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本书共收录论文19篇,论述中日学者对四书的阐述,从不同角度讨论经典诠释的理论问题,体现出现代学者对中日《四书》诠释传统努力探索的业绩。
图书 | 中日四书诠释传统初探/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本书共收录论文19篇,论述中日学者对四书的阐述,从不同角度讨论经典诠释的理论问题,体现出现代学者对中日《四书》诠释传统努力探索的业绩。 目录 导言 理伦与背景 诠释学与修辞学 诠释、修辞与论辩沟通 Canonical Comprehensiveness and Heretical Partiality 《论语》与《孟子》的诠释 何晏《论语集解》的思想特色及其定位 Making Sense:Wang Bi(;ommentary on the Lun Yu 朱子对《论语·颜渊》“克己复礼”章的诠释及其继起争议 元田永孚的“君德辅导”与《论语》解释:关于《经筵论语进讲录》的考察 二程与朱子对“仁”的诠释及其思想史意义 《大学》与《中庸》的诠释 善与至善:论朱子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度 论朱子在对《中庸》的诠释过程中受吕与叔的影响及 其对吕氏之批评 从朱子与阳明之《大学》疏解看中国的诠释学 大盐中斋的《大学》诠释 贝原益轩对《大学》的解释 朱子与宋明《四书》诠释 程颐与经典诠释 阅读与理解:朱子与施莱尔马赫诠释思想之比较 朱子对理解之蔽的认识——兼论中西阐释理论的 一项本质区别 明代书院与儒学诠释的平民化 论袁宗道的《四书》诠释 Classical Reason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Civil Examination Essays 人名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日四书诠释传统初探/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俊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570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4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12 |
丛书名 | |
印张 | 2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