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熊十力别集
内容
编辑推荐

熊十力,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学贯古今,融会中西,出入佛道,取精用弘,而要归于儒,秉“中体西用”模式对佛教唯识论加以改造,创发以“恒转”为本体的哲学体系。本书收入了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历史纲要》三部著作。其中《论六经》对《礼经》中的《周官》发挥尤详,阐述了儒家的治世之道,表达了儒家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了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历史纲要》三本书。

《论六经》分论《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对《礼经》中的《周官》发挥尤详,阐述了儒家的治世之道,表达了儒家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中国历史讲话》创作于抗战时期,旨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探讨,发扬民族精神,为各民族团结抗战提供历史依据。作者在书中试图证明汉、满、蒙、回、藏五族同源,虽不甚科学,但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感情。《中国历史纲要》为清理中国通史而作,其中关于作史应注意之点和关于宋明理学的看法,均透露了作者的民族观、历史观和学术史观,可与《中国历史讲话》对参。

目录

论六经

题记

赘语

与友人论六经

编者后记

中国历史讲话

题记

缘起

一、种族推原

二、关于修中国通史的意见

中国历史纲要

题记

中国历史应注意之点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程朱诸老先生始提出《学》《庸》二篇,并服膺《乐记》中“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一段语,不可谓无精识。《乐记》深远,惜乎程朱未善发挥,此当别论。宋太宗当五季群凶宰割之余,士习奴化,欲表章《儒行篇》,其识度亦远矣,而理学诸儒弗是也,岂不哀哉!余作《读经示要》,弘扬《儒行》,曾为之注。清末康有为独弘《礼运》,与《春秋》三世义相印证,其源出于宋儒胡文定。吕东莱与朱子书日“胡文定《春秋》传多拈出《礼运》‘天下为公’意思,蜡宾之叹,自昔前辈共疑之,以为非孔子语。盖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而以尧舜禹汤为小康,真是老聃墨子之论。胡氏乃屡言《春秋》有意于天下为公之世,此乃纲领本原,不容有差”云云。按东莱言不容有差者,正责文定之失也。愚谓东莱此书,实中汉以下奴儒之毒。孔子明其所志日“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见《论语》。明是社会主义,以养老、育幼由公共团体负责,与《礼运》不独亲亲子子适合。尧舜禹汤本为小康世之圣王,《礼运》称美之词恰如其分。然孔子非护持王统者,如公山氏与佛肿,皆以农民之长,古者大夫家臣即农民之长,说见余著《十力语要》。叛大夫、谋革命,而孔子皆欲往,可见孔子已有实行民主、废弃统治阶层之志,但虑佛肿公山终不足与图大事,故终未果往耳。汉宋群儒于《论语》此等处皆视为不可解,因其有拥护统治思想,故不悟《春秋》微旨,不达圣意耳。若识孔子志在进世太平,期全人类抵于群龙无首之盛,则尧舜禹汤只是小康时代之圣王,夫复何疑?

P25

序言

回忆父亲熊十力

父亲经常回忆自幼家贫,幼年丧父。随父就读一年,学无常师,只靠自学。他一生著作甚多,少量出版,后来仅靠亲友赞助出版。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著作能够广为流传。虽然在他晚年,满腹学问无人可传,可他还是坚持写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去世后,港台陆续出版了父亲的部分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儒学受到各方关注,中华书局等先后在北京、上海、河北、辽宁、深圳等地出版了他的专著,湖北还出版了《熊十力全集》。

父亲的一生,就是学习和创新、奋斗的一生。

1917年,他参加护法运动,佐孙中山幕。因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颇觉失望,遂决意弃军政向学,研读儒佛,以增进国民道德为己任。

1918年,他的第一部书《子真心书》整理成集出版,蔡元培先生为之作序。

1919年暑,读梁漱溟先生《究元决疑论》,遂从津至北京,两人当面探讨佛学,从而结交成半个世纪的终身挚友。

1920年,人南京支那内学院,学习佛学。在欧阳竞无大师门下,深叩内典,专攻法相唯识学,草成《唯识学概论》。读书三年,他在儒、释、道、耶及汉宋诸学都有了初步比较和研究,还钻研了西方哲学。

1922年,经梁漱溟先生推荐,父亲被蔡校长聘入北大讲授唯识学。因不满佛家性寂、因缘、轮回之说,决心自创新说,欲直书己见,逐步走上了自成一家的道路。

1923年,《唯识学概论》重新整理、撰著,是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部为之印刷(署名熊子真)。

1924年,更名熊十力,取自沈约《内典序》,是佛典中赞颂佛祖释迦牟尼之语,也有“兴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之说。

1925年,为讲因明学(古印度逻辑学),从秋到冬埋头攻读。次年,他的《因明大疏删注》,由北大印成讲义,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第二种《唯识学概论》印行,他由佛归儒,自创《新唯识论》,奠定了新儒学的基础。

1932年9月,经过十年的刻苦钻研,《新唯识论》终于出版,马一浮先生为他作序。

在北大的36年,是父亲一生中最为关键重要的阶段,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对儒家学说观念的研究有建树、有创新,著作颇丰,培养多位学生成材成名,他本人也成长为知名学者、教育家和哲学家。没有北大,也就没有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没有蔡先生知遇之恩,也不会有熊十力。

父亲一生倡导不断学习,1954年,他在北京什刹海为张中行写下:“每日于百忙中,须取古今大著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甲午十月廿四日,于北京什刹海寓写此。漆园老人。”正是他自己学习的写照。

父亲一生爱国,1902年,他投笔从戎入武昌新兵营,后奔走反清,参加辛亥革命。1937年,七七事变,父亲于7月8日乘煤车逃离北平南下。日军对武汉大轰炸后,1938年春,携母亲及我妹再光入川。先住重庆壁山中学,迁来凤驿,继续研究学术,给邓子琴、钱学熙、刘公纯等讲民族精神、种原及通史。自信日本人不能亡我国家,亡我民族,亡我文化。是夏整理出《中国历史讲话》,约六万言。同时,作有《中国历史纲要》,并与老友居正、方东美交往、讨论。

1939年夏,应马一浮先生之约去复性书院讲学。后遭日寇轰炸,积稿尽焚,衣物全毁,左腿被炸伤。悲愤有余,遂返回来凤驿,和梁先生及他的学生们一起,住在西寿寺破庙中。

抗战时期,生活很不安定,物价飞涨,艰难度日,但他埋头写作,不求名利。他没有一日不讲学,没有一日不修改他的《新唯识论》,从不灰心丧气。休息时还常常对着山谷高声呼喊,四面回响,似催人奋进,总是给人一种勇猛精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解放后,父亲有幸安心著作,不受运动干扰,他写出了《体用论》、《原儒》、《明宗篇》、《明心篇》、《存斋随笔》等。今天,为了普及新儒学知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选校了父亲的几种著作出版,使人欣慰。借此感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哲学系的老师们和出版界的朋友搜集、出版父亲的著作、资料和传播交流,奔走辛劳。

熊幼光

2006.1.12

后记

据熊先生弟子任继愈先生回忆,“七·七”事变后,北平为日寇占领,熊先生冒险,装成商人,乘运煤的货车逃出北平。随行的有刘公纯,也是北大的学生,一路照料。火车上正值大雨倾盆,衣履尽湿。据我们考证,熊先生是七月八日由南城逃离北平的。他历尽艰辛,辗转到武汉、黄冈(一度住团风),并于一九三八年春入川,先住重庆,后住璧山县中学,受到中学校长钟芳铭的欢迎。人川后,出于民族义愤,熊氏对他周围的学生和友人邓子琴、钱学熙夫妇、刘公纯、陈亚三、刘冰若、王绍常、任伦防等讲民族精神、种原及通史。熊先生说:“吾有一坚确信念,日本人决不能亡我国家,决不能亡我民族。”一九三八年夏天整理出《中国历史讲话》,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石印。是书大讲汉、满、蒙、回、藏五族同源,尽管不甚科学,然其意图却是为各民族团结抗战提供历史依据。当时贺麟先生、任继愈先生从重庆南温泉去璧山看望熊先生。熊先生亦对他们大谈“五族同源”的中国历史观,并且很得意地讲述他如何解决了“回族”的起源问题,说这个问题是他苦苦思考了很久才解决的。熊先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感情在此书中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搜集到熊先生的未刊手稿《中国历史纲要》,题目是原收藏者邓子琴教授加的。手稿写在两册毛笔用草纸小字簿上。簿长二百三十八毫米,宽一百四十毫米,甲簿三十六叶,乙簿三十二叶,每叶七行,每行二十二格,红格,有行距,中缝下有“清荣长制造”红字。熊先生未按格写。甲簿扉叶上熊先生写有全国各省的全称和简称,其中写到辽、吉、黑、热后注:“以上东北四省,亡于倭。”乙簿封面上写有“安息在葱岭西、条支在安息西”字样,又写有“只要工夫深铁斧也能”字样,后者又用墨涂掉;封底上写有“杂论见闻录口订于璧山寓所”字样,又用墨涂掉。(其中一字不清,以口代替。)我们判定这一手稿仍作于璧山,与《中国历史讲话》的写作时间相差不远,似是作者在写作《中国历史讲话》之前,为自己清理中国通史而作,并非为发表而作。其中关于作史应注意之点和关于宋明理学的看法,均透露了作者的民族观、历史观和学术史观,完全可以与《中国历史讲话》对参,以见其异同。

《中国历史讲话》由郭齐勇整理,《中国历史纲要》由蔡兆华整理。整理、点校中的疏漏之处,敬祈读者惠予指正。

郭齐勇、王守常于武汉——北京

一九九一年元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熊十力别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十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71206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126.2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