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代戏剧文化史论/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由于清代统治阶级的爱好和提倡,清代的戏剧文化十分发达,今天中国的国剧京剧就诞生在清代,各种地方戏也呈五彩缤纷之态。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研究清代戏剧文化的研究成果。内容大致分三类:一为清朝不同时期戏剧文化发展的状况,清政府的戏剧政策和影响;二是清代戏剧界的一些著名演员、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从艺历程;三是当时的一些外国人在中国看戏的文字记录,今天看来是弥足珍贵的史料。

序言

明清是我国古代传统社会最后两个王朝,其特点有二:一是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传统发展至此达到极致,同时弊端也充分显现;二是这一时期与中国近代相接,中国社会转型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因此,明清两朝在中国历史的传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就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诞生的,所以对明清时期历史的研究和教学格外关注,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如孟森、朱希祖、郑天挺、邓之诚、王毓铨、邵循正、齐思和、商鸿逵、许大龄、陈庆华等,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先贤的学术成果不仅在当时学界影响很大,而且至今仍激励着北大从事明清研究的学人。他们承前启后,倾力探索,孜孜研求,推动着我国明清史学术的发展。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推出了"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明清研究"得以列入历史学规划项目之中。经过同仁们的共同努力,现在一批研究成果已经完成,有的已经出版(如郭卫东著《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有的正在付梓。高兴看到的是作者大多是中青年学者,他们功底扎实,勤学善思,富于创新,说明北京大学明清研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北京大学领导、社科部领导和历史系领导支持下,这些成果将以"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丛书"的形式推出,冀盼有裨于学林。

王天有2003年12月

后记

我自幼喜爱京剧,及长,师从"留声机"老师学老生,一学就是一两个小时,足见那时是何等痴迷。成年后,先后在广德楼(那时的前门小剧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地演出,所演的剧目有传统戏,如《除三害》、《空城计》、《甘露寺》、《淮河营》、《赤桑镇》等,也有现代戏,如《箭杆河边》、《审椅子》、《红灯记》等。那些年,时而彩唱全出,时而清唱片段,其实就是玩,只是玩的比较认真。1990年,竟因此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文化艺术节获个人优秀演出第三名,校刊上登出了我的演出照片,内行的朋友们评之日:"别说,还真有点像马(连良)先生。"我听此评说,不胜荣幸,其心情远胜过获奖,可见我对马派的崇拜之情,实实在在一追星。

由于对戏剧的这种爱好,我就萌生过学习、研究清代戏剧文化的想法。上大学的时候,我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包公戏、《除三害》、《大红袍》、《法门寺》等代表剧目。恩师许大龄教授、商鸿逵教授都曾予以热情的鼓励和指导。许先生爱戏,懂戏,对京剧有深入研究,只要时间允许,我在北大的演出,他就去看。每场过后,先生还同我进行研讨,提出中肯意见。前几年,先生病重,每欲从藤椅上起来时都很吃力,见到我后要起身,随即又叫板--"搀扶",我马上接了一句,"许先生,咱们不唱《洪洋洞》。"先生开心地笑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开始物色《北京史》的撰稿人时,商先生在信中一直希望由我来写清代戏剧文化或清代文化,后因其他工作而未能如愿。80年代末当我向许先生汇报了关于研究清代戏剧文化的具体想法后,先生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

1991年,我向学校申请了《清代戏剧文化》这一中年研究项目。在申请这一课题时,戴逸、王俊义、华立等清史研究所的前辈和领导给予了热情关心和支持。自此,他们经常关注我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

上述这一项目只是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有关论文。当我的几篇习作陆续在《清史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报刊发表和转载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这对我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增强了我深入研究下去的信心。

在我进行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各位师友都曾给予热情的勉励和支持,他们是:马汝珩、陈桦、王汝丰、毛佩琦、张研、吴永兴、刘凤云等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和历史学系的专家学者,王天有、徐凯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们,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前辈和师友则有王锺翰、刘曾复、何龄修、关嘉禄、李治亭、阎崇年、宋元强、李尚英、谢保成、商传、李世愉、崔学谙、丁汝芹、朱强、王晓峰等。在我查阅清南府和舁平署档案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唐益年、王澈、高换婷和保利部的同志们多次提供方便,帮助我核对有关史料。原北大京剧队的老友白凤森、姚建明等更是热情关心。十多年间,以上各位师友或提出宝贵建议,或提供相关史料,或经常予以鼓励,或在谈史说戏中使我深受启迪。对于以上诸位和未及提到的诸公的关心帮助,我都将铭记在心,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赫晓琳、张文涛、刘静等硕士、博士们对本书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一并要感谢的。

本书出版之际,我更加怀念恩师许大龄教授、商鸿逵教授和李鸿彬、朱家浯、姜纬堂各位师友,他们在生前都曾给予我热情的关心和极大的帮助,本书的出版同样凝聚着他们的心血,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室刘方女士为本书的出版热心筹划,多付辛劳,我在深为感佩之时,同样致以衷心感谢!

我很喜欢两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愿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一部是正在热播的《青衣》,其词日:"不知何时有了我的痴情,已经开始做了,我不能停。就是这方绿地,让我生命青春,从此我歌我泣,心意难平。"另一部则是《武生泰斗》,戏中唱道:"人生本是一台戏,生旦净末丑,全都在演自己,……人要直,戏要曲,是直是曲,全都在人心里。"

王政尧

农历甲申年十一月初六日于北京城南荷香书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代戏剧文化史论/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政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89590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09.249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8
15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