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的故事打动了我(附光盘生活广角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本难读的书。老话说,话是开心剂。把烦恼的事儿向人倾诉出来,这无疑是驱除烦恼的最好办法。人在封闭的屋子里,往往容易跟烦恼就伴儿,只有打开窗户门,透进阳光和新鲜空气,心里才会亮堂起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生活广角》栏目,就提供了这个平台。本书十几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几十个人物的绝对隐私,《生活广角》向您揭示生活的真相以及真相背后的真相。随书还赠扣人心弦的节目光盘一张!

内容推荐

《生活广角》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2005年推出的以记录现代都市人情感生活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节目表现形式独特,邀请社会学者、律师和心理专家,倾听当事人的情感故事,力求寻找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由于节目始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开播一年多来就成为深受京城百姓喜爱的名牌节目,并被百姓誉为“创建和谐社会的好栏目”。

目录

1、成长的烦恼

回家/常丽琨 3

这里的对抗静悄悄/殷天亮 车军真 29

外面的世界依然精彩/吴欣原 55

找寻六十三天,庄庆飚 63

2、恋爱的滋味

爱人先要爱自己/刘丹丹 71

放爱一条生路/付春怡 80

爱你不是我的错/郭京华 91

爱要学会放弃/杜森 102

3、婚姻的痛苦

情缘/五一特别节目 115

明天还吃方便面吗/宋健 134

捉鬼计/杜森 143

得饶人处且饶人/曹雪丽 152

4、未播的故事

告你重婚没商量/范天峰 163

恨爱之间/肖好晨 171

5、色彩纷呈话广角

后记/赵川 200

试读章节

回家(上篇)

  

2004年10月23日晚上8点左右,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拿起热线电话,近乎绝望的哭声一下子绷紧了我的神经:“你们帮帮我吧!我的儿子已经3个多月不回家了,你们帮我劝劝他吧!”这位焦急而无奈的母亲就是王妈妈,她告诉我们,儿子小辉在认识了一个叫竹竹的坏女孩之后就不肯回家了。

经过了解。两个孩子的资料如下:

苏成辉 男,16岁,初三毕业。

沈竹竹 女,15岁,9岁时因流浪而被京城媒体关注,现仍处于流浪状态。

面对两个孩子和焦急无奈的母亲,我们意识到,帮助孩子回家,不仅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责任。栏目组的专家团对此也是焦急万分。

胡邓(心理学家):14~17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中期,这是最危险的时期。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田国秀(心理学家):青春期是一个动荡期。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这些都会触及到他的敏感问题。

 

主持人:大姐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您当时打电话的时候非常的着急,孩子离家出走多长时间了?

王妈妈:3个月了,我晚上一直睡不踏实。醒了就睡不着,感觉特别难受,像抓自己的心一样难受,觉得特别特别的无奈。真的,我今年都40岁了,以前还从没有过这种感觉。我觉得这么多年不管因为什么事都没着过这么大的急。

主持人:孩子是偶尔离家出走,还是带有什么目的性走的?

王妈妈:是认识一个女孩以后离家走的。

主持人:为什么认识了这个女孩他就要离家出走呢?

王妈妈:因为他认识这个女孩子的时候吧,这个女孩子本身就是那种不回家的女孩子。然后我家儿子认识她之后,就觉得这么一个小女孩特别可怜,就想把她带回家来,让我抚养她。可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个女孩子从七八岁开始就在外面流浪,流浪这么多年了,身上的恶习特别多,比如说瞎话之类的。她连她爸都骗,不论亲戚朋友谁她都骗,她也骗过我家孩子的同学。可以说她的社会经验比我还多,我对她的印象太坏了,根本就不愿意让我儿子和她来往,更甭提要我收留她了。可我家儿子就说:“你要想让我回家,就必须得带这女孩子回家来。”

主持人:等于他要跟那个15岁的女孩同进退?

王妈妈:对。

主持人:您觉得您和这个小女孩儿最大的冲突是什么?

王妈妈:就是因为她认识我家儿子了,她把我们家儿子带坏了。

  

10月25日晚上6点,王妈妈约我们一起去寻找小辉。她担心儿子和竹竹多呆一天就会多一分危险。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小辉目前的确切住址,两个小时过去了,几个人在巷子中转来转去却一无所获。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却突然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小辉偷了超市的东西,16岁的他被派出所拘留了。

    

主持人:找孩子的时候突然听到这样一个消息,您当时心里怎么想?

王妈妈:那肯定是害怕的。不知道……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心里肯定特别害怕。

主持人:害怕?  王妈妈:怕孩子出事。

主持人:您相信儿子会干那样的事吗?

王妈妈:跟那个女孩子在一块儿,我想肯定会的。

主持人:您是认为都是那个女孩子的责任?

王妈妈:对,他以前是不会这样的。

主持人:从前儿子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王妈妈:没有。

主持人:您接到过派出所类似的通知吗?

王妈妈:没有。

主持人:从来没有过吗?

王妈妈:从来没有。我儿子认识她的第二天我就跟我儿子说过,我说:“你要跟她在一块儿,你会惹火烧身的。”我这句话没有错,您看看,4次,3个月里警察找了我4次!

主持人:您还能回忆起您第一次接到派出所的通知时,情况是怎么样的吗?

王妈妈:我第一次接到派出所的电话时很紧张,放下电话以后心情都……因为我这辈子都没去过派出所。

主持人:可是却为孩子去了这么多次。

王妈妈:仅仅这3个月,我就为孩子去了派出所4次。

主持人:难过吗?

王妈妈:难过,肯定难过。生气呀,太生气了。

主持人:为什么生气?

王妈妈:因为孩子他太不争气了。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他跟中了魔一样。

 

这时,距离我们接到王妈妈的求助电话已有4天时间了,通过多方人士的帮助和一些非常规手段,我们终于找到了竹竹。面对摄像机,年仅15岁的竹竹没有丝毫的拘谨。

  

竹竹:我觉得挺后悔的,他是想证明给他们家还有我们家里人看,证明我们俩在一起之后,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了。他想让他妈接纳我,他什么都为我想,我觉得我爸爸好像都没对我那么好过。我们俩睡过大街,睡过地下通道,冷过、冻过,可从来就没想到过分开。两个人的冬天并不冷。

     

在演播室里,我们将这段采访放给王妈妈看。在这之前她并不知道我们已经找到了竹竹,并且找到了两个孩子的住处。看录像时,王妈妈很平静,但她的眼神却似乎想要撕碎一个人——电视中的竹竹,这个自己的儿子深爱着的女孩——如果那种感情叫做“爱”。

    

主持人:知道儿子在街上流浪,甚至连大街都睡过,心痛吗?

王妈妈:怎么说呢,我觉得特别可气,真的。我没有逼你去流浪啊?我没有把你轰出家门去啊?我就是这么个想法,现在受苦都是他们自己找的。

主持人:您觉得他们不可原谅?

王妈妈:不可原谅。我觉得他们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嘛!

主持人:您是不是从内心里觉得她不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儿?

王妈妈:不正常,她绝不是个正常的女孩儿。因为我儿子跟那女孩子学了好多恶习——他拿过家里的电脑,去奶奶家的时候还把姑姑的手机拿走了。

主持人:姑姑知道是这孩子拿的吗?

王妈妈:知道。  主持人:那您怎么跟他姑姑解释呢?

王妈妈:不好解释。

主持人:那他奶奶知道这件事了吗?

王妈妈:奶奶肯定知道啊……奶奶一宿没睡觉……

主持人:为这事儿奶奶一宿没睡?

王妈妈:嗯。

主持人:那您跟她谈过吗?

王妈妈:跟奶奶?没有谈过。P3-5

序言

烦恼是钻到人心缝里的蛔虫,它缠着入的大脑,啃噬着人的心灵。它是人心里的阴影,往往能让人钻进死胡同,出不来。人活在世上,谁没点儿烦恼?谁没有点背的时候?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本难读的书。老话说,话是开心剂。把烦恼的事儿向人倾诉出来,这无疑是驱除烦恼的最好办法。人在封闭的屋子里,往往容易跟烦恼就伴儿,只有打开窗户门,透进阳光和新鲜空气,心里才会亮堂起来。

有了烦恼,到哪儿去倾诉?跟谁去聊聊心事,解除心里的疙瘩?如今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生活广角》栏目,给您提供了这个平台。甭管是谁,只要遇到了烦心事,在生活中碰上了什么坎儿,到《生活广角》倾诉一番,聊聊天,往往能把心头的阴云驱散。到这个栏目做过节目的人,往往是皱着眉头甚至抹着眼泪进来,眉眼舒展着出来。

好!老百姓终于找到了“知心”,有了可以一吐愁肠的地界。《生活广角》栏目成了大众的“心理诊所”,这节目,往往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活广角》栏目在2004年5月创办之初,借鉴了日本电视台推出的《法律相谈所》的版块模式,即选择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焦点话题,找几位专家参与讨论。栏目播出以后,响动不大。因为话题的面儿忒宽,貌似大众话题。其实大众也分不同人群,有的入觉得这是自己注意的话题,有的人会觉得这话题跟自己无关,而参与讨论者多代表自己的观点。权威往往并不权威,讨论常常游离百姓的内心世界,成为空泛的议论。

《生活广角》如何把握住这个“角”?一时成了栏目组处心积虑的难事。他们多次请国内电视栏目的策划人、制片人、电视传媒的专家学者以及观众代表出谋划策。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2004年8月, 《生活广角》栏目全新改版,将“广角”的“角”转人“草根叙事”上。“草根文化”是传媒业最近推出的一个新词儿。何谓“草根”?说自喽,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换句话说,“广角”的“角”,要的不是面儿,而是点,一即紧贴百姓的生活;贴的不是生活表层,而是心灵深处。这么一来, 《生活广角》等于为普通百姓搭建了一个沟通情感、打开心窗的平台。有了烦恼,到《生活广角》栏目来吧、倾诉一番.杷心里的愁水、苦水倒出来。栏目还会请社会、心理、法律等各方面的专家替您把脉,给您慰藉,为您支招,对有的掰不开镊的事儿进行调解,并且还能跟观众互动。这种直接触摸老百姓心灵深处痛痒的栏目,可谓新颖独到。《生活广角》一下找准了视角。改版以后,连播几期,很快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尽管《生活广角》每天在生活频道播出时间是晚上8点38分,这一时间段正是电视连续剧的黄金档,但观众的注意力却被“草根叙事”的直指心灵所牵动,收视率在全国所有生活类电视节目中,排在了前几位,单期最高收视率达到了3-4%。

《生活广角》从2004年8月改版播出,日播6次,此外还有一个周末版,拥有200多分钟的播出量,几乎天天能与观众接触。近一年的时f.-I,已有200多位当事人来到《生活-广角》栏目,与观众面对面地讲述心里话,涉及到家庭婚姻、人伦道德、情感困惑、子女教育、尊老养老、心理变异等内容。看起来都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其实反映的是世态炎凉、人生百态;听起来是生活中的“个案”,其实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生活广‘角》改版以后,不少节目深入人心,感动了广大观众。应广大观众的要求,栏目组的r作人员从已播出和已制作完成的待播节目中,挑选了14期节目,编辑成书,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这14期节目算不上经典,却可以说是《生活广角》栏目的代表作。读者能从这些精心挑选的节目中,感受到《生活广角》的制作过程,看到每位当事人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感受到编导们制作节目的良苦用心。

我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老观众,跟《生活广角》的制作人、主持人及一些编导也是多年的朋友,曾参与这一栏目的策划。作为从业多年的新闻记者,我深知《生活广角》的制作人员所拥有的不仅是调查生活的慧眼,更重要的是一腔社会责任感和一颗爱心。这颗爱心,不仅体现在他们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还体现在他们对普通百姓的关爱上。

《生活广角》栏目组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19位制作人员,包括制作人、主编、编导等,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学历高,知识丰富,眼光敏锐,视角独特,不畏艰难。在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电视新闻记者特有的素质和职业风范,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他们精心制作的节目,都让我弥足感动。相信被感动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最近,《生活广角》做了一期节目,一位中年男子讲述了他与重病的妻子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他跟妻子结婚14年,妻子患病13年,最初是肾炎,后来发展到尿毒症,再后来双目失明。为给妻子治病,他举债度日,家里一贫如洗,日夜操劳加上生活重负,让他过早地衰老。13岁的女儿非常懂事,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居然想背着父母跑到医院出卖自己的身体器官。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为之动容,纷纷向这位对妻子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男子伸出援助之手,短短一周内,栏目组就收到台式电脑3台、笔记本电脑1台以及现金7000多元,有的观众还送来了肉菜及营养品,一位观众还提出要为这位不舍爱妻的男子的女儿提供学费……场面催人泪下。

这样生动感人的故事在《生活广角》栏目里还有许多,如收入本书的《情缘》、《这里的对抗静悄悄》、《父亲》等。

电视节目若要观众感动,制作者要先被感动。而触动人心灵的事需要被触动之前的发现。这就要求电视栏目制作者有爱心,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事实上,栏目的制作人员是在平淡无声的叙事中,发现不平凡的闪光点的。他们是用自己的爱心和慧心,去触摸人的心灵,在黑暗中发现光明,在烦恼中寻找欢乐,在邪恶中发现真诚和善良,所以,制作出的节目能感动人,给人以向上的力量,让那些生活的无助者看到希望,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生活广角》无疑是“生活频道”精心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自改版以来,已经进入了一年的“生命周期”。这一年来,制作者们在视角把握、选题定位、专家把脉、观众互动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回顾一年的历程,精选节目集结成书,不仅是敬献给观众的周年生日礼物,而且是对一年来工作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的出版,又是《生活广角》栏目与广大观众和读者心灵和思想沟通的一个“平台”。此书的出版预示着这个节目将会稳步地走向成熟,将会把《生活广角》打造得更加精美。

与观众互动,让节目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是每一个电视人所追求的目标。一个电视节目能产生巨大的社会轰动效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何在平淡中产生神奇,紧紧地抓住观众,需要电视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表面看上去平淡如水的日子,其实深处会有许多漩涡。生活既是简单的,又是纷繁复杂的,老百姓有了烦恼,有了麻烦,需要有个说话的地方,《生活广角》栏目搭建的这个叙事平台,无疑是电视人的一个成功探索。我衷心祝愿这个栏目越办越出彩儿!

以上是为序。

刘一达

2005年7月26日夜于北京如一斋

后记

按奥斯卡的礼节,获奖后要念30秒的感谢名单,我见到的图书也多是如此。感谢知识出版社为这本书所做的一切,使《生活广角》可以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与更多的朋友见面。感谢北京电视台的老师为《生活广角》节目的辛勤付出,感谢我们的公司——银汉传播有限公司的所有同仁对《生活广角》节目的支持。感谢所有的观众和每一位购买本书的朋友。

我在整理和修改这本书的时候,有过很多的感慨,本想一一记录下来,但有心无力,只写下了“有话赵说”,希望朋友们喜欢。

感谢生活,感谢所有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是你们给了《生活广角》生生不息的动力。 《生活广角》的故事还会继续,希望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感谢所有热爱我们节目的朋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的故事打动了我(附光盘生活广角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544677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29.27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39:27