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北大高等教育文库/中国高等教育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曾创造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的骄傲。然而,我们也不应忘记,在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为了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创立了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这些蓬勃发展的“战火中的大学”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曲士培教授细心考察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高等教育,相信本书以及本书所论述的课题能为我们今天正在进行之中的高教事业带来意味深长的启示。

内容推荐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创立了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培养了几十万革命干部和各种专门人才,在抗战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教育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本书关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解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有关高等院校的概况等三方面的内容,着重介绍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大学,并对当时办学的若干经验作出了一些初步的评价。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1)

一、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1)

二、实行文化教育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3)

三、坚持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5)

四、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教育/(6)

第二章 抗战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2)

一、大发展阶段/(12)

二、大整顿阶段/(14)

三、大提高阶段/(18)

第三章 抗日军政大学/(21)

一、第一期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红军大学诞生/(22)

二、第二期适应抗战需要抗大公开招生/(24)

三、第三期 确定教育方针发挥创造能力/(27)

四、第四期学校规模大发展 民主精神大发扬/(29)

五、第五期全校工作大检查 总校东征晋察冀/(34)

六、第六期粉碎日寇进攻坚持敌后办学/(43)

七、第七期认真总结经验发展教育事业/(45)

八、第八期 积极准备反攻力量抗大总校返回陕北/(47)

九、抗大分校/(50)

第四章 陕北公学/(56)

一、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成长/(56)

二、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59)

三、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60)

四、革命的校风——忠诚、团结、紧张、活泼/(61)

五、陕北公学分校/(62)

第五章 鲁迅艺术文学院/(65)

一、成立经过/(65)

二、初创时期/(67)

三、从改制到改编/(70)

四、在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下前进/(72)

五、朱德对鲁艺的殷切期望/(74)

六、向“正规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76)

七、在整风运动中总结经验教训/(80)

八、沿着党的文艺路线继续前进/(84)

九、文艺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87)

第六章 延安大学/(92)

一、初期概况/(92)

二、整风后的组织调整/(94)

三、关于教育方针、学制和课程/(97)

四、关于教学方法/(99)

五、关于教员和学员的基本情况/(101)

六、发扬民主精神开展生产运动/(106)

七、响应党的号召 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107)

第七章 中共中央党校及其他院校/(111)

一、中共中央党校/(111)

二、华北联合大学/(112)

三、中国女子大学/(116)

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119)

五、中国医科大学/(119)

六、自然科学院/(121)

七、军事学院/(122)

八、民族学院/(123)

第八章 办学的若干经验/(126)

一、关于教育原则/(126)

二、关于教育计划/(130)

三、关于教学方法/(132)

四、关于政治工作/(137)

结束语/(145)

试读章节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出兵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以后数年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利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逐步侵人华北,并加紧策划,妄图一举侵占全中国。正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中央于1937年5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深刻地分析了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变化,指出:“中国的救亡抗战,必须用跑步的速度去准备。”[1]并明确地提出:“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的国防准备,都是救亡抗战的必需条件,都是不可一刻延缓的。”[2]毛泽东把教育上的国防准备,当作救亡抗战的必需条件之一。这不仅强调了教育事业在抗日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规定了教育必须为抗战服务这个基本的方针。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又作了题为《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结论,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任务,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3]为了准备抗日,必须培养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千上万的优秀干部。这就给全党提出了一个急需发展干部教育的艰巨任务。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全民抗战。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提出:实施“国防教育。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4]8月25日,中共中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八项规定了“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5]这是解放区实行抗战教育的总政策。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迫使敌人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而将其主要力量转向敌后战场,加紧进攻解放区。在这种新形势下,党在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地负起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并规定了全国人民在抗战中的紧急任务。在文化教育方面,毛泽东提出:“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他说:“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关于抗战教育的实施问题,他又指出:“抗战以来,教育制度已在变化中,尤其战区有了显著的改进。但至今还没有整个制度适应抗战需要的变化,这种情形是不好的。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二者间的不配合现象亟应免除。”[6]

六届六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作了《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决议。

为了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和毛泽东一贯主张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这个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受到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并在解放区得到了认真的贯彻和执行。

陕甘宁边区首先实行了党的国防教育的政策。在1939年1月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讨论并提出了实施国防教育的具体办法和要求。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边区实行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文化政治水平,加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使人民自愿的积极的为抗战建国事业而奋斗;培养抗战干部,供给抗战各方面的需要;教育新后代,使成为将来新中国的优良建设者。”[7]边区所实施的国防教育,虽然由于物质条件的困难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在全国范围内,边区却是第一个真正实行了国防教育,使教育成为抗战的一个有力的武器。当时设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高等学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对其他解放区的教育建设起了示范作用,而且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的。

华北、华中各解放区也都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例如,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在《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在提高国民文化水准及民族觉悟的目标下”,发展各级学校教育,其中特别指出:“建立并改进大学及专门学校,加强自然科学教育,优待科学家及专门学者。”由于抗战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当时已经相当重视发展自然科学教育,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同时,还注意争取和团结科学家及专门学者,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抗战时期.解放区各级各类学校遵照党的指示,不仅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而且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将生产劳动正式列入教育计划。党和毛泽东经常号召和赞扬广大师生参加生产劳动。例如,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称赞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学生学习革命理论,参加生产劳动,是抗日救国的先锋。1943年,毛泽东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一文中,又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他说:“一切机关学校部队,必须于战争条件下厉行种菜、养猪、打柴、烧炭、发展手工业和部分种粮。”他又说:“各级党政军机关学校一切领导人员都须学会领导群众生产的一全套本领。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一切军民人等凡不注意生产反而好吃懒做的,不算好军人、好公民。”[8]广大师生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克服了当时办学的物质困难,增强了劳动观念,提高了思想觉悟。

解放区的教育事业,在党的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指引下,不断发展,阔步前进。(P1-3)

序言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时刻。中国共产党主张坚决抗战,为保卫国土而斗争到底。为了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共产党在广大解放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制定了抗日的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新制度、新课程;用革命的办法创办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学校,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战争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教育,具有显著的革命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我国教育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规定高等小学以上的学校都是干部学校。我们在这里所称的高等学校,主要是指专科或相当于专科以上的学校(包括学院、公学和大学),这些学校实施高等教育,给学生以较高级的专门教育,培养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对于曾经作过重要贡献的中共中央党校、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本书也作了简略的介绍。

由于抗日战争的迫切需要和物质条件的异常困难,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般说来,学制较短,课程设置少而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些改革,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完全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成功的。它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及时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解放区的建设。

这一时期解放区的高等教育成绩巨大,经验丰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富于积极的创造精神。它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本书仅从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解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有关高等院校的概况、办学的若干经验等方面作了初步的评介。由于条件所限,不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曲士培

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后记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创立了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培养了几十万革命干部和各种专门人才,在抗战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教育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解放区的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实行抗战教育政策;贯彻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坚持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方向,努力建立和发展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工作;实行文化教育中的统一战线的方针,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加强政治工作,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等等。这些经验都是十分宝贵的,它是解放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创造和积累起来的。

建国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就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的前身就是延安的自然科学院;设在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就是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设在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的前身就是延安的鲁迅艺术文学院的美术系;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前身就是延安的外国语学校;中央戏剧学院就是在华北大学第三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华北大学第三部则是由鲁迅艺术文学院、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和北方大学艺术学院三个部分合并组成的,等等。至于解放区高等教育的许多优良传统,在建国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北大高等教育文库/中国高等教育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曲士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94037
开本 16开
页数 14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29
丛书名 北大高等教育文库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