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之体验续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正视人生历程中那些妨碍理想实现的各种艰难、罪恶与悲剧,提醒众人应随时警惕、反省,以斩断那些人生途程上的荆棘,使人从烦恼、痛苦、罪恶的深渊中超拔出来,以归于人生的正道。

内容推荐

本书是唐君毅先生名作《人生之体验》的续编。不同于前书着眼于对人生向上性理想之肯定,该续编则反观人生历程中那些妨碍理想实现的各种艰难、罪恶与悲剧,要求众人应随时警惕、反省,以斩断那些人生途程上的荆棘,使人从烦恼、痛苦、罪恶的深渊中超拔出来,以归于人生的正道。文中不只显示了理想主义之精神,更体现了作者深邃之人文底蕴。

目录

第一篇:俗情世间中之毁誉及形上世间/l

 (一)作为日常生活中之经验事实的毁誉/1

 (二)作为社会政治现象之毁誉/4

 (三)作为主观心理现象之毁誉/6

 (四)在精神现象中之毁誉/10

 (五)求名心之形而上的根源,与超流俗毁誉之自信心 /14

 (六)为俗情世间立毁誉标准所在之重要/21

第二篇:心灵之凝聚与开发/24

 (一)心灵之凝聚与开发之轮转相/24

 (二)自然世界中之凝聚与开发/25

 (三)心灵与自然世界之关系/26

 (四)人文世界中之凝聚与开发/27

 (五)人性、人格与人文之关系 /28

 (六)心灵之闭塞相与流荡相之因与缘/30

 (七)心灵之开发与凝聚之易与难/34

 (八)吾人今日在社会文化上之处境/35

 (九)心灵之凝聚与开发之道路/38

 (十)真理为心灵之凝聚与开发之所依,及师友之义 /40

第三篇:人生之艰难与哀乐相生/43

(一)人生之寂寞苍茫的氛围/43

(二)生存之严肃感,与人为乞丐之可能 /45

(三)在自然生命之流中与岸上之两面难/49

(四)社会的精神生命之树,及飘零之果,与名位世间/52

(五)价值世界与人间天路/56

(六)天路历程与现实世界之裂痕/58

(七)“我在这里”与学圣贤者之泥泞路/62

(八)人生路滑与哀乐相生之情怀/65

第四篇:立志之道及我与世界/68

(一)志之意义//68

(二)志之种类,与志之诚伪,及其转化历程/70

(三)青年之向上心与其堕落之关键/72

(四)宗教、艺术、文学,与志之兴发 /75

(五)人与其所有物,及大公之志愿所由立 /77

(六)拔乎流俗之心量/80

(七)把我放在世界内看之含义/83

(八)把世界放在我以内看之意义/85

(九)逃避与承担,及公的志业所自生起之根源 /87

第五篇:死生之说与幽明之际/92

(一)引言//92

(二)人死问题与人之“生”之意义/93

(三)死者与后死者之相互关系,及幽明之彻通 /98

(四)鬼神之状与情/10l

(五)心之直接相感与古今旦暮 /103

(六)尽己心、尽他心与天心天理/105

第六篇:人生之虚妄与真实/108

(一)思想上之错误之根源/108

(二)谎言之根源与绝此根源之道 /lll

(三)行为之合理与人生之真实化 /116

(四)成物与成己 /119

(五)“死”在目前之义,与人生遗憾之化除如何可能/120

(六)对反面者之开朗之意义/124

(七)内在的真实存在之自觉 /126

(八)所接之事物之唯一无二性之确认/129

第七篇:人生之颠倒与复位/13l

(一)引言 //131

(二)人之倒影及其他之譬喻/133

(三)谁颠倒及颠倒如何形成 /135

(四)常人之好利好色及嗣续贪中之颠倒相 /137

(五)常人之好名心中之颠倒相 /141

(六)常人之求客观价值之心中之颠倒相 /144

(七)常人之宇宙观、人生观中之颠倒相/147

(八)非常心态中之颠倒相/151

(九)人生之复位/159

(十)复位之难与易,及天堂与地狱之结婚/163

试读章节

毁誉现象,一般的说,直接属于形下的俗情世间,而不属于形上的真实世间。但它又是二者间交界的现象,同时亦是人生之内界——即己界——与外界中之人界之交界的现象。这现象,是人生中随处会遇见,而内蕴则甚深远,然常人恒不能知之,哲人恒不屑论之。实则人如能参透毁誉现象的内蕴,即可了解由形下的俗情世间,至形上的真实世间之通路,亦渐能超俗情世间之毁誉,而能回头来在形下的俗情世间,求树立是非毁誉之真正标准。这些话要完全明白,须逐渐由俗说到真,由浅说到深。此下分六段说明。此六段又分两部:前三段是说“俗”,其文字本身亦是俗套的;后三段则希望逐渐转俗成真。

(一)作为日常生活中之

经验事实的毁誉

我所谓作为日常生活中之经验事实的毁誉,每人都可以从他的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在一般人相聚谈话的时候,通常总是谈学问谈事业的时间少,而批评人议论人的时间多。批评人议论人,便非毁则誉。西方有一文学家说,人最有兴趣的是人。此应再下一转语,即人最有兴趣的,是对人作毁誉。毁誉本于是非之判断。人有是非之判断,则不能对人无毁誉。我们可暂不对此人间有是非毁誉之事实本身,先作一是非毁誉之判断。我们可暂不誉“世间之有毁誉”,亦可暂不毁“世间之有毁誉”,而只将其纯当作为一事实看。中国过去民间普遍流传一讲世故的书,名《增广贤文》。其中有二句话:“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此二句话之语气中,包含一讽刺与感叹。但这是一个事实。人通常是依他自己的是非标准,而撒下他的毁誉之网,去囊括他人;而每一人,又为无数他人之毁誉之网所囊括。一人在台上演讲,台下有一百听众,即可有一百个毁誉之网,将套在此讲演者之头上。一本书出版,有一千读者,即可有一千个毁誉之网,套在此书作者之头上。一人名满天下,他即存在于天下一切人之是非毁誉之中。而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他即永远存在于后代无限的人之是非毁誉之中。这些都是此俗情世间中不容否认的事实。

这个事实,有其极端的复杂性。其所以复杂,主要是由人之任何的言行,都有被毁与被誉的可能。这亦不是从当然上说,而是从实然上说。其所以总有此二可能,大概有四种原因。一是人之实际表出的言行,只能是一决定的言行。每一决定的言行,必有所是。人们在发一言行时,亦总可暂自以为是,他人便可是其所是而誉之。但是人之言行,是此则非彼。故每一决定的言行,又只能实现某一种特定的价值。因而在想实现其他特定价值的人,便可觉此特定言行之无可誉,而复可转而以其他特定价值之未被实现,为毁谤之根据。最能表达此种毁誉现象的,即《伊索寓言》中之一老人与小孩赶驴子的寓言。小孩在驴背,则人要说为什么让衰老的人步行?老人在驴背,人要说为什么让稚弱的小孩步行?老人小孩都在驴背,人要说何以如此虐待驴子?老人小孩都步行,人要说何以如此优待畜牲?此寓言是把老人小孩与驴之四种可能的关系,全都尽举,但无一能逃他人之毁。因为人采取四种中之任何一种可能,都不能实现其他可能中所实现之价值。这是人之任一决定的言行,都不能免于毁谤之一原因。二是人之实际表出的言行,依于人之内心的动机。但是人之内心的动机,是不可见的。因其不可见,故人总可作任意的揣测,人亦总有对之作任意揣测之绝对的自由,即人总有孔子所谓“逆诈亿不信”之自由。故孔子、耶稣之言行,他人亦可不信。在此,孔子、耶稣要作任何辩白,皆可是无用的。因辩白是言,言一说出,则他人仍可疑此言所以说之动机。苟子说:“君子能为可信,而不能使人必信己。”这句话加重说,是君子必不能使人必信己。第三是任何表出的言行,必有其社会的影响,而此影响可好亦可坏。这好坏之影响,恒系于此言行与其他因素之配合,本不当只归功或归罪于此言行本身。但是人通常是依结果之价值,以判断原因之价值。因而总可依于对一言行之影响结果之好坏,以判断此言行本身之好坏,而生一不适切的毁誉;因而好者皆有被毁之可能,而坏者亦有被誉之可能。第四是人作毁誉,总可兼采取公私二种标准。此即在贤者亦有所不免。公的标准依于良心上之是非判断,私的标准是以他人对自己好与不好或利害为标准。武三思说,吾不知天下何者为善,何者为恶,对我好者即谓之善,不好者即谓之恶耳。此亦是人作毁誉时之常情。中国民问有一笑话,说一老太婆夸她女儿好,因其将其夫家物带回娘家,真孝顺;但媳妇不好,因将其家之物,亦带回娘家去了。这种将公私二标准,互相轮用以兴毁誉,亦是人之常情。此外人实际上是依私的标准兴毁誉,却以公的标准作理由,而将公私二标准互相夹杂起来,更是人之常情。此不再举证。人之毁誉,兼有公私二标准,世间一切是非毁誉,便无不可颠倒。  此上四者,皆使人之言行无不兼有被誉及被毁之可能。读者可以随处去勘验一番,便见一切人皆可受求全之毁,一切人皆可有不虞之誉;由此而使人间之毁誉,与人之言行之自身价值,永无一定的互相对应的关系,而有各种可能的配合。总而言之,人间世界一切毁誉,在本性上实为无定。这是日常生活中所经验的毁誉现象之复杂性所系之第一点。

日常生活中所经验之毁誉现象之复杂性所系之第二点,是缘于上述之毁誉之无定性,与人之心灵之交互反映,而使人间世界,对某一人言行之毁誉之流行,可成一永无止息而无穷的漩流。对某一人同一之言行,人可依此原因而施誉,亦可依彼原因而兴毁。谤誉不同,而有谤谤者、谤誉者。如谤誉相同,则又有誉谤者、誉誉者。复有谤谤谤者、谤谤誉者、誉誉谤者、誉誉誉者。此谤誉之相加减乘除,以环绕于一人之言行而流行,原则上遂可为一永无止息之漩流。此漩流之存在,更使人间毁誉现象,显一无尽之复杂性,虽有巧历,亦不能穷其变。但这亦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以勘验的事实。P1-5

序言

写在“唐君毅作品系列"出版前的几句话

唐君实

哥哥(唐君毅先生)在写作之余曾讲过:“我写的东西,印成文章、书籍,如果没有人去阅读或浏览,即使写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作用呢?”说明他在写作时的心情,多么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去阅读呀!

哥哥不幸于一九七八年初患肺癌逝于香港,经过大陆、港台及海外各地亲友多方热忱关注,相继建议尽快出版《唐君毅全集》,由有关亲友牵头,以个人名义合作成立“《唐君毅全集》编辑委员会”,并迅速展开有关工作。诸如策划、广告搜集有关文稿、图片、联络、集中、交涉、来往接头、各项付印有关事宜,终于在不太长时间内编辑就绪,最后商定交由台湾学生书局承印出版。此前哥哥七十年代即有十多种成套书籍均在学生书局出版,于今全部著作统一交由该书局汇总出版,自属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俟及签定合同之时,承印方复虑及全集三十卷,洋洋一千万言的纯学术专著于印制后,整套出售能否短期内售出,关系书局利害,犹有顾虑,最后以大嫂顾全大局再作让步——即第一版出版税金予以免除,乃得达成一致协议,均同意付印而解除此最后纠结。于是此后换来出乎意外之顺利。全集印刷艺术设计取得台湾同类行业之最高奖励,尤属难得可贺之至。嗣于公开发行销售时,乃能在短期内完全售出,书局遂趁机再版出书,复于较短时间中售出绝大部分,尤属出乎意外。由此实际销售情况推测,此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唐君毅作品系列”内容之丰富仅次于全集,势必受到广大读者之热烈欢迎,可以预卜。因此,如所预料无误,此书之出版,必将受到读者及有关部门之热烈欢迎,当意中事耳。往昔哥哥之所为可忧虑者,自可涣然冰释矣,这对哥哥的在天之灵,是很好的慰藉,对亟欲购买此书的广大读者则不只是一桩良好的佳音。

二零零五年五月十七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之体验续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君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5167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2
出版地 广西
211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