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功一定有道理(风云浙商2)/浙商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风云激荡的改革年代,他们是一群勇立涛头的弄潮儿。他们坚定执著、披荆斩棘;他们奋力前行、不言放弃。成功的经营之道也许无法复制,但成功者人性的光辉却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走近财富,关注心灵——请与我们同行!

他们因财富而受人关注,但财富并不是我们关注他们的理由。在成功面前。每个人的恢恢都是平等的。

内容推荐

2004年《风云浙商》第一辑推出,虽然没有花哨的包装和宣传,但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欢迎。第二辑在涉取前一本优点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因此本书相比较其他同类书有一些不同。

第一,人物选择与同类书籍不太一样。当然这首先是《天下浙商》栏目的定位所决定的。除了宗庆后、楼忠福等大家非常熟悉的资深浙商外,更多的是新面孔。他们虽然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或者在某一方面贡献突出,但相对而言社会公众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多,也正因为哪些,这些浙商或许能够能读者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启发和借鉴。

第二,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除了展示他们的业绩或者赚钱的本事之外,着力挖掘他们的成功原因及其规律性的东西,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说他们善于发现别人忽视的商机——同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别人抓住了,而你却不能?财富并不是创业的最终目的,财富的多寡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或者生活质量的高低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坚守,才是企业最终成功的命门;情商比智商重要,专注坚持比追逐机会重要,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成功一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等类似的道理,通过书中人物鲜活的故事一一展现出来。

第三,书中浙商的创业故事对更多的人有激励和借鉴作用。书中的浙商,几乎全部都是白手起家,可以肯定他们都不是天才,他们的成功也都不是一夜暴富,一帆风顺的。他们做到的,普通人也能做到,只要你有决心、自信和持续不断的努力。虽然现在创业的门槛比十几年前高了,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机遇,创业永远没有迟到者。只要肯行动,就一定能行。

目录

序 阳光为什么灿烂

周晓光:义乌模式和中国饰品的“大姐大”

浙江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周晓光,超越“老板和商人”

陶晓莺:低门槛如何做出高品位

杭州三替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陶晓莺,忘了钱钱就跟着她走

李仁鑫:不信东风唤不回

杭州东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掌门人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不离不弃”与“舍得之间”的李仁鑫

林东:财富只是副产品

杭州绿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拉出“最长的产业链”

郭羽:儒侠走江湖

杭州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最“合适”的郭羽

阮小明:打磨缝纫机王国的宝石

中国宝石控股集团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阮小明,宝石是这样炼成的

楼忠福:广厦之巅看风景

中国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高处不胜寒

史汉祥:横跨科学和财富

宁波东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史汉祥:“旁门”可以走进“正道”

石氏父子:坚硬的柔软

石昌佳 洁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石 磊 洁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石家父子的“经纬术”

邹国营:大巧若拙

帅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邹国营的“硬功夫”和“软实力”

俞巧仙“仙草”在人间

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走在必然与巧合之间

陈文照:一个新行业的开创者

浙江省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吴子熊:痴心绝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艺痴者技必良

陈永军:人生处处皆文章

新疆阿克苏三江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行业没有好坏之分

徐其明:藏宝与藏锋

中国徐龙集团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徐其明,“可有可无”的老板

寿顺均:本色老板

遇难斌帅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金钱之外的财富

邱智铭:中国笔王

宁波贝发集团总裁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内战”并不轻松

刘忠信:无知者无畏

浙江省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有知

徐建光:梦想无极限

元光德控股集团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三维”设计师

孙德良:网络创世纪

浙江网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异曲同工有妙音

宗庆后:跨国公司的中国师傅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不合时宜的宗庆后

卢伟光:我为巴西狂

上海安信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编导手记

杨轶清点评:中国谋略和全球智慧

试读章节

杨轶清点评

陶晓莺,忘了钱钱就跟着她走

三替发展比较顺,事情做一件成一件,一年一个台阶甚至几个台阶地往前走。目前业务领域已经涉及家政、物业管理、装修、园林绿化以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多个门类,而且正在考虑全国化连锁。

陶晓莺所在的行业,是一个门槛很低,瓶颈也很窄的行业。不需要多少知识,不需要多少资金,不需要多少人手,也不需要多少场地就可以开张营业。但是家政相关服务点多、面广、战线长,很难做出品牌和规模。头抬就碰到天花板,往往做到几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收入,三五十个人的时候,公司就进入瓶颈期,业务开始徘徊不前,变成一家永远长不大的“小老头”公司。

三替的成功,首先是陶晓莺做人的成功。陶晓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不跟着钱而钱跟着她走的人,她是 个“善忘”的人,常常忘了自己的存在,因而身上没有背着成功人士的“包袱”。

见过陶晓莺的人会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样一位算得上功成名就的女老板,四十出头五官俊美,居然不施脂粉不画眉毛不染头发,完全本色示人。一个随身的包背了10年不换,出门坐的车居然是捷达,还不是“专车”。这些做法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多少显得有些刻意甚至做作,但在陶晓莺身上却表现得很自然。更重要的是,不爱打扮的陶晓莺也是以真实的自我去面对管理,因此不会感觉累,只有充实和忙碌。

其次就是陶晓莺做事的成功,三替的管理效率比较高,也就是不仅做到了制度+文化,也尝试着制度×文化。努力做到制度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强调制度第一,但制度不是万能的,它有死角;所以又非常重视文化,真正的高水平管理还是靠文化,文化是一种自觉。文化有了制度的保障,制度有了文化的滋润,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

目前,三替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比较大,客户口碑不错,资源存量也很多,企业文化凝聚力也较强,融资渠道通畅,资金压力也不大,市场份额特别是高端市场较大,管理水平比较稳定,高管团队特别是领头人的管理能力、人格魅力突出,具备跨越式发展的要素条件。需要说明的是,三替全国化连锁要考虑几个问题。第一,三替所在的行业地域性较强,品牌影响力也受此局限;第二,文化比品牌更能拷贝,离开大本营多年积聚的“气场”,文化认同和服务标准容易走样;第三,三替现有大多数业务的资源共享性不高,而品牌风险的“共享性”较高。

还有一个问题,就像有了钱就盖一幢房子,每年盖一幢,虽然多年下来房子盖了一大片,而且每一幢房子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整体看起来比较散乱。三替的产业布局稍显散乱,战略不够清晰,人才发育跟不上事业发展速度。如果不及时整合优化,边际竞争力会下降(也就是竞争力与规模不同步上升),大企业病会出现。

对三替来说,既要抓住时机继续做大规模,同时又要推进业务重新整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资源为核心,以信息流为纽带,深度整合业务流程,深化客户资源的共享和多层次开发,从产业链升级为价值链。

P23-24

序言

阳光为什么灿烂

胡祖光

浙江卫视《天下浙商》栏目的《风云浙商》第二辑即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编者嘱我作序,说我对浙商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我对浙商的了解算不上全面系统和深入,个人交往也不太多,但还是乐意在此谈一点个人粗浅的感受和看法。

说起来,我跟浙商也算是缘分颇深。我的专业是企业管理,这个专业设有浙江省内不多的博士点,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而我所任职的浙江工商大学,到2006年已经有95年的历史。从前身开始,“商”一直就是我们学校的主要特色之一。每年毕业生中也有大部分到各类企业就业。这些年来,我们浙江工商大学也举办了一系列针对浙商的各类学习培训课程,受到浙商们的欢迎。

2004年底,浙江省成立了浙商研究会,蒙各位同仁偏爱,推举我做会长,从此我与浙商这个群体的关系又近了一层。而这些年举办的浙商年度风云人物评选,我也是每届都作为评委参与。这一系列的研究关注、服务参与浙商的活动,让我从不同层面感受到了浙商的风采和精神。

浙商是浙江经济文化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浙江的一个“特产”。虽然国内其他地方也有企业家群体,但无论数量还是影响力都无法与浙商比肩。现在一般说起浙商都用四个“最”——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影响最大。浙商在国外有100多万人,省外将近400万人,也就是说有500万浙商活跃在浙江以外。以至于有人说,一向被称为“鱼米之乡、文物之邦”的浙江,现在应该再加一个“老板故乡”的新头衔。

浙商不仅能赚钱,同时也表现了很好的人文精神。吴敬琏先生就对浙商的活力特别是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企业家精神赞誉有加。他说,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并指出“华人是天生的企业家”已是举世公认,以浙江为代表的华商完全可以媲美全球成功的华商。

浙商之所以有“敢为天下先,勇争天下强”强烈的创业精神,一方面与浙江的地域人文传统有关,勤奋吃苦又灵活创新,诚实守信又聪明机变,坚忍不拔又勇于开拓。东方管理思想和东方管理行为在浙商身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东方管理学的很多原则和理念在浙商的企业管理实践中都有应用,浙商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东方管理学的生命力。也可以这么说,既有外在影响力,又有内在生命力的浙商正在成为浙江一个响亮的经济和文化品牌。

2004年《风云浙商》第一辑推出,虽然没有花哨的包装和宣传,但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欢迎。第二辑在汲取前一本优点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因此本书相比较其他同类书有一些不同。

第一,人物选择与同类书籍不太一样。当然这首先是《天下浙商》栏目的定位所决定的。除了宗庆后、楼忠福等大家非常熟悉的资深浙商外,更多的是新面孔。他们虽然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或者在某一方面贡献突出,但相对而言社会公众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多,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浙商或许能够给读者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启发和借鉴。

第二,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除了展示他们的业绩或者赚钱的本事之外,着力挖掘他们的成功原因及其规律性的东西,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说他们善于发现别人忽视的商机——同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别人抓住了,而你却不能?财富并不是创业的最终目的,财富的多寡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或者生活质量的高低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坚守,才是企业最终成功的命门;情商比智商重要,专注坚持比追逐机会重要,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成功一定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等类似的道理,通过书中人物鲜活的故事一一展现出来。

第三,书中浙商的创业故事对更多的人有激励和借鉴作用。书中的浙商,几乎全部都是白手起家,可以肯定他们都不是天才,他们的成功也都不是一夜暴富,一帆风顺的。他们做到的,普通人也能做到,只要你有决心、自信和持续不断的努力。虽然现在创业的门槛比十几年前高了,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机遇,创业永远没有迟到者。只要肯行动,就一定能行。

(胡祖光: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浙商研究会会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功一定有道理(风云浙商2)/浙商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冬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32875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00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1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