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待遇(肖仁福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肖仁福的官员政事人情小说与唐浩明的官场历史文化小说以及王跃文的官场世俗心态小说有着“官场小说三家村”之说。 如履薄冰无宁日,离苦得乐有禅心。本书收录了肖仁福《待遇》、《闲人》两部小说。

在其位谋其政,谋其政来为待遇。不在其位无待遇,拐弯抹角搞关系。有条件要谋利,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谋利,利就是终极价值和毕生追求,但这一切的背后居然是虚空。《待遇》是肖仁福迄今为止最有禅性的作品。

内容推荐

从组织部到政协,冯国富从炙手可热到门可罗雀,心里这结是很难解开的。失去了权力的他就像被拔了牙的老虎,只落得被“犬”欺的境地。他能走出权与利的藩篱吗?他能甘于大权旁落的尴尬吗?他能容忍周围人那冷漠的目光和讥讽的声调吗?他能最后离苦得乐,完成自我救赎吗?

目录

待遇

闲人

后记

试读章节

这天跟这几位科长主任相握时,其况味已是绝然不同。对方的手还没完全抬起来,冯国富的手便不由自主先伸过去,将人家握住了。还搭上另一只手,用力摇晃起来。对方却从容得多,表面上显得热情,给人的感觉却是心不在焉的。而且始终只肯伸出一只手,另一只手垂在身旁,无动于衷。

冯国富暗骂自己活该,你这不是自贱是什么?

还有科长主任们的眼光,虽然含着笑意,却是平视的,再也没有冯国富过去习惯了的那种仰视,以及仰视里的敬畏。冯国富只好又不出声地批评自己,你离开常务副部长的位置那么长时间了,早已失去虎威,谁还会仰视你,敬畏你呢?

冯国富不愿再敷衍下去,抽身而出,召过周英杰和朱崖,去了银副部长办公室。

见冯国富上了门,正在接手机的银副部长哟一声,忙收了线,上前打招呼。冯国富刚到组织部来做副部长时,银副部长还是一科科长,是冯国富做上常务副部长后留下空档,才提的副部长。因此今天一见冯国富,银副部长就左一个老领导右一个老领导的,对他很是客气,比那些科长们好像还显得实心。

冯国富笑道:“我现在已是二线人员,快别以领导相称。银部长才是领导,而且是管领导的领导,见官大三级。”

银副部长也笑道:“堂堂四大家领导不是领导,谁还是领导?”

冯国富说:“四大家这个叫法也不知是谁给的,听起来生动,事实彼此并不相称。银部长大概知道这么一个说法吧:市委是排戏的,政府是唱戏的,人大是评戏的,政协是看戏的。戏都在你们这里,到了我们那里还有什么戏?顶多在台下看看戏而已。”

周英杰和朱崖跟在一旁,银副部长自然明白冯国富的来意,开了几句玩笑,便说:“老领导是特意来看望老部下,还是有别的吩咐?”

“我吃了五十多年的米饭,多少通些人情世故,敢冒冒失失跑到组织部来,吩咐堂堂常务部长?是我这人恋旧,多时没见老同事了,心里念想,过来走走,说几句知心话。”冯国富说,“同时也给周主任和朱秘书长牵根线,先拜识你,让你有个印象,以后有什么机会栽培栽培。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嘛。人在机关,谁不想进步?”

冯国富这是避实就虚,真的要你栽培,谁都不会直说出来的。银副部长笑道:“哪里还需要冯主席牵线,周主任和朱秘书长早光临过了。只是并没听二位说要栽培,不然我早安排人下文了,也省得老领导跑这一趟。”

说得三人都笑。冯国富说:“要下文,总得有个组织程序,银部长还是缓缓,先给二位救救急吧。”

银副部长笑笑,朝周英杰和朱崖掉过头去,说:“我跟你们说过,我实在是太忙,抽不出身,还请另选高明,不想二位竞搬出了我的老领导。”冯国富说:“不是他们搬,是我主动要来找你的。谁叫我官瘾大,答应做这个领导小组组长呢。”

“好吧,老领导的面子我不买,不是显得我忘恩负义?”银副部长叹口气,转身对朱崖两位说,“就给我挂个名吧,不过以后你们搞活动,我没时间参加,别见怪哟。”

银副部长应承下来,此行目的也就完成,三人起身出门。银副部长坚持送到楼梯头,冯国富才将他挡住。刚好小曹也从部办公室出来了,脸色有些暗淡。可一见冯国富三个,又马上笑嘻嘻的,没事人一样。

上车后,周英杰和朱崖你一句我一句表扬起冯国富来,说还是冯主席面子大,几句玩笑,就把事情给搞定了,那天他们找银副部长时,他一直是爱理不理的,眼皮都不肯抬一下,他们坐了几分钟冷板凳,只得灰溜溜走人。

冯国富没有答理他们。他想问问小曹,刚才是怎么了。只因周英杰两位在场,也就没有吱声。  P25-26

序言

文心如茶

多年来,我每天都要经过两个地方,一家幼儿园,一所重点小学。我鼻梁上架着近视眼镜,视力却还算不错,经常能在接送孩子的大人里发现一些特殊人物,那就是已退位的老领导,或刚从实职位置挪到虚职岗位的二线领导。表面看去,这些前领导与常人已没什么两样,可你睁眼细瞧,就会发现他们面色颓丧,神情木然,若有所失的样子,不像吾等草民老是左顾右盼,仿佛树上有钞票会往下掉似的。我还有一个习惯,在电脑前坐累了,喜欢随处乱转,偶尔也会与这些前领导遭遇。过去他们工作繁忙,出车入辇的,自然不肯将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随便在街首巷尾抛头露面。偏偏我做了十多年秘书和主任,为领导服务惯了,一见领导,也顾不得是前领导还是现领导,忍不住要低头哈腰,步点莲花,趋附而前,看领导有没有用得着咱的地方,或有什么指示精神要坚决贯彻到单位和基层,落实到企业和个人。岂料人家神色灰暗,目光散淡,见山不是山,我只得知趣而退。想当初他们高居台上时,何等的气宇轩昂,神采飞扬!谁知眨眼之间,已是明日黄花,风光不再。我不免心生感慨,不时冒出写写这些前领导的想法。有想法也就有写法,不知不觉便写成这个二十余万字的小说。

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享受副师级待遇的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冯国富正当盛年,本来是要再往上走的,却突然被安排去政协做了副主席,成为名符其实的二线领导。位置的挪动,失去的不仅仅是炙手可热的权力,还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种种待遇。冯国富心里失衡了,老是适应不过来。原来从权力的宝座上下来后,他怎么也没法真正回落到地上,而是一直在空中悬浮着。这有点像美国登月宇航员,登上月球,在上面行走的时候,心醉神迷,灵魂出窍,仿佛到了天国,不知今夕何夕。待到返回地球,已不可能从那种奇妙的感觉里走出来了,就像被鸦片涂改过的生命,一辈子饱受折磨,根本没法再做纯粹的地球人。也许人就是这样,到过高处,想再降落低处,总是不那么容易。好在冯国富比美国登月宇航员幸运,最后还是逐渐觉醒过来,重新回归到地上。

与我过去的作品稍有不同,这个小说不再以谋权和用权为主要叙述对象,而重在叙写权力旁落后的人生况味。正在上演的戏剧,自然备受关注,一旦曲终人散,又有谁还会想起那不声不响走向后台的演员呢?只怪我这人好奇心强,看多了台上的表演还不够,忍不住要跑到后台,去看正在卸装或已卸装的演员。台上的戏总是精彩的,只是戏终归是戏,演技再精,做工再巧,也是演出来,做出来的,不是真实本身。而后台却不同,已没有观众,没有追光灯追着,再怎么演,怎么做,也赢不来掌声和鲜花,一切已归于平淡。平淡才是真,真实的东西可信,让人难以释怀。

我也弄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对后台发生兴趣。也许跟我的年龄有些关系吧。我是1960年生人,今年整整四十六岁。有人说四十六还是青年,要翻过这个坎才算中年,我对此说法一直持有怀疑态度。俗话说,人过三十是半世。圣人也有言,四十而不惑。一石米已吃完一头,人都不惑了,还属于青年,实在说不过去。我因此不太敢搞笑,还将自己看做是所谓的青年,觉得已走过人生的正午,到了斜阳西向的午后。人生有不同的阶段,少儿是早晨的牛奶,鲜嫩;青年是上午的咖啡,浪漫;壮年是正午的酒,浓烈;中年是午后的茶,醇和。我一辈子没有什么嗜好,与烟酒无缘,牛奶咖啡可有可无,却特别喜欢喝茶,尤其是四十岁之后。可巧我最重要的小说,都是人到中年,喝着我喜欢的茶写出来的。茶为草中英,喝茶能喝出佳味,喝出妙趣和品位,还能喝出禅意,叫茶禅。可谓空山人不见,想见品泉心。所以世上有戒烟戒酒的,甚至有戒色的,却从没听说有戒茶的。茶可当牛奶,当咖啡,当烟酒,甚至当色,牛奶咖啡和烟酒色,却不可当茶。原来茶是可以托付终身的。茶自有茶性,茶性温馨绵远,苦涩不失芬芳,高洁不失平和,可酽可淡,可温可热。因此茶性最与文心相近,茶品最与文品相合。我这里说的当然是真文心真文品,跟以文为敲门砖,沽名钓誉,走捷径者无涉。有人发表几篇文章,印一两个本子,便又长职称,又长级别,又长待遇,我却是扔下既得利益和看得见的仕途,退居书斋,写我的小说的。文学早已边缘化,甚至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我肖某人竟然不识时务,干起文学的勾当来,实在是神经搭错了地方。我也知道文学不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学让我坦然自在,就如我钟爱着的茶一样。视文心为茶心,当文品为茶品,那么品尝着杯中佳茗,或读书,或写作,在众人皆为名利所累的今天,的确是件很奢侈的事。

我这里酸劲大发,谬谈文道和茶道,其实最要说的是人到中年,喝着人生的下午茶,心态无意间已发生某些变化。你也许对过去亟亟以求的名利和权色,不再那么热衷,却恍然明白了诗佛王维为什么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一切终会随风而逝。物质不灭定律认为,逝者逝矣,却并没消失,只不过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和五行之外,是不是有一个我们看不见,却心向往之的彼岸?多少年来,我们对彼岸好像不再在乎,而沉迷此岸太深,急功近利,现买现卖,误以为种瓜必得瓜,种豆终得豆,不曾想往往栽下西瓜,结出芝麻,播下龙种,长出跳蚤。

文心如茶,茶再浓也会淡,再热也会冷。浓淡是茶,冷热是茶,就如世情有冷暖,世态有炎凉,世道有深浅。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尝过品过领悟过,才解其中真味。真味入文,文亦可入眼,甚或可入心也。

后记

闲人为闲文

如今是个异常忙碌的年代。大家见面不再问吃了么,而是问忙什么。到底忙什么?不用说在忙赚钱,忙吃喝,忙名利。以至忙都快成为一种荣耀,嘴里说忙死啦,忙得要趴下啦,眼睛里却露出得意。毕竟贵人多忙嘛。

有忙,能忙,会忙,实在是该得意的。别提失地农民,失业工人,想忙无处忙。莫道离退休老干和退二线的调研员,想忙已没你的份儿。且说在位职工,只是被调整到纪检处研究室或工会办之类的地方,每天眼巴巴看着人家实权处室门庭若市,自己这边却鬼都不上门,也只能寂寞自知。

到底是做忙人易,做闲人难。君不见有些人忙着的时候,红光满面,血气方刚,吃过壮阳药一般,一旦没什么可忙的了,便一脸倦容,面如抹布,没几日,头上青丝成白霜。那些在办公楼里骂朝天娘的,或一夜之间突然变得没脾气的,多是忙不上工作,忙不上领导,也忙不上群众的闲人。曾见过一位市委常委,过去兼任实职,脾气大得很,谁找他办事,先横眉竖眼教育完人家后,再决定滴不滴墨水。后来出事免去实职,仅仅保留着常委的寡衔,虽然大小会议都坐在台上,却再没人需要他教育,每每从市委大院里经过,见人都脉脉含情,暗送秋波,却郎有情而妹无意,鼻子碰着额头,也没谁肯正眼瞧他。原来人的脾气大小,威望高低,也是跟忙与不忙彼此消长的。

既然忙与闲有如此天壤之别,自然人人都乐意做忙人了。当今社会如此热闹,我看就是忙人忙的。有事忙,无事也忙。忙时忙,闲时也忙。张着眼睛忙,闭着眼睛还在忙,梦里都忙着升官发财。瞎忙一词,大概由此而来。

忙其实没有什么不好,不忙,天上的馅饼不会掉到你面前。我也总是忙,为了馅饼。我说过我是鼠相,天生鼠命,想不忙,没这样的福分。在机关里干秘书和主任之类跑龙套的差事,总有接不完的电话,发不完的通知,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记录,写不完的材料,搞不完的三陪:陪吃喝,陪玩乐,“赔”钞票(当然是公款),朝八晚五,屁颠屁颠的,没停没歇过。我当然是乐意的。忙得领导高兴了,赏你个一官半职,也可人模人样一回。何况拿着一份薪水,要用来养家糊口。中国十三亿多人口,才六千多万吃皇粮的,我就是这六千万分之一,还有什么好说的?想祖上十八辈子也没出过吃皇粮的,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上刨得食物,先交了皇粮国税,余下的能半饥半饱,已非常知足。

可我这人有毛病,自己忙着就忙着,总忍不住去看旁人,他们到底在忙什么。结果发现不少人悠哉游哉,一年做不上两件正经事。我因此对这些闲人不以为然,觉得只有自己才华卓著,能力超群,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忠实实践者。后来才发现有些不对劲,研究人事的党组会上,从局长们嘴里溜出来的名字,总是那些闲人,并非我等忙人。

原来闲人看上去气定神闲,一对眼珠子却忙着转个不停,瞅准局长室或副局长室里没人,就侧身而进,跟领导有汇报不完的思想,谈不完的工作。在机关待过的人都有同感,天天找领导汇报思想的,必定是思想跟领导保持高度一致的,天天围着领导谈工作的,也就没有哪样工作不是他做的。当然光会汇报思想和谈工作,亦不过是嘴上功夫,还得有研究能力,把娱乐中心的节目,餐馆酒楼的菜单研究透彻了,下班时间没到,先在包厢里准备好小姐或麻将,再打电话,开车去接领导。

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出,并不仅仅我在忙,其实人家也在忙。只不过我人忙,人家心忙。我上班忙,人家下班忙。我白天忙,人家晚上忙。我跟同事忙,人家跟领导忙。我忙具体的工作,除此之外,我脑筋不转,忙不来别的。人家忙着密切联系领导,用心动脑,会想事,更会来事。为那份薪水忙,是你的本分,是你应该忙的,领导记得叫你干工作,记不得提名重用你和提拔你,你自然没什么好说三道四的。人家忙领导,可不是分内事,是额外的工作,是对领导有感情,尊重领导,领导对这样的部下心生好感,研究人事时记得他,你有什么屁可放?  把该忙的和该闲的整个儿都弄颠倒了,忙人之所闲,闲人之所忙,馅饼没掉到你前面,丝毫不足为奇。这么想来,我心里也就平衡了。你别无所求,才人忙心闲,实际上是个忙碌的闲人。人家心忙人闲,眼里盯着领导,心里想着领导,与领导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才忙得有品位。心忙比人,实在高出好多个层次。怪不得圣人要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你只知道劳力,不知道劳心,劳心者提拔重用后,回过头来作领导治理你劳力者,你不服气也得服气。

自此我不再以忙人自居,而自视天下第一号闲人。熟人见面,再问我忙不忙,我说你忙你忙。我是尊人为忙人,贬己为闲人。几十年闲人做下来,甚觉无趣,才想着写些闲文。闲人为闲文,倒也悠闲自得。

不过闲人做久了,最要警惕的是生闲气。不批准你参加作协音协,不让你做理事,便逢人诉苦发牢骚,实在大可不必。作协音协和理事之类,一般都是一伙闲人闲得无聊,闲逛一处,闲谈一番,甚至相互帮闲,滋些闲事。而且闲人的小圈子,一无人员编制,二无经费来源,三无经营手段,四无收费项目。即使厚着脸皮到处化缘,从人家袋里搞几个闲钱,也经不得两顿吃喝,闹些闲话便草草收场。这类玩意儿实在不必太在乎,太在意。我还没见过哪里的作协搞过协作,哪里的音协奏得出谐音,更没见过什么理事有事可理。所以这代表会,那理事会,我能不参加的尽量不参加,留些闲暇,弄些闲文,作些闲章。

事实是闲人不生闲气,才会有闲心闲情,闲适闲雅,专心专意弄闲文,写闲书。闲文有刊物乐意发表,闲书有出版社乐意出版,更有读者乐意阅读,又何乐而不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待遇(肖仁福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仁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76557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5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