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功树--高素质人才的模式与塑造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那么,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获得成功呢?本书送给你一颗“成功树”!告诉你成功的128种元素,培养128种成功元素,等于孕育了人世间所有的成功!

目录

第一章 愿意干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1

第二章 信心是成功的奠基石 /19

第三章 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37

第四章 求知“充电”有良方 /67

第五章 “好人缘”与办事高手——高素质人才的社交技巧 /109

第六章 享受自我服务的愉悦 /145

第七章 管好自己才能管理他人 /155

第八章 高素质人才的健身术与健心术 /203

第九章 高情商人才的非凡特征 /221

第十章 高素质人才的智力特征 /309

参考文献 /331

试读章节

在化学热力学中,曾有人设想制造一台"永动机"。据说物理学大师牛顿也曾为此而奋斗过。作为动力机械的永动机,人类迄今为止,也无法制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体"永动机"倒是确实存在。

一切成功人士,都是这样的"永动机"。这样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是热情高、干劲大的一族。例如,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他79岁时,骄傲地说他已是135岁的人了。因为按 照常人的工作时间计算,他已相当于一个135岁高龄的人了。再如,法籍波兰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在第一次荣膺诺贝尔奖后,仍不懈努力,再度获得此奖,而且还指导小女儿搞科研,使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像爱迪生、居里夫人这类夜以继日,不懈工作的成功人士,不就是一部部"永动机"吗?如若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都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作动力,该是何等好呵!所以,探讨培养工作、学习热情的问题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情。

高素质人才在工作学习动力上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影响人动力系统的各要素。构成动力系统的要素有志向、兴趣、毅力。下面从这三方面分析高素质人才的动力特征。

一、少年心事当孥云

"少年心事当拏云",是高素质人才志向的基本特征。

志向指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人的意图和决心。它是构成工作学习动力的实在要素。研究表明,有志向者比无志者动力大,志向远大者比志向浅近者动力大。P2 请看下面一个调查材料:

  有一年,一批学生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的智力、学力、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前,学校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l0%的人有清晰但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仿佛是25 年前就预定了,具体结果是这样的:

3%有长远目标的人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有短期目标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没有目标的人,他们的生活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其实,他们之间成功与否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这个事例说明志向与动力及人生成就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借鉴高素质人士的志向特征。

志向,也叫理想,是人的专利。动物只有本能,没有志向。马克思说,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会令许多建筑师惊奇不已,但它头脑中决没有"图纸",而即使最蹩脚的建筑师,在他施工前,头脑中已有了这项工程的完整影像,有了"图纸"。有无志向,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

而志向水平高低,则是人素质高低的试金石。人凭籍着有志向等等."专利",成了万物之灵。但低素质的人没有很好地利用人的这一特长,等于自行放弃了这一专利,退化为一个人形动物。这种人没有远大理想,满足于平庸的生活,他们是工作学习动力最弱、将来最没有出息的人。 P3

古语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与无志气的人 截然相反,高素质的人充分发挥人具有想像力的优势,树雄心、立壮志,成了工作学习动力十足的成功人士。

高素质人才的志向具有下列六大特点:早立志、立大志,从实际出发,注重社会利益,注重精神享受,将志向化为目标变成行动。

(1)早立志。高素质的人,一般立志较早。如少年毛泽东就在岳麓山脚下练嗓音,准备长大后在万人大会上讲话;少年周恩 来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华罗庚在杂货店时忘我钻研代数,把做买卖早已忘到九霄云外,被有些人讥为"罗呆子"。他们正如美国爱德华·G·布尔沃·利顿所说:"那些出类拔 萃的人正是在生活的早期就清楚地辨明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始终 如一地把他的能力对准这一目标的人"。早立志,可以使人的知 识结构、智能结构早日定向,早日开始培养,可以使人生有限的岁月合理地组织起来,避免精力的浪费及歪用。早立志可以使人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达到较高水平,为人才的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2)立大志。高素质的人,不是"小鸟安于小巢",不是 "母鸡的理想只不过是一把米",而是"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在老家金坛时,不满足于父亲给自己确立的经营好小杂货店、赚钱娶妻过日子的理想,刻苦钻研数学,写出"苏家驹之五次方程的解不能成立的理由",引起了北大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重视,以初中生身份来到北大工作。之后,北大又送他赴英进修深造。当时,英方基于他的雄厚实力,许诺他只用一年时间即可获得博士头衔。然而,华先生的志向不在个人名誉地位,而在于国家民族发展数学科学的大目标。他果断放弃追求博士学位,而同时向两个方向挺进,为日后出大成果奠定了更为宽广、雄厚的知识基础。因此,他深有体会地说:"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也是这P4

序言

关于本书的一二三四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想拥有体面的生活,均想获得成功。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获得成功呢?让我们从成功人士的实践中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思坦因曼思是德国工程师,他来到美国受雇于一家小工厂。1923年,他应邀修理福特公司一台很难修理的大型电机。他来到现场观察研究之后,在电机的一个部位划了一道线,说:"这儿 的线圈多绕了十六圈"。福特公司的技术员把多余的线圈取出,电机正常运转了。福特得悉后,给了他177美元的酬金。于是留下了思坦因曼思划一条线值1万美元的佳话。之后,福特又邀他加盟福特公司。但他却说,他不能离开,因为那家小工厂的老板曾经帮助过他。福特听后感慨不已,不久,他就整体收购了那家小工厂。

思坦因曼思以他难得的才学与人品获得了成功。

类似的成功案例本书还有许多,它们雄辩地证明了影响成功 的因素(也称人的素质)有德识才学、心理素质、理想(志向)、 兴趣、信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社交方法,等等。这些素质,都是成功家族中的一员。这许多素质琐碎零乱,别说培养、管理它们,就是细数一遍,也难以如愿。看来,是该找一个载体将这些素质条理化、系统化。这个载体就是成功树!

成功树是分门别类、全面系统揭示成功素质的种类与联系的 一个树状图。它由动力系统、信心系统、方法系统、条件系统四大方面、共128个素质点组成。

动力系统素质是指影响人工作、学习、生活动力的因素,旨 在解决一个人愿不愿干的态度问题。

信心系统素质是指影响人工作、学习、生活信心的因素,意在解决一个人敢不敢干的信心问题。

方法系统含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法,功能是解决一个人会不会干的方法问题。

条件系统素质的主要内容在本书第九、十章中,它是指影响人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主客观条件,作用是解决一个人能不能干的条件问题。  上面,我们简介了成功树的内容,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形成了成功树的三个功能:第一,系统探讨影响人全面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或影响成功的素质有哪些(即成功树中所列128个元素),以免我们在教育他人及自我修养中顾此失彼、片面发展或主次颠倒、错用精力。第二,描绘全面发展的现代成功人的标准,或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模式(即各成功元素好、差两极中"好"的一极之和),以便成长中的当事人正确具体地把握自己的成长目标,同时为包括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在内的整个素质教育评价的进一步科学化、实用化提供参照系,以便减少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存在的误评误导现象。第三,探讨全面发展成功人的塑造问题(即愿做、敢做、会做、能做"四做"操作模式),以便为我们的教育及成长提供可资参考的实用方法,避免我们在人才培养与自我教育上因方法不当而出现事倍功半现象。

本书所讨论的是生活的哲理,尤以后二章为甚。我们以为,哲理是抽象的,生活是具体的,生活的哲理是既抽象又具体的。生活哲理是生活的指南,需要将其表述出来,可它又不能被归纳为一些简单的句子而不受到损害。因此,需要从不同侧面,以多种手法把它揭示出来。在书中,我们首先用一些抽象道理与论述来构成它的骨架与精髓。其次以几个精选的正反面典型事例来体现它的血肉。所选正面事例是模仿的榜样,反面事例则是应引以为戒的反面形象。个性的优劣往往只有一点之差,一旦过界,就会走向反面。自信过度就是自负,勇敢过度就是蛮干。因此这里列出好坏正反两方面特征及事例,以利于读者警钟长呜,在个性发展上千万别过"度"!第三,在事例之后,再辑录几则反复筛选的名人名言来补充一些言犹未尽的精华,使生活哲理尽可能丰满与完美。

上述内容安排与编排完全是顺应人的成长需要而做的。成长需要对影响成长的因素统筹安排,成长需要知道自己应该追求的整体目标,成长需要掌握全面发展自我的各种各类方法,所以本书只讲这三方面的内容。成长也需要榜样,本书则精选了一批范例;成长也需要自我激励,本书则分专题精选了少量名言,供读者使用。总之,贴近人才成长实践,实用、管用是本书追求的最 高目标。

任何书籍都要有自己的主线,本书的主线是促进人的第二次进化。或者说,人的第二次进化是成功树的科学底座。

人的第二次进化是指人在出生以后,由于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及主观努力的不同,而使每个人在德识才学与心 理素质上有了很大差异,并据此形成了人的等级序列的全过程。人的第二次进化具有下列特点:进化结果无法像第一次进化 (指人类诞生)那样通过遗传素质直接传递,进化水平高低主要靠个人努力;结果是偏向于德识才学、心理素质等心理及精神方面 的;进化结果既决定个人命运又决定国家利益;进化的核心是减少人身上残存的假恶丑的野性,发展真善美的人性,是培育良好心理素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

在目前社会中,人的第二次进化是人的发展和生存的主要手段。谁进化水平低,谁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地位最低。因此,作为个人,要接纳本书观点与方法,搞好自己的第二次进化,不断提升个人的成功素质。作为国家,就要将强力营造有利于人的第二次进化的和谐社会,当作决定民族存亡的头等大事来抓。总之,由于人类需要第二次进化,有必要研究成功的影响因素、模式与培育方法这三个与每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

以上内容就是本书的一二三四,即一条主线,两个内容编排特点,三项功能,四大系统。

本书参考了许多心理学、人才学、成功学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起表示衷心感谢。我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北师大冯忠良教授为本书拨冗作序,鄂尔多斯报社张如编辑为本书提出了很好的修改建议,我的夫人刘秀兰为本书的写作收集资料并参与修改,北京伯乐致远咨询公司为我提供了帮助,对此,我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是我们探索人才成长标准与方法的总结,书中不完善之处,恳请读者、专家学者给予指正。

张志清

二Oo五年阳春三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功树--高素质人才的模式与塑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志清//张浩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826611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6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