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的秋季--对日反攻与受降/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内容新颖,读后发人深省。作者在肯定国民党战场的广大官兵和国统区人民抗战努力的前提下,以无可辩驳的大量事实揭露了蒋介石为首的押民党反动派坐等胜利,并在美国的支持下垄断受降权,与投降的日伪军相勾结,企图窃夺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果实。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成为中国革命最后成功的辉煌史诗。

内容推荐

1945年夏秋之交,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战区出现了罕见的奇特复杂的局面,在解放区战场向日伪展开大反攻之际,蒋介石为换取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竟拿中国权益和外蒙古与斯大林进行交易,随后又在美国默许下和冈村宁次等日军将领进行“劫收”,以致中国战场出现了全副武装折日军“战俘”仍在日本受降后的半年时间继续与解放区军民作战的怪现象……

目录

总 序  张震

一、立秋暴风雨的前夜/1

1 抗战已八年,“持久战”见到了尽头

2 胜利前夕,毛泽东预料日本崩溃还有一年

3 “战友”不友好,“远方”无消息

4 山东前线:究竟是否开始反攻?

5 蒋介石急于对苏达成交易,不惜出让领土主权

6 湘西前线:何应钦命令对被围日军“网开一面”

7 日军和谈密使进入河南前线议和

二、霹雳声中的历史巨变/51

1 苏联对日战争即将开始之际,斯大林却在欣赏电影

2 蘑菇云腾催动苏军提前出兵日期

3 “皇军之花”——关东军日暮途穷

4 关东军司令部内的军官被苏军的突然轰炸惊醒

5 “战争初期”就高奏凯歌的苏军

6 关东军总司令官向苏联军使交出军刀

7 白山黑水的抗日英雄重返故乡

8 伪“满洲国”在通化山沟里的收场戏

三、“谜语:日本投降原因——打中国一古人名”/112

1 苏联出兵后,中共中央全会改变议题

2 毛泽东严厉批评《解放日报》夸大原子弹的作用

3 东京皇宫地下室中的最后“圣断”

4 “三羽乌”之一的冈村宁次呼吁顽抗

5 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胜利日签订

6 万众欢庆时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失声痛哭

四、“剑外忽传收蓟北”/162

1 8月10日:举国狂欢之夜

2 延安:连夜火炬游行

3 沦陷区:“天亮前不要叫狗咬一口”

4 南京傀儡政权的末日

5 江南战场:日本士兵听到“晴天霹雳”

6 芷江:日军洽降使节正式到达

7 胜利日的欢庆

五、“八·一五”胜利后对日作战仍在继续/209

1 延安枣园内空前忙碌的毛泽东

2 “桃子该谁摘”

3 夺取“蒙疆自治政府”首府张家口

4 胶东半岛上捷报频传

5 奋起反攻,威震华北

6 攻克“天下第一关”,挥师进入东北

7 抓住“千载一时之机”

8 金秋的丰硕收获

六、“奇怪的联盟”和大“劫收”/259

1 美国总统决定:“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

2 冈村宁次命令: “与国民政府紧密结成一体”

3 国民党新6军指挥日本第6军

4 靠日军掩护前往“接收”的国民党军

5 伪军摇身一变为“国军”

6 如此“肃奸”,如此“地下工作者”

7 接收变成“劫收”

8 二百比一,民心丧尽

七、受降后昔日“征服者”的结局/310

1 中国大陆上的日本“徒手官兵”

2 是否遣返日军的争论

3 昔日的“一等国民”转眼沦为亡国之民

4 日本“慰安妇”被安排了新任务

5 日侨归国前感叹:中共军将在大陆上取得胜利

八、抗战胜利却没有带来和平/346

1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的底牌

2 蒋介石以“受降”为幌子搞的“窝里斗”

3 窝藏日本战犯的神秘“竹舍”

4 中国大陆上最后一支日军部队于1948年覆灭

5 刚赶走日本鬼子,绝不许美国人再来

6 国共两相对比,李文、卫立煌大发感慨

7 “资本家拥护共产党真是世界奇闻”

试读章节

在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开战当天,当苏联飞机向长春投下第一批炸弹时,躲在“帝宫”防空洞里的伪满“皇帝”溥仪就已是魂不附体。此刻他已感到,日本导演的所谓“满洲国”的十三年傀儡戏就要收场了。

回想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那个满脸堆笑、鼻子P99下面留着一撮文明胡子的“东方劳伦斯”土肥原大佐跑到溥仪在天津日租界的寓所,慷慨地许诺让他回满洲“复辟大清”。可是溥仪到东北后只当上“满洲帝国”的“康德皇帝”,命令出不了面积不足十亩地的位于长春市东部的住所内。这里为显示比天皇的“皇宫”低一格,日伪官方只能称呼为“帝宫”。宫中的警卫部队还由日本人掌管,往来私人信件要由终日守在门口的一群穿墨绿色制服的日本宪兵检查,溥仪身边又有关东军派去的名为吉冈安直的高级参谋天天监视着。

听到空袭警报一次接一次,溥仪的侍从吓得东躲西藏。这个平时无事可干,只注意仪表修饰的皇帝,此时也是头发蓬乱,拉着“福贵人”即自己最喜欢的妃子李玉琴跑来跑去。突然门卫报告:身兼驻满“大使”、关东厅长官、关东军总司令官三职的山田乙三大将来了。溥仪顾不上整装,立即见客。

关东军司令官与溥仪的关系,日本人也不讳言是“父子关系”。1943年日本国定的第五期教科书中《初等科地理》中的“大东亚”卷中介绍满洲,第一句话就是“与日本宛如父子关系的国家是满洲”。那个“御用挂”吉冈更早在1936年就直截了当地对溥仪说:“日本犹如陛下的父亲,嗯,关东军是日本的代表,关东军司令官也等于是陛下的父亲,哈!”不论关东军司令官何时来,溥仪马上要恭敬相迎。

这次见到的山田乙三,脸上一副沮丧相。溥仪早已感觉出来,这个瘦老头与以往几届关东军司令官有些不同,从去年上任起每次见面,都是无精打采,已消失了以往日军头目那种趾高气扬的狂态。山田坐下后,语调平淡地向溥仪述说苏联已经向日本宣战之事,并说:“关东军早有准备,陛下尽可放心……”

话还未说完,空袭警报又响起来,这二人只好在左右簇拥P100下一同跑到防空洞里。在黑洞洞的地下,山田虽然同溥仪并肩坐了很久,却一句话不说。此时溥仪心中更慌,只好默默念诵佛号,求神保佑。

苏联飞机走后,山田从防空洞里钻出来就马上告辞。溥仪早已明白,日本大势已去,不过自己的性命还握在关东军手里,在此紧要关头,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对日本不忠,说不定会下毒手。溥仪越想越怕。再回头看看,那个吉冈安直紧紧跟在身边,眼光又与往日不同,露出一副凶相。

这个在关东军内甚至在整个日本也算军衔最高的参谋吉冈安直,在溥仪身边的职务名为“帝室御用挂”,这个日语官衔在中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译法,不过他倒名副其实地像一个胶皮糖那样“挂”在溥仪身上。吉冈入伪宫10年,军衔由中佐步步升为中将,几乎从来不离溥仪左右。“皇帝陛下”外出该说什么话,该向谁答礼,甚至是否该微笑,都要由吉冈用半中半日的语言写成条子递过来予以指导。溥仪回到宫中,这个“御用挂”也差不多每天要来几次,往往是刚走一会又返回。吉冈这样往来的理由又大都站不住脚,不是说刚才忘记说什么话,就是说还想问问“皇帝”让他办什么事。溥仪对吉冈畏之如虎,只要听说他到来,不管是已经睡下,或者是正在吃饭洗澡,都马上接见。这个傀儡皇帝终日无“公”可办,可是却像古代日理万机的周公那样,“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来应付这个关东军代表的突击检查。

此刻,溥仪马上通知,快把“国务总理”张景惠和实际上的总理、担任总务厅长官的日本人武部六藏请来。当着吉冈的面,溥仪嘱咐说:

“要竭尽全力支援亲邦进行圣战,要抗拒苏军到底,到底……”P101

序言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已经50年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把人们的记忆又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威武悲壮的年代。我们这些经历过这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更是抚今思昔,心潮难平,壮心不已。

半个世纪以前结束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正义战争。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我党推动和领导下的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算起,实际上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之久。当时,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与寄赖国际联盟调停,而我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年4月正式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动员全国军民保卫自己的国家。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共产党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坚持了八年全民族抗战。在如此漫长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改写了近代中国抵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记录,第一次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年间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荣一页,而且是揭开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光荣一页。在日、德、意法西斯势力崛起,世界和平受到空前严重威胁的形势下,中国人民最先举起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对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无疑起到了鼓舞作用和先导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长期吸引和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要国家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主战场,在战略上掩护并支持了苏、美、英等盟国,配合了欧洲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中国人民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尊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中国人民付出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巨大的牺牲,有三千五百多万军民负伤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同5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国人民不仅早已站起来了,而且正朝着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使中国跻身世界先进的现代化国家之列的宏伟目标前进。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国家怎么发展,历史永远是教科书,历史的经验总是为后来的人们提供启示和告诫。正因为这样,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反复教导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用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树立振兴中华、发展中国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图大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抗日救亡”、“不作亡国奴”的共同心声,曾经把千千万万的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结成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气吞山河的伟大斗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存自立、奋发进取、兴盛发达的永恒的历史主旋律。

在现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上,经过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的繁荣富强,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我们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的象征。离开了社会主义,也就离开了今天中国的最大实际,也就谈不上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失去了灵魂。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从来都要体现整个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愿望和追求。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求,搞好爱国奉献教育,就是要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守纪律,以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己任,殚精竭虑,牺牲奉献。这都是爱国主义在今天的具体体现。

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同过去的胜利包括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回顾过去的奋斗和胜利,总结历史的基本经验,牢记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可以指导和鼓舞我们更加坚定崇高的理想,更加奋发图强地走向光辉的未来。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的人民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从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就及时提出了动员全国民众,实行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华南等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敌后抗日军民坚持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广泛的群众性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大规模“扫荡”、“清乡”,战胜了敌人的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体,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积累的丰富的人民战争经验,是人民军队反对侵略战争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作战条件的变化,人民战争的具体样式当然也会发生变化,不可也不能固定于一个模式。但是,人民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只有这样的战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会具有广泛的进步性和人民性。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游击队等等人民武装力量,之所以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军,赢得了人民战争的辉煌胜利,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始终不渝地坚持了党的绝对领导。这段历史再一次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建军的一条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党的领导下,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并卓见成效的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对于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对于维护和平、夺取未来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我国人民先是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的社会解放,从而开创了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新纪元。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人民又用了将近五十年时间,不仅成功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经过艰辛曲折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从现在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民将再用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伟大腾飞。回顾过去,我们应该感到光荣;展望未来,我们更应该充满必胜的信心。全国各族人民和全军指战员要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而努力奋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的秋季--对日反攻与受降/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06587
开本 32开
页数 40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92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