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探索器物之谜
内容
编辑推荐

物换星移,见证了沧海桑田;晨钟暮鼓,警醒着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时间的长河涓涓流淌,我们却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也不知道它将流向何方!爱因斯坦也不过是对它作了一个相对的解释。然而,智慧而执着的人类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究。

本书为“CCTV探索历史丛书”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探密中国古车马、秦青铜长剑之谜、淘陶、青州佛像、中国古代牙、角、木、竹雕刻艺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中国古代俑塑艺术等器物之谜。

本书内容丰富、广征博引、雅俗共赏、妙趣横生。其题材新颖、领域宽广,把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种种疑团,生动有趣地呈献在了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浩瀚无穷的大千世界,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给现代的人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谜团。这些谜团像梦一样时时与人为伴,却又百思不得其解。而愈是这样,愈引发了人们的猎奇心和求知欲。

本书探索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器物之谜,图文并茂,基本上涵盖了器物方面的疑团。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此加以描述、分析、诠释,揭开面纱,力争还其本来面貌,给世人以真实的世界。

目录

时间的足音

孔方春秋

千年巨鼎出殷商

青铜器“诞生记”

梦绕青铜

中国古车马

秦青铜长剑之谜

淘陶

彩俑寻根

秘色瓷,真实的传说

“碗礁”之谜

远古的乐声

青州佛像

注目古玻璃

沉舟帆影

找回古老的工艺

水鸢始飞天

赌翠

前世今生老家具

鉴墨

弓箭往事

中国古代牙、角、木、竹雕刻艺术

中国古代石刻艺术

中国古代俑塑艺术

试读章节

唯我独尊——“秦半两”

起初,秦国规定以“两”作为秦币的单位。数年后,外圆内方的重半两的铜钱问世,史称“秦半两”。它的诞生,确定了“孔方兄”近两千年的社会地位。在那百花齐放的年代里,“秦半两”与各国货币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更注重实用、简约。它的方孔穿以绳索,携带便利;二是它上面镌刻的“半两”钱文明示了币值,代表着一种无可置疑的王权。于是在战国后期秦统一六国的漫长战争中,“秦半两”沿着武力征伐的路线逐渐传遍全国。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建立,随着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的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政策的推行,它作为全国唯一的统一货币而流通九州。

虽然仅短短十余年的秦帝国在农民起义的浪潮冲击下土崩瓦解了,但其方孔圆钱的定制却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持久生命力,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这是因为统一的货币对消除长期的诸侯割据造成的经济发展缓慢和不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秦半两”反映出古代“天圆地方”的重要哲学观念,古人认为“天道圜、地道方”,这样构成的宇宙是稳定不变和天经地义的。小小的半两钱凝聚了古人思想中这样的宇宙观,同时也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另外,从钱币的实用性看,圆形钱相比多角的铲币、易断的刀币和过小的蚁鼻钱而言是最易携带和最实用的。考据中外钱币发展史也证明了这种必然性,最早的西方钱币也有多种形态,但最后都呈圆形。

但遗憾的是,秦虽采取了统一货币、颁布我国最早的货币立法——《金布律》等以利其统治的重要举措,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进一步控制全国的铸币权。这无疑是当时帝王御国术的一大败笔,其危害在历史的发展中是显而易见的。

私铸与乱世——汉“五铢”横空出世

经过秦末长期的战乱,汉初中央政府因无力大规模发行货币便允许民间私人铸币。而这一政策导致了货币样式、大小、轻重、质量混乱不一,不仅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还使地方豪强积累了叛乱的雄厚资本,最终导致了一度危及社稷安危的“七王之乱”。可见:任民私铸容易导致劣币泛滥,并会引起不良的连锁反应。这促成了以法家“官商之学”来进行国家经济管理的主导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官山海,壹山泽”,就是由国家完全掌握整个社会经济的命脉。早先提出国家要垄断铸币权的《管子》一书及以后西汉贾谊、贾山、桑弘羊等对这一传统观点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思想的基本成形,这对汉朝的货币政策的制定有着直接的影响。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废除一切旧币铸造“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相当于现在的3.5~4克,钱的外端为杜绝不法之徒凿边盗取铜料而铸有轮廓。它与过去不修边幅的钱币相比呈现出一种规范之美,反映出大汉鼎盛时代精细严谨的作风和沉稳大方的气派。此外,汉武帝还颁布严刑峻法:“盗铸诸金钱罪皆死”,“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经过这些铁腕措施,铸币权终于被收归朝廷。如果说秦始皇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中国古钱圆形方孔的形制,那么汉武帝则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货币本身的标准化。这一举措对古代货币史和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肯定了封建王朝必须实施货币铸造发行的中央集中统一,明确了货币稳定与否对国家社会都有重大影响,还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大小适合、百姓乐于接受的五铢钱形制,促进了汉代经济的发展。现代研究表明,一枚五铢钱的重量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单位重量的。它重约4克,既不因体重价高而不易携带找零,又不因质轻价贱而导致交易中货币需求量过大。这是与古代百姓日常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与之相佐证的是西方货币经过长期实践,使用的也趋近4克的重量。

五铢钱虽一直流通到唐初,但期间并非一帆风顺,波折与轶事甚多。

新莽币改: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而立新后便刻意清除汉家的痕迹。他变革币制,将早就退出历史舞台的龟贝、刀布等又恢复作货币流通,借以发行虚额大钱。因这些动辄当千值万的大钱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价值,故其发行的目的主要是敛财。如当时发行的一种叫“金错刀”的钱币,它上面有“一刀平五千”5个字,其中“一刀”两字由黄金“错”成。但经“错”了一点黄金之后,就当1万个钱用。此外王莽改革货币十分随意,其中不乏荒唐之举:如最多的时候他曾同时推出28种钱币……新莽的这种肆意胡为、巧取豪夺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的极大混乱,同时也再次激化了社会矛盾,使短命的新朝仅仅十余年便断送在了绿林、赤眉起义的革命浪潮中。

但值得一提的是,仅就货币而言,新朝莽币的制作十分精良。像“金错刀”这种铜中嵌金的错金技术早已失传,而其作为一种工艺品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吟咏:“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据说,目前存世的只有两枚半,是真正国宝级的收藏珍品。而那时的其他钱币由于新莽制币采取了当时最先进的工艺,且发行时间很短,现在在钱币收藏界便显得弥足珍贵。

魏晋“半”钱: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对洛阳烧沟东汉晚期墓葬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怪币。由于这些钱币的外廓被冲凿掉了,故名“剪廓钱”。据考证:剪去的部分又被拿去铸钱了,真是“一个钱掰作两个花”。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奇特的现象呢?为什么这种钱能够流行呢?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大内战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走马灯似的更换统治者。为了应付频繁的战争、国库空虚和满足挥霍的需要,他们把发行货币当作一个巧取豪夺、聚敛财富的手段。劣币 泛滥正是这种乱世在货币上的反映。史料记载当时一千钱长不过三寸,十万钱不满一捧;还有的钱质量轻、薄,次到极点,放在水面上竟然漂浮不沉。

于是到三国时,魏文帝便颁令停止使用铜钱,让百姓以稻谷、布帛为流通物。尽管为时不长,但它却标志着青铜货币一度衰落到最低点。

奇文出世:晋时奢靡之风大盛,朝廷上下公开贿赂、贪赃枉法,钱的作用几乎被夸大到了危可使安、死可使活的无所不能的境地。于是博学多闻、以家境清贫而自立于世的南阳人鲁褒创作了一篇可圈可点的千古奇文《钱神论》。文载:

大矣哉!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亲爱如兄,字日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居前,钱少者居后;一…-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而入紫闼。钱之所在,危而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幽滞孤弱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时,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钱可使鬼,而况人乎!

这篇文章不仅对当时的丑恶社会风气进行了无情的揭露,闪耀着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光芒,同时也对此后的货币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它还给钱谑赠了一个“孔方兄”的雅号,道出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至理名言”。

P14-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探索器物之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CCTV走近科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34184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49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6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