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甲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内容
编辑推荐

新诗面临着挑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人们由鄙弃帮腔帮调的伪善的诗,进而不满足于内容平庸形式呆板的诗。诗集的印数在猛跌,诗人在苦闷。与此同时,一些老诗人试图作出从内容到形式的新的突破,一批新诗人在崛起,他们不拘一格,大胆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某些表现方式,写出了一些“古怪”的诗篇。越来越多的“背离”诗歌传统的迹象的出现,迫使我们作出切乎实际的判断和抉择。我们不必为此不安,我们应当学会适应这一状况,并把它引向促进新诗健康发展的路上去。

本书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套书中的一本,收录了关于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的最优秀的研究成果,集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于一体,可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值得珍藏的大型书籍,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文科教师、在校学生、社科院、作家协会、现当代文学学会等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最有权威的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汇编了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本书为该套书中的一本,收录了数十篇关于诗歌的优秀的文学评论,同时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

目录

在新的崛起面前/谢冕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孙绍振

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与孙绍振同志商榷/程代熙

崛起的诗群

——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徐敬亚

在“崛起”的声浪面前

——对一种文艺思潮的剖析/郑伯农

西部诗歌:拱起的山脊/孙克恒 唐祈 高平

一只没有壳的气球

——读《当代诗歌》一九八七年一月号“新潮诗”后的几点随想,兼议“非非主义”的主张/叶延滨

回归传统的台湾现代诗

——简介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和现状/犁青

语言的奴隶与诗的自觉

——谈非非主义的语言意识兼答一位批评者/周伦佑

从四种角度谈诗与诗人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问/公刘

总体把握:反抒情或思考

——中国诗歌现状研究论纲/沈天鸿

论艾青诗的意象世界及其结构系统/骆寒超

现代“游子”的梦幻

——也谈新乡土诗/袁忠岳

诗与现实关系的调整

——八十年代新诗发展的一个侧面/洪子诚 刘登翰

新古典主义诗观/蓝海文

当代诗中禅道精神与现代主义之结合/吴开晋

死亡:大陆与台湾地区近期诗作的共同主题/[美]奚密

世纪末台湾现代诗传播情境/林耀德

新诗十三问

——《绿风》诗刊百期献芹/周涛

生命的突围与审美的重构

——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先锋诗人的文化策略/阿库乌雾

海子生涯(代序一)/骆一禾

八十年代以来台湾诗坛的三大流脉及其艺术视角/朱双一

九十年代诗歌:叙事策略及其他/程光炜

断裂·转型·分化

——九十年代先锋诗的文化境遇与多元流向/陈旭光 谭五昌

试答周涛的“十三问”/陈超

诗要突围/吕进

且慢经典/公刘

向艺术的败家子发出警告/孙绍振

关于新诗的懂与不懂?……问题之随想/周良沛

丰富又贫乏的年代

——关于当前诗歌的随想/谢冕

食指论/林莽

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郑敏

中国新诗知性化倾向的演变轨迹/常文昌

新诗旧体共繁荣

——在’99中华诗词笔会上的发言/丁国成

诗歌内部的真相/谢有顺

致谢有顺君的公开信/唐晓渡

思考比谩骂更重要/西川

世纪末:诗人为何要打仗/伊沙

高地上的奴隶与圣者(代序)/燎原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与当代诗歌主潮/吴思敬

论当前诗歌写作的几种可能性/蓝棣之

我们和诗歌的现代冲突/薛世昌

八九十年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四种抒情范式

——兼论新世纪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的出路/王珂

在非诗的时代展开诗歌

——论九十年代的中国诗歌/王光明

略论中间代及中间代诗人/唐欣

附录: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索引/郭旭辉

试读章节

我国诗歌传统源流很久: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的骄傲。正是由于不断的吸收和不断的演变,我们才有了这样一个丰富而壮丽的诗传统。同时,一个民族诗歌传统的形成,并不单靠本民族素有的材料,同时要广泛吸收外民族的营养,并使之溶人自己的传统中去。

要是我们把诗的传统看做河流,它的源头,也许只是一湾浅水。在它经过的地方,有无数的支流汇入,这支流包括着外来诗歌的影响。郭沫若无疑是中国诗歌之河的一个支流,但郭沫若却是溶人了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外国诗歌的优秀素质而成为支流的。艾青所受的教育和影响恐怕更是“洋”化的,但艾青却属于中国诗歌伟大传统的一部分。

在刚刚告别的那个诗的暗夜里,我们的诗也和世界隔绝了。我们不了解世界诗歌的状况。在重获解放的今天,人们理所当然地要求新诗恢复它与世界诗歌的联系,以求获得更多的营养发展自己。因此有一大批诗人(其中更多的是青年人),开始在更广泛的道路上探索——特别是寻求诗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的适当方式。他们是新的探索者。这情况之所以让人兴奋,因为在某些方面它的气氛与“五四”当年的气氛酷似。它带来了万象纷呈的新气象,也带来了令人瞠目的“怪”现象。的确,有的诗写得很朦胧,有的诗有过多的哀愁(不仅是淡淡的),有的诗有不无偏颇的激愤,有的诗则让人不懂。总之,对于习惯了新诗“传统”模样的人,当前这些虽然为数不算太多的诗,是“古怪”的。

于是,对于这些“古怪”的诗,有些评论者则沉不住气,便要急着出来加以“引导”。有的则惶惶不安,以为诗歌出了乱子了。这些人也许是好心的。但我却主张听听、看看、想想,不要急于“采取行动”。我们有太多的粗暴干涉的教训(而每次的粗暴干涉都有着堂而皇之的口实),我们又有太多的把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创作方法的诗歌视为异端、判为毒草而把它们斩尽杀绝的教训。而那样做的结果,则是中国诗歌自“五四”以来没有再现过“五四”那种自由的、充满创造精神的繁荣。

我们一时不习惯的东西,未必就是坏东西;我们读得不很懂的诗,未必就是坏诗。我也是不赞成诗不让人懂的,但我主张应当允许有一部分诗让人读不太懂。世界是多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复杂。即使是不好的艺术,也应当允许探索,何况“古怪”并不一定就不好。对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旧诗,新诗就是“古怪”的;对于黄遵宪,胡适就是“古怪”的;对于郭沫若,李季就是“古怪”的。当年郭沫若的《天狗》、《晨安》、《凤凰涅槃》的出现,对于神韵妙悟的主张者们,不啻是青面獠牙的妖物,但对如今的读者,它却是可以理解的平和之物了。

接受挑战吧,新诗。也许它被一些“怪”东西扰乱了平静,但一潭死水并不是发展,有风,有浪,有骚动,才是运动的正常规律。当前的诗歌形势是非常合理的。鉴于历史的教训,适当容忍和宽宏,我以为是有利于新诗的发展的。

            (原载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

          P002-P004

序言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也带来了新时期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繁荣,可以说,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追踪研究一直是中国当代学术界和评论界最具生机活力的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然而,与文学界和研究界的这种“繁荣”局面相比,新时期文学的资料工作则显得有些滞后: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套权威性的能完整反映新时期文学发展全貌的文学大系,也没有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历程和整体成就的系统资料汇编。这无疑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展示、回顾、总结新时期的文学成就,反思新时期文学的经验教训,深化对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

有鉴于此,我们特意邀请孔范今、雷达、吴义勤、施战军四位在新时期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和评论家来主编这套《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广大新时期文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权威研究资料,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在资料查找和检索方面的便利,从而为推进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和突破做出贡献。我们力求做到:一,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三,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外,还将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本套书采取开放的体例,并将长期出版下去,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学术工程。我们的目标是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力争能使广大读者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甲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文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24189
开本 16开
页数 5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99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31
16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