多,但仅有文字,又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憾!乃商请原作者配加图片百幅,以飨读者。希望在图文并茂的呈现下,提升随机欣赏到考古与鉴定的层次,穿透文物的背后,明白经济与文化的脉动。让古陶瓷的瑰丽面貌大放光彩。 《陶瓷研究·鉴赏丛书》全系列包含:《中国古瓷汇考》·《中国古瓷铭文》·《中国色釉瓷》·《中国彩绘瓷》·《中国青花瓷》·《中国唐三彩》·《中国陶瓷综述》七册。史学家周谷城先生对这套书亦赋予极高之评价。 《陶瓷研究·鉴赏丛书》奉献给读者的便是先人智慧的七座宝库,帮助所有的文物爱好者,将追求至美至善之心,在日常生活里,化渺远之古物为富涵生机的生活艺术。 目录 一 唐三彩的发现、出土和流散 1 唐三彩的发现 2 唐三彩的出土 陕西出土唐三彩 河南出土唐三彩 扬州出土唐三彩 其他地区出土唐三彩 3 唐三彩的早期研究及其流散 中国学者的早期研究 英国和日本学者的早期研究 唐三彩的流散 二 唐三彩诞生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 1 唐三彩诞生的文化渊源 唐代的厚葬之风 陶俑随葬的习俗 陶俑的彩绘装饰和釉彩装饰 2 唐三彩诞生的历史过程 从单色釉到三彩釉的发展 从单色釉彩绘到三彩釉彩绘的发展 从釉彩装饰到胎体装饰的发展 三 唐三彩俑和三彩器皿 1 三彩俑 镇墓俑 仪仗俑 侍仆男俑 侍仆女俑 马 骆驼 2 三彩器皿 饮食器 贮盛器 日用陈设器 建筑材料 玩具和模型 四 唐三彩的工艺和装饰 1 唐三彩的胎釉和烧制 唐三彩的胎骨 唐三彩的釉彩 唐三彩的烧制 2 唐三彩的成型和胎体装饰 唐三彩胎体成型的三种基本方法 唐三彩的胎体装饰 3 唐三彩的釉彩装饰和工艺 分区施釉法 点染融彩法 加彩贴金法 五 唐三彩的流行及其分期 …… 六 唐三彩的产地 七 唐三彩和唐代社会生活 八 唐三彩和中外文化交流 九 唐三彩的影响和三彩工艺的发展 十 唐三彩赝品和唐三彩的鉴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唐三彩/陶瓷研究鉴赏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裕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0217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6.3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66 |
宽 | 19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