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统合了成中英先生关于易经哲学的研究,展示了作者自己的理论体系。该体系阐发了易的五义和易的本体世界,建立了周易哲学的本体论与诠释学系统架构,为本体论诠释学提供了一个经验及体验的起点以及思考和理解的方法与方向。
同时该书还提出了义、理、象、数一体同源说;“观”的观点则说明了易的符号系统及其最早寓意的形成;还在易学基础上解说了占卜的含义、区分道儒本体论。
该书附录的七篇演讲,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说了易学的五慧,并从中西哲学与管理哲学的眼光开创了易经决策学,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图书 | 易学本体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统合了成中英先生关于易经哲学的研究,展示了作者自己的理论体系。该体系阐发了易的五义和易的本体世界,建立了周易哲学的本体论与诠释学系统架构,为本体论诠释学提供了一个经验及体验的起点以及思考和理解的方法与方向。 同时该书还提出了义、理、象、数一体同源说;“观”的观点则说明了易的符号系统及其最早寓意的形成;还在易学基础上解说了占卜的含义、区分道儒本体论。 该书附录的七篇演讲,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说了易学的五慧,并从中西哲学与管理哲学的眼光开创了易经决策学,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目录 成中英教授哲学思想及其实践简说/1 自 序/1 易学本体论 论易之五义与易的本体世界/3 论易之原始及其未来发展/35 “易”的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55 论“观”的哲学意义与易的本体诠释 ——论作为方法论和本体论的本体诠释学 的统一/77 《易经》中的“理”与“气” ——对中国哲学中“有”与“无”的重新考察/l()7 作为宇宙教育体系的《易经》:语言与哲学/135 在易学基础上的儒家和道家的本体论/167 《周易》的“时中”观念与孔子思想/181 孔子哲学中的创造性原理 ——论生即理与仁即生/193 《易经》的方法思维/207 占卜的诠释与贞之五义 ——论易占原初思想的哲学延伸/217 朱熹“遇遁之家人”卜辨正与考析/235 生活《易经》与易学道德学:易学两序/241 “唯变所适”的易道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249 论易哲学与易文化圈/257 国际《易经》研究:回顾与展望/271 易学演讲录 一部《易经》观天下/299 《周易》天地的探索/309 《周易》位与时的现代意义及c理论的发展/329 易学五慧/345 《易经》的科学观与宗教观/359 一部《易经》和天下:《易经》哲学与世界和平/371 《易经》研究的现代化问题/377 附 录 有关易学研究的新起步/391 观 ——成中英波恩大学访谈/397 把真理还给中国哲学 ——成中英访谈/405 简评成中英教授的 《论易之五义与易的本体世界》/4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易学本体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成中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108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06-09-01 |
首版时间 | 2006-09-01 |
印刷时间 | 200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1.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4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