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往N+1的方向/中国新锐作家校园文学经典
内容
试读章节

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高一(1)班第一次班会,班主任说:“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全班同学下周日去雄岚峰旅游。这个地方离县城不远,只有十几里路,大家骑自行车去。如果没有,就想办法借。”班里顿时炸开了锅,一片欢腾,只有缩在角落里的我,暗自发愁——到哪去借呀?

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县城来,我也不敢。

班上,我没有一个熟人,同学大都来自县城。他们有的是初中或者小学同学,有的是街坊邻居,相互很熟悉,课后就亲热地嬉戏打闹。而我,只是一个寂寞的旁观者。我无法开口向他们借。几个来自其他乡中学的,偶尔还会搭茬的,但也没有好到可以开口向他们借自行车的程度,再说他们和我一样,也没有。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

9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一大早,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在校门口,准备奔赴雄岚峰。令人惊奇的是,来自另一个乡中学的某同学,居然也骑上一辆车。我悄悄地问他:“你的车是哪来的?”他说:“我爸爸送来的。”我谄媚地对他笑,低声地说:“能不能带上我?我也会骑车,我可以带你!”他拒绝得非常干脆:“不要你带!我自己一个人骑。”

我涨红了脸,低下头,双手都不知往哪儿搁。才知道,不见得城里同学会虚骄,有时,来自农村的也会尾巴翘上天,眼看不起人。我主动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去了,我没借到自行车。”“你别着急……先问问哪个同学愿意带你不?”班主任对我安慰道,接着冲人群里大声说,“陈志宏同学没有借到自行车,哪个同学愿意带他吗?”

刹那间,空气凝结住了,刚才还叽叽喳喳地吵闹,倏而逝去。显然,大家都不喜欢带人.或者让人带,自己一个人骑行,多自在啊。幸好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否则,大家都盯着我,我肯定会恨不得钻进地缝了。这时,一女生推出一辆二六式自行车主动走了出来,她说:“老师让他带我吧。”然后,她冲我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

清晨的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的微笑融入凉爽的空气里,让我充满清甜、羞涩的紧张。此前,我极少与女同学打交道,她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她叫艾恒萍,就坐在我的前一排。我们虽未说过话,但几次眼神的交流,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她偶尔会冲我淡淡一笑,而我僵硬的脸无法以笑回应。这一次,我迎着阳光,大胆地回赠她一个滞涩的微笑。

头一次骑车带女生,让我心底充满幸福与安然。我与同学们一起穿过县城,穿越山林,在9月的阳光里恣意追逐。亮灿灿的阳光流淌成一首秋天的抒情诗,让人感到由衷的畅快,山里清新的空气在我身体里回旋着,驱散了连日来淤积于心中的阴郁。

自行车停在山脚下一个同学家里,我们徒步攀上雄岚峰。在这座全县最高峰上,班主任让我们围坐成一圈,然后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点将站到中央唱歌。我居然第一个被点上台,站在中央,手心直冒汗。这时,艾恒萍一边鼓掌一边喊:“陈志宏,加油!”在来路上,逢上小山坡,她也是这般给我鼓劲。站在9月的阳光下,听着一个女生为我加油,不由得有了信心和勇气,放开喉咙,清唱一首《十六岁的花季》。

雄岚峰之旅,将我闭塞的心,豁然洞开,那浓得化不开的自卑与羞怯,被9月的阳光冲淡。由此,我永远记住了一个县城女生,以及她那纯净、友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

来年9月,我主动向艾恒萍借自行车,骑行35公里山路回家,一举打消长期悬在心头那不敢一个人骑车回家的恐惧。9月的阳光,让我变得更自信,更勇敢了。

多少年后,每每走在9月的阳光里,想起那段往事、那个人,总觉得很美,很受用。青春是不老的传说。那段青嫩的岁月,弥散于9月阳光里的同学友情,让我告别初人城市时那独特的阴霾情绪,步人自信的路途,渐渐豁达开朗起来。P2-3

目录

第—辑 成长如蜕

 九月的阳光/002

 走过磨难/004

 肩上的人生盛景/006

 曲径通胜/008

 简单是快乐的通行证/010

 电脑打印的信/012

 那个打字女生/014

 心灵的蓝头绢/017

 芦荟流泪/019

 等你回来/021

 五钵饭/024

 意外/026

 水里的眼睛/028

 忠告·花/030

 宽恕·花/032

 往N+1的方向/034

 出息/036

 金贵的月饼/038

 羞涩是最美的心灵灯盏/40

 宁踏荆棘不翻墙/042

 温暖心灵的半块橡皮/044

 十六岁的花季/046

 被子莫太厚/048

 成功的反面是什么/049

 推荐信在风中飘/051

 90℃的人生信条/053

 穿透夜空的手电光/055

 柳上寻春/057

 一墙的自信/059

 一条道走到亮/061

第二辑 亲情似水

 墙上的母爱/064

 寸草盈心/066

 妈妈的心就这么高/068

 预知的苦难/070

 撤诉的女人/072

 最珍贵的是活着/074

 娘心/076

 母亲的心/077

 母亲送鸽/079

 永远在你身边/081

 白蝴蝶/083

 天乌乌/085

 红缨枪/088

 父亲就是打破神话的那个人/090

 威亚王/092

 爱到极处成陌生/095

 父亲开口说话/097

 妈妈不知道汽车防冻液/100

 清晨五点钟的约会/103

 声控开关/105

 救命的尼龙绳/107

第三辑 世情如烟

 一个老人创造的奇迹/110

 一百美元的诚信/112

 种妈妈/114

 迟到二十年的感恩/116

 就让世界少一点恨/118

 钱包传递的温情/121

 沉默不是拒绝/123

 爱的纸阄/125

 一帧黑白照/127

 妈妈牌葡萄/128

 银行卡的秘密/130

 骚扰电话/132

 人生的横财/134

 开奥迪去偷西瓜/136

 开奔驰的老板与

 举破碗的乞丐/。138

 洒落在深秋的爱/140

 菖蒲一样的女人/142

 英雄/144

 窗外的风景/146

 风泪眼/148

 一夜握手到天明/150

 坚硬的灯光/152

 需要什么/156

 有一种爱叫相互温暖/157

 高墙边上那条河/159

 好欲为苦/161

 推开冤家的门/162

 外面/163

 地震中的母亲/165

第四辑 老汉如谜

 王老汉的困惑/168

 王老汉卖身/171

 王老汉接电话/173

 王老汉美容/175

 王老汉摆摊/177

 少应一次门/179

 树/181

第五辑 大爱如山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184

 花香盈袖/186

 把爱传给妹妹/188

 挖树洞,藏怒火/190

 送伞/192

 你为谁攒钱/194

 有事,回来/197

 爱你所爱/199

 陌生女孩的来信/20l

 幸福经不起追问/203

 一年一包明前茶/204

序言

论及中国的小小说,有两个人是绕不开的,一是刘国芳,另一是陈永林。他们是小小说百花园里的奇葩,是大家。巧的是,他俩都是江西人,而且更幸运的是,我和他们都有交往,结下清爽留芳的文缘和情谊。

和小小说的结缘,是从跟这两位大家交往时开始的。

20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一名高中生,迷上看小小说,饱读不少作品。从《小小说选刊》里得知刘国芳是抚州人,满。欢喜,希望有朝一日能拜访他。1993年正月,去抚州市堂姐家拜年,一路问道,摸到刘国芳老师单位上。那个春日,那个暖洋洋的下午,他和我这个“小不点”高谈小说和小小说创作。-临别前,还将几份已发作品的复印件,赠给我,并在小小说《芳芳》的空白处题字签名。我小。翼翼地珍藏了这一馈赠,用心收妥他对我的鼓励。这样的大师级作家,对一名高中生能如此优待,多么难得,多么令人欣慰啊。

这让我有决。和信l心,走文字之路。

最初的练笔,受小小说的影响很大。然而,小小说这一不可小觑的文体,恰属登堂容易入室难,正所谓易写难工。练到信。尽失,终于有佳报传来——我用散文化笔调写的小小说《漂流的奖状》发表了。这是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字作品,貌似小小说,又像回忆录,其实就是中学生作文水平!之所以欣喜地回忆自己的“处女作”,只想表明一点:小小说在我最初提笔写字那会,影响巨大。

从“小小说难写好”的感叹,到“小小说好难写”的泄气,我的笔头.突然转向——转而写万字短篇去了。这其实是以偷懒的名义,坠入不知天高地厚的癫狂境地。不符合写作规律暂且不表,生生地将初萌的写作信心和热情,掐灭了去,太可怕了,也太不可思议了。

也就两三年的误打误撞吧,反正撞到了短篇小说的南墙之后,我遇见了陈永林,是单相的遇见。他那时好像正在喷发的火山一样,作品源源不断地往外发。一直在读他的文章。他的“鄱阳湖”,他的“木根叔”和“阿莲婶”,读得让人心惊,读来令人赞叹不绝。陈永林是我的本家,500年前是一家,还有,他和我同为70后,感觉一下子就拉近了。

1998年,我在江西师范大学老校园里闲逛,在宣传橱窗里偶遇他——他在给师大学生做报告,文图报道。第一次见到他的模样,十分吃惊,那么年轻,文字却那么老道,成就非凡,令人刮目相看!边看边想,我呆立在那儿,与他对视,很久很久。两年后,我和陈永林都在新魏路17号(俗称半边街,江西省出版系统所在地)上班,从同事那听来他每周收汇款单120多张的段子,让我有心却无胆与这样的牛人接近。也是在这年,我基本放弃所谓短篇小说的创作,重新捡起小小说,并在《郑州晚报》、《星火》和《广西文学》等报刊发表了不少小豆腐块。

写到一定程度,感觉在小小说领域开掘,已是有心无力,加之当时“青春美文”流行,就奔着流行去了。

青春美文,在我看,用千字文来代替,更合适一些,它基本上成了我写作范式。当然要感谢当初练笔时苦写闷写小小说的那段经历,没有那时编故事的魔鬼式训练,后面写千字文,故事性和可读性就无从谈起。

千字文写作,一路还算顺当。2002年,因转载达到一定数量,我成了影响甚广的《读者》杂志的首批签约作者。2005年出版了第一部文集《不可能的可能》,之后又接连出版了几部,被数百种丛书、文选收录过作品。2010年11月,基于青春美文创作成绩,南昌市人民政府还授予我第二届“滕王阁文学奖”。

和刘国芳再度交往,是在2000年,买他新出版小说集《抬头望见北斗星》。他欣然提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祝陈志宏新千年一帆风顺。刘国芳2000年元月24日。”最后一次,是2008年年底,我到抚州市采访,顺便看望刘国芳老师,此时他已荣任市文联副主席和作协主席,正主持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市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我坐在台下,感受他的大家风范。

相比还和陈永林的接触频繁得多。2009年,经他推荐,我上了《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的“当代百家”,配发简介照片和两篇微型小说。因为都在南昌,时常能在文友聚会上与陈永林畅饮阔谈。我在省新华书店搞签售,摆宴感谢挚友,陈永林怂恿其他文友,居然把我给灌倒了。想起这些细节来.逸趣横生,温暖四溢。

写作十余年,认识的师友,数不胜数,涉猎的写作样式,林林总总.现如今,捧出这百余篇小小说,汇集成这部薄薄的小集子,这是我的第一部小小说作品集。十多年来,不经意间在小小说百花园里折获一朵小花,清香留唇,明艳于眼。这是我的幸运我的福。在我看来,小小说为读者带来的冲击波,不可小觑;为我写作所带来的好处,也不可小觑。

我的写作历程中,“小小说”三个字,个个都是大写的。

感谢刘国芳和陈永林这两位小小说大家给我帮助和鼓励,感谢生活常常将感动带到我的身边让我铭记于心,感谢文字带给我内心的愉悦,感谢正在捧读此书的您。有缘一书牵,有缘念此生。祝您有福!

陈志宏

2011年盛夏于南昌抚河畔

内容推荐

《往N+1的方向》这是《读者》签约作家陈志宏的第一部小小说作品集,精选作者创作十余年来小小说精华。

《往N+1的方向》融温暖的亲情、复杂的世情和如蜕的成长为一炉,专门为青少年读者朋友奉上精致的文化大餐。作者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所创作的小小说读来令人为之一新。

编辑推荐

陈志宏编著的《往N+1的方向》成长是一阕诗,婉转,丰盈,润泽,千回百转,落在云淡风轻里,长出心的色彩。品读青春诗行,回望蔚蓝的感伤,重拾那片火红的畅想。全书融温暖的亲情、复杂的世情和如蜕的成长为一炉,专门为青少年读者朋友奉上精致的文化大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往N+1的方向/中国新锐作家校园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志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9144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