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儿湖隐喻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说,小说通常是在替别人说话、对别人说话;小说中的“我”,大隐隐于“故事”。如果说,小说的叙述者是生活的“旁白”,那么,散文随笔便类似于“独白”了。张抗抗在出了众多成功的小说作品之后,全新推出了她的散文作品。在这些散文和随笔中,她是显形的,她只对自己说话——她把她看到、听到的、想过的、爱着的……用坦诚率真的文字一一记下!读者能在这些散文和随笔中,看见她的喜悦、迷惘、虚静与忧思。

内容推荐

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过寒暑假,在洛舍镇小港一带的河岸边,见过一种江南特有的建筑样式:廊棚。

瓦檐木柱的廊棚是岸边人家屋顶的外向延伸,户户相连,延绵数里。棚下可遮风避雨,廊内的青石板路可供通行,时有石阶通往河中,作为船埠之用。

如今廊棚早已朽蚀拆毁,消失在清溪浊流的雾气之中;而那些让人景仰、激赏、怀想的历代乡人游子,却如我记忆里的柱影,永远伫立在青青河岸的暖风冷雨之中。

……

目录

第一辑 行行走走

西拉沐沦河漂流/3

惊叹克什克腾/7

下渚湖湿地探幽/19

重识钱江潮/23

女儿湖隐喻/28

虎啸——为虎代言/32

第二辑 走走说说

看圣火怎样点燃/71

人与建筑的文学模拟/74

金上京镜像/88

游子文化的现代性/93

慈母手中线,牵动我们哪一根神经?/99

第三辑 说说看看

安安静静一个家/105

跨海一跃/108

感受茅威涛/111

大雅古仪/117

华夏芳草/121

树林里的艺术精灵/124

第四辑 看看想想

骑兵军飓风/131

追述中的拷问/138

画廊中的情爱象征/141

青春不必强说愁/144

城市是个活物/147

内外兼修/150

大爱慈悲/153

清溪德音/156

第五辑 想想谈谈

东京五日谈/161

走过莺声地板/180

第六辑 谈谈记记

画廊中的情爱理想/191

《情爱画廊》再版序/193

“文学少年”起跑线/196

《隐形伴侣》典藏版前言/201

《作女》台湾版序/202

试读章节

西拉沐伦河来自兴安岭南端的湟源河谷,为商代先民的摇篮。据说湟源的沙丘若垄似链,形成盆地,泉水自谷底沼泽中涌出,万泉竞喷,汇成水泊。上游石壁对峙,悬崖叠起,水流湍急,轰若雷鸣,有小三峡之称。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及乾隆皇帝,曾寻访沐沦河源头并题诗称颂。几百年过去,西拉沐伦依然奔流不倦、生生不息。

我见到的西拉沐伦,已是中下游地段。水势略减,趋于平缓,灰黄的河水,坦然自若地穿过两岸苍郁的灌木。河道时宽时窄时隐时现,在岸边的高地远望,像一条林中秘道。

我独自一人浮在水面,悠悠然顺河而下。

前后左右都是水,急促而安稳地流淌。触手可及筏子外沿冰凉的河水,倾耳是流水汩汩的哗响;我闻到了河面上飘来弥漫着青草和湿土的甘甜气息,清洁着我的呼吸;隔着充满弹性的橡皮筏子底部,能感觉到水在暗处使劲。整条河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无休止地旋转着,就连天空也已消失在水里……

西拉沐伦,你从哪里来,带我去哪里?

没有帆,也没有罗盘,我是一座移动的孤岛,又像是一块南极崩裂的浮冰,在水上漫步。

那一天下午,阳光早早隐没,从草原上吹来的风已有凉意;河面闪烁的光斑已经消失,呈现出水的朴素平淡的本色,甚至显得有些冷漠。橡皮筏子下水的那一刻,只觉得身上的热气忽地被河水吸走了大半;波浪起伏,筏子颠簸起来,身子晃了晃,人就晕了,睁眼闭眼都是流淌的水。阴郁的河面,如同一条狭长的陷阱,会把人吸进去。心倏然抽紧,生出几分恐惧。

先后下水的同伴,筏子都已迅速四散,各自荡漾开去,橙红色的救生衣犹如曲水流觞的酒杯,不由自主地朝下游行走。我无法驾驭自己的筏子向任何人靠拢。水下像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并离间所有的漂流筏,使得他们彼此之间无从相濡以沫。

四周空无一人,孤独感渐渐袭来,在水面上形影相吊。

那是一个宽阔的河湾,弯曲的河道延伸至此,水中突起一滩金色的沙洲,像是一个问号下面被放大了的点儿。筏子一往无前,撞向沙滩的边缘,悄然搁浅,无人能来搭救。用木浆撑住河底,胡乱地用力,听见橡皮搓擦着沙滩的声音,像是要揩去水中的痕迹。反复挣扎全然徒劳,筏子像一块磁铁被牢牢吸在河床上。忽而,却又轻轻一颤,猛地弹了出去,迅即将沙洲甩在了后头。却不是桨的力量,而是水流突然改变方向,将我重新送入河道的主流。

P3-4

序言

这些散文和随笔,是近两年陆续写下的新作,至2005年岁末,终于可以交给上海三联书店结集成册了。

渐渐发现了有关自己写作的某种规律:小说(长篇、中短篇)创作之余,间或穿插着散文和随笔。写下了就在电脑里“存”着,攒上两年,就攒出一本新的散文集。

多少有点欣悦呵,算是送给自己、再转送给读者的新年礼物。

曾有人问,你为什么用那么多时间来写散文呢?你把很多本可以写出好小说的工夫,都浪费在散文和随笔上了。即便在散文随笔上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也很难成就“大师”。

“大师”?我问自己:我是为成为“大师”而写作,还是为成为“自己"而写作?我是为“青史留名”而写作,还是为“疏通”自己淤塞的心灵而写作?

也许,对于我来说,只有“自己",是惟一重要的。“自己”意味着个人、个体、个性;意味着一个真切感受着世间的痛苦和欢乐的生命活体、一个热情地生活过、冷静地思索过而后留下的私人笔记。我虽然拒绝博客,但我理解并欣赏博客。我相信,博客的诞生,是由于人和人之间渴望精神交流,在那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及隐秘的心理活动中,寻求对话的可能。然后,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存在,或在彼此互换的阅读中兴奋振作起来,或,变得愈加寂寞孤独……

可惜,我不太习惯以那样的琐碎来表达自己,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博客奢侈。我依然按着自己通常的写作方式,在散文和随笔这些相对自由的文字中,在这些不需要精心虚构人物和情节的篇章中,给自己开一扇透气的窗户。很多次,我产生过奇妙的感觉:天黑下来,窗户关上了,灯光在屋子里亮着,投在玻璃上,四壁的玻璃忽然变成了多棱镜,从镜面上可以看见自己的眼睛在一眨一眨……

那么,小说就有点像哈哈镜了?外表的变形、夸张,只剩下内在的真实。

如果说,小说通常是在替别人说话、对别人说话;小说中的“我”,大隐隐于“故事”。如果说,小说的叙述者是生活的“旁白”,那么,散文随笔便类似于“独白”了。在散文和随笔中,我是显形的,我只对自己说话——我行、我见、我读、我想、我爱、我恨……用坦诚率真的文字——我记下!

假如我始终把自己深藏在小说里,我会觉得憋闷、委屈、难受。所以我想方设法要攀上散文的救生圈,浮出水面来歇息。现在我终于把自己看透:我不是一条邀游于深海的大鱼,而是热爱海洋和陆地的一种两栖动物。

但愿读者能在这些散文和随笔中,看见我的喜悦、迷惘、虚静与忧思。其实,世上所有的人和人,在人性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我在本文开篇如此强调坦诚而真实的“自己”,恰恰是为了寻找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异”与“同”。因为,每一个独立而具有尊严的个体,都是构成我们理想中的公民社会的基石。

虽然深知自己至今仍然难以抵达我所向往的散文艺术和思想的境界,那种真正的大散文应有的洗练、简朴、优美的语言感觉、自由而严谨的文体结构,但我仍愿继续写下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儿湖隐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抗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2846
开本 32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