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方法学的角度,从方法论、学科一般方法和具体技术(含应用技术)3个层面,系统研究了以使用者主体价值需求为中心的建成环境主观评价(subjective Evaluation 0f Buih Environment)方法理论体系与应用技术,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建筑策划工作者、建筑设计与环境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阅读和参考。
图书 |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方法学的角度,从方法论、学科一般方法和具体技术(含应用技术)3个层面,系统研究了以使用者主体价值需求为中心的建成环境主观评价(subjective Evaluation 0f Buih Environment)方法理论体系与应用技术,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建筑策划工作者、建筑设计与环境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阅读和参考。 序言 2003年4月间,我应东南大学建筑系系主任王建国教授和系副主任董卫教授的邀请,到该校做关于“歌剧院音质设计”的讲座,得以结识东南大学出版社戴丽编辑。她赠送我该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学博士文库中的两部著作,并嘱我也推荐一些博士生论文供出版。于是,我推荐了朱小雷的博士论文《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不久,出版社有了回音,告知经过专家评审,同意将朱小雷的论文列入该文库,予以出版。 我认为东南大学出版社及评审专家选中此论文并予以出版是件很有见地之举,因为此书论及建筑学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于推动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十分重要。无论要做好何种事,首先要解决一个评价标准问题,否则,孰优孰劣,何者值得提倡,何者应当贬抑,就失去了规矩准绳,而使业者无从依循。建筑规划与设计更是如此。建筑师、规划师所设计营建的人居环境,究竟孰优孰劣,应当有个较具普适性的评价依据,否则的话,各行其是,就会把事情搞糟。过去,我国城乡建设存在不少混乱现象,究其根源,与未从根本上重视和解决评价问题,不无关系。 过去我们对建筑作品、人居建成环境的评价,走的多是专家路线,多是依靠建筑师同行之间的认同与评论,并将之作为评价的依据。专家的意见固然重要,然而在当今民主化、人性化的理念日益深人人心,“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的情况下,对建成人居环境的评价,更应注重居住者、使用者的身心感受。关于这一点,我曾在《建筑百家言》一书中撰文论述之,故不赘述。 我个人涉及评价学的研究,先是从厅堂音质评价研究开始的。在建成环境评价中,对声环境的评价应当说一直是颇为领先的一个分支领域。建筑声学一百余年的发展史,始终是伴随着音质评价展开的。重视评价理论的研究是建筑声学能够率先科学化、成熟化与定量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991年,我借鉴模糊集理论,在《美国声学学会志》上发表了用模糊集评价音乐厅音质的论文。接着,我将此想法推而广之,用于评价其他人居环境。1990年到1993年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主持了对南京、杭州、厦门、温州四城市十几个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调查与评价研究,建构了一套对居民的主观评价加以量化和统计分析的较为系统的方法体系.并发表了一 些论文。自那时起,我就意识到评价学研究的重要性,一直想致力于构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评价学理论。 作为一般的评价学,应当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特征:首先,评价可以分为客观与主观评价两大类,并且应当以后者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评价还可以按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通常客观评价应当力求量化,而主观评价多以定性、定质的方式进行,但也有办法予以适当量化,尽管此种量化多具有统计学和模糊性的特征。其次,评价还应当遵循一套指标集(或称因子集、参量集、问题集)进行,这些指标之间应当力求相互独立,并且指标集应当是力求完备的。再者,对各指标应当寻找或规定一个评价标准,尤其对可以量化的指标,应当清楚当该指标处于何种值域范围时,是可以允许的;当处于何种值域范围时,是属于优选的;当处于何种值域范围时,是不利或有害的等等。探讨主客观评价之间的关系,也应当是评价学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这种关系有可能并非一一对应的,很可能是一种多元映射的关系。当然,由什么人去评价,用何种技术、方法去评价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评价学内容。 1998年,我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任教后,开始以建筑环境与人类行为及感觉作为另一个研究方向,招收了几名博士生,朱小雷即为其中的一位。朱小雷的博士论文是写得比较好的,答辩时也获得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我认为他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系统总结迄今为止国内外各种建成环境评价的学派和理论,将之融会贯通,倡导一种将结构与人文、量化与质化相结合,从多视角、多层次、多技术方案结合来解决建成环境评价的体系。这样,可以发挥各种方法之所长,克服各自的不足,可以彼此印证,互相补充,以便取得对评价对象更为客观、公允的认识。此外,他通过多个评价案例,令人信服地表明,应当针对具体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采用多种可行的评价技术,以便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 我以为,一位学者欲获得较为出色的研究成果,有三个必要的条件:其一是必须有一定的研究才能;其二是必须具有良好的学风,具有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务实精神;其三是必须舍得下一番“笨”功夫,不可有投机取巧的心理。这三者朱小雷兼而有之,所以他的论文工作能取得较佳的成果,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说到评价学,自然联想到对学术成果的评价。目前,我国某些学者学术行为的失范,与未能从总体上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关。作为一名学者,我主张只要做好自身的学术研究工作,力争以有价值的成果贡献给社会即可。至于外间如何评价,不必过多地关心,相信时间与实践是检验成果的最好的标尺。靠炒作来获取声誉和地位是不足取的,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期待与朱小雷共勉之。 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建筑评价学的发展,对于我国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和设计规划水平的提升有所裨益。 吴硕贤 2005年2月27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小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8990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6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X82 |
丛书名 | |
印张 | 2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