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汽车改变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第1本深入探讨汽车文化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专题著作。

汽车社会,其实是人的社会。《汽车改变中国》一书,是一位半路出家的汽车人,一位政府官员出身的民营汽车企业老总所记录、描绘的中国人享受汽车,以及遭遇汽车附属产品:堵车、赛车、修车的心路历程。它不仅仅讨论汽车或车市,也讨论国人遭遇汽车时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感悟,引导人们享受正确、舒适、高品位的汽车生活。当然,它不是汽车编年史,而是一部中国汽车散文杂记。它从社会心理的地平线观察汽车社会,杂议车市万千气象,归拢汽车生活百态。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位半路出家的汽车人,一位政府官员出身的民营汽车企业老总所记录、描绘的中国人享受汽车,以及遭遇汽车附属产品:堵车、赛车、修车的心路历程。它不仅仅讨论汽车或车市,也讨论国人遭遇汽车时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感悟,引导人们享受正确、舒适、高品位的汽车生活。当然,它不是汽车编年史,而是一部中国汽车散文杂记。它从社会心理的地平线观察汽车社会,杂议车市万千气象,归拢汽车生活百态。

目录

徐刚斯人,开门造车 序

自序

中国自主汽车业有没有自己的文化?  前言

第一章 会转型

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社会"

骑着“永久”说“奔驰”

世界各国的第一辆汽车

汽车礼让行人是汽车社会的标志

年轻人撑起车市一片天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车市兴衰

海派汽车的精髓——享受海派生活

也谈每月少开一天车

小排量解禁:自主企业的春天到了吗?

相关链接

世界汽车十大历史人物

第二章 中国制造

自主汽车路在何方

“市场换技术”破灭之后

自主汽车的创造力来自哪里?

专访精粹:拿什么来完成差异化

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业不能姓外

没有自主研发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自主的标准等于没有自主

汽车制造业“自主”之争

创上海名牌国民车

突破就看自己的

诚信发展是必由之路

质量不是检出来的

质量不相信眼泪

自主创新展宏图

期盼心中的蒙娜丽莎

研发须满足市场需求

采购工作相当重要

专访精粹:不把成本的增加转嫁给消费者

速度不够快

相关链接

中国汽车50年经历的三部曲

第三章 民族造车人

从官办到民享的造车文化

我们为谁造车?

从汽车召回看公民权利

海域——最超值的海派汽车

欢庆六周岁

自主企业:快鱼吃慢鱼

中西合璧才是真

西湖边一个不平常的早晨

新沪商:只有勤,方能补拙

变速器与太极拳

童真之心想战略

执行越简单越好

战略远景是CEO的基本功

六六大顺迎司庆

功夫扎实出细活

司庆感言

相关链接

关注成长中的汽车文化

第四章 汽车价值观

身份符号还是代步工具

挣多少钱才够买车

买车听自己的

先买车还是先购房

小排量车的原罪

蓝枫不是宝马

相关链接

中国古代的乘舆制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汽车文化

第五章 中国式难题

自由与尴尬并存的汽车生活

汽车生活自由吗?

买车背后的文化暗流

什么样的汽车最安全

一条大路隆隆而过……

网络汽车论坛:我们了解多少?

汽车服务:应重品牌经营

美国“汽车售后市场”经验借鉴

汽车售后市场非常广阔

第六章 汽车的魔性

汽车与人类的冲突

侃油价聊心态

专访精粹:油价上涨改变消费者购买行为

舒马赫也只开2.9

油电混合动力是现实的选择

节油牌如何打

节油者赢天下

为《上海汽车新能源推进项目指南》叫好

第七章 车文化传播

以民为本的文化思维

每一辆车背后都有一座城市

时尚汽车要和生活共鸣

谨慎出口非常必要

贴近市场

海派汽车的利基:差异化营销

用户满意度:让幸福指数衡量营销工作

喉咙痛,我的西博会车展印象

动员大会鼓干劲还是非常需要的

雄关漫道从头越

汽车业的竞争是马拉松比赛

出口更要珍惜中国人的声誉

专访精粹:营销,先卖文化再卖汽车

第八章 汽车分男女

女人不是花瓶

汽车分男女吗?

什么是女性车?

汽车女人观

汽车和女性有多搭介?

海炫——中国第一女性车缔造“她时代”

女性车是炒作吗?

汽车设计何必忌讳性别?

专访精粹:一切细节都为她

相关链接

慈禧:汽车跑这么快吃多少草?

从吉斯到红旗:宋庆龄偏爱“国货”

“女性·汽车·生活”女性车征文精选

第九章 汽车分男女

男人都有梦想

男人与赛车

赛车运动平民化

都市跑车主义来临

海迅——最具运动味道的轿车

为华普赛车队加油

相关链接

烧钱的Fl

第十章 海派汽车孺子牛

“男”老徐的博客

谈理想(一)

谈理想(二)

以华普为家的员工是企业创新的源泉

与实习大学生谈心

花园式工厂

幸福在于追求的乐趣

九十岁的美女球迷

青蛙为何夜鸣

向刘翔学习

细节很关键

公司党委要成立了

我的博客生活(共七篇)

2018年的汽车社会(跋)

试读章节

世界汽车十大历史人物

对于汽车工业来说,无论是早期的发明创造,还是后来的发展壮大;无论是一项技术革新项目的完善,还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化,都是参与者具体实施的结果。在百年多的漫长岁月里,多少有识之士为之奔波呼号,多少能工巧匠为之呕心沥血,又有多少管理精英为之终生操劳……他们在汽车工业园地里辛勤耕耘,推出了一项又一项的重大发明和管理新成果,可谓群芳争艳,绚丽多彩。回味他们对汽车工业所做出的贡献,也可算是对其光辉而富有成效的一生最好的纪念。

卡尔·奔驰 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

卡尔·奔驰(Karl Benz)1844年出生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汽车发明者之一、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

卡尔·奔驰于1885年发明汽车并在试验室里完成汽车实物样本,当时卡尔·奔驰受到封建宗教界反对,认为他不干好事造了一个怪物,企图毁灭人类,要将他送到宗教审判台进行审判,卡尔·奔驰得到消息后逃到瑞士避难。而他的夫人——德国一位伟大的女性则冲破封建宗教势力的阻挠,首次勇敢地将卡尔·奔驰设计的汽车从试验室开上马路,从德国的曼海姆城一直开到德国的海滨城市普福尔次海,用了共12小时,最终被人们认可。

1887年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的销售。同时卡尔·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后来,本茨听从了商人的建议,于1894年开发生产了便宜的“自行车”。这种“白行车”销路很好,在一年时间内就销出了125辆。由于是世界上第一种批量生产的机动车,因而给奔驰带来了较高的利润。后来,奔驰又对前期生产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进行了改进,将车箱坐位设计成面对面的18个,它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辆公共汽车。

1903年卡尔·奔驰退休。1929年逝世。

费迪南·保时捷 甲壳虫、保时捷之父

1875年12月3日费迪南·保时捷(F·Porsehe)出生于波西米亚的一个铁匠之家,22岁那年,保时捷设计了一台能安装在汽车轮内的电动机,以替代当时在汽车上普遍使用的链条传动,并因此而获得了第一个专利——“混合传动系统”。1900年他首创的电动汽车出现在巴黎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上,从此他以“电动汽车之父”为世俗所知晓。

保时捷于1930年建了自己的公司——保时捷汽车设计所。1934年,他以全新角度设计出了具有16缸增压式发动机的第一辆保时捷赛车(车头约占1/3,车尾占2/3,车的前后配重比为1:1,油箱安置在车的中部——无论油量多少都不影响车的重心位置),并以7.5万美元的价格将图纸卖给了德国汽车联盟。这辆外形新颖、性能优良的赛车,先后打破了8项世界纪录,夺得过场地赛、越野赛、登山赛等各项赛事的冠军。“银箭”造型确定了自那以后的国际环形赛车场地用车的基本外形。

在百年的汽车发展史上,保时捷是最为杰出的汽车设计大师之一。保时捷对汽车的杰出贡献主要体现在其高超的产品设计水平和使汽车大众化的设计概念两个方面。1952年1月30日,就在保时捷356型跑车开始为公司赢得荣誉时,保时捷因病去世,终年77岁。

亨利·福特 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缔造T型车时代

亨利·福特(Henrv Ford)出生于1863年7月30日,其父是一位农场主。他自小就对从事农事颇有怨言,反而对鼓捣机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闯过不少次祸,幸运的是,其父对他的“胡闹”从来没有任何埋怨。

1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到位于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车制造公司上班去了。但在这家拥有2 000多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厂,福特只工作了六天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该公司优秀的的员工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修复的机器,我只要30分钟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员工对我十分不满” (福特语)。

1893年圣诞节,福特汽油机试验成功。1896年春天,他的第一辆汽车研制、试验成功,福特感到无比高兴。1899年,福特又成功地制作出了三辆汽车,他因此而在当地被公认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人物。1903年6月,福特与别人合作,按股份制模式成立了汽车公司,尽管公司只有10位雇员,但他们却制造了性能稳定的A型汽车。A型汽车为福特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它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销出650辆,实现了开门红。

1908年秋,令人瞩目的T型车隆重问世了。T型车在设计思路、生产管理、零售定价、销售组织、售后服务等许多方面都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

P18-19

序言

徐刚斯人,开门造车

老徐与汽车原不怎么相干,一不知汽车技术,二不懂汽车市场,三没有汽车公司工作的经验。但徐刚原可与包括汽车业在内的所有行当的生意人相干,其一乃是因为管理财税所阅企业颇多,其二是因为很有策略思想,其三乃因看重用户心理,其四乃是很有因时而变的意识。徐刚在他的这个年龄也表现出了难得的可塑性,如果说徐刚在四年前辞高官入吉利乃是依凭气势、胆识与财税经验,那么2004年他转入华普所呈现的就是组织运筹、资源洞察与市场敏感了。

曾经有机会和老徐一起参加了一个汽车文化著名高校巡讲的活动,我们在对于汽车影响人民生活方式方面有高度的共识。没有汽车的时代与有汽车的时代比较,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五个方面有重要的变化:

1.时空观念变易,人们触及远方事物的几率和同一距离内与同一事物发生接触的频率大大提高;

2.人们的负重、登高、越野、同行能力加强,大大加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

3.扩展了人们居室以外的个人空间,从而使得更多的个人活动可转移到此移动空间中进行;

4.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服务工具,成为改变社会服务形态的一个重要介质;

5.增加了一项重要的价值符号,显示某一个体或群体迈八了更为开放与高频活动的时代。

虽然社会上有对于车辆过多的一般忧虑,但仅仅从社会个体的需要来说,没有车的人极度地希望进入有车阶层,而有了车的群体极不希望退回到无车状态,并且还不断地希望自己能更换到更好的车辆。站在一个造车者的角度来说,让更多无车者拥有车和让有车者拥有更好的车,就成为他们的一种机会和责任。在中国,让购买力有限的无车人群成为有车人群和有相对好车的人群,这项努力在经济上和社会心理上有其特殊的意义,同时需要制造者做出特殊的努力。

有徐刚的时代与没有徐刚的时代,汽车有什么不一样吗?也许有人说,没有不一样,因为如果从规模来说,徐刚及他现在领导的上海华普汽车还太小了。但如果从成长性和作为一个有软性影响力的业者来说,徐刚是代表了一些独特的东西的。我可以说徐刚是一种以“小”取胜的代表,这种“小”表现在:

1.徐刚选择了一个小公司:

2.徐刚选择了一个小区域符号——海派,而不是简单的国家符号作为自己的文化图腾;

3.徐刚选择了一些较小的细分用户群体作为自己的争取对象;

4.徐刚选择了多做终端与活动的小众式沟通而非大媒体广告的传播模式。

这种以小求长策略的结果,就是徐刚有可能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分割到一些规模有限但却很结实的细小市场,产品具有特色、利润平衡增长,且并不与市场里的大哥级品牌有过多尖锐的冲突。徐刚的这个路子与如今几乎清一色的以大求强的企业家思维模式比较,的确有值得大家琢磨的地方。

徐刚的能量来源于其开放性的学习态度。他学管理、学哲学、学文化,且能融会贯通而运用执行。他就像块干料,谁的养分都可能被他吸收。他不讲究排场或者面子虚荣,能学习可用的就行。我曾于2004年提出中国汽车市场走向深度细分化,汽车厂家应注意为细碎的市场空间或更深度细分化的用户群体提供产品与服务,徐刚则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其转化为华普汽车的主力车型的定位策略;我在2005年初提出车辆研发应重视基于自己目标用户群体的心理需求之上的概念开发,这也很快为徐刚转化为华普新一轮研发车型的基本工作模式。与此同时,徐刚在北大光华EMBA的学习作业中,把华普的整体发展战略及发展路径梳理与思考得更为成型。今天我们看到了华普汽车小而快的发展,但更值得我们观察的是徐刚以这个规模较小的汽车企业而实现的有限成本、规范流程、有效营利和适当策略的管理实验。

徐刚不是大企业家、不是大学问家、不是大思想家,但他讲点文化、讲点系统、讲点中西交融,多多少少也是汽车界中的一个另类人物,也多多少少代表主流汽车文化中的一种边缘文化。坦率地说,中国主流的汽车文化就是靠实力、直线而呈强的武化刚性的文化(我常常更准确地称之为“武化”),而在这其中,徐刚的另类文化确实有标新立异的地方。就在这标新立异中,徐刚和他的上海华普汽车所揣摩的是一种更加接近与讨好其规模有限的目标消费者的心理,仅就这一点来说,不管这条路总共有多长,他是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刚过完新年,在这里弄一句文言捧一下老徐:选向可徐,以缓胜急;智者不武,文中见刚。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f

2006年2月6日

北京

后记

2018年的某一天,你要从上海赶到杭州高尔夫别墅为心爱的女友过生日。你只要通过车载电脑,输入一连串的指令后,放松地品一杯浓郁的咖啡,听一曲抒情的笛子独奏,30分钟后,自动驾驶的、速度为220千米/小时的、带着服务区备好的新鲜玫瑰、精制套餐、水果蛋糕、百年香槟的海迅MK跑车就会把你送到你向往的红唇旁。

这不并是天马行空的幻想,2018年的汽车,或许你在车载电脑输入目的地和购物清单后,就可以悠闲地躺在汽车后座上休息,甚至可以轻松地扭转坐椅,如同你现在坐在磁悬浮列车上一样。

未来的汽车,一定实现了智能化,哪里需要拐弯了,汽车就会向你做出提示;遇到上坡时帮你自动调至低速挡;当你进入市区需要变速时,巡航控制系统帮你自动调整时速;更有红外夜视镜为你监测行驶路线上是否有行人或障碍物,使你即使在黑暗中行车也倍感放心,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将体现在未来智能汽车这个概念中。

这样的汽车,你所体味到的将不再仅仅是操纵一辆车的乐趣,而是真正意义上轻松行驶所带来的快感和愉悦。

2018年,汽油价格每升需要50元人民币,原油价格上涨或许导致石化企业倒闭,也有可能是石油每桶5美元还无人问津,因为压根儿就不需要了,或法律已严格限制使用了。质量轻、结实、安全、成本低的金属或化合物(新型塑料)材料,还有相应的铸模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所以,20侣年的汽车社会,一升汽车(油耗为1升/100千米)已不是新闻,混合动力技术炉火纯青。更为清洁的新燃料,如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遍布于大街小巷。氢燃料电池依靠氢、氧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从汽车排出来的将是水,非常有利于环保。现在的加油站,更多的将被改建成氢燃料的补给站或成为加水站的附属物。

2018年,道路是宁静的,汽车噪声一旦超过50分贝将被禁止行驶。不但如此,2018年的汽车噪声污染还能被很好地控制,闹市地区的道路将被铺上新型的吸音材料,新能源动力技术的使用更使得汽车成为“无声的机器”。在电影《机械公敌》中,威尔·史密斯驾驶的那辆奥迪RSQ未来跑车已被更新的版本淘汰。磁悬浮技术的应用使汽车配备球型轮胎成为时尚,这种汽车不仅是无声的,而且不论轮胎怎样打转,汽车也不会偏离方向。

蔬菜、牛奶的运输,不再挤占道路交通,因为有了智能物流系统,城市内部的物流运输都是通过链接不同物流中心的地下铁来完成。恼人的土方车和垃圾车也将完全封闭地经由地下管道运输完成。无人驾驶的巴士穿梭于居民区和学校之间,儿童上学变得更加让人放心。

汽车的年销量早已过了两千万辆大关,且汽车早已不再是“杀手”,交通事故总量比现在下降90%。

那时,我们的汽车拥有路况识别系统和驾驶状态监测技术,能自动检查道路有没有障碍,驾驶者有没有喝酒。瞌睡或者精力分散。它能通过坐椅震动或安全带震动来提醒司机不要打瞌睡,当汽车与前面的车距离太近时,油门就会震动以提醒司机停止加速,当后面的车离得太近时椅背则会震动,或者压根儿你就发动不了车,或者按自动驾驶模式工作。

2018年,汽车将安装用于导航的探测雷达,它可以把周围其他车辆或物体的相关位置和速度等信息随时反馈给汽车上的电脑,电脑再控制发动机自动采取加速、减速或者躲避的措施,而人们则可以从枯燥乏味的驾驶中解脱出来,由汽车自动驾驶。当然你要过过驾驶瘾也是完全可以的。

这时的车内普遍有了遥感装置、夜视设备或者更为高端的影像系统,即使在最恶劣的暴风雪的夜晚,驾驶者也能分辨前方有没有来车。路面被电子警察监控着,车内装着与公安交通管理局联网的电子安全系统,它也和汽车的引擎相连,只要你违规驾车,汽车就会自动熄火,违规信息就会被传到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警察的警力自然大大节省,他们大多数可以去参加驾驶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

2018年,汽车与汽车沟通成为避免车祸的有效办法。只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准确地知道车辆的确切位置,并跟踪反映车速以及方向,然后把这些信息输入车载电脑,通过汽车与汽车间的沟通,来达到避免车祸的目的。

2018年,作为中国自主生产的海派汽车代表上海华普汽车可能会有30种车型同时在销售,而市场上所谓的主流车型将越来越少,更多的小批量的汽车将被设计出来。个性化的汽车销售将越来越多地专注于在使用时满足个人的特殊需要。为顾客度身定制产品将成为未来最强有力的趋势。人们在选择时会考虑,这辆车做什么用、要开到哪里去、和谁一起乘坐等,这些问题远比驾驶什么牌子的车更重要。目前的交叉型设计将继续存在。同时,我们会看到更多的运动型汽车,如个性化的轿车和跑车等。而汽车公司为适应个性化定制的需要,会推出许多个性化菜单式自动组装汽车,也许那时的汽车专卖店就像现在的大饭店,你要选车先看菜谱。只需三五天,一辆完全为你定制的上海华普靓车就能送到你府上。

更为显著不同的是,2018年,人与车之间并不是驾驭与被驾驭的关系。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动画片《变形金刚》中的“汽车人”,智能化的汽车将成为人的好友,你会对你的汽车倾诉一天的苦恼与快乐,汽车也会根据你心情的不同,为你选择合适的音乐和坐椅按摩的方位与力度,来调节你的心情。

怎么能让时间浪费在修车上呢?2018年,当汽车有什么,需要维护修理,它也会主动告诉你,并在车载导航地图上显示最近的维修保养地点。到了清洁亮丽的维修点,可能一杯美味咖啡还没有品完,自动维修机器人已帮你搞定了偶尔调皮的爱车。

2018年,汽车当然是进入中国最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了,新能源的应用降低了用车的成本,烧汽油的“古董汽车”、私人飞机和游艇才是奢侈品。

当然,那时候汽车消费的理念也和现在大大不同,微型车被认为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每辆车都有天窗,可以看到“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朋友们,我期望中的2018年汽车社会,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你喜欢吗?不喜欢才怪呢。

书评(媒体评论)

郭孔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同是汽车人,感悟别样深;难得有此书,站在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汽车社会作了探索,给自主造车业的甜酸苦辣做了注解。作者以业界亲历者的倾诉口吻,夹叙夹议,自然舒卷,娓娓道来,读来让人倍感真实,可谓开卷有益。李庆文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为造中国人自己的轿车而弃官从商,为探求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道路而不断思考,为创造海派汽车文化而激情澎湃。这一切,以新鲜的思想、流畅的笔调、真挚的情感倾诉,落在了纸上。读着这些文字,除了会获得重大启迪,还会有感情的交流和境界的提升。江南春 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谈及汽车,别人看到的是庞大的市场机遇与惨烈的市场竞争,徐刚身临其境却超乎其外,身为民营汽车企业老总,能洋洋洒洒从中国百年汽车历史写到中国人遭遇汽车、享受汽车的种种心路历程,从万千百态的心理特质到创建和谐的汽车文化,使人看到了徐刚认真的本性。尤其是以生活态度、生活感悟的独特视角解构中国汽车社会,深入汽车文化和人性需求腹地,体认中国自主汽车成长之路,使我们看到了汽车——正在改变中国。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

徐刚的可贵之处不仅是他辛苦经营着一个自主汽车企业,更可贵的是他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是他把苦苦探索的问题变成文字让人共思。我衷心地希望他思考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解答。武常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汽车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呼吁汽车文化的诞生。人如其车,车如其人。而作为造车人的徐刚先生首先提出和推广建立中国的汽车文化,从此使得中国的汽车有了文化和生命的活力。葛红兵 上海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

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汽车文化的书——我们许多人正在用车或者渴望用上车,但是,我们未必真的知道和车有关的一切。徐刚是个有梦的人:汽车曾经改变了美国,他希望汽车能改变中国。他还相信,汽车改变中国首先是从汽车文化开始。《汽车改变中国》,这本书就这样改变着我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汽车改变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08321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5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