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炘炀培养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2005年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奇迹诞生了,10岁儿童张炘炀在他的父亲的辅导下,经过连续跳级,以5年的时间学完了12年学制的中小学课程,成为建国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张炘炀现象”引起了CCTV、凤凰卫视等数百家媒体的关注,其父张会祥在本书中全面详尽生动地回忆了培养“神童”的经历,总结出“框架学习法”“量化为先词汇巩固法”等学习经验,解答了社会人士的各种质疑,并对目前学校教育的一些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的语言是大白话式的,用顺口溜来总结家教经验,道理质朴,亲切感人,对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启发性。

内容推荐

  会祥夫妇晚婚而又晚育,人近中年方得一子,盼子之情之切,爱子之情之深,较青年父母尤深尤烈。最感人的是他们把深沉的爱转化成一种为父母的使命感、宗教感。“经过一个自我再教育的过程”,“家长要有做出牺牲的准备,牺牲一点闲适,牺牲一点快乐,说到底就是牺牲一点自我”,“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一直有一个规矩,张炘炀学习时,我们当爸妈的不去做其他的消遣”。父亲从炘炀小的时候抱他到大街、公园、商店、河边……幼儿园;再大些,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上学后,指导孩子学习、跳级(高中只读了一年)。这期间,父亲几乎指导孩子的所有学科,他们既是父子,还是同学,又是朋友——父爱如此深沉,孩子怎么可能不成才呢?

目录

序一 求实、辩证,善待教育

序二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

开场白 我的家教“偏方”

 对“学制要缩短”的活学活用

 我的“快”字诀

 低台阶和高目标

 “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从不给孩子规定任务

 我的家教辞典里没有“省劲”一说

上篇 人人都能踏上学习快车道

第一章 “世上只有爸爸好”

 并非优生典型

 重视受孕瞬间的质量

 育儿第一堂课就不合格

 俯卧式姿势凝聚精气神

 “天伦之乐”表象下可能埋藏的隐患

 理性对待孩子的头疼脑热

 定时定餐制度养成“到点”意识

 怎样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

第二章 2岁到5岁:“徒手识字”打开启智之门

 无声阶段是智力启蒙的最关键阶段

 帮孩子有时候也是干扰孩子

 及时捕捉他的灵光

 树立“徒手识字”的观念

 未来的数学高材生半年不辨“6”和“9”

 怎样建立幼儿的信息平台

 反幽默教育法

 要有及时刹车的警觉意识

 练就出色的童子功

第三章 5岁到7岁的快节奏:跳级,跳级,跳级

 择校:别盲目追逐“大热门”

 跳级也是为了减负

 以我的固执为跳级开路

 小灶教育冲出超慢式重围

 快学法的火候:重在“预”“练”两端

第四章 7到8岁:学习主体性是这样创建起来的

 不能走火入魔和“睡多了就不聪明了”

 否决“告诉孩子你真棒”

 父亲和老师合谋安排的副学习委员

 往前蹿的势能带动原理

 给家长的忠告:开辟新战线,走出差生困境

 一个家庭原则:不造成无形的妨碍

 5年的任务就是没有任务

第五章 8到9岁:从容应对环境落差

 家长怎样应对“孟母三迁”式的困惑

 对不良苗头的最佳解决手段

 家教不能只顾埋头拉车

 魏书生教育法的启示:学习与民主

 霹雳性保护:“谁要敢报道我起诉谁”

 附录一 10岁大学生的“哲理思考”

中篇 低台阶攀援高目标

第六章 小学年龄上高中:奔向高考

 “无声教育”有胜景

 私塾式教育的合理性不能否定

 “机会主义”选择:扩大单词记识量

 我反复刺激你

 高开低走的应试战略

 无为而治必坏事

第七章 10岁的跳跃:全国最小的大学生

 缩短学制:最后的跨越

 我为什么谢绝学校的小灶教育

 在薄弱科目上采取“保守疗法”

 《卡尔·威特的教育》:古今原理相同

 我的“抓大放小”观

 必要时给他来个信息屏蔽

 创造建国以来的高考纪录

 附录二 新浪访谈:张会祥谈张炘炀的成长道路

下篇 成功的定义

第八章 张炘炀“歪传”——我的人格教育观

 父母曾经犯过低级错误

 永远给他富足感和光明感

 反潮流的观点:性格执拗的孩子可塑性强

 合理的放弃:允许他的部分毛病改不了

 不讲究的父母培养出一个讲究儿子

 “孤单”的快乐

 社会应当给早慧学生创立快学平台

第九章 笑对大学生活

 在大场面前保持自我

 出名不怕早

 享受明星待遇的新生

 不能永远罩着儿子

 我们为“问题少年”解困惑

第十章 父子情深

 搁置争议,弥合代沟

 成功的定义就是自己满意

 附录三 新闻会客厅:参加高考的10岁小孩

母亲记录张炘炀“成长日记”

 “从今天开始我要自己睡”(小学时代)

 过儿童节的初中生

 直接上了高三

 高考全记录

 一举成名天下知

 大学新生活开始了

试读章节

怎样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

前面说过,张炘炀的早期教育环境有几点与一般孩子不同:没有爷爷奶奶带护的经历,作为父母多了一些负担,孩子面临的人际关系没有那么丰富。但从正面意义上看,孩子面对的教育者更加单纯(当然,我这种话属于事后总结式)。这个环境分析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没有借鉴性,咱们可以再探讨。

张炘炀的“人之初”,我淘费了不少精力。我们家里没有请保姆,因为炘炀妈妈的产假(再加上寒暑假)时间比较宽裕,再加上我这个老爸的陪护,所以孩子幼小时的环境就更加单纯。

除了用俯卧式锻炼让他培养出能动性和自主性外,我还在让孩子提前适应外部环境上做了这么几件事——

一是多带孩子出去走动。只要天气情况不错,我就抱着小家伙到处溜达。大街、公园、商店、河边……社会及自然的五光十色,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愉悦。

看着小家伙在自己怀抱里咿咿呀呀,小眼珠子被广告呀行人呀吸引得滴溜溜转,我自己也感到有一种莫大的乐趣。

二是为他的入托提前做适应准备。我经常带他去的另一个场合是幼儿园。

一般的家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第一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孩子心理上会出现巨大的落差和强烈的不适应,哇哇大哭,把场面弄得像生离死别。我提前带,小炘炀去幼儿园活动活动,是让他提前适应这个环境。

那一段时间,市里的大小几个幼儿园我都去过了。虽然小炀不属于幼儿园的正式编制,但幼儿园的阿姨和小朋友们并不排拒这个孩子。小家伙也不把自己当外人,一进入新伙伴的小圈子,拿过玩具就玩,也不谦让,走的时候还有点恋恋不舍。

我让炘炀比较早到幼儿园体验生活,主要的目的还是提前让他做好进入集体生活的心理准备。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担心,我相信人脾性、性格特点有某种遗传性,我那胆小的缺点绝不能再遗传到炘炀这儿,抱着这么一个想法,因此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一种前期教育。

张炘炀胆小的毛病后来果然表现出来了,看来性格遗传的说法还是有它的道理的。他有一个说话不看人的毛病,不爱冲在人前,这些都是性格使然,好在我在他成长前期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了引领,如多跟小伙伴结交、参加卡拉oK大奖赛、大大方方地待人接物,这些有目的的培训,使他的毛病多多少少克服了一些。

总的来说,教育的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现在能够应付一些大场合的活动,遇到不熟悉的人开始有一点羞怯,但混熟了以后还是能够朗声说话、尽情笑闹。我觉得这个孩子这方面已经超越了他的父亲。他妈妈的日记里对他的“公关”内容也有一些记载:

炀炀已满两岁,此时他已很会表达自己的要求了,会背诵很多古诗和儿歌,也会做许多动作,如做操等。他走路很稳,跑得很快,有时很任性。两岁时第二次回奶奶家,给村里的人背诗、唱歌,出尽了风头,人们都很喜欢他。

张炘炀这孩子记事,我陪护他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他第一次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他挤着眼睛诡笑着搂住我,冲着他妈妈仰起小脸唱念——“世上只有爸爸好!”

我们两口子一起乐了。

张炘炀的早教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妈妈工作忙,老爸充当超级陪伴,老爸对他的成长进行了全面的抚育,这可能也是这个孩子的福气。 P47-49

序言

张炘炀同学5岁到盘锦市双台区魏家小学读书。  

我认识这个孩子是2002年的秋天,我到市三中,校长跟我说:“我们初一来了一名刚满7岁的小孩……”我很高兴,大家领着我到教室看到了这个可爱的孩子:说话满口童音,却极有礼貌,顽皮中透着成熟,幼稚的举止中又流露出刚强,一脸阳光,不卑不亢。他属于那种人缘好的孩子,谁见了都会喜欢。  我跟佟明勇校长讲:“一定善待这个孩子,师生如果都满怀善意对待孩子的进步成长乃至弱点与不足,孩子就能越来越好。”  

转眼之间,炘炀已经快读完大学一年级了。他还不满11周岁,但跟十八九岁的同学们相处很融洽,学习成绩仍然领先,数学、英语尤其突出,文娱活动中是大家的“开心果”,军训20华里拉练行走不掉队。  很多家长觉得炘炀的成长“有点神奇”,盼望解开这个谜。我拜读了张会祥同志写的《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炘炀培养纪实》才感到孩子的成长真的并不神奇,所讲述的只是他们一家三口融洽和谐,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高高兴兴、边学边玩的一段历程。这本书给我的教益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会祥夫妇晚婚而又晚育,人近中年方得一子,盼子之情之切,爱子之情之深,较青年父母尤深尤烈。最感人的是他们把深沉的爱转化成一种为父母的使命感、宗教感。“经过一个自我再教育的过程”,“家长要有做出牺牲的准备,牺牲一点闲适,牺牲一点快乐,说到底就是牺牲一点自我”,“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一直有一个规矩,张炘炀学习时,我们当爸妈的不去做其他的消遣”。父亲从炘炀小的时候抱他到大街、公园、商店、河边……幼儿园;再大些,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上学后,指导孩子学习、跳级(高中只读了一年)。这期间,父亲几乎指导孩子的所有学科,他们既是父子,还是同学,又是朋友——父爱如此深沉,孩子怎么可能不成才呢?  

二、一切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炘炀的父母是朴朴实实的人。他们坦言“我们家的经验既不高级,也不讨巧”。他们最成功之处,在于处处从炘炀的实际出发:上小学感觉孩子学会了,再待下去就是浪费时间了,于是才同学校商量跳级;到初中,孩子觉得学习有余力,愿意提前学高中课,才跳级到高中;到了高中,孩子又学得比较轻松、快乐,才想到参加高考。每次跳级都不是家长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定一个高目标,逼着孩子去攀登;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旅游,孩子喜欢登得快些,多看几个景点,父母便陪他登得快些、再快些。他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总结出的“学制缩短”、“量化为先”、“求博不求尖”、“低台阶高目标”、“赶超先搭架,预习兼做题”、“教书如盖楼,封顶再装修”等等这些经验,细细想来,都非常高级,特别巧妙。  

三、注重辩证法,避免走极端。  

张炘炀极其聪明,但书中决不说他是神童,而是说孩子20个月前都不能说话;他们爱孩子,但从来不娇惯孩子,尤其不引导孩子讲吃讲穿;他们注重孩子学习,但从来没忽视过孩子品德,并一直引导孩子关爱别人;他们既引导孩子背诵做题,又一直引导孩子锻炼身体;他们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又始终引导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他们讲自己的成功,也讲自己的不足,书中写道:“任何问题都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不能走极端。”孩子小时没有母乳,20个月不会说话,他们仍然对孩子充满信心,没有悲观。孩子10岁考入大学,面对众多媒体的赞誉,他们没有飘飘然,仍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想过早为儿子施加任何压力”,“我们选择这样做,是因为在这条路上,我们走得很快乐”。他们掌握了辩证法,才进入了宠辱不惊的境界。   爱心、求实、辩证,是家庭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更是社会教育的主题。  

昨天,炘炀的父母、老师、同学、社会上善良的人们满怀爱心,能够求实、辩证地对待孩子,炘炀才得以健康成长。    

明天,盼望炘炀的父母、老师、同学及一切善良的人们,继续满怀爱心,继续求实,辩证地对待炘炀,他一定会成长得更加健壮。  

更盼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满怀爱心,求实辩证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诚如是,则人心澄澈,天清日朗,善莫大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炘炀培养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会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2399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