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谋略管理/中西管理会通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纵观历史,许多谋略更多地来自于“兵战”并服务于“兵战”。著名的《孙子兵法》就是兵法著作的杰出代表。《孙子兵法》历来被推崇为“兵学圣典”和“世界第一兵家名书”,《孙子兵法》要求以计划、运筹和智谋取胜,而不只是以力胜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已经成为世界军事战争和军事斗争的名言。

从对比的角度来看,虽然兵战和商战的内容存在差异,但它们的基本思想、指导原则和方法等有许多共同之处和相互借鉴之处。《三国演义》中描绘的用人思想、用人艺术、用人谋略至今仍然是中外企业效仿和学习的典范。刘备三顾茅庐,感动草堂奇才孔明,成为千古美谈。

本书是一部较为系统地将许多谋略家的思想与现代组织管理相结合的著作。

内容推荐

为了满足目前实务界和管理学界对谋略管理知识的需要,本书结合中西文化中的谋略思想和科学管理理论,对组织中的谋略管理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和深入的阐述。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变革与谋略,信息获取、预测和决策谋略,战略规划和战略谋略,人才谋略,领导者控制谋略,领导者激励谋略,实用谋略技巧等内容。本书既阐述了东方谋略的基本思想,又融合了西方管理的基本理论,是一部兼顾中西文化,从科学和艺术角度探讨谋略管理问题的著作。

本书除了适合作为高校管理类专业教材外,还可作为其他管理类培训教材,并可供关心管理理论及其运用的人士阅读。

目录

丛书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变革与谋略/1

 第一节 谋略慨述/2

 第二节 变革时代与谋略管理/5

第二章 信息获取、预测和决策谋略/9

 第一节 信息获取谋略/10

 第二节 凋研和预测谋略/17

 第三节 决策的类型、程序和陷阱/22

 第四节 决策谋略/48

第三章 战略规划和战略谋略/59

 第一节 战略/60

 第二节 战略规划/63

 第三节 战略谋略/75

第四章 人才谋略/81

 第一节 人才谋略的重要性/82

 笫一节 识别人才谋略/85

 第三节 选拔人才谋略/90

 第四节 领导者用人之道/103

第五章 领导者激励谋略/111

 第一节 西方管理激励理论/112

 第二节 激励的方法和艺术/128

第六章 领导者控制谋略/143

 第一节 组织概述/144

 第二节 控制概述/154

 第三节 组织内部控制/159

 第四节 组织外部控制/174

 第五节 组织控制谋略和艺术/179

第七章 实用谋略技巧/187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谋略/188

 第二节 决策控制的谋略/195

 第三节 揣情摩意的谋略/199

 第四节 建言献策的谋略/203

参考文献/208

试读章节

二、“借东风”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在曹操进攻荆州的时候,刘备孙权两家结成了抗曹的联盟。孙权的大将周瑜十分嫉妒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的才能,想把诸葛亮置于死地。他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若误期造不出便以所谓的军法从事。诸葛亮则巧妙地利用长江的大雾,在夜里用数十只绑满稻草人的船只在曹营前击鼓呐喊。曹军用箭射击,结果箭头都射在稻草人身上,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十多万支箭。诸葛亮又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风向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作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诸葛亮“借东风”,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事先预知有东风,趁机而借。这里的“风”其实就是时机;所谓“借风术”,就是借时机的战术。对企业来说,“时机”是指市场机会,即市场上出现的需求机会。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都会构成新的需求。在市场中只有那些善于利用机会、善于“借风”的经营者,才能取得成功。

借东风的故事如果演绎成现代的含义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或者能力来获得信息和成功的机会。借助“东风”做好市场预测在国外也不乏例子。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的石油价格飞涨,令许多政界和商界人士不知所措。美国有一位叫弗里德曼的年轻人,他在此时毅然买下一家仅有15名职工的小厂,投资生产石油机械设备。不久,许多国家纷纷兴起了一股自己动手的“采油风”——因石油进口减少转而自找门路采油,他们竞相购买采油设备。弗里德曼创办的石油投资公司“借风”获利,年营业额从200万美元增加到7000万美元。弗里德曼的成功在于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机会。石油价格波动,被一些人视为一种不利处境,但弗里德曼却神机妙算,“借风”发财。

事实上,市场上有不少机会,但机会只会眷顾那些善于发现和捕捉“东风”的人。市场机会对于每个经营者来说都是公平的,机会只提供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借东风”需要胆识,需要思考,需要准确的推断。要通过一些现象发觉什么时候“有东风”,什么时候需要“等东风”,进而才能做到在适当的时机“借”到“东风”。要透过事物表面的一系列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中发掘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为未来的经营打下准备。

三、“空城计”

在军事上,通过“空城计”来制造迷惑敌人的信息并预测对方的下一步行动是一种奇招。《三十六计》中第三十二计“空城计”说:“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这是一种利用“信息”被人反向解读来预测对方行动的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方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便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对方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对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因为他充分地了解曹方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否则他是不敢出此险策的。

从获取信息和预测的角度来讲,“空城计”实际上利用的是信息本身的复杂性特点。在商战中,有时退一步反而会让对方琢磨你设置了什么陷阱,这事实上是给了对方一种迷惑人的信息。结果,让对方反而很难前行。当然,使用空城计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只有能预测对方的下一步行动时才能采取这一谋略。

四、“迷惑法”

战国时期,发生过一个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其结果是齐军在预知战场和时间后歼灭魏军。齐军之所以能够获胜,与其将领采取迷惑法制造复杂信息来迷惑对方有很大关系。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40年,以魏国大将庞涓为帅的魏国与赵国联合出兵进攻小国韩国。韩国国内情势告急,遂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大将田忌领兵迎敌,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齐国这样做的用意是把魏赵军队引到险要地带,然后一举歼灭。魏将庞涓听到都城情况有变,果然急忙调兵返回。

齐国的军师孙膑曾经与庞涓同在鬼谷子处学过兵法,后庞涓任魏国大将后,因嫉妒孙膑的才华,便将孙膑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后孙膑被齐国使者秘密救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由于孙膑对庞涓的为人与用兵比较了解,知道庞涓一向骄傲自满、急于求胜,便对田忌说:“魏赵联军一向膘悍勇敢、目中无人,我们不如顺其脾气,故意示弱。《孙子兵法》上说,‘到百里之外去争权夺利就会毙损将帅,而到五十里之外去争权夺利则兵士就会损伤至半’。我们就利用这一办法来制造弱小的假象,让我军在进入魏国时建十万个灶,接着在第二天把灶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庞涓看到齐军如此情形,高兴不已,骄傲地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怯了,来到我方国土刚刚三天,士兵就已经逃亡过半了。”于是,庞涓根据他的主观判断,草率地丢弃步兵,率领精锐骑兵挑近路追赶齐军。其实,庞涓的所做所为早在孙膑的意料与算计之中,当他于傍晚时分到达马陵时,齐兵早就在此等候很久了。

马陵是一处地形险要、易于设伏的军事重地,孙膑等早就对此地进行过调研,并预测此地是魏兵必经之地。他们分析认为,魏国的兵马一旦在此中伏,必定大败无疑。因此,选好了时间和地点,孙膑就已经预见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他让士兵劈开一棵大树,露出白色的树干,在上面写下“庞涓死此树下”几个醒目大字。

当庞涓来到此地正借着昏暗的暮色辨认树上所写字时,一阵疑虑和不祥的感觉掠过他的心头。就在这时,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兵马大乱,士兵纷纷落马。庞涓这时才恍然大悟,自感才竭智穷,身败名裂,于是发出一声长叹,拔剑自刎。

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孙膑审时度势的胜利,是他巧用迷惑敌人的信息,大胆预测,精心计划和周密部署的杰作。齐国军队借助充分有效的调研和大胆的预测,完全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从而在预定的地点和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P19-22

序言

谋略,即对事物的“计谋策略”。它包括政治计谋、军事战略战术、管理和行动方法、人生策略等,这些计谋和策略可用于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用人、修身养性和避难,并为历代官僚士子所揣摩、发挥和运用。同时,许多谋略也在从古至今的商战应用中散发出光芒。

在中国,为了“兵战”与“商战”的需要,许多杰出的思想家通过创新思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高瞻远瞩,书写了一部部思想深邃的谋略典籍。时至今日,《老子》、《鬼谷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蕴涵的极其丰富的政治、军事、用人等谋略思想的名著仍然是我们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及其组织、引导个体修身养性等方面的思想法宝和行动指南。

纵观历史,许多谋略更多地来自于“兵战”并服务于“兵战”。著名的《孙子兵法》就是兵法著作的杰出代表。《孙子兵法》历来被推崇为“兵学圣典”和“世界第一兵家名书”,《孙子兵法》要求以计划、运筹和智谋取胜,而不只是以力胜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已经成为世界军事战争和军事斗争的名言。

从对比的角度来看,虽然兵战和商战的内容存在差异,但它们的基本思想、指导原则和方法等有许多共同之处和相互借鉴之处。《三国演义》中描绘的用人思想、用人艺术、用人谋略至今仍然是中外企业效仿和学习的典范。刘备三顾茅庐,感动草堂奇才孔明,成为千古美谈。

我们认为,无论是兵战还是商战或是管理,其目的是为了达成目标。组织在商战或者管理中要达成目标,在竞争中取得胜利,需要谋划,需要谋略思想的引导。一句话,商战中需要高超的“谋略管理”。

本书是一部较为系统地将许多谋略家的思想与现代组织管理相结合的著作。本书是在颜世富博士的策划下,由郑兴山博士和颜世富博士任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任荣明教授、上海慧圣咨询公司知识管理部陈霜晶经理任副主编。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由郑兴山博士撰写,第五章、第六章由颜世富博士、任荣明教授撰写,第七章由陈霜晶撰写。博士生彭海珍和刘金钵参加了部分章节初稿的撰写。

我们深知,谋略及其谋略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非一本书能概括全面和分析透彻。希望本书能引发企业管理者对谋略思想的进一步思考,并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谋划而动”,并能有益于管理者更好地激活思维,更有效地达成组织的目标!

郑兴山

2008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谋略管理/中西管理会通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兴山//颜世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54287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3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