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艺学元问题的多维审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广阔深邃的理论背景上,审视文艺学体系中最基本的核心范畴及其与相关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尝试大同中外文学理论,促使中国文化理论话语走向世界,为审视、指导和批评新世纪文学生产和消费活动提供理论武器,为引导中国当代文化走向诗意化生存远景做出了努力。

序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文艺学美学界在经历了引进消化之后,不约而同地进入了回顾、比较和建构的沉思之中。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不仅成为多次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而且论文和专著日见增多。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大众文化的兴起,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导致文学艺术及其理论领域正在出现新的转向。概而言之,文学理论领域已经取得了以下成效:第一,大力引进多种色彩的理论著作,促进我们打开眼界、转变观念;第二,出版了一批观念更新的教材和专著;第三,一批新锐理论家高举后现代主义旗帜,针对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文学活动和大众文化实践进行着后现代式的批评;第四,在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展开了中国文艺学美学陷入“失语症”的讨论,其理论内涵在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向和走向世界,这一历史任务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蔚为大观的热烈讨论背后,还存在着严重不足。这主要是:从各种观点出发的肤泛议论多,包罗各种新观点的书出了不少,但融会贯通工夫不够,学理深邃者不多;建立理论新体系者不少,而为众人首肯者不多。因此,需要有人潜下心来,从学理上进行有说服力的梳理、比较、分析,然后才有可能得出最佳选择。

有鉴于此,我们选取文学理论的元问题作为学科研究的突破口,力图通过对于多种文学理论元问题的追溯梳理和比较分析,从理论上疏通中外,上升到普遍性规律(并非追求超验本质),借整合过程而思考和探讨建构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的可行性。

所谓文学理论元问题,是指某种文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首要的核心问题,一般表现为某个最基本的核心范畴及其与相关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的展开,则呈现为一整套范畴及理论体系,足以涵盖和说明一定范围的文学现象。文学理论的元问题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哲学为其理论背景的,其中隐含着对于文学性的基本认识,对于理想文本及其应有价值的基本理解,甚至隐含着某种文化最内在的形而上价值追求和思维模式的核心成分。文学理论元问题上通哲理层面的价值追求,下达现象层面的文学活动实践,因而,文学理论元问题的转换又总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如何?文学对于现实产生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文学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家,从不同的文化、哲学、美学背景出发,各有侧重地予以回答,得出了不同的元问题构架,从而构建了各种不同的文学理论。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可以概括为“载道”和“言志——缘情”两大源流。文以载道,沿着“道——象——言”的路线展开;道存在于天人合一(儒家之天具有伦理价值与道家之天偏向自然规律又有不同),体现于象,传达为言;就文学作品而言则是内在于文心(人格、思想、主题),外化为文体(体裁、语言、风格);而其价值追求则是指向对于现世的超越,即由文学的教化作用指向天人合一境界,其中儒家偏向维护社会等级秩序,道家偏向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诗论,虽说也离不开“道——象——言”的路线,却以抒发诗人的内心世界为起点,通过意象传达感情,指向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元问题的展开,自然包含着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但情感意志领域的价值指向更为重要。西方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承认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验的理念世界,思维模式是主客二分的,其文学理论元问题则是“理念——显现”,基本规律是通过个别形象而表现一般理念,核心内容是认识论,其价值指向是认识超验的实体世界。除上述中西文学理论元问题构架之外,我们还可以归纳出模仿——形象;情感——表现(以及符号);直觉——象征;形式——语言、结构、文体;审美——文化批判等多种元问题构架,展现为各有特色的文艺学范畴体系和理论形态。它们各有其历史背景,各有其矛头所向,各有其价值追求,也应该说各有其合理成分。很显然,仅仅局限于一个角度(例如从模仿客观形象、宣扬社会道德、表达作者感情、服务政治中心等某个角度),来思考文学理论元问题是难免会以偏概全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从更为广阔深邃的理论视野背景上,对上述诸元问题构架的本体论背景、核心范畴、理想文本及批评标准、代表性理论著作、社会效果和历史影响等逐一进行梳理,经过比较分析综合,而后进行可能的整合。

问题的难点在于,这种超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整合是可能的吗?西方近现代哲学的转向似乎给了我们某些启示。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家,有感于科技进步、物质丰富而人的精神陷入困境的现实矛盾,都转向新的思考方向,致力于打破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追求立足于此岸世界的新的超越境界。海德格尔崇尚老子的“无”的哲学,强调将“在场”(有)与“不在场”(无)结合起来,“无”通过“有”而澄明,达到“有”、“无”统一,亦可称之为天人合一,从而实现人的“诗意地栖居”即艺术化生存。哈贝马斯提倡“交往理论”,承认多元化,对于不同的理论主张、不同的文化体系,采取宽容、对话、融合的态度。这就启示我们,尽管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与西方当代的天人合一之间具有民族的、时代的重大区别,不可等量齐观,但是毕竟存在着相互沟通的可能性。因而,从人的艺术化牛存的角度沟通中外文学理论,提出具有普适性和新内涵的元问题,也应该是可能的。

马克思早就提出过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把绘画作为生存活动之一即艺术化生存的命题。文学活动既是对于现实人生的感悟,又是借用理想形态的展现而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如果我们能够从人的艺术化生存的高度,以“审美意象——人生意义”作为文学理论元问题构架,将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感悟与艺术创造)——载体(文本形式)——再生成(接受)和再阐释(批评)”整个流程串联起来,指向现实人生的超越境界,是否有可能全方位立体式整合已有的多种文学理论,使诸要素各安其位,则是大可一试的理论方案。这样,也许有可能建构新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新体系,并且将是具有普适性的理论体系。

我们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力避低水平重复,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放眼古今,扩大视野,避免仅仅以熟知的几本教材为底本之局限;第二,从文学理论元问题的挖掘整理来看,既要注意每一种理论体系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还原,又要从哲学高度进行审视,努力做到剔除其偶然外在因素,保留其内在普适性因素,得出富有哲理深度的结论;第三,从理论建构来说,立足于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精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即当代应有形态)为指导方法,广泛吸收古今中外多种有用的理论成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立论,力求既能说明各种现象,又能上升到理论,具有明确的理论导向,探讨建构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认为,对于文学理论元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尝试打通中外文学理论,促使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审视、指导和批评新世纪文学生产和消费活动提供理论武器。从更大的背景来说,这也是将中国当代文化引导走向诗意化生存远景的一种努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应该说,这一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完成这一课题的难度是很大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本书收录的是我们的首批成果。大体说来,本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文学理论的生成方式和范式转型的探索;二是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三是围绕着文学的若干基本范畴的研究;四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应该说各文着眼点各异,论述角度不同,但都力图以自己的方式去审视文艺学的根本问题。考虑及此,故本书命名为《文艺学元问题的多维审视》。也正是由于不同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研究方法有差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显而易见,能否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以及形成怎样的理论体系,是要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研究潜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自然地形成的,而不宜于过早地、人为地制定出来。因此,本书作为研究课题的首批成果应该保持每一位作者的个人特点和创造性。

这里的大部分论文曾经在刊物上刊登过。收录于本书之前有些又经过作者重新修订。我们将它们收集在一起,目的在于突出显示文学理论元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并望得到学界同人的共同重视。毫无疑问,这些初步成果离我们研究课题的最后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并且将以“文学理论元问题探索书系”的名义陆续推出新的成果。我们热烈欢迎学界同仁加入这一课题的研究行列,以期共同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学术转型之任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艺学元问题的多维审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之放//孙书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14910
开本 32开
页数 4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3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