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央视论坛(2)
内容
编辑推荐

《央视论坛》是一档纯粹的评论性栏目。它不采集新闻,而是对各种媒体提供的新闻事实中最引人注目、最具谈论空间的内容进行评论、分析和解读。

《央视论坛》为寻求独特的表达视角而进行的尝试无疑存在巨大的政治和政策风险。因为所谓的独特的视角很容易滑落到独特的特点,《央视论坛》毕竟要展现观点,有时候开始你觉得是一个角度问题,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一个立场问题,最后就形成了一个观点。这时,离出问题就不远了。

内容推荐

在央视新闻频道诸多新闻资讯、深度报道和人物言谈类节目中,《央视论坛》的栏目定位十分准确,题材设定非常独特,是唯一的电视言论性节目。这不是问题。

但是,什么叫“电视媒体”的评论,却没有一个定论。央视的新闻评论部最早创办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实话实说》,尽管都在“评论圈”里活得滋润,但在学界一直有争议:这种产品叫不叫电视评论?电视评论该怎么做?是什么样的?这种争议现在也没有完全平息。但在实践层面,大家一直认为电视新闻评论就可以像《焦点访谈》或《新闻调查》那样做,尽管严格意义上它们其实是新闻深度报道类型,只不过借用了“用事实来说话”的一种评论语态。

目录

“台独”死路一条

轿车降价羞答答

侵犯人权 严查

拆迁:台前暴力,台后权力

高考:莫因作弊毁前程

“忧忧”淮河水

谁“吃”了降价药

绝食≠科学实验

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

商业航母入险滩

大拆大建 住手

人沙较量

我们的品牌哪儿去了

谁在操纵学术会议

谁卖了我的分数

治堵为何反添堵

一亿亩耕地哪儿去了

假处分唬了国务院

审计风暴为何只在上边刮

“台独”又在玩“火”

审批改革 考验政府

航空延误 岂能一补了之

发言人面对审计不发言

建筑:功夫不仅在外表

京沪:经风雨 见“市”面

警惕善心背后有黑心

破解高校招生骗局

非要总理批示三次吗

小童谣里大文章

高官的“故事”不是小事

反贪必先肃己

凭什么打我

试读章节

观点: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陈水扁提出了所谓的“台独”时间表,并不断声称他要继续落实这个时间表。

主持人:这样的一个声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出台之后,对台湾的社会和台湾的政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义虎:我们在这样一个时刻发表这样一个声明,应该说对陈水扁或者说“5·20”以后的台湾当局有一个敲山震虎的作用。因为我们采取事先预警的方式清楚地传达了大陆方面的政策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很有力的。信息传递过去以后,可能会给陈水扁的大陆政策以很大的压力,我想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对台湾岛内社会也有很大的警示作用。这个警示作用就在于我们把两岸关系严峻的程度跟你if]说得很清楚了,这个声明也是两条道路。这样就使台湾的民众产生一个意识,他们自己的根本利益到底是和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政党、什么样的政策连在一起。有的人的政策、有的政党的政策有可能把你引向一场灾难。如果你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你采取的是另外一种大陆政策,你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或者至少你再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一个轨道上来,这个前景就很光明。

余克礼:简单地讲,这个声明发表之后,无论是在台湾岛内还是在国际社会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台湾,声明昨天发表之后,当天就对台湾股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昨天台北股票市场跌_了294点,这也是最近以来跌幅最大的一次,股票跌破了5500点。同时岛内各界反应很强烈,在野党、台湾的媒体和台湾的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对陈水扁当局搞“台独”会给台湾带来灾难进行谴责。我们这次声明发表之后,台湾当局至今还没有做出正式的回应。

主持人:台湾当局没有对我们的声明做出一个回应,本身说明什么?

余克礼:因为它还在研究。确确实实,我们这个声明表明了我们反对台湾独立的立场,对这一点我们是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会得到国际社会和岛内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另一方面,这个声明里又提出来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发展两岸关系的“七大前景”,这也会被台湾人民所接受,是他们所愿意见到的。所以我想这个声明在台湾的正面影响是很大的。

观点:关于两岸关系问题的声明发表后,在台湾岛内和国际社会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声明一方面将对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将对岛内社会形成警不作用。

主持人:5月9日,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国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代表的时候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我们老一代人不能忘记,不能丢掉,我们年轻一代海外学子们也不能忘记,不能丢掉。这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台湾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所阻挡不了的。不管岛内是谁当政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在此,我们也警告岛内的分裂分子不要试图玩火,不要铤而走险,不要挑战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2004年5月18日播出)P7-8

序言

电视新闻评论的艰难实践

孙杰

(一)

在央视新闻频道诸多新闻资讯、深度报道和人物访谈类节目中,《央视论坛》的栏目定位十分准确,题材设定非常独特,是唯一的电视言论性节目。这不是问题。

但是,什么叫“电视媒体”的评论,却没有一个定论。央视的新闻评论部最早创办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实话实说》,尽管都在“评论圈”里活得滋润,但在学界一直有争议:这种产品叫不叫电视评论?电视评论该怎么做?是什么样的?这种争议现在也没有完全平息。但在实践层面,大家一直认为电视新闻评论就可以像《焦点访谈》或《新闻调查》那样做,尽管严格意义上它们其实是新闻深度报道类型,只不过借用了“用事实来说话”的一种评论语态。

换言之,在央视尚不存在受众普遍认同的一种电视评论形态,一种比较纯粹的电视新闻评论形态。

《央视论坛》改变了这种局面,它主要地不是在用事实说话,而是用观点说话,这是这个栏目的贡献。这也不是问题。

(二)

但问题来了。

为什么这种纯粹的电视新闻评论形态直到2003年的5月1日才在央视出现?显然不应归咎于央视从业者的愚钝。

观照国内,新闻评论无论是滥觞之久远还是成就之巨大,都大大超越了新闻报道。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甚至可以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新闻史其实就是一部新闻评论史。中国人不懈的斗争精神大体都能在激昂的文字中暴露出来。当然,作为工具的言论也曾把中国“说进”了灾难的深渊。

放眼国际,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主持人默罗创办的电视栏目《现在请看》就是以评论观点取胜;六七十年代这个公司的主持人克朗凯特在新闻节目中更是一言九鼎;其接班人丹·拉瑟长期把持的《晚间新闻》还是以言论取悦于受众。当然,他们倒霉也是言论惹的祸。

所以,作为常识,任何一个粗通新闻的人都不可能漠视新闻评论的魅力与威力。

那么,在电视栏目形态遍地“创新”其实抄袭无度的情形下,国内那么多电视机构为何甘心撂荒这么一片肥沃的土地呢?要知道,对于电视界来说,节目形态是比节目内容更稀缺、更宝贵、更有价值的可持续资源。

所不为,无外不愿为或者不能为。

(三)

从理论上讲,电视新闻评论有无数的优势。

迅速。它省去了电视新闻采访繁杂的程序,几乎可以在新闻发生之后的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这一点大概只有广播能够媲美。

广泛。它可以利用各种媒介的新闻报道资源,而不必囿于电视新闻报道。

节约。再精致的“口水”节目也比粗糙的报道节目节省成本,特别是在我们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制度下。  一

品牌。在电视新闻的从业者中,居于塔尖的人物是具备评论员功能的主持人,他们常常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像美国CBS的默罗、克朗凯特、丹·拉瑟。中国还只有主持人。

资源。附着于新闻事实的独特观点同样可以成为新闻,这也是受众接受这种新闻形态的根本原因。这就意味着电视媒体可以重复利用稀缺的新闻资源,挖掘其最大价值。

但是,电视新闻评论所有优势的发挥,首先依赖于发挥新闻评论的优势。

新闻言论的根本优势在于观点的自由表达,就是说要先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才能够有评论。但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央视论坛》不可能自由表达所谓的“媒体观点”,特别是对于那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和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很显然,出于导向的考虑,“透过现象说本质”只能追求观点的统一性,而不是多元化。这样《央视论坛》更多地在说绝对正确的观点,而无法说出新鲜的观点。

如果按照栏目定位,《央视论坛》对于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必须要表明明确的观点;而按照宣传的要求,这种观点又在受众的预期之内,等于是没有观点。这使栏目一直陷于两难。

所以,要牺牲掉评论的本质去办一个评论的节目,尤其是一个日播的电视栏目,其现实的可行性有多大?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形态的电视节目如此难产。

(四)’  从书中结集的节目,读者能看出《央视论坛》的艰难实践。

栏目试图解决评论的功能性问题。既然目前的电视评论不能展示一种抗辩性,不能够体现一种谈话本身的魅力,不能把带有电视特征的节目呈现给观众,但至少可以做到有用,能针对受众的兴趣,传递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解决一些功能性的需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央视论坛》在做这样一种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解读的新闻,不过带有评论的色彩而已。节目就一些政府举措、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进行解读,尽管题目很民生,跟老百姓的关系近了一些,观众可能会关注,但在观点上肯定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新意。这实际上丧失了评论的精髓。

栏目试图解决评论的观点问题。如果说“用观点说话”也算一种观点的话,它可能只是在理论上存在,在操作中很难站得住。因为在中央电视台这样超重量级的媒体上,很难体现观点的差异性。《央视论坛》很清楚这点,尝试用评论的角度置换评论的观点。既然不可能对每件事都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保证观点不发生偏移的时候,可以把看问题的角度做一下变化。就是说在做不到观点取胜的时候,退而求其次,能做到角度取胜也行。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4年审计通报发布的时候,恰好各部委正在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是人们发现,面对这样一件公众关注的大事,却没有一个发言人站出来,对违规的资金使用问题做出解释。建立发言人制度就是为了政务公开,打造透明政府,密切政府部门与社会的联系,至少是为了通报各自部门的情况,可是当公众特别需要知道被审计的单位对审计的态度时,发言人却集体失语。于是《央视论坛》播出了一期节目:“发言人面对审计不发言”。

但是,《央视论坛》为寻求独特的表达视角而进行的尝试无疑存在巨大的政治和政策风险。因为所谓的独特的视角很容易滑落到独特的观点。《央视论坛》毕竟要展现观点,有时候开始你觉得是一个角度问题,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一个立场问题,最后就形成了一个观点。这时,离出问题就不远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央视论坛(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02077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3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9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5: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