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州茶馆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世界上栽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它融入了历代先贤“天地人和”的哲学思想,被赋予“淡泊、朴素、节俭、清廉”的人格理念,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结合。本书的出版旨在宣传茶文化理念、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动茶经济发展,使中华茶文化这朵奇葩,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本书对全国约100座有特色的茶馆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对每个茶馆的地理位置,室内环境,茶道文化,当地特色等做了详细介绍。从南到北,从东道西,还盖了全国各地的茶馆。

内容推荐

本书对全国约100座有特色的茶馆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对每个茶馆的地理位置,室内环境,茶道文化,当地特色等做了详细介绍。从南到北,从东道西,还盖了全国各地的茶馆。

目录

第一章 华北的茶馆

 北京篇

老舍茶馆/五福茶艺馆/碧水丹山茶艺馆/怡青泉茶艺馆/碧露轩茶艺馆/品呜阁茶座/听壶轩茶艺馆/天桥乐茶园

 天津篇

名流茶馆/中华曲苑

 石家庄篇

扶桑茶庭/天水雅聚茶厅

 太原篇

龙福茶艺馆/新山西茶点楼/紫金茶馆

第二章 东北的茶馆

 沈阳篇

和静园茶楼/遛鸟茶艺馆/七杯茶茶楼/润心莲茶坊

 大连篇

红茶房

 长春篇

博艺茶苑/七家茶茶馆

第三章 华东的茶馆

 济南篇

名人茶馆/趵突泉茶艺馆/斯宇茶艺苑/怡和茶艺馆/关帝庙茶馆

 青岛篇

红泥壶茶艺馆/香其居茶艺馆

 上海篇

湖心亭茶楼/唐韵茶坊/老上海茶馆/青藤阁茶居

 杭州篇

湖畔居茶楼/太极茶道苑/和茶馆/紫艺阁茶楼/好月亮茶馆/门耳茶坊/你我茶燕/茶人居茶楼/青藤茶馆/西湖国际茶人村/心源茶楼/蓝宝茶楼/狮峰茶楼

 宁波篇

清源茶馆

 绍兴篇

雁雨茶艺馆

 温州篇

雅博茶坊

 舟山篇

东方茶苑

 义乌篇

道人峰茶艺馆

 南京篇

魁光阁茶馆

 苏州篇

水天堂茶馆

 芜湖篇

陆和村茶馆

 淮北篇

江淮茶馆

 福州篇

茶状元茶艺居/别有天茶艺居/易安居茶道会所

 泉州篇

古厝茶馆

 南昌篇

白鹭原茶馆

第四章 华南的茶馆

 广州篇

雅韵轩茶艺馆/听雨轩茶馆/清心茶庄-茶人俱乐部

 佛山篇

高茗茶艺轩

 南宁篇

长顺园茶艺馆/长裕川茶艺馆

第五章 华中的茶馆

 长沙篇

白沙源茶馆/怡清源茶艺馆/天润福茶艺馆

 武汉篇

巴山夜雨茶馆/蛇山楚剧茶馆

 郑州篇

水云涧茶楼

第六章 西南的茶馆

 成都篇  

顺兴老茶馆/景阳冈茶馆/大慈寺茶馆/鹤鸣茶馆/静竹轩茶馆/三国茶园

 昆明篇

今雨轩茶道馆/吉人茶宴楼/一壶春茶楼/庆茗园茶楼

 丽江篇

近水楼台茶馆

 重庆篇

法之晤茶楼/巴渝文化茶楼

 拉萨篇

老革命甜茶馆/光明茶馆

 贵阳篇

盖碗茶苑/甲秀茶艺馆/红缘坊茶楼

 遵义篇

红雅苑茶馆

第七章 西北的茶馆

 西安篇

福宝阁茶楼/六如轩茶艺馆/钱塘茶人

 乌鲁木齐篇

沙哈瓦茶吧

 银川篇

梦溪雨茶吧

第八章 港澳台的茶馆

 香港篇

乐茶轩

 澳门篇

春雨坊民俗茶艺馆

 台湾篇

栊翠坊

试读章节

红尘驿站

——今雨轩茶道馆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表情,有人说,昆明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城市。行色匆匆的旅人走过这儿时,似乎只记得了它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和朴实的人们,而需要用某个大家都熟知的名词去为它做—个明晰的注解,似乎不太可能。

在一个阳光隐没、华灯初上的黄昏,在晚餐后的慵懒漫走中,偶然的侧身,看见了这个小小茶屋。平平常常的落地玻璃窗上刻着娟秀的《今雨轩茶序》。本是一个小小的角落,几盏普通的灯笼,一下子被这不凡的手笔所打动,这是怎样的—个小天地,竟然有自己的茶序与茶之理念。这时也才注意到,自己本是站立在一条陌生的小巷中,—个陌生的茶屋之外。突然,城市的喧嚣一下从耳边消失了。

两扇古典的镂花门紧闭着,目光便自然地向上而去。抬头看见—个匾额,上镌刻着三个字一今雨轩。于是推门而入,寻找心中的那一份悸动。

进门的右边墙上挂着一幅字,笔力遒劲。玄关处放了一盆云南的野生兰花,正幽雅地盛开着,一盏布灯散发着淡淡的柔和的光。转过玄关,—个占据了整个茶屋的三分之一大的茶桌,呈现在面前。一座摆满了各种装饰品的博古架,把茶屋隔成两个不同的景致。仔细地看那架上摆的物件,却也显出主人的一番精心巧设。陶罐里的红色海棠悄悄地照亮一个小小的角落,一把古朴的茶壶恰到好处地应和着,几个精致的小陶人则增添了几分俏皮。博古架两边的墙上,各挂着两幅水墨画,一荷一兰,好不清雅。另一边,一个小小的茶台,如家居的模样。正中的案台上,却挂了一幅达摩像,放了一把古琴。简单,却意味无穷。几个人坐在那儿喝着茶,聊着天。

茶桌旁,坐着三个人,正中间一位茶艺小姐正在泡茶。泡茶的女孩淡淡向茶客介绍各种茶名:“这是我们今年做的‘金达摩’。”“您再闻闻杯底……这一道叫‘幽谷听兰’。”……甜润的声音在耳边萦萦绕绕,视线触及墙上的那幅达摩像,旁是一副对联“普洱茶开百窍通泰,达摩禅晤一念不生”,心念于此,似乎有些品明白了这茶的味中味。

淡淡的兰香萦绕不去,而茶屋的角落的某个隐秘处,泉水潺潺。里边的隔问里传来一阵笑声,“嘘……嘘……嘘……”可爱的嘘声,努力地想驱散笑声,降低分贝,守护着这小天地中的宁静。可殊不知,快乐本是有一种穿透力和感染力的。这种感觉真的舒服极了。

“上一道金达摩古树青饼普洱叫‘定慧之韵’,现在这一道陈年普洱叫‘妙香藏真’……”女孩表演茶道时一边解说,一边冲泡,神色淡定,姿态优雅,而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刚才还浅笑倩兮的女孩,现在却静静地如莲一样舒展。看着她从容地冲泡,一杯杯琥珀色的普洱香茗呈奉在茶友的面前,真正体会到台湾一位女作家简女贞所说的:喝茶,岂不是在喝十丈红尘。

走出了茶屋,又走进了城市,时间却定格在了这里。行走的脚步慢慢放慢,这城市便也近了。

翠湖畔的慵懒时光

——吉人茶宴楼

那天,坐在吉人茶宴楼,胸中不禁涌上一些诗意来。人总是需要一个喜爱的空间聚在一起,如果把这个空间限定在翠湖四周,我想,除了吉人茶宴楼,没有更好的去处。

作为一个把休闲摆在第一位的城市,昆明茶楼众多。坐落在翠湖以北,面对翠湖,背靠西山,左邻讲武堂,右接云南大学的吉人茶宴楼,可谓是首屈一指。翠湖乃是昆明城中的风水宝地,自古留连其间的多是达官贵人及文人雅士。茶楼取名吉人,正是应了吉人天相一说。

初夏,透过吉人茶宴楼落地的玻璃窗,满目都是垂柳如烟、碧湖波光,加上偶尔掠过的几只鸥鸟。这里是享受翠湖美景的最佳位置,特别是在刚刚开放的阳光天台上,你可以以鸟的方式俯瞰翠湖。于是,你便能在你的记忆里留下这世间绝望的美感,以及那种对逝去的浪漫时光的温柔怀想。

春闻莺歌,夏赏垂柳,秋醉烟雨,冬观鸥舞……这就是翠湖的慵懒时光。除此之外,吉人茶宴楼之所以被称作“昆明最有意境的茶楼”,还因为她有三绝:一是茶,二是老木,三是茶食。吉人茶宴楼主营十大名茶,西湖龙井、六安瓜片、冻顶乌龙等无不囊括其中。不过,最让人心动的是13年陈的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这片红土地上的灵物,甚至被称为“茶中的xO,可以喝的古董”。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与其他绝大多数讲究喝当年新茶的茶类相比,普洱追求的是陈香,也就是说越“老”越好。在业界,对普洱茶的“年龄”有一种苛刻的划分:10年以内的普洱叫做少年普洱;10年到20年的称青年普洱;30年以上才进入成年期,才有成熟正宗的普洱真滋味。因此,普洱茶在制作工艺和储存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由于仓储条件十分苛刻,造成了陈年普洱茶的稀少。每喝一杯老茶,就像喝掉了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

所幸,每一种茶在吉人茶宴楼都得到了精心的养护,因为,在茶楼主人的眼里,每一种茶都是—个鲜活的生命。它们装在老木做成的茶柜里,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窨花茶……分别存在小格之中,各得其所。铜锁一开,茶香扑面而来。让茶艺师为你撮上一撮普洱,放进宜兴老泥紫砂壶中,宽水焖泡,少顷,观汤、品味,细细感觉普洱醇厚、绵长、温和而底蕴十足的陈香。那香与乌龙的霸道、绿茶的飘逸相比,更接近人生的味道。都说喝龙井听古筝,吃乌龙听琵琶,那么与普洱相配的唯古琴也。斯时,琴声琮琮,檀香渺渺,不由得心神俱醉,渐臻化境。如果美只存在于一秒,那么借由吉人茶宴楼,会增加到两秒。

终究我们是怀了七隋六欲的人,爱上吉人茶宴楼,比爱上—个人简单多了,是吗?  P247-252

序言

中华民族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伟大民族。植根于神州大地的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恢宏磅礴,绵延五千年,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传承力和非凡的凝聚力。而中华茶文化则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朵绚丽奇葩。

中国是世界上栽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来看,茶在中国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了,若从唐代饮茶之风的兴盛算起,至今也有了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叶的历史、源流、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专著,同时它又是一部茶文化的专著,它将普通的茶事升华为一种美妙的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它融入了历代先贤“天地人和”的哲学思想,被赋予“淡泊、朴素、节俭、清廉”的人格理念,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结合;它涉及人文、科技、教育、考古、文化艺术、医学保健、经济贸易、对外交流等学科和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习俗、茶与婚礼、茶与休闲、茶与联谊、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道表演、茶馆茶楼、茶食茶疗、茶事旅游等各个方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茶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从历史性看,茶文化是伴随茶叶的生产和饮用而孕育诞生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历史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的整体格局。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茶文化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精髓,其内涵不断丰富,价值和功能更加显著,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从民族性看,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使各民族茶文化交相辉映、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从地区性看,我国疆土辽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的不同,以及名山、名水、名茶、名人、名胜等资源特点,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茶文化,一些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从国际性看,茶文化源于中国,传播世界,与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异国茶文化。茶人是不分国界、民族和信仰的,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的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交流情感和经贸洽谈。干百年来,中华茶文化在传承精神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促进修身养I生、加强民族团结、扩大对外交往、推动人类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及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研究茶文化、弘扬茶文化,推动茶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农业部、民政部以及有关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1993年11月,在杭州成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茶文化的全国性、国际性研究机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后,顺应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形势,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推动茶经济、促进现代化和造福种茶人、饮茶人”为宗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围绕“茶与文化、茶与历史、茶与经济、茶与健康”等方面,积极开展茶文化研究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茶文化作品和专著,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研究会积极倡导“茶为国饮”,使“茶为国饮”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茶产业、茶经济、茶旅游、茶贸易的全面发展。

茶业既是古老又是新兴的产业,茶文化发展永无止境。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茶文化研究还面临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解决。这些课题既涉及史实的认识问题、理论的阐述问题,更涉及如何推进茶经济的发展问题。在茶文化研究过程中,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为根本原则,坚持从系统化出发,做到把茶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认真研究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的深刻内涵和定义,研究它的显著特性和功能,研究它的发展方向,特别要研究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等。在研究具体课题上,要根据茶文化涵盖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项课题,力求每项研究成果都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在研究的具体方式上,要加强与海内外研究力量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研究工作的实效。

编辑出版“茶为国饮”系列图书,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旨在宣传茶文化理念、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动茶经济发展,使中华茶文化这朵奇葩,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后记

2006年的中秋依然暑热。

《九州茶馆》在这个时候脱稿付梓,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一本关于茶馆寻幽的图书,触摸着书中的图文,给人在暑热中带来了丝丝的凉意。

因为从事茶馆的工作,编一本关于全国特色茶馆的图书一直是个人的心愿,无奈琐事忙碌,一拖再拖。要不是借全国茶馆工作会议之东风,恐怕至今未能成稿。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全国百余家茶馆馆主的协助和配合,他们无偿地给我们提供文稿、图片,对我们外派的采编人员给予热情接待,真正体现了“天下茶人是一家”之风范。对于领导及同行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仅仅容纳了全国约100座有特色的茶馆。事实上,泱泱中华有特色的茶馆何止这些。到截稿的日子,我们还不断地收到了全国很多茶馆要求入选本书的来电,这是一件令人两难也令人欣喜的事。我想只有待以时日,尽快再出续集。

本书为赶在全国茶馆工作会议期间出版,时间仓促,难免会有疏漏与差错,敬请各界朋友不吝指正。

浙江艺阁文化机构的专业创作人员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及装帧设计。他们的参与,对于提高本书的可读性,使之更深入浅出地传递茶文化的神韵,从而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大精深,相信是有益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州茶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家骥//陈少非//陈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1771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6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9.3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87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