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家杰弗里·阿彻的又一力作,一部充满悬疑的小说!《星期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第一名畅销书!
为何9·11的前夜,一位老太太被人残忍地杀害?为何一位顶级的曼哈顿律师只为一位客户工作,但是却从来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何一位年轻的女博士偷走了一幅无比珍贵的凡·高自画像,却并非是小偷?……本书将为你揭开这一连串的谜团!
图书 | 凡·高自画像之谜 |
内容 | 编辑推荐 畅销书作家杰弗里·阿彻的又一力作,一部充满悬疑的小说!《星期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第一名畅销书! 为何9·11的前夜,一位老太太被人残忍地杀害?为何一位顶级的曼哈顿律师只为一位客户工作,但是却从来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何一位年轻的女博士偷走了一幅无比珍贵的凡·高自画像,却并非是小偷?……本书将为你揭开这一连串的谜团! 内容推荐 为何9·11的前夜,一位老太太被人残忍地杀害?为何纽约市一位业绩卓著的银行家在清晨收到快递来的某个女人的一只左耳却丝毫不觉惊讶?为何一位顶级的曼哈顿律师只为一位客户工作,但是却从来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何一位年轻的女博士偷走了一幅无比珍贵的凡·高自画像,却并非是小偷?为何一位神秘女杀手因为一项任务而得到上百万美金,但是她却一个银行账户都没有?为何一位荣誉毕业生在继承了一笔财产之后还去做临时秘书的活儿?为何一位英国女伯爵就算是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也仍然执意要杀死银行家、律师和神秘女杀手?为何一位日本钢铁富豪愿意把50,000,000美元支付给一位与他只是匆匆一见的女人?为何一位FBI的高级探员竭其所能地去关注这八位很显然毫无关联的人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目录 致谢 9月10日 9月11日 9月12日 9月13日 9月14日 9月15日 9月16日 9月17日 9月18日 9月19日 9月20日 9月21日 9月22日 9月23日 9月24日 9月25日 9月26日 作者附笔 试读章节 维多利亚·温特沃什独自坐在桌子旁边。当年惠灵顿将军动身前往滑铁卢的前一夜,也与他的十六位校级军官在这张桌子旁用餐。 哈利·温特沃什将军那天晚上坐在铁公爵右手边,正在指挥他的左翼部队,就在这时,一支被击败的拿破仑部队离开了战场,进入了俘虏队伍中。满心感激的君王为将军封授了温特沃什伯爵的封号,这个家族也就于1815年光荣地诞生了。 当维多利亚第二次阅读佩特雷斯库博士的报告时,一些想法在她的脑子里打着转。当她翻到最后一页时,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等她有了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时,刚好迎来了这一天的第11个小时。 餐厅的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安德鲁斯,一个从二等男仆做到了男管家,已经侍奉了温特沃什家族整整三代成员的人,迅速把这位夫人的甜点盘撤了下去。 “谢谢你,”维多利亚说,一直等他到了门前她才补充道,“运走那幅画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吗?”她无法让自己讲出那位画家的名字。 “是的,夫人,”安德鲁斯回答道,一面转过身来面对着他的女主人,“那幅画会在您下楼吃早餐之前运走。” “佩特雷斯库博士登门拜访的一切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吧?” “是的,夫人,”安德鲁斯重复道,“佩特雷斯库博士估计会在星期三中午时分到来,而且我已经告诉厨师,她将会和您一起在音乐室里用午餐。” “谢谢你,安德鲁斯。”维多利亚说。这位男管家微微鞠了一躬然后轻轻关上了身后那扇沉重的橡木门。 在佩特雷斯库博士到来的时候,这个家族里最贵重的传家宝之一就已经踏上了运往美国的旅途。尽管这件杰作可能永远不会再次出现在温特沃什宅邸里了,但是这个家族至亲之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了。 维多利亚折好了餐巾,从桌子旁边站了起来。她拿起佩特雷斯库博士的报告走出餐厅,进入了正厅。鞋声在大理石走廊里传出回音。她在楼梯的最底层停了片刻,欣赏着盖恩斯伯勒给凯瑟琳·温特沃什夫人画的全身肖像,画中的她穿着一件华丽的丝绸和塔夫绸缎长礼服,佩戴着钻石项链和与之相配的耳环。维多利亚摸了摸自己的耳朵,想到这样一件过分奢华而无用的东西在当时一定会被视为有伤风化时,不禁微笑了。 当爬上一楼那通向她卧室的宽阔的大理石楼梯时,维多利亚一如既往地向前平视着。意识到她已经把他们的画像全都取下来了之后,她觉得自己无法正视祖先们的眼睛——他们由罗姆尼、劳伦斯、雷诺兹、勒利和内勒赋予了生命。维多利亚想着,在就寝之前,一定要给她的姐姐写封信了,要让她知道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 阿拉贝拉那么聪明而精细。如果维多利亚这个心爱的双胞胎妹妹提前几分钟,而非滞后几分钟出生,她就将会继承遗产,而且毫无疑问她能相当体面地处理这些事情。然而更糟糕的是,当阿拉贝拉听到这一消息时,她既没有抱怨也没有抗议,只是继续体现着这个家族一贯的坚定沉着。 P2-3 后记 尽管凡·高在与高更争执后,用一把剃须刀割下了自己左耳的一部分,但关于为什么在他的两幅自画像里都是他的右耳裹着绷带,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艺术史学家们,包括凡·高美术馆的油画部的路易斯·范·迪尔博格,都确信这位艺术家是对着镜子创作了那幅油画的。 迪尔博格指出,1888年9月17日凡·高买了一面镜子来“帮助他进行创作”后,给他的弟弟提奥写了一封信[1990年版的凡·高信函中的685号信,以及1953年(英文)版的信函中的537号信]。 在这位艺术家搬到圣莱米去以后,那面镜子被留在了阿尔。不过,凡·高又给J·金诺斯写了一封信(1890年5月11日,英文版634号信,荷兰语版872号信),请金诺斯“保管好那面镜子”。 众所周知,凡·高画了两幅缠着耳朵的自画像,其中一幅可以在位于伦敦的萨摩塞特中心的考陶尔德学院看到,另一幅被个人收藏。 书评(媒体评论) 杰弗里·阿彻是大师级的作家。 ——《泰晤士报》 他实在是太会讲故事了,读他的书会不由自主地想翻到下一页,看看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 ——《星期日泰晤士报》 杰弗里·阿彻是堪比大仲马的重量级作家。 ——《华盛顿邮报》 精彩的情节,别致的风格—一杰弗里·阿彻为读者上演了一次“猫和老鼠”的好戏。 ——《纽约时报》 杰弗里·阿彻几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会讲故事的人。 ——英国《星期日邮报》 杰弗里·阿彻是个天才,他有种与生俱来的天分助他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英国《每日电讯报》 他的独创性是独一无二的,他游刃有余地驾驭着我们兴奋的神经。 ——《星期日泰晤士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凡·高自画像之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杰弗里·阿彻 |
译者 | 吕昀卿//罗莉莉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4002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首版时间 | 2006-06-01 |
印刷时间 | 200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53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6-364 |
版权提供者 | MACMILIAN PUBLISHERS |
定价 | |
印数 | 3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