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些流芳百世的男女,在故纸堆里欢笑、叹息、彼此取暖、他们比我生活中的邻居更能调动起我的感情,有一种恨,可以通过历史的感慨而得到宣泄。”本书是一本关于城市记忆的书,作者用兼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描摹着北京这座迷人城市值得缅怀和追忆的名人与往事,给我们送上了一组独具风味的城市大散文。

目录

序一:故纸堆里的北京/1

序二:名人与名城/4

上篇

耶律楚与乾隆:昆明湖畔话风流/3

于谦、袁崇焕及其他:刑场何辜陷忠良/10

李自成:掠过紫禁城的彗星/20

努尔哈赤与溥仪:从朝阳到落日 /31

曹雪芹:风物依旧独思人/47

香妃:人已逝,香如故/56

纪晓岚:铁齿铜牙居草堂/60

赛金花:乱世的"北京宝贝"/64

王国维与辜鸿铭:辫子的葬礼/70

鲁迅:铁屋中的呐喊/80

周氏兄弟:聚散八道湾/87

徐志摩: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92

梁思成与林徽因:高山流水知音赏/102

老舍:魂兮归来太平湖/106

沈从文:从湘西到北平/116

下篇

燕都:青铜时代/127

辽南京:黑铁时代/134

金中都:白银时代/147

元大都:黄金时代/158

带不走的燕京八景/169

帝王将相/175

八旗子弟/184

八大胡同/194

从皇史宬到图书馆/206

城南旧事/213

北京没有风花雪月/216

试读章节

后来的事实证明:治国确非咸丰的强项,他更适合做“农林牧副渔业部长”,抑或组建绿色和平组织,却不擅长扩充武备,抵御外敌。徒具“妇人之仁”,哪里能斗过强盗的逻辑?他在任期间,北京首次沦陷于跨海而来的西洋人之手,真是丢尽了脸。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十三日,英法联军冲进安定门——从此安定门再也不够安定了。咸丰本人吓得屁滚尿流,到承德避风头。以前的清帝去避暑山庄,都为了打猎,为了耀武扬威;咸丰此次十足是在逃荒,把祖传的围场当作最后的避难所了。真是绝妙的讽刺!咸丰肯定没心思秋狩了,他自己俨然已成别人追击的猎物。惹不起,总能躲得起吧。可躲也不是办法。咸丰在承德躲了将近一年,既不好意思面对先帝们的手迹与丰碑,又无颜回见江东父老——肯定如坐针毡、进退两难。大病一场,索性躲到地狱里去了。

咸丰生前连个蚂蚁都不合得踩死。可他的敌人,“焚烧淫掠,倍极残酷”,毫不手软地用一根火柴就点燃了价值连城的圆明园。菩萨心肠管什么用?甚至不能为自己的子民提供必要的佑护。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善良的人是可欺的,怯懦的人是可耻的。

说咸丰是清朝的败家子并不为过。在洋枪洋炮面前,他拱手献出了都城,并退避三合。逃跑主义与投降主义,就是由其开始的。狩猎者的家族,已生疏了弓马,竞争能力大大地退化了,任人宰割。从此,是西方列强的铁蹄在华夏版图上横冲直撞,恣意 地围猎。P36

想死的人,终究是拦不住的——尤其当他对于死有某种目的, 其愿望便显得尤其强烈。别说旁观者了,即使他自己,也挽救不了自己。王国维把死作为特殊的抗争手段,哀悼传统文化之衰败及封建王朝的覆灭。这是一场迟到的水葬:在相隔十五年之后,大清帝国又死了一次;这次垮掉的不是它的体制,而是它的精神—— 在苟延残喘之后,终于面临真正的末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王国维无意识地在模仿屈原,误以为昆明湖就是汩罗江。他堕入了历朝历代的书生很难解开的一个迷宫。沧浪之水清兮,抑或浊兮?照出了封建时代最后一位士大夫的影子。祝勇认为:“屈原投江与王国维沉湖,一个在传统文化的源头, 一个在传统文化的尾端,它们像两座界碑,标定了中国传统知识 分子的精神走向。”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王国维比屈原多一根辫子——我指的是思想上的辫子。可以用悲剧之类来形容屈原的纵身一跃,至于王国维的自沉,则没有多少美感,只剩下悲哀了。他企图用摇摇欲坠的辫子垂钓点什么——譬如说旧王朝的亡灵。说到底,王国维是被自己的辫子绞死的。

张勋的复辟,是辫子的复辟。王国维的葬礼,是辫子的葬礼。 都在把辫子当作枪杆子来使唤。王国维对张勋很崇敬:“三百年乃得此人,庶足饰此历史。”他以自沉掀起轩然大波,即使不是在遥 遥地声援张勋那流产了的政变,也仍然是清朝那根辫子的余响——或弦外之音……张勋死后,溥仪赐“忠武”的谥号。王国维死后, 溥仪赐“忠悫”的谥号。这是给两位死者的辫子扎上的“蝴蝶结”。P72

序言

了解北京,有两种方式:要么是实地考察,要么是阅读史料。比较而言,我个人更偏爱后者。

现实中的北京,总给人以面目全非之感。历朝历代的古旧建筑,大多数已灰飞烟灭,侥幸遗存下来的,一般也都经历过今人的翻修、改造,失去了原汁原味。假古董很让人倒胃口。不看也罢,免得破坏了我等原始的想象。

所谓原始的想象,基本上都是由史料里获得的。至少对于我 是如此。一本古书,或一幅老照片,有时候比一座实际的城市更 容易使我兴奋。或者说,它保留着这座城市最遥远、最鲜明的特征。我只需看一眼就能认出来。一旦身临其境地走在人潮涌动的 大街上,我反而容易迷路,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误入了巴黎或纽约:到处都是摩天楼,到处都有霓虹灯。这似乎证明了北京成为现代 化的国际大都会所做的努力是成功的。然而,它却离我的记忆越 来越远了。

很久以来,我是在故纸堆里摸索北京的。摸索着文言文的北京,繁体竖排的北京,古色古香的北京。

读《马可波罗游记》,这位外国游客描绘的元大都简直像太虚幻景。幸亏忽必烈汗营造的土城墙尚有一段残存,足以证明那一 片热土就陈列在我们脚下,甚至还没有完全冷却。

读刘侗、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我感动于明代这两位秀 才对风景的挽留:“成斯编也良苦,景一未详,裹粮宿舂;事一未详,发箧细括;语一未详,逢襟捉间;字一未详,动色执色。”纵然风景不为人的意志所左右而消逝了,毕竟在纸上留下了体温。从 某种意义上而言,故纸堆才是一座城市记忆的温床。或者说,一 座城市在故纸堆里孵化着它那恐龙蛋一样快要失传了的往事。

读元史、明史、清史、民国史,我都能找到老北京的影子。在现实中,却常常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更愿意接近那故纸堆里 的北京。它的真实性同样不容怀疑。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阅读史料,我面对着一群死去了的活人——抑或一群依然活着的死者。譬如朱棣、乾隆、纳兰性德、曹雪芹、 纪晓岚,譬如香妃、珍妃、慈禧太后……这些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的男男女女,在故纸堆里欢笑、叹息,彼此取暖。他们比我生活中的邻居更能调动起我的感情:有一种爱,有一种恨,可以通过对历史的感慨而得到宣泄。

我把自己的这项工作,戏称为“纸上考古学”。是的,用不着到野外去,挖掘貌合神离的废墟;用不着购买旅游景点的各项门票;用不着走出家门……我躺在沙发上读古书,照样能清点出这座城市的年轮。年轮滚滚,如同车轮滚滚。我骑上去就下不来了。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的想象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下意识地成为一位年轻的古人,进入一个遥远的时代,却不无还乡般的亲切感。

诗人西川,有一段精彩的话语:“北京的确存在着另一个北京,是老舍那类人所不曾见过的,就像这世界上存在着老舍不曾 见过的生活、不曾读过的诗篇。日常生活的北京还不是全部的北京。你需要想象北京,北京会满足你的想象;即使它暂时没有你 所想象的东西,它也会应着你的想象长出你所想象的东西。我们都从想象中来。”他还说这种想象不仅带给他空间感,还带给他历史感。他觉得“一座幽灵与活人混居的城市比一座被行尸走肉占 满的城市更抒情”。是的,北京的往事永远与现实接壤,现实是往 事的边疆。

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既生活在现实中,又生活在往事里。即 使面对着故纸堆,我也有着自己的呼吸方式。

至于北京这座城市,它也同样如此。它的正面是现实,而历史则构成它的背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3603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